做官的目的,無非兩種:光宗耀祖、改善生活。可是,當官真的容易嗎?


    ——非也。


    慕容忠道,我父親就是官,官場如戰場,當官是真的難,難於上青天。,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也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商鞅變法”。


    按照正常邏輯,商鞅一定是獨得皇上恩寵,加官進爵、綾羅綢緞都不在話下。


    可是不要忘記,商鞅變法,核心內容是集權,削弱原來貴族的權利,強化王權。看似是對君王的貢獻,實際上是得罪秦國原先的貴族們。


    那這些貴族們自然不樂意了,派出各路殺手,要取商鞅的人頭,以解心頭之恨。秦孝公臨死前,囑咐商鞅說:“你快跑吧,跑得越遠越好,千萬不要再迴來”。


    但商鞅最終還是沒有逃離掉秦惠文王的手掌心,結果被用以極刑車裂而死。秦惠文王害怕商鞅的勢力,結果又滅他三族。又怕功高蓋主,


    信,劉邦手下第一猛將,幫劉邦打敗了項羽,打下江山,可謂是開國功臣。


    韓信本是老老實實的“三齊王”(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君王齊),但為何會被劉邦猜疑,致使被殺呢?


    《史記》的記載:在漢十一年,一個叫陳的人,起兵造反,自稱“代王”。


    劉邦自然不爽,這是要代替本王啊,於是帶隊親征。其實他理解錯了,這個“代”並非替代的“代”,是個地名。


    討伐期間,姓陳的與韓信互有書信,韓信就說了:“兄台,你隻管造反,我在京城給你做內應,到時候我把監獄的人都放了,讓他們去把呂後抓了弄死。”


    後來,這事被告發。呂後就急了,找來蕭何商量:“小蕭啊,這事可咋整?”


    蕭何說:“莫慌、莫慌,待我略施小計”。他便自己去找韓信,說前方傳來了捷報,咱們皇上打了勝仗,現在群臣都要到皇宮裏去祝賀。


    韓信當時在鬧脾氣,死活不去,實在推脫不過,就去了。因為劉邦曾承諾,隻要韓信“頂天立地於漢土,絕不加兵刃於身。”


    呂後也算是聰明之人,抓到韓信,用大鍾罩著並把他懸空吊著,用削尖竹子,一下下戳,待戳死之後,又下令“夷信三族”。


    就這樣,一個為大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死了。


    比如皇帝的猜疑,荀彧,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曹操手下的重臣。戰呂布,勝官渡,薦人才,被稱為“王佐之才”。


    荀彧的理想是輔佐一位英雄,能平定國內戰亂,讓大漢王朝得以延續,於是他跟了曹操。


    但曹操這人有病,“疑心病”。他說夢中殺手下大臣,其實他殺時是清醒的。他懷疑有人害他,他睡覺時有個習慣是床邊放把劍。隨著曹操的實力越來越大,荀彧發現曹操不是要興複漢室,而是要自立門戶。


    一天,荀彧對著鏡子說:“要是跟著曹操幹,就會離我的理想越來越遠了;要是不跟他幹,我去跟誰幹?”


    這時候,曹操送來個盒子,荀彧一打開,空的三層都是空的。


    當天晚上,荀彧就三尺白綾自盡了。


    慕容忠問道:天池兄你可知空盒子的意思?


    天池迴道:“三層果盒都為空,三十年輔佐意為漢,國以無漢,君無漢祿可食.就是告訴荀彧我已經要廢除漢室自己稱帝而你忠心於漢室對我已經無用了,看你輔佐我這麽多年我也不忍逼你服毒,你還是自己了結自己吧。”


    千諾道:“因為他是一個君子,一個理想的殉道者,在這種進退失據的現實中,他隻有一死。他和諸葛亮是如此的相似,一生隻願做漢臣。


    曹操在第一次見到荀彧的時候,對他說:“吾之子房也。”曹操把荀彧當成了自己的張良。也許,荀彧死前會想:我猜到了這開頭,卻沒有猜到這結局。”


    慕容忠道:“荀彧的政治理想是興複漢室,這點同諸葛亮,及前半生的曹操一致。


    荀彧初始輔佐曹操也是看中曹操能用人,善謀略。是救世之人。可曹操在不斷的勝利中忘記了複興漢室的理想,這點與荀彧的政治理想漸行漸遠。兩人之間早有隔閡(從赤壁之戰結束後,荀彧在曹操集團裏就很少表達自己的觀點,曹操也意識到這點,對荀彧也刻意開始疏遠。


    直到曹操晚年,群臣勸曹操加九錫,晉魏王。荀彧帶頭出來反對,認為曹操已經位極人臣,大權在握。不應該再有非分之舉。這使得曹操很不開心,此時已有殺彧之心。曹操南征東吳時,先命荀彧去勞軍,荀彧已自己年老多病而不肯出征。後雖同往,曹操卻又故意將他留在壽春,未讓其同大部隊同行。此時荀彧已知自己死期將近。


    但是荀彧畢竟是曹操前期五大謀士之首,對曹操前期平定北方,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曹操也不願落得殺功臣的罵名,故送一個空盒給荀彧。意為,外雖有盒,但盒內無食。其實就是告訴荀彧我的大食盒裏已經沒有你荀彧吃的飯了,你自己看著辦吧。以荀彧之聰明,當然立刻就理解了,所以荀彧不等曹操動手,就自殺了。


    荀彧和曹操出現的隔閡不是可以通過溝通就能解決的,曹操也是愛才之人,荀彧也是忠心不二之人,之所以雙方在出現隔閡和間隙的時候,都沒有主動去找彼此溝通,是因為兩人的分歧點不是其他戰略,個人情感上的相違,而是政治目標和政治理想的背道而馳。所以無論怎麽溝通都不可能化解矛盾。曹操已經不能迴頭,荀彧也無法讓曹操迴頭。所以最終一出啞劇也變成了一場悲劇。”這是場讓人心疼的悲劇,然而世間卻少不了這樣的人。


    天池道:“你說的很有道理。”你為我做了三個比喻,我也為你做三個比喻,俗話說:“當官不為民做主,可憐百姓受冤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陽劍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北沙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北沙燕並收藏崇陽劍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