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烏巷是阿市僅存不多的古建築群中保留明清遺貌最完整的一處……/p
“陳李記”,是一家流傳百年的老字號坊間酒肆。/p
乍一聽還以為是賣狗皮膏藥的什麽藥鋪呢!/p
陳李記的掌櫃不姓陳亦非李姓,這裏麵,其實還有個無可考證的小小的插曲:/p
傳說元末明初,正處於更朝換代戰亂頻仍的動蕩時期。/p
大批流離失所從關內和大都(今北京城)逃亡過來的難民源源不斷地湧入邊城阿市。/p
這其中便有一個姓陳名李的元都禦廚混跡在人群中。/p
明太祖朱元璋追擊潰敗逃竄的元兵至此,他麾下的一員裨將虜得此人,勒令他為隨軍夥夫,專門在營中為將士們做飯。/p
一日,在血腥的征戰中恰逢萬歲爺朱元璋的壽誕,裨將責令陳李務必奉上一道絕品大菜朝賀,以示慶祝。/p
否則,如有延誤就以欺君之罪論處,難保項上人頭。/p
當時,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別說是山珍海味雞鴨魚肉,就連草皮樹根也難覓其蹤啊!/p
但凡能夠果腹的東西早已被饑腸轆轆的難民們“洗劫一空”了。/p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嚇得屁滾尿流的陳裏,絕望地爬上山坡,來到一棵歪脖子樹前,準備自縊。/p
忽然,他眼前一亮,他看見樹下的草叢裏竟然長出數株鮮嫩的櫟蘑。/p
命不該絕呀!陳裏喜出望外,他知道這種蘑菇俗稱蜜蘑是東北三寶的末寶,又稱東北第四寶,是不可多得的山珍野味呀!/p
陳裏終於看到了生的希望,真是天賜良機啊!/p
他趕緊小心翼翼地把蜜蘑一兜兜挖出來,用衣服包住飛也似地跑迴營房。/p
裨將知道了此事,認為是天意使然,大喜。/p
於是乎,他依了禦廚的指點傳令屬下兵士到處搜羅可輔佐的肉類食材。/p
終於,在暮日西歸的時候四處亂竄的軍卒們在山坡上意外地抓到了一隻被農人丟棄在山野的老母雞。/p
可這下陳裏又犯難了,這隻雞在野外自生自長少說也有兩三年了,在野外性情暴烈皮糙肉厚難以烹飪,陳裏不知道如何是好。/p
有了!他突然想起煮飯用的行軍大鍋,計上心來……/p
立馬將老母雞開腸破肚掏盡裏麵的五髒六腑等雜物,將洗淨的蜜蘑一隻隻塞入雞腹。/p
外用藤條紮緊,放進大鍋。/p
旋即又用猛火狂燉了兩個時辰,直到煮得湯滾肉爛。/p
太祖朱元璋沙場壽宴品得這美味佳肴,頓時龍顏大悅,欽封陳李為禦前隨軍大廚。/p
從此,陳李的老雞燉蘑菇的傳奇故事不脛而走,傳遍邊疆大地,一直沿襲至今,最終演變成現如今的小雞燉蘑菇。/p
滄海桑田,日新月異。/p
隻不過陳李記這塊經久不衰的老字號招牌在世人心裏依然如故……/p
夏日的一個周末,淫雨霏霏。/p
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習習涼風挾裹著層層雨霧終於把人們從炎熱的煩躁中“拯救”了出來。/p
啊!久違了,難得有這麽一次清涼和暢快呀!/p
舒適的氣候往往會給人帶來身心愉悅的愜意。/p
今天吳梓茹臨時工休,於是,我們相約一起到烏巷陳李記共進午餐。/p
烏巷是烏蘇老巷的簡稱,與農學院的後街貫通,是一條狹窄的古色古香的步行街。/p
這裏商鋪林立,遊人如織。/p
東張西望旅遊觀光的,閑暇無事漫不經心瞎溜達的,忙忙碌碌搬運貨物的,穿街走巷吆喝著叫賣小物件的,打著“立等可取”拉人照相的……/p
形形色色摩肩接踵,把個小小的胡同給塞得水泄不通……/p
好在陳李記的鋪麵位於巷口,來客們幸免了鑽人堆釀臭汗的皮肉之苦。/p
不過,恰逢周末閑暇,慕名而來的客也是人徒增了不少。/p
凡事預則立,因為早有準備,我們輕鬆地訂餐到了席位。/p
吳梓茹和熊三妹今天可是一身“下凡人間”迴歸平民的裝束。/p
脫去工裝的她們,愈發顯得年輕活潑。/p
吳梓茹略施粉黛,臉色看上去沒有以前那麽黑,隻有不修邊幅的胖妞熊三妹依然那麽粗野。/p
好的東西總是要等待,仿佛刻意給人一種期盼的感覺,何況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呢!/p
我們要了一些飲料和啤酒,靜靜地“恭候”著那道“大菜”的“降臨”。/p
我在東北吃過很多次小雞燉蘑菇,陳李記的手藝,我可是第一次“領教”,心裏好期待喲!/p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小雞燉蘑菇的通常做法是:/p
選擇上好的肥仔雞用嫻熟的刀功切成均勻精致的條塊狀,然後,加入蜜蘑或鬆茸和紅薯粉條混合在一起控製好火候燉製而成。/p
蘑菇可以襯托出雞肉的鮮香,粉條筋韌而綿實,可以增強餘味的醇厚和口感。/p
終於,一鍋熱氣騰騰的東北傳統大菜——小雞燉蘑菇呈現在大家的麵前,色澤鮮嫩香醇四溢。/p
終於如願以償可以一飽口福了,哇,果然名不虛傳呀!/p
“又吃到了俺們河南有名的苕粉了,太得勁了……”紅薯粉條很多是從河南源源不斷地賣到了東北,爬爬蟲馬宇用木筷搖軲轆似地快速挽起一串粉條拖到嘴巴邊,一張口,嘩地一下嗦了進去。/p
“哎,栓子哥,你這個搭夥的原來是河南的?”吳梓茹驚訝地望著我,眼光裏透露出一絲淡淡的憂傷和喜悅。/p
“是啊,俺們都是河南老鄉呀!”我不假思索地“如實”給她“匯報”。/p
“你也是呀?你們是河南哪裏的呢?”吳梓茹似乎對河南倆字非常敏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p
“俺倆都是豫北小城的……”未及我開口,機靈鬼爬爬蟲改了腔調,用純正地道的豫北方言長舌婦似地搶著說道。/p
以此證實我們對自己的身份沒有瞞假。/p
“哎喲,太好了……”吳梓茹激動不已,她放下手裏的筷子騰地一下站了起來,俯身一把抓住鄰坐的爬爬蟲馬宇的手喜極而泣,眼淚止不住嘩嘩地流淌了下來。/p
吳梓茹的反常舉動令人費解,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所有的人都震驚了,大家麵麵相覷驚慌無措,不知道如何是好……/p
“梓茹,坐下來說,好嗎?究竟發生了什麽傷心的事情啊?”我默默起身遞給她一杯水,輕言細語的安慰她。/p
“沒,沒什麽,對不起對不起!我是不是有點失態了呀?”明知故問,吳梓茹你這何止是失態,簡直就是“出洋相”啊!/p
樸實的人說話,永遠是不會拐彎抹角的。/p
就像終於找到了宣泄的火山口,吳梓茹沉積已久的鬱悶的“岩漿”一下子噴湧而出,她把自己坎坷的身世和塵封在心底的隱秘毫不避諱的娓娓道來……/p
原來,吳梓茹精神失常的母親和之前村裏人猜測的一樣正是從豫北流浪到晉西的。/p
這是在吳梓茹堅持不懈地為母親治療的情況下,蒼天不負有心人,母親前年病情大為好轉後,有一次偷偷地告訴自己的。/p
她母親不但是河南人,而且,就是豫北本鄉本土出生的人。/p
媽媽本姓華,在豫北老家還有一個隔山(同母異父或同父異母)的姐姐……/p
千裏之外的異鄉,偶遇母親的娘家人,那可是吳梓茹感到最幸福最開心的事情。/p
她在想,要是此時此刻媽媽在一起,那該有多好啊!……/p
烏巷是阿市僅存不多的古建築群中保留明清遺貌最完整的一處……/p
“陳李記”,是一家流傳百年的老字號坊間酒肆。/p
乍一聽還以為是賣狗皮膏藥的什麽藥鋪呢!/p
陳李記的掌櫃不姓陳亦非李姓,這裏麵,其實還有個無可考證的小小的插曲:/p
傳說元末明初,正處於更朝換代戰亂頻仍的動蕩時期。/p
大批流離失所從關內和大都(今北京城)逃亡過來的難民源源不斷地湧入邊城阿市。/p
這其中便有一個姓陳名李的元都禦廚混跡在人群中。/p
明太祖朱元璋追擊潰敗逃竄的元兵至此,他麾下的一員裨將虜得此人,勒令他為隨軍夥夫,專門在營中為將士們做飯。/p
一日,在血腥的征戰中恰逢萬歲爺朱元璋的壽誕,裨將責令陳李務必奉上一道絕品大菜朝賀,以示慶祝。/p
否則,如有延誤就以欺君之罪論處,難保項上人頭。/p
當時,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別說是山珍海味雞鴨魚肉,就連草皮樹根也難覓其蹤啊!/p
但凡能夠果腹的東西早已被饑腸轆轆的難民們“洗劫一空”了。/p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嚇得屁滾尿流的陳裏,絕望地爬上山坡,來到一棵歪脖子樹前,準備自縊。/p
忽然,他眼前一亮,他看見樹下的草叢裏竟然長出數株鮮嫩的櫟蘑。/p
命不該絕呀!陳裏喜出望外,他知道這種蘑菇俗稱蜜蘑是東北三寶的末寶,又稱東北第四寶,是不可多得的山珍野味呀!/p
陳裏終於看到了生的希望,真是天賜良機啊!/p
他趕緊小心翼翼地把蜜蘑一兜兜挖出來,用衣服包住飛也似地跑迴營房。/p
裨將知道了此事,認為是天意使然,大喜。/p
於是乎,他依了禦廚的指點傳令屬下兵士到處搜羅可輔佐的肉類食材。/p
終於,在暮日西歸的時候四處亂竄的軍卒們在山坡上意外地抓到了一隻被農人丟棄在山野的老母雞。/p
可這下陳裏又犯難了,這隻雞在野外自生自長少說也有兩三年了,在野外性情暴烈皮糙肉厚難以烹飪,陳裏不知道如何是好。/p
有了!他突然想起煮飯用的行軍大鍋,計上心來……/p
立馬將老母雞開腸破肚掏盡裏麵的五髒六腑等雜物,將洗淨的蜜蘑一隻隻塞入雞腹。/p
外用藤條紮緊,放進大鍋。/p
旋即又用猛火狂燉了兩個時辰,直到煮得湯滾肉爛。/p
太祖朱元璋沙場壽宴品得這美味佳肴,頓時龍顏大悅,欽封陳李為禦前隨軍大廚。/p
從此,陳李的老雞燉蘑菇的傳奇故事不脛而走,傳遍邊疆大地,一直沿襲至今,最終演變成現如今的小雞燉蘑菇。/p
滄海桑田,日新月異。/p
隻不過陳李記這塊經久不衰的老字號招牌在世人心裏依然如故……/p
夏日的一個周末,淫雨霏霏。/p
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習習涼風挾裹著層層雨霧終於把人們從炎熱的煩躁中“拯救”了出來。/p
啊!久違了,難得有這麽一次清涼和暢快呀!/p
舒適的氣候往往會給人帶來身心愉悅的愜意。/p
今天吳梓茹臨時工休,於是,我們相約一起到烏巷陳李記共進午餐。/p
烏巷是烏蘇老巷的簡稱,與農學院的後街貫通,是一條狹窄的古色古香的步行街。/p
這裏商鋪林立,遊人如織。/p
東張西望旅遊觀光的,閑暇無事漫不經心瞎溜達的,忙忙碌碌搬運貨物的,穿街走巷吆喝著叫賣小物件的,打著“立等可取”拉人照相的……/p
形形色色摩肩接踵,把個小小的胡同給塞得水泄不通……/p
好在陳李記的鋪麵位於巷口,來客們幸免了鑽人堆釀臭汗的皮肉之苦。/p
不過,恰逢周末閑暇,慕名而來的客也是人徒增了不少。/p
凡事預則立,因為早有準備,我們輕鬆地訂餐到了席位。/p
吳梓茹和熊三妹今天可是一身“下凡人間”迴歸平民的裝束。/p
脫去工裝的她們,愈發顯得年輕活潑。/p
吳梓茹略施粉黛,臉色看上去沒有以前那麽黑,隻有不修邊幅的胖妞熊三妹依然那麽粗野。/p
好的東西總是要等待,仿佛刻意給人一種期盼的感覺,何況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呢!/p
我們要了一些飲料和啤酒,靜靜地“恭候”著那道“大菜”的“降臨”。/p
我在東北吃過很多次小雞燉蘑菇,陳李記的手藝,我可是第一次“領教”,心裏好期待喲!/p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小雞燉蘑菇的通常做法是:/p
選擇上好的肥仔雞用嫻熟的刀功切成均勻精致的條塊狀,然後,加入蜜蘑或鬆茸和紅薯粉條混合在一起控製好火候燉製而成。/p
蘑菇可以襯托出雞肉的鮮香,粉條筋韌而綿實,可以增強餘味的醇厚和口感。/p
終於,一鍋熱氣騰騰的東北傳統大菜——小雞燉蘑菇呈現在大家的麵前,色澤鮮嫩香醇四溢。/p
終於如願以償可以一飽口福了,哇,果然名不虛傳呀!/p
“又吃到了俺們河南有名的苕粉了,太得勁了……”紅薯粉條很多是從河南源源不斷地賣到了東北,爬爬蟲馬宇用木筷搖軲轆似地快速挽起一串粉條拖到嘴巴邊,一張口,嘩地一下嗦了進去。/p
“哎,栓子哥,你這個搭夥的原來是河南的?”吳梓茹驚訝地望著我,眼光裏透露出一絲淡淡的憂傷和喜悅。/p
“是啊,俺們都是河南老鄉呀!”我不假思索地“如實”給她“匯報”。/p
“你也是呀?你們是河南哪裏的呢?”吳梓茹似乎對河南倆字非常敏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p
“俺倆都是豫北小城的……”未及我開口,機靈鬼爬爬蟲改了腔調,用純正地道的豫北方言長舌婦似地搶著說道。/p
以此證實我們對自己的身份沒有瞞假。/p
“哎喲,太好了……”吳梓茹激動不已,她放下手裏的筷子騰地一下站了起來,俯身一把抓住鄰坐的爬爬蟲馬宇的手喜極而泣,眼淚止不住嘩嘩地流淌了下來。/p
吳梓茹的反常舉動令人費解,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所有的人都震驚了,大家麵麵相覷驚慌無措,不知道如何是好……/p
“梓茹,坐下來說,好嗎?究竟發生了什麽傷心的事情啊?”我默默起身遞給她一杯水,輕言細語的安慰她。/p
“沒,沒什麽,對不起對不起!我是不是有點失態了呀?”明知故問,吳梓茹你這何止是失態,簡直就是“出洋相”啊!/p
樸實的人說話,永遠是不會拐彎抹角的。/p
就像終於找到了宣泄的火山口,吳梓茹沉積已久的鬱悶的“岩漿”一下子噴湧而出,她把自己坎坷的身世和塵封在心底的隱秘毫不避諱的娓娓道來……/p
原來,吳梓茹精神失常的母親和之前村裏人猜測的一樣正是從豫北流浪到晉西的。/p
這是在吳梓茹堅持不懈地為母親治療的情況下,蒼天不負有心人,母親前年病情大為好轉後,有一次偷偷地告訴自己的。/p
她母親不但是河南人,而且,就是豫北本鄉本土出生的人。/p
媽媽本姓華,在豫北老家還有一個隔山(同母異父或同父異母)的姐姐……/p
千裏之外的異鄉,偶遇母親的娘家人,那可是吳梓茹感到最幸福最開心的事情。/p
她在想,要是此時此刻媽媽在一起,那該有多好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