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展真是沒有想到,多年前,使盡九牛二虎之力,想把大西軍趕到漢中抗清,都不能如願。現在,孫可望竟然自己提出了這個請求。
不過,仔細想來,也可理解。近萬人的大西殘軍,不是遇到這個事,他要想把他們帶出雲南都難,更不要說穿越四川全境。
俗話說得好,此一時,彼一時也。
但是,雙方不再為敵,並不意味著就不互相提防。
璟新的辦法確實可行,分成三批,一批一批起行。打散了,兩頭無法接應,就不怕生出枝節。
到了川北,楊璟新再把他們混編,與他訓練出來的隊伍合在一起,再加上那支已經長大的娃娃兵,老少搭配,組成了一支聲勢浩大的北伐軍。
這支北伐軍共五萬人,分成四隊,帥尚可、羅為屆、白文選、高承恩各領一軍。妙峰、劉見寬、孫可望三人為軍師。
誓師的時候,群情振奮,壯懷激烈。
訓練了三年的蜀軍早已磨刀霍霍,隻待這一時刻,便要撲向清軍。
那些大西老兵則同時被就要迴家的美好前景所激蕩,恨不能馬上奔赴漢中。
楊展為他們壯行,連喝數十碗酒後,將大碗擲向地麵,砸得粉碎,抽出伏虎劍往天空一指,“出發!”
楊璟新躍上駿馬,領軍向漢中奔馳而去,孫可望緊跟其後。
妙峰和劉見寬卻還未起行,他們在等待伏虎軍集結。
昨晚,璟新把他倆請去喝茶,說了一大堆感謝的話,最後,冷著臉道:“你們的好意,我豈有不知?但是,我不是小兒,不需要你們的保護。你們若隨我在軍中,我會感覺處處掣肘。不讓你們去吧,父親定然又要反對我出師。你們幫我想想,如何是好?”
妙峰笑道:“徒孫,多年前我在你父親軍中,他何曾受過掣肘?我們這些老和尚老道士隻做出死力的活,不會幹涉你的決策,你就放心好了。隻不過,有時候,你遇到難事,我們幫你出出主意而已,放心,放心。”
璟新又看向見寬,“我沒法放心,隻感覺你兩個就象捆在我身上的兩根繩子。師叔,你就留在我父親身邊吧,有你在他身邊,我更能安心討伐清軍。我們都走了,我擔心他又會出事。當初,如果不是因為你去了貴州,沒人陪在他身邊,才給了李乾德可乘之機。”
見寬道:“我也在想,如何幫得上你,又能兼顧到川北。要不,把之前散了的伏虎軍重新組織起來,我和師父帶著,既可以成為你的一柄尖刀,隨時幫你處理麻煩事,又可以隨時迴川北。”
妙峰和璟新都覺好,三人一起去請示了楊展,楊展也同意,便讓李誌勇去發蜀江令。伏虎軍解散的時間雖然有點長了,但李誌勇一直都和大部分人在聯係,他便知道在哪裏能找著他們。
快天亮的時候,李誌勇迴來了,看見楊展的屋裏已亮了燈,這正是他每天起床的時間,便走進屋子稟報道:“蜀主,人已通知得差不多了,估計五天之內就能集結齊。”
“哦,好的,你太辛苦,趕快去休息一會兒。再過幾個時辰,就要誓師,那時候,可有得你忙。”
李誌勇卻不急著離開,猶豫著,似有話說。
楊展本來梳理著頭發,也停了下來,好奇地望著他,“有什麽事,你就說。”
李誌勇下了決心,道:“蜀主,你說奇怪不奇怪?我在迴來的路上居然碰到孫可望和白文選從鳳凰山出來,就他兩人,一個隨從都沒帶。各自牽了一匹馬,馬背上馱著東西,黑漆漆的,看不清是何物。”
楊展不動聲色,他曾料到他們到川北會有一點動作,卻不曾想就隻是兩個人去了一趟鳳凰山,而且連高承恩都沒有叫上。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且,再過幾個時辰就要誓師,他可不想再生出別的事來,便道:“不用去管他,背著我們去鳳凰山,不過兩種可能,想把張獻忠的屍骨帶迴陝西,或者鳳凰山還有他們埋下的金銀。這些都不重要了,讓他們去吧。”
誓師前,孫可望主動走到楊展身邊,向他附耳低言:“蜀主,你怎麽還沒有把鳳凰山的巴茅草除掉?我昨晚去了一趟,真是太震驚了,漫山遍野,無邊無際,連人家都看不見了。”
楊展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巴茅草強勁著呢,等打完仗再說吧。好在,鳳凰山裏麵已經沒有百姓了,戰爭萬一蔓延到川北,興許我們還可以利用巴茅草來打擊敵人呢。”
不待楊展進一步追問,孫可望又道:“不瞞蜀主,昨晚我和文選去了一趟鳳凰山,是為了尋找義父張獻忠的屍骨,想把他也帶迴陝西。我記得非常清楚,我們當初是把他埋在一叢巴茅草下。可惜現在巴茅草太多了,我們費了好大力氣都沒有找到。反倒找到一些兵將的屍骨,我們也打算帶走。義父的屍骨留在四川,對他不好,對你們,我總覺得也不是一件好事。”
孫可望的表情變得很神秘,但看得出來,他說這一番話是很真誠的。
楊展以誠待誠,微笑道:“秦王殿下放心走吧,有朝一日我們找到了張獻忠的遺骸,一定派人給你送來。”
這就是艾能奇到鳳凰山遍植巴茅草的原因!
楊展豁然醒悟,張獻忠早就知道有今天,但他不想離開四川,所以要布下疑陣,阻止孫可望把他帶走。
張獻忠啊,張獻忠,我要如何才能了結你這口怨氣!
不過,此刻,楊展顧不上他,大軍馬上就要出發,勝負未定,生死悠關。
蜀軍逶迤越過層層關隘,向漢中進發,黑底黃字的旗幟在崇山峻嶺中飄揚。
楊展施展輕功,悄悄出沒於深山幽穀,或站立山頭,或攀於樹梢,將他們送了一程,又一程。
他不知道,在這蜀山蜀水中,伴他騰躍的,還有翠翠。
翠翠向來都對他敬而遠之,既陪伴著他,又總是離他遠遠的,不讓他發現他的存在。不知是劉見寬的調教,還是它自己天性使然。
不過,仔細想來,也可理解。近萬人的大西殘軍,不是遇到這個事,他要想把他們帶出雲南都難,更不要說穿越四川全境。
俗話說得好,此一時,彼一時也。
但是,雙方不再為敵,並不意味著就不互相提防。
璟新的辦法確實可行,分成三批,一批一批起行。打散了,兩頭無法接應,就不怕生出枝節。
到了川北,楊璟新再把他們混編,與他訓練出來的隊伍合在一起,再加上那支已經長大的娃娃兵,老少搭配,組成了一支聲勢浩大的北伐軍。
這支北伐軍共五萬人,分成四隊,帥尚可、羅為屆、白文選、高承恩各領一軍。妙峰、劉見寬、孫可望三人為軍師。
誓師的時候,群情振奮,壯懷激烈。
訓練了三年的蜀軍早已磨刀霍霍,隻待這一時刻,便要撲向清軍。
那些大西老兵則同時被就要迴家的美好前景所激蕩,恨不能馬上奔赴漢中。
楊展為他們壯行,連喝數十碗酒後,將大碗擲向地麵,砸得粉碎,抽出伏虎劍往天空一指,“出發!”
楊璟新躍上駿馬,領軍向漢中奔馳而去,孫可望緊跟其後。
妙峰和劉見寬卻還未起行,他們在等待伏虎軍集結。
昨晚,璟新把他倆請去喝茶,說了一大堆感謝的話,最後,冷著臉道:“你們的好意,我豈有不知?但是,我不是小兒,不需要你們的保護。你們若隨我在軍中,我會感覺處處掣肘。不讓你們去吧,父親定然又要反對我出師。你們幫我想想,如何是好?”
妙峰笑道:“徒孫,多年前我在你父親軍中,他何曾受過掣肘?我們這些老和尚老道士隻做出死力的活,不會幹涉你的決策,你就放心好了。隻不過,有時候,你遇到難事,我們幫你出出主意而已,放心,放心。”
璟新又看向見寬,“我沒法放心,隻感覺你兩個就象捆在我身上的兩根繩子。師叔,你就留在我父親身邊吧,有你在他身邊,我更能安心討伐清軍。我們都走了,我擔心他又會出事。當初,如果不是因為你去了貴州,沒人陪在他身邊,才給了李乾德可乘之機。”
見寬道:“我也在想,如何幫得上你,又能兼顧到川北。要不,把之前散了的伏虎軍重新組織起來,我和師父帶著,既可以成為你的一柄尖刀,隨時幫你處理麻煩事,又可以隨時迴川北。”
妙峰和璟新都覺好,三人一起去請示了楊展,楊展也同意,便讓李誌勇去發蜀江令。伏虎軍解散的時間雖然有點長了,但李誌勇一直都和大部分人在聯係,他便知道在哪裏能找著他們。
快天亮的時候,李誌勇迴來了,看見楊展的屋裏已亮了燈,這正是他每天起床的時間,便走進屋子稟報道:“蜀主,人已通知得差不多了,估計五天之內就能集結齊。”
“哦,好的,你太辛苦,趕快去休息一會兒。再過幾個時辰,就要誓師,那時候,可有得你忙。”
李誌勇卻不急著離開,猶豫著,似有話說。
楊展本來梳理著頭發,也停了下來,好奇地望著他,“有什麽事,你就說。”
李誌勇下了決心,道:“蜀主,你說奇怪不奇怪?我在迴來的路上居然碰到孫可望和白文選從鳳凰山出來,就他兩人,一個隨從都沒帶。各自牽了一匹馬,馬背上馱著東西,黑漆漆的,看不清是何物。”
楊展不動聲色,他曾料到他們到川北會有一點動作,卻不曾想就隻是兩個人去了一趟鳳凰山,而且連高承恩都沒有叫上。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且,再過幾個時辰就要誓師,他可不想再生出別的事來,便道:“不用去管他,背著我們去鳳凰山,不過兩種可能,想把張獻忠的屍骨帶迴陝西,或者鳳凰山還有他們埋下的金銀。這些都不重要了,讓他們去吧。”
誓師前,孫可望主動走到楊展身邊,向他附耳低言:“蜀主,你怎麽還沒有把鳳凰山的巴茅草除掉?我昨晚去了一趟,真是太震驚了,漫山遍野,無邊無際,連人家都看不見了。”
楊展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巴茅草強勁著呢,等打完仗再說吧。好在,鳳凰山裏麵已經沒有百姓了,戰爭萬一蔓延到川北,興許我們還可以利用巴茅草來打擊敵人呢。”
不待楊展進一步追問,孫可望又道:“不瞞蜀主,昨晚我和文選去了一趟鳳凰山,是為了尋找義父張獻忠的屍骨,想把他也帶迴陝西。我記得非常清楚,我們當初是把他埋在一叢巴茅草下。可惜現在巴茅草太多了,我們費了好大力氣都沒有找到。反倒找到一些兵將的屍骨,我們也打算帶走。義父的屍骨留在四川,對他不好,對你們,我總覺得也不是一件好事。”
孫可望的表情變得很神秘,但看得出來,他說這一番話是很真誠的。
楊展以誠待誠,微笑道:“秦王殿下放心走吧,有朝一日我們找到了張獻忠的遺骸,一定派人給你送來。”
這就是艾能奇到鳳凰山遍植巴茅草的原因!
楊展豁然醒悟,張獻忠早就知道有今天,但他不想離開四川,所以要布下疑陣,阻止孫可望把他帶走。
張獻忠啊,張獻忠,我要如何才能了結你這口怨氣!
不過,此刻,楊展顧不上他,大軍馬上就要出發,勝負未定,生死悠關。
蜀軍逶迤越過層層關隘,向漢中進發,黑底黃字的旗幟在崇山峻嶺中飄揚。
楊展施展輕功,悄悄出沒於深山幽穀,或站立山頭,或攀於樹梢,將他們送了一程,又一程。
他不知道,在這蜀山蜀水中,伴他騰躍的,還有翠翠。
翠翠向來都對他敬而遠之,既陪伴著他,又總是離他遠遠的,不讓他發現他的存在。不知是劉見寬的調教,還是它自己天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