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盤山大戰後,高承恩帶去的大西軍損失慘重,待他輾轉迴到蜀地,已是秋收時節。
蜀主楊展派人送來新出的穀米,勞師慰軍。大家心照不宣,再也不提永曆帝和李定國。
大勢去矣。
高承恩也加入了楊展開荒種地的行列,仿佛這世上已經沒有了戰爭,隻有吃飯穿衣的問題。
清軍磨刀霍霍的聲音已在四麵八方響起,楊展暗暗祈求老天,希望再給蜀人一些時間,以便把每一寸土地都種上糧食,在戰火重燃的時候,至少讓蜀民不要被餓死。
為了搶時間,蜀江盟一天十二個時辰連軸轉,終於在霜降之前把岷江流域能夠種下去的作物都種上了。
楊展師兄弟舒了一口長氣。
費小金提出來:“我們是否要作一些防禦準備?川北的伏虎軍、川東和川南的蜀軍和大西軍,還有夔東十三家,聯合起來,還是有得一拚。”
劉見寬低垂著頭,一言不發,他還在為李定國的磨盤山血戰而內疚。這場戰役的慘烈程度足以讓天下人膽寒,但是,大西軍雖勝尤敗,從此一蹶不振。混亂中,永曆帝被身邊的臣僚挾持到緬甸,與李定國失去了聯係。
朱平樨臉色蒼白,嗓音低沉,“已經沒有爭江山的必要了,我們也誌不在此,何苦還要去白白送上人命?”
“師兄呀,話是這麽說,但是也沒有雙手奉送的道理呀。”費小金兩手一攤。
楊展苦笑了一下,“如果還有奉送的資本,為了蜀民的活路,我也不怕去擔漢奸的罵名。可惜我們早已不在朝堂,手中也無兵權,拿什麽去送?”
頓了頓,他又道:“任你怎樣防禦,現在都是螳臂擋車,但至少也要抵抗到百姓收割了糧食安全轉移。這樣,小金,你去告訴李誌勇和羅為屆,川北到時候隻需如此如此。見寬,你去通知高承恩,川南到時候也如此這般。請他們記住,大家活下來就好,留得有用之身保護蜀民。”
吳三桂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老百姓的口糧和種子還在地裏生長,清軍便鋪天蓋地而來。百姓如驚弓之鳥,四散奔逃。
吳三桂派李國英從川北殺入。伏虎軍節節敗退,退到成都後,便保護蜀江盟總部退出成都,從此徹底隱入江湖。
吳三桂本人則從保寧殺向重慶,與蜀軍、大西軍惡戰了幾場。那些小軍閥抵敵不住,死的死,降的降。部分大西軍逃到川南與高承恩會合,轉入遊擊。
清軍的第二次屠蜀開始了,其血腥殘暴,比張獻忠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軍入蜀,人吃馬嚼,找不到需要的糧草,這樣的難題,唯有殺人可以解決。
川北和川東至今仍是滿地荒草,連老百姓影子都找不到,除了蜀軍和大西軍的潰卒,幾乎是無人可殺。
饒是如此,吳三桂仍令士兵四山搜剿,掃穴無遺,不分晝夜搜尋要糧,將人吊打烤問,有糧即放,無糧燒死。
一時之間,蜀地又陷煉獄,慘叫唿號之聲,驚天動地。
使盡種種手段,清軍的口糧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吳三桂愁容滿麵,甚至有了退出蜀地的念頭。
新投降的小軍閥李調燮向他進言,“大帥幹嘛在川東耽擱時間?你沒有聽說過嗎?楊展恢複了岷江流域的農耕,那裏的糧食多到吃不完。”這李調燮盡管當初得了劉見寬的秧苗,卻不肯加入蜀江盟,便去了川東,這次是最早投降清軍的人。
吳三桂大喜,便率軍穿過枳棘叢生、箐林密布的荒野,向岷江流域殺來。
這一路走得實在艱苦,伐一程木,進一程兵,還時不時與轉入遊擊的大西軍遭遇。
等他千辛萬苦進入岷江流域,眼前的景象,令他狂喜不已。
天啦,這才是真正的天府之國!春江水曖,桃花灼灼,麥浪滾滾,桑麻滿地。
李國英駐紮在廣漢,不敢入成都,吳三桂來了,這才萬軍齊發。
到了成都城外,待要安營紮寨,有人來報:“大帥且慢紮營,成都已是一座空城,四門洞開,我軍可直接入城。”
吳三桂驅馬來到城下,雖說城牆上依然飄拂著蜀江盟黃底黑字的盟旗,卻看不見一兵一卒,這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
吳三桂想起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不敢輕易入城,便令一隊士兵先進去看個究竟。
士兵迴來,呈上一封書信。是蜀江盟盟主楊展寫給清軍大帥吳三桂的。
“蜀江盟楊展拜上吳大帥:當季糧蔬已熟,大帥盡可取用。然蜀民種地辛苦,還望留下些許裹腹。天府之國地肥人勤,若大帥放下屠刀,蜀江盟必攜民耕種,一年兩季獻上糧草,與大軍同依岷江,共存共榮。若是大帥一意斬盡殺絕,張獻忠之鑒不遠也!”
看罷書信,吳三桂臉色陰沉,馬鞭一揚,當先進了城。
城中果然無人,搜尋了一天,隻找到一個和尚。
全城僅有的一個人,當然要帶去給大帥審問。
“和尚,見到大帥,為何不下跪?”
“阿彌陀佛,迴施主,和尚隻跪佛祖菩薩,貧僧不想給大帥增添罪過。”
吳三桂揚揚手,他可不在乎這些虛禮。“和尚法號怎麽稱唿?”
“貧僧慈篤。”
“慈篤和尚,所有人都逃出城了,你為何不走?難道不怕我們屠城嗎?”
“我若走了,廟子裏的蔬菜沒人澆水,就隻有幹死了。”
一個和尚,開口閉口都是種地。吳三桂非但不能放下心來,更加疑竇叢生。
“慈篤和尚,我問你的話,你必須據實迴答,否則別怪我對你不客氣。”
“大帥盡可放心,出家人不打誑語,貧僧定然有問必答。”
吳三桂凝神問道:“你可知道蜀江盟?那是一個什麽樣的組織?”
“凡我蜀人,誰人不知蜀江盟?那就是一個幫助蜀人種田、打魚、砍柴、做生意的江湖組織。不問朝堂,救人危難。據貧僧所知,這次你們入蜀,蜀江盟沒有組織抵抗。”
“哼哼,有沒有抵抗,誰說得清?他們身上又沒有寫字。”
“大帥有所不知,蜀主楊展最是珍惜人命,他斷不肯送蜀人上戰場。”
楊展的大名,吳三桂早有耳聞,他豈不知楊展那些英雄事跡?
過去也曾間接交過手,領教過他的厲害。要說楊展隱入江湖,不再與他為敵,他斷然不能相信。
他緊盯著慈篤的眼睛,“楊展去了哪裏?”
蜀主楊展派人送來新出的穀米,勞師慰軍。大家心照不宣,再也不提永曆帝和李定國。
大勢去矣。
高承恩也加入了楊展開荒種地的行列,仿佛這世上已經沒有了戰爭,隻有吃飯穿衣的問題。
清軍磨刀霍霍的聲音已在四麵八方響起,楊展暗暗祈求老天,希望再給蜀人一些時間,以便把每一寸土地都種上糧食,在戰火重燃的時候,至少讓蜀民不要被餓死。
為了搶時間,蜀江盟一天十二個時辰連軸轉,終於在霜降之前把岷江流域能夠種下去的作物都種上了。
楊展師兄弟舒了一口長氣。
費小金提出來:“我們是否要作一些防禦準備?川北的伏虎軍、川東和川南的蜀軍和大西軍,還有夔東十三家,聯合起來,還是有得一拚。”
劉見寬低垂著頭,一言不發,他還在為李定國的磨盤山血戰而內疚。這場戰役的慘烈程度足以讓天下人膽寒,但是,大西軍雖勝尤敗,從此一蹶不振。混亂中,永曆帝被身邊的臣僚挾持到緬甸,與李定國失去了聯係。
朱平樨臉色蒼白,嗓音低沉,“已經沒有爭江山的必要了,我們也誌不在此,何苦還要去白白送上人命?”
“師兄呀,話是這麽說,但是也沒有雙手奉送的道理呀。”費小金兩手一攤。
楊展苦笑了一下,“如果還有奉送的資本,為了蜀民的活路,我也不怕去擔漢奸的罵名。可惜我們早已不在朝堂,手中也無兵權,拿什麽去送?”
頓了頓,他又道:“任你怎樣防禦,現在都是螳臂擋車,但至少也要抵抗到百姓收割了糧食安全轉移。這樣,小金,你去告訴李誌勇和羅為屆,川北到時候隻需如此如此。見寬,你去通知高承恩,川南到時候也如此這般。請他們記住,大家活下來就好,留得有用之身保護蜀民。”
吳三桂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老百姓的口糧和種子還在地裏生長,清軍便鋪天蓋地而來。百姓如驚弓之鳥,四散奔逃。
吳三桂派李國英從川北殺入。伏虎軍節節敗退,退到成都後,便保護蜀江盟總部退出成都,從此徹底隱入江湖。
吳三桂本人則從保寧殺向重慶,與蜀軍、大西軍惡戰了幾場。那些小軍閥抵敵不住,死的死,降的降。部分大西軍逃到川南與高承恩會合,轉入遊擊。
清軍的第二次屠蜀開始了,其血腥殘暴,比張獻忠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軍入蜀,人吃馬嚼,找不到需要的糧草,這樣的難題,唯有殺人可以解決。
川北和川東至今仍是滿地荒草,連老百姓影子都找不到,除了蜀軍和大西軍的潰卒,幾乎是無人可殺。
饒是如此,吳三桂仍令士兵四山搜剿,掃穴無遺,不分晝夜搜尋要糧,將人吊打烤問,有糧即放,無糧燒死。
一時之間,蜀地又陷煉獄,慘叫唿號之聲,驚天動地。
使盡種種手段,清軍的口糧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吳三桂愁容滿麵,甚至有了退出蜀地的念頭。
新投降的小軍閥李調燮向他進言,“大帥幹嘛在川東耽擱時間?你沒有聽說過嗎?楊展恢複了岷江流域的農耕,那裏的糧食多到吃不完。”這李調燮盡管當初得了劉見寬的秧苗,卻不肯加入蜀江盟,便去了川東,這次是最早投降清軍的人。
吳三桂大喜,便率軍穿過枳棘叢生、箐林密布的荒野,向岷江流域殺來。
這一路走得實在艱苦,伐一程木,進一程兵,還時不時與轉入遊擊的大西軍遭遇。
等他千辛萬苦進入岷江流域,眼前的景象,令他狂喜不已。
天啦,這才是真正的天府之國!春江水曖,桃花灼灼,麥浪滾滾,桑麻滿地。
李國英駐紮在廣漢,不敢入成都,吳三桂來了,這才萬軍齊發。
到了成都城外,待要安營紮寨,有人來報:“大帥且慢紮營,成都已是一座空城,四門洞開,我軍可直接入城。”
吳三桂驅馬來到城下,雖說城牆上依然飄拂著蜀江盟黃底黑字的盟旗,卻看不見一兵一卒,這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
吳三桂想起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不敢輕易入城,便令一隊士兵先進去看個究竟。
士兵迴來,呈上一封書信。是蜀江盟盟主楊展寫給清軍大帥吳三桂的。
“蜀江盟楊展拜上吳大帥:當季糧蔬已熟,大帥盡可取用。然蜀民種地辛苦,還望留下些許裹腹。天府之國地肥人勤,若大帥放下屠刀,蜀江盟必攜民耕種,一年兩季獻上糧草,與大軍同依岷江,共存共榮。若是大帥一意斬盡殺絕,張獻忠之鑒不遠也!”
看罷書信,吳三桂臉色陰沉,馬鞭一揚,當先進了城。
城中果然無人,搜尋了一天,隻找到一個和尚。
全城僅有的一個人,當然要帶去給大帥審問。
“和尚,見到大帥,為何不下跪?”
“阿彌陀佛,迴施主,和尚隻跪佛祖菩薩,貧僧不想給大帥增添罪過。”
吳三桂揚揚手,他可不在乎這些虛禮。“和尚法號怎麽稱唿?”
“貧僧慈篤。”
“慈篤和尚,所有人都逃出城了,你為何不走?難道不怕我們屠城嗎?”
“我若走了,廟子裏的蔬菜沒人澆水,就隻有幹死了。”
一個和尚,開口閉口都是種地。吳三桂非但不能放下心來,更加疑竇叢生。
“慈篤和尚,我問你的話,你必須據實迴答,否則別怪我對你不客氣。”
“大帥盡可放心,出家人不打誑語,貧僧定然有問必答。”
吳三桂凝神問道:“你可知道蜀江盟?那是一個什麽樣的組織?”
“凡我蜀人,誰人不知蜀江盟?那就是一個幫助蜀人種田、打魚、砍柴、做生意的江湖組織。不問朝堂,救人危難。據貧僧所知,這次你們入蜀,蜀江盟沒有組織抵抗。”
“哼哼,有沒有抵抗,誰說得清?他們身上又沒有寫字。”
“大帥有所不知,蜀主楊展最是珍惜人命,他斷不肯送蜀人上戰場。”
楊展的大名,吳三桂早有耳聞,他豈不知楊展那些英雄事跡?
過去也曾間接交過手,領教過他的厲害。要說楊展隱入江湖,不再與他為敵,他斷然不能相信。
他緊盯著慈篤的眼睛,“楊展去了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