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亮,文秀帶著一營兵丁,順江而下到了彭山江口碼頭,劉見寬已在這裏等他,身邊還有一撥和尚道士。
為免發生意外,他們已將鎮上的百姓撤離到彭山城內,以碼頭為中心,劃了一條界線。劉見寬再三向他強調:“大西軍的活動範圍必須嚴格控製在界線內,否則約定取消。”
張文秀爽快答應,待他們走後,指揮兵丁沿界線築了一道高高的柵欄,搭好了營寨,然後在營寨外巡視了一圈。
後山上的一個小寺廟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猛然想起一年前路過這裏聽到的鍾聲,應該出自此廟,便走過去看個究竟。
廟門上掛著“伏虎寺”的牌匾,廟內各種設施一目了然,一個胖胖的中年和尚百無聊奈地敲著木魚。
文秀已走到他身邊,和尚渾然不覺,眼目微閉,仿佛睡著了。文秀待要招唿他,又怕他怪罪,平白惹出麻煩。
現在這個緊要關頭,既要高度警惕,又不能橫生枝節,給蜀國任何取消約定的借口。
他廟前廟後看了一下,別無他人,除一口和這小廟極不相稱的大鍾,也沒有反常的地方。他特意查看了那口腹空深大的銅鍾,表裏都刻了一些看不懂的圖文,搞不清楚為什麽就能發出怪異的聲音。
至於廟後的樹林,平東王那天已親自跑過,他在父皇麵前也曾提到,當無大礙。
江口鎮上隻有一條長長的街道。街道兩旁的房屋一間一間挨在一起,家家戶戶鐵將軍把門。沿江連綿四五裏的吊腳樓,在江水的衝滌中發出空洞的迴響。
看來楊展是守信的。當然,他也沒有必要食言。這樣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各得其所,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天,大西軍運送物資的馬車、驢車、牛車、獨輪車出現在成都到彭山的路上。沿途百姓早已閃避,偶爾出現的人影便是蜀國負責監視大西動向的李誌勇和他的伏虎軍。
看了幾天,李誌勇跑迴眉州城,向楊展報告:“大將軍,有一件事,我實在百思不得其解。你知道他們運送的東西是什麽嗎?”
楊展正和兵部尚書劉見寬在眉州蜀宮東攬閣參詳大西軍的撤離方案。他放下手中的文卷,詫異道:“你在負責監視,我怎麽知道他們運送的是啥?”
李誌勇道:“他們運送的,幾乎全是帶著樹皮的木料。這些木料全都鋸成四五尺或六七尺長,整整齊齊。”
見寬聽了也是一驚,“怪不得白文選從年初開始就在龍泉山伐木,問他要那麽多木料來幹什麽,他又不說。”
楊展目光投向空中,這確實是一個很反常的舉動。天府之國,好東西多的是,張獻忠獨獨看上了這些巨樹大木?
而且,他為什麽要用車載馬拉這種笨辦法?既然要走水路,直接把木頭扔進江中,順流而下,豈不省事?
見寬向來以江河為家,見慣了河流漂木,更覺得事有蹊蹺,不待楊展發話,便請求親自去查個究竟。
楊展思索片刻,笑道:“我們和他長期相鬥,遇事總往深處想,容易把事情複雜化。其實,如果想簡單一點,他的這個行為就不難理解了。”
“簡單一點?張獻忠是簡單的人嗎?”見寬道。
“不管多麽複雜的人,他的欲望就那幾樣。對於張獻忠來說,貪財是人盡皆知的。他在我們四川掠奪了那麽多財富,定然要帶走。在這天下大亂的時候,若是用金箱銀櫃裝運,一路上不知會遇到多少波折。”
見寬恍然大悟,搶著說道:“難道是傳說中的木鞘?中間掏空了,把金銀財寶塞進去,然後再恢複為一根原樣的木頭,水都浸不進去。是這樣嗎?”
楊展含笑點頭,“我猜應該是如此。”
李誌勇道:“二十多年前,我行走江湖的時候,也曾聽說過,那些走鏢的人,為掩人耳目,會用這樣的法子。但像他們這麽大的量,也太匪夷所思了!”
楊展追問:“多大的量?”
“總有數萬根木頭。”
楊展吃驚道:“有這麽多?那就不好說了。不是張獻忠搜刮的財富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就是這其中確實有問題。”
見寬若有所思地說:“那次我到龍泉山去找白文選,聽他說,張獻忠要求官兵不準私藏財物,所有金銀都必須歸公。如果被查到有誰私藏,輕者鞭刑,重者剝皮。你們想,這兩年,大西官兵在我們四川老百姓身上搶了多少錢財?我覺得,要用數萬根木頭來裝這些財富,也不是不可能。”
李誌勇恨道:“我們不如趁現在就將這些裝滿金銀的木鞘搶了過來!”
楊展道:“張獻忠那麽貪財,卻隻派張文秀一營官兵在江口守護,他難道沒有想過會被我們搶奪?還有,張獻忠自來狡黠,他為什麽那麽相信我們之間的約定?這個關鍵時候,財寶就是他的試金石。誰若貪財,誰就輸了。”
說這番話的時候,楊展內心已千轉百迴。他將大西軍撤離方案的所有細節,又在腦袋裏過了一遍。
本性上,楊展相信任何人的話,願意和任何人坦誠相見。但現在不一樣,他所做的事情,每一個細節的成敗,都關連著他為之嘔心瀝血的蜀國和蜀民。
他拍了拍見寬的肩膀,“為穩妥起見,你還是和誌勇去江口走一趟吧,注意分寸哦。”
見寬和誌勇上了蟆頤飛船,須臾便到江口。張文秀將他們迎進營寨,特意帶他們走了一圈。這些天從成都運送來的物質堆滿了寨子,最顯眼的便是堆成了山的木料。
見寬揶揄道:“撫南將軍不怕我看到你大西軍的秘密?”
文秀慨然答道:“要搬家的人,不外乎是這些累贅,有什麽秘密可言?”
見寬又問:“打算把我蜀國搬空?”
“哪裏哪裏,不過是些經年積累,舍不了的身外之物而已。”
見寬指著那堆木頭,“還說不是?那是什麽?”
文秀叫來十多個兵丁,搬下來二三十根木頭,一字排開,平放在見寬麵前。然後又命兵丁取下木料上麵緊箍著的銅片。
“請劉將軍檢閱!”
見寬和誌勇也不客氣,逐一檢視。木鞘裏麵真是花樣百出,有很多東西還是他們聞所未聞。
文秀一一解說,有大西國鑄的銅錢“大順通寶”,有名貴的蜀錦蜀繡,有西洋人送的“千裏眼”,也有銀錠。
見寬斜睨了一眼張文秀:“你就不怕我們搶了這些財富?畢竟這可都是我蜀國之財!”
文秀從容道:“這些身外之物,想來你們不會因之不顧大局。何況,我們出川,是為了抵抗清兵,沒有了這些錢財,怎麽成事?”
“好好好,讓你們帶走。這麽多木頭,裝的全是這些東西?”
“不滿將軍,我們哪裏有那麽多金銀?為掩人耳目,濫竽充數而已。剛才打開看的,都是值得你看的。還有一些沒有挖空的木頭也混在當中,如果將軍還看其他的,都打開便是。”
見寬哈哈笑道:“還看什麽?看了,你也不會送給我!”
言罷,告辭離去。
張文秀殷殷送到江邊,再三請求,共同促進雙方履行約定。
為免發生意外,他們已將鎮上的百姓撤離到彭山城內,以碼頭為中心,劃了一條界線。劉見寬再三向他強調:“大西軍的活動範圍必須嚴格控製在界線內,否則約定取消。”
張文秀爽快答應,待他們走後,指揮兵丁沿界線築了一道高高的柵欄,搭好了營寨,然後在營寨外巡視了一圈。
後山上的一個小寺廟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猛然想起一年前路過這裏聽到的鍾聲,應該出自此廟,便走過去看個究竟。
廟門上掛著“伏虎寺”的牌匾,廟內各種設施一目了然,一個胖胖的中年和尚百無聊奈地敲著木魚。
文秀已走到他身邊,和尚渾然不覺,眼目微閉,仿佛睡著了。文秀待要招唿他,又怕他怪罪,平白惹出麻煩。
現在這個緊要關頭,既要高度警惕,又不能橫生枝節,給蜀國任何取消約定的借口。
他廟前廟後看了一下,別無他人,除一口和這小廟極不相稱的大鍾,也沒有反常的地方。他特意查看了那口腹空深大的銅鍾,表裏都刻了一些看不懂的圖文,搞不清楚為什麽就能發出怪異的聲音。
至於廟後的樹林,平東王那天已親自跑過,他在父皇麵前也曾提到,當無大礙。
江口鎮上隻有一條長長的街道。街道兩旁的房屋一間一間挨在一起,家家戶戶鐵將軍把門。沿江連綿四五裏的吊腳樓,在江水的衝滌中發出空洞的迴響。
看來楊展是守信的。當然,他也沒有必要食言。這樣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各得其所,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天,大西軍運送物資的馬車、驢車、牛車、獨輪車出現在成都到彭山的路上。沿途百姓早已閃避,偶爾出現的人影便是蜀國負責監視大西動向的李誌勇和他的伏虎軍。
看了幾天,李誌勇跑迴眉州城,向楊展報告:“大將軍,有一件事,我實在百思不得其解。你知道他們運送的東西是什麽嗎?”
楊展正和兵部尚書劉見寬在眉州蜀宮東攬閣參詳大西軍的撤離方案。他放下手中的文卷,詫異道:“你在負責監視,我怎麽知道他們運送的是啥?”
李誌勇道:“他們運送的,幾乎全是帶著樹皮的木料。這些木料全都鋸成四五尺或六七尺長,整整齊齊。”
見寬聽了也是一驚,“怪不得白文選從年初開始就在龍泉山伐木,問他要那麽多木料來幹什麽,他又不說。”
楊展目光投向空中,這確實是一個很反常的舉動。天府之國,好東西多的是,張獻忠獨獨看上了這些巨樹大木?
而且,他為什麽要用車載馬拉這種笨辦法?既然要走水路,直接把木頭扔進江中,順流而下,豈不省事?
見寬向來以江河為家,見慣了河流漂木,更覺得事有蹊蹺,不待楊展發話,便請求親自去查個究竟。
楊展思索片刻,笑道:“我們和他長期相鬥,遇事總往深處想,容易把事情複雜化。其實,如果想簡單一點,他的這個行為就不難理解了。”
“簡單一點?張獻忠是簡單的人嗎?”見寬道。
“不管多麽複雜的人,他的欲望就那幾樣。對於張獻忠來說,貪財是人盡皆知的。他在我們四川掠奪了那麽多財富,定然要帶走。在這天下大亂的時候,若是用金箱銀櫃裝運,一路上不知會遇到多少波折。”
見寬恍然大悟,搶著說道:“難道是傳說中的木鞘?中間掏空了,把金銀財寶塞進去,然後再恢複為一根原樣的木頭,水都浸不進去。是這樣嗎?”
楊展含笑點頭,“我猜應該是如此。”
李誌勇道:“二十多年前,我行走江湖的時候,也曾聽說過,那些走鏢的人,為掩人耳目,會用這樣的法子。但像他們這麽大的量,也太匪夷所思了!”
楊展追問:“多大的量?”
“總有數萬根木頭。”
楊展吃驚道:“有這麽多?那就不好說了。不是張獻忠搜刮的財富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就是這其中確實有問題。”
見寬若有所思地說:“那次我到龍泉山去找白文選,聽他說,張獻忠要求官兵不準私藏財物,所有金銀都必須歸公。如果被查到有誰私藏,輕者鞭刑,重者剝皮。你們想,這兩年,大西官兵在我們四川老百姓身上搶了多少錢財?我覺得,要用數萬根木頭來裝這些財富,也不是不可能。”
李誌勇恨道:“我們不如趁現在就將這些裝滿金銀的木鞘搶了過來!”
楊展道:“張獻忠那麽貪財,卻隻派張文秀一營官兵在江口守護,他難道沒有想過會被我們搶奪?還有,張獻忠自來狡黠,他為什麽那麽相信我們之間的約定?這個關鍵時候,財寶就是他的試金石。誰若貪財,誰就輸了。”
說這番話的時候,楊展內心已千轉百迴。他將大西軍撤離方案的所有細節,又在腦袋裏過了一遍。
本性上,楊展相信任何人的話,願意和任何人坦誠相見。但現在不一樣,他所做的事情,每一個細節的成敗,都關連著他為之嘔心瀝血的蜀國和蜀民。
他拍了拍見寬的肩膀,“為穩妥起見,你還是和誌勇去江口走一趟吧,注意分寸哦。”
見寬和誌勇上了蟆頤飛船,須臾便到江口。張文秀將他們迎進營寨,特意帶他們走了一圈。這些天從成都運送來的物質堆滿了寨子,最顯眼的便是堆成了山的木料。
見寬揶揄道:“撫南將軍不怕我看到你大西軍的秘密?”
文秀慨然答道:“要搬家的人,不外乎是這些累贅,有什麽秘密可言?”
見寬又問:“打算把我蜀國搬空?”
“哪裏哪裏,不過是些經年積累,舍不了的身外之物而已。”
見寬指著那堆木頭,“還說不是?那是什麽?”
文秀叫來十多個兵丁,搬下來二三十根木頭,一字排開,平放在見寬麵前。然後又命兵丁取下木料上麵緊箍著的銅片。
“請劉將軍檢閱!”
見寬和誌勇也不客氣,逐一檢視。木鞘裏麵真是花樣百出,有很多東西還是他們聞所未聞。
文秀一一解說,有大西國鑄的銅錢“大順通寶”,有名貴的蜀錦蜀繡,有西洋人送的“千裏眼”,也有銀錠。
見寬斜睨了一眼張文秀:“你就不怕我們搶了這些財富?畢竟這可都是我蜀國之財!”
文秀從容道:“這些身外之物,想來你們不會因之不顧大局。何況,我們出川,是為了抵抗清兵,沒有了這些錢財,怎麽成事?”
“好好好,讓你們帶走。這麽多木頭,裝的全是這些東西?”
“不滿將軍,我們哪裏有那麽多金銀?為掩人耳目,濫竽充數而已。剛才打開看的,都是值得你看的。還有一些沒有挖空的木頭也混在當中,如果將軍還看其他的,都打開便是。”
見寬哈哈笑道:“還看什麽?看了,你也不會送給我!”
言罷,告辭離去。
張文秀殷殷送到江邊,再三請求,共同促進雙方履行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