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聲漸近,卷起漫天塵土,一隊人馬由遠及近,旌旗飄揚,正中繡著一個醒目的“魏”字。


    為首一人,身披金甲,正是曹操帳下大將——曹仁。


    他勒住韁繩,翻身下馬,徑直走向學堂。


    薑維心中疑惑,連忙迎上前去:“將軍遠道而來,不知有何要事?”曹仁掃視了一眼四周,目光落在學堂那塊寫著“臥龍書院”的牌匾上,“久聞臥龍先生大名,今日特來拜訪。”


    臥龍書院,正是諸葛誌在荊州建立的學堂。


    自學堂建成以來,各地學子紛紛慕名而來,更有不少寒門子弟,懷揣著夢想,踏入這知識的殿堂。


    諸葛誌親自授課,傳道解惑,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學堂裏,書聲琅琅,辯論激烈,一股蓬勃向上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


    短短數月,臥龍書院便聲名鵲起,成為荊州的文化中心,甚至輻射到周邊地區。


    從這裏走出的學子,有的進入官府,為百姓謀福祉;有的投身軍旅,為蜀漢建功立業;還有的留在學堂,繼續鑽研學問,傳承先生的衣缽。


    荊州城內,百姓安居樂業,文化氛圍日益濃厚,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先生之名,曹某早有耳聞。如今荊州人才濟濟,皆出自先生門下,真是令人敬佩。”曹仁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試探。


    諸葛誌微微一笑:“將軍謬讚,不過是盡綿薄之力,為國家培養一些人才罷了。”


    “先生謙虛了。”曹仁的目光落在遠處正在操練的士兵身上,那些士兵步伐整齊,精神抖擻,與以往見過的蜀漢士兵截然不同,一股強烈的危機感湧上心頭。


    他知道,臥龍書院不僅培養了文官,也培養了武將,而且這些武將,都深諳兵法韜略,戰鬥力非同一般。


    夜幕降臨,曹仁迴到營帳,立刻提筆寫信,將荊州的情況詳細稟報給曹操。


    信中,他著重強調了臥龍書院的影響力,以及對蜀漢發展的巨大作用。


    信的末尾,他寫道:“……臥龍書院,已成蜀漢人才搖籃,若不早做應對,恐成大患!”


    與此同時,在江東的建業城,孫權也收到了來自荊州的密報。


    他看著手中的情報,眉頭緊鎖,沉默良久,才緩緩開口:“諸葛誌……臥龍書院……”


    深夜,鄴城,魏王宮。


    曹操手持曹仁的密報,昏黃的燭光映照著他緊鎖的眉頭,眼角的皺紋似乎又深了幾分。


    信中對臥龍書院的描述,如同尖刀般刺痛著他的神經。


    他能感受到,那學堂的建立,不僅僅是培養了一批文人武將,更是在為蜀漢的崛起,注入一股源源不斷的力量。


    他深吸一口氣,指尖不自覺地敲擊著案幾。


    “諸位,都看看吧。”曹操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殿內的靜默。


    謀士們依次傳閱著密報,神情各異。


    荀彧眉頭緊鎖,麵色凝重;荀彧則眯起眼睛,若有所思;程昱捋著胡須,沉默不語。


    曹操的目光掃過眾人,緩緩說道:“諸葛誌此人,實在可怕。這臥龍書院,更是我大魏的心腹大患。”


    “主公所言極是。”荀彧拱手道,“臥龍書院,表麵上是育人之地,實則是在為蜀漢積蓄力量,此消彼長,長此以往,我大魏恐難與其抗衡。”


    “要遏製蜀漢發展,必先除掉臥龍書院!”荀彧”


    曹操搖了搖頭,歎息道:“諸葛誌此人,神鬼莫測,貿然行動,恐有不測。再說,若是直接搗毀學堂,定會激怒劉備,引來戰禍,反而不美。”


    眾人沉默,殿內氣氛愈發凝重。


    他們深知,臥龍書院的出現,讓原本就複雜的三國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與此同時,建業城,孫權麵色陰沉地坐在案前,手中的情報已被他捏得發皺。


    情報中,詳細描述了臥龍書院的規模和影響,以及諸葛誌的驚人才能。


    孫權心中警鈴大作,他能感受到,諸葛誌的出現,如同巨浪般衝擊著江東的根基。


    “諸葛誌……竟然如此深謀遠慮。”孫權低聲喃喃,目光中充滿了警惕和緊張。


    他緩緩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遠處波濤洶湧的長江,心中暗自盤算。


    “來人!”孫權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立刻傳令下去,加強江東水軍訓練,密切關注荊州動向!”


    臥龍書院的建立,仿佛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波瀾。


    曹操的憂慮,孫權的警惕,預示著三國之間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人才輩出,英雄崛起,未來局勢,又將走向何方?


    夜風吹過,燭火搖曳,曹操望著桌案上的輿圖,目光最終停留在荊州的位置,他突然起身,走到門口,望著無垠的夜空,低聲自語道:“要變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默默無聞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默默無聞的魚並收藏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