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張八百v孫十萬!
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 作者:默默無聞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荀攸心如電閃,馬上就想到了曹丞相對張遼如此期許的底氣所在。
他腦海中閃過了曹丞相數年前對於合肥一個舉措,頓時麵上浮起了一陣驚駭之色。
原來,從那時起,曹丞相已經在防備著江東可能的進攻了嗎......
荀攸當即出列大聲讚歎道:
“丞相的高瞻遠矚,攸對丞相的佩服,哪怕傾盡黃河之水,也不足以陳述。”
荀攸這番動靜,頓時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許諸瞥了一眼荀攸,暗道著文臣拍馬屁的功夫,果然是十個自己都比不上的。
麵對同樣數量的敵軍,丞相給夏侯淵派去了三萬兵馬,而給張遼隻分撥一個有舊怨的李典,這明顯就是偏幫於親族啊。
嘶~~~丞相如此不公的調動,荀攸這老貨如此不要臉的話也能說得出口......難怪他能混到如今的地位啊......
許諸此刻對曹丞相的安排的妙處領悟不到半點,對荀攸這拍馬屁的造詣,倒是真有不少佩服的。
曹操笑著看向荀攸,開口道:
“公達,你說說孤高瞻遠矚在何處?”
“也讓諸位明白一下孤如此安排的用意所在。”
荀攸聞言,眸光看著場間的眾人,出言道:
“各位可還記得,數年前丞相曾將長江以北數百裏的百姓,全部都遷走了。”
“換言之,如今合肥城外,靠江東的那大片區域,是廣闊的無人區!”
荀攸話落,最先反應過來的是陳群、程昱這些幕僚。
其後,才是那些帶兵打仗的武將們。
他們此刻,才意識到合肥和宛城的不同之處!
宛城本就是在荊州的範圍,甚至與荊州腹地之間,都沒有山脈阻擋。
荊州那十萬大軍攻伐宛城,一路上糧草輜重直接便可走路運,長驅直入可源源不斷的補給劉備北伐的大軍。
而江東攻打合肥,路途遙遠,隻得過濡須水經巢湖,再淌過施水才能抵達合肥城下。
沿途,根本就沒有百姓可以讓江東大軍掠奪的。
也就是說,江東那十萬大軍的補給,隻能從江東腹地經過漫長的水路運過去。
雖江東水軍本就是強勢之處,但十萬大軍便是十萬張等著吃飯的嘴!
沒有百姓以供掠奪,整個江東後勤的補給皆是巨大的負擔!
而合肥西側和東側皆是群山峻嶺,孫權那十萬大軍隻能正麵強攻合肥。
如此看來,守合肥和守宛城,根本就不在一個難度上。
曹操見眾人皆是現出明悟之色,就連許諸也是一副在認真思慮的模樣。
眸中銳光吞吐,緩緩道:
“若江東的統帥,是那個周公瑾的話,孤或許會謹慎一分。”
“但帶兵之人,是孫權,一個承襲父兄餘蔭之輩!”
“他才打過幾次仗,又哪裏知道戰場之上,糧草輜重是何等的重要。”
對於孫權率十萬大軍親征合肥,曹丞相是真的半點擔心也沒有。
隻要張遼堅守不出,抗住江東大軍的第一波進攻。
合肥後方的壽春、淮南,作為糧食後援基地,一旦合肥陷入鏖戰之中,可源源不斷的進行補充。
此消彼長,孫權必敗!
再不濟,他也可能從鄴城再調動兵馬,以水路馳援合肥。
合肥之戰,隻要孫權不能一戰而定乾坤,則必被那十萬大軍所累!
......
荊州,襄陽,軍師府中。
此刻荊州的四大軍團,以如四條長龍一般,向著宛城進發。
整個荊州各大世家,也在為劉備北伐的第一戰而開始出力。
徐庶也前往了漢中地區,可以說整個劉備一係的力量,已經向這個亂世中的群雄,露出了鋒銳的獠牙。
而被整個劉備一係,視為精神信仰的臥龍軍師,最近有些焦慮了。
近些時日裏,諸葛誌惡補了無數的兵法,可就是這種博覽群書的方式,越發讓諸葛誌有了一種古怪的感覺。
諸葛誌將兵書置於案桌上,猛地伸展身軀,仰頭看向茫茫的天際。
呢喃道:
“什麽世道啊......都已經走上人生巔峰了,還要頂著曹操的壓力?”
“這日子......也太難了......”
隨著局勢一步步的推進,諸葛誌越發的意識到,自己作為劉營的軍師,決不能真的就純躺著了。
總得,再做出一點驚人之舉出來,讓整個亂世都匍匐在他穿越者的陰影之下。
可就是看了能收集到的所有兵書,諸葛誌才清楚的認識到一個問題。
或許......那種決勝於千裏之外的韜略,真的就是天生的。
自己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行為,就算拍馬也不能趕上諸葛亮。
而且隨著自己到來的蝴蝶效應,那先知先覺的優勢,已經越來越弱了。
要是自己再不動起來的話,怕是劉皇叔還得走上曆史潮流中的那個下場......
史書中的劉皇叔,不是也有諸葛亮輔佐嗎?
結果呢?
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兵敗夷陵後,病逝於白帝城。
之後諸葛亮掌大權,操盤整個劉營的力量。
可結果又如何呢?
被司馬懿硬生生的拖死在了五丈原。
現在司馬懿就算被自己重創,但諸葛亮未成事的關鍵,是司馬懿嗎?
本質上,還是曹魏的國力遠勝蜀、吳啊......
諸葛誌深吸一口氣,眸光現出一絲複雜之色,將大漢的輿圖拿出,攤在了案桌之上。
這年頭的地圖,雖然粗糙無比,但依舊能大致分清各方諸侯的勢力範圍。
看著看著,諸葛誌的眉頭就漸漸緊鎖了。
一種頗為詭異的感覺,在諸葛誌心裏醞釀著。
後世之人皆言,三國後期,是國力底蘊的互拚消耗。
如今,天下人也皆言,天下十三州,曹操獨占其九。
可從地圖上來看......
“這北方什麽情況......曹操占了九州之地加起來,也沒剩下的四州大啊......甚至還小了不少。”
諸葛誌眸光銳利,眉頭緊鎖。
後世之時,他倒真沒這個疑慮,可來到這個時代後,看到這個時代的地圖後,他赫然發現了問題所在。
光看疆域領土的話,曹操的地盤,竟然比劉備和孫權,沒大上多少。
那後世之人,所言曹魏國力上的碾壓,是指......
“人口......果然,無論在哪個年代,人口都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還是曹丞相的疆域裏,牛馬百姓太多了啊......”
“天下的諸侯,都不缺土地......缺的是土地上的百姓,缺的是足以讓他們征為兵甲的人口!”
諸葛誌眸光幽邃,沒想多久,他就能清楚了世人說曹操勢力雄厚的由來。
這種勢力,不是指曹操的疆域遠大過其他諸侯,而是說曹丞相麾下領土中的人口,十倍於其他諸侯!
“若是......能將這些百姓,吸引到荊州這邊來,之後再奪了益州!”
“是不是就能改變三國後期國力的對比了?”
“讓,衣冠南渡,提前進行!”
刹那間,諸葛誌眼眸中迸發出了強烈的亮光。
他總算找到了方向!
天可憐見,他是有過整出火藥念頭的,有想過將火器裝備在荊州軍隊上。
可問題是,他頂天隻記得火藥與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有關,半點多餘的也不記得了。
離徹底弄出能爆炸的火藥,隻怕還差了個十萬八千裏。
於此時此刻,他能想到改變大勢,又能馬上施行下去的,唯有如今出現在腦海裏的這一項!
……
張遼懷揣著曹丞相給的信函,帶著三千輕騎與李典連換快馬,急速趕向合肥。
這等千鈞一發之際,張遼和李典被曹操委以如此重任,本該在路途上便開始商議抵達江東十萬大軍的策略。
可偏偏張遼和李典兩人,未互相交談一句,宛若是兩個陌生之人一般。
這也讓跟隨他們一同馳援合肥的士卒,噤若寒蟬,越發的不敢胡亂言語。
在諸位士卒心裏,李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皆稱其長者。
無論從哪個方麵來看,李典都是一個大氣恢宏的儒將。
而張遼呢,自進入曹營之後,也是識大體、知進退、懂分寸的一個人。
兩人皆不是那種搬弄是非之人,這樣的兩位武將之間,實不該有什麽間隙才對。
可偏偏兩人間若有若無的冰寒,冷冽到這些士卒對馳援合肥一事,充滿了憂慮。
隨著離合肥越來越近,落後張遼半步的李典,終究是開口了。
“張遼,此番據守合肥,丞相令你為主。”
“我自會聽你之號令!但你若有什麽差錯,又欲像之前那般事二主,休怪我手中戰刀太過淩厲了!”
李典眸中寒光吞吐,看著張遼的側臉,終究是狠聲說出這句話來。
張遼與李典不同,李典自幼便是被叔父李乾撫養長大,自始至終便是在曹營中發跡的。
而張遼和呂布若同,為了保命先後投奔過不同的主公。他效命過丁原、董卓、呂布,及至到最後才到了曹操帳下。
正是因為清楚自己的風評不好,張遼自到曹營後,尤其會做人,從不與人爭鋒。
張遼聞言,渭然一歎。
“我已事過四主,比呂布還不堪,又如何敢再背棄丞相......”
“這次合肥若是有失,某便以血肉之軀護城!”
張遼話鋒尖銳,沒有一絲迴旋的餘地。
於處境而言,也確實是如此。
他的經曆,比起呂布來說還更為不堪,但進入曹營之後,曹丞相沒有計較他的過往,反而重用於他。
士為知己者死,張遼又如何能不以大義報之!
李典聞言,眸光恍若深潭,沒有再言語下去。
昔年,將他撫養長大的叔父李乾,便是死在呂布進攻乘氏縣的過程中。
故,李典對於出身於呂布帳下的張遼,多少殘留著一些怨氣。
但這種怨氣,終究於大局無礙。
若張遼真能在十萬江東大軍的麵前,守住了合肥,李典之後也可不計較這段過往。
......
當張遼和李典進入合肥城池之後,當即以曹丞相的令牌,接管了合肥上下所有的統兵權。
護軍薛悌統籌了合肥上下所有的甲士之後,帶著凝重的神情,來到了張遼麵前。
匯報道:
“將軍,合肥城池內外,再加上我等帶來的親衛......”
“總共兵卒數量隻有七千二百餘名......”
說出這個數字時,薛悌頭上好似蒙著一層陰雲,心中盡是一片忐忑。
李典聞言,也是深吸了一口氣,眸中憂慮起伏。
孫權帶來的江東大軍,可足有十萬之眾,哪怕有著後勤補給的困難。
但他們以七千兵卒去守十萬大軍......無論從何種角度去看,都是在螳臂當車。
“七千甲士......就算麵對十萬綿羊,也會將刀斧砍折......”
“何況,來的還是十萬披甲的精銳......”
“丞相......丞相實在是高看我等了。”
哪怕自幼入伍,有著長者勉力教導的李典,對於即將開始的這一戰,心裏也沒有多少信心。
此刻隻能想到,若事不可為,自己也如同叔父那般,以滿腔的熱血,報效丞相之恩典。
張遼在聽到自己隻有七千甲士可以調動後,眉頭也是緊皺在一起。
足足沉寂片刻後,才開口道:
“我不相信丞相,會讓我們來打一次必敗的戰役!”
“合肥是江東進取中原的唯一路徑,此城的重要性自不言而喻。”
“如今丞相雖被馬超的西涼大軍拖在長安,又麵臨荊州、江東兩地出兵來犯之局,但遠未到抽不出兵馬的地步!”
話落,張遼以渾厚的目光,看向李典和薛悌。
試圖以不屈之勢,喚醒袍澤的戰意。
張遼這雷霆之音乍出,李典和薛悌皆是進入深思之中。
縱觀輿圖,江東要取中原大地,唯有三條路可走。
其一,走漢水,以襄陽、樊城為方向。
可襄陽是劉備的地盤,有臥龍相助的劉備,如何肯讓江東大軍借道直取中原?
其二,走瀕臨黃海,下邳所在的中瀆水道。
但中瀆水道,水勢較淺,河道還經常發生淤堵的情況。
江東水軍在那種地勢之下,根本就發揮不出優勢來。
所以,江東的勢力若想侵入中原腹地,隻能走濡須水、入巢湖、渡施水、侵合肥、過肥水、至壽春以達淮河。
縱觀這條路徑上,合肥無疑是重中之重,是足以阻斷江東進取中原的樞紐城池!
這樣重要的城池,曹丞相如何會輕易的安排。
既然隻派他們幾人,統帥七千兵甲禦敵,就證明了曹丞相有絕對的把握!
李典和薛悌同時看向張遼。
他們還記得,張遼在離開本部之時,曹丞相還給了張遼一封密信。
言,孫權大軍至合肥城下之時,方可打開。
麵對袍澤投來的目光,張遼拍了拍胸口的甲胄,笑道:
“丞相既隻派我們幾人,又賜予了破敵良策,我們就該相信丞相。”
“畢竟,天下十三州,丞相獨占其九,雖未稱帝,但已坐於王座之上!”
“這樣的亂世真雄,我等如何不能為之效死命!”
張遼眸中有銳光吞吐,麵上盡是一副堅定之色。
有一句話,張遼未說出來,但李典和薛悌都懂。
縱觀天下大勢,曹丞相定鼎亂世天下,已經隻是時間的問題。
隻要他們在此擋住江東進取中原的腳步,他日丞相登帝位,他們皆可封侯!
“好!我就陪你,一同血戰江東群狼!”
李典被張遼的氣勢所擊,身上戰氣升騰。
薛悌亦是滿麵激動得微紅,於氣勢低落之際,正是需要有強大的信念重新驅動通體的戰意。
“我去統籌城內甲士,勉力在這幾日裏,再準備一些防禦工事!”
說完這話後,薛悌便退下。
張遼於城頭,目視江東的方向。
那邊此時空空如也,隻有伴隨大風刮過的荒地。
但張遼清楚,要不了多久,披甲的江東水師,將會布滿自己的視野盡頭。
成敗之機,在此一戰!
巢湖,其形若雛鳥棲身之所,故此得名。
又因曹丞相早就將長江以北數百裏的百姓,全部遷於鄴城後方。
在巢湖的周邊,形成了涉及甚廣的無人區域。
偌大的巢湖,在沒有任何的人為因素幹擾下,自然環境保持的十分完整。
湖邊時有珍稀獸類飲水,湖麵也有飛禽劃過,湖中更是偶有磷光循循的白魚躍出。
但這一日,生機勃勃的巢湖宛若沼澤深處瘴氣環繞的窪地!
野禽走獸避之千裏,湖中的魚兒更是倉惶不敢上湧。
皆因現在的巢湖,麵上飄滿了高大的戰船!
旌旗遮天,殺機肆意而出。
宛若慢慢過境的狂風,裹挾著足以吞天催城的黑雲!
江東,兵鋒至!
一眼看不到頭的戰船,船上盡是滿座的甲士。
手中長兵於陽光的照射下,閃耀著奪目的鋒銳。
龐大的江東水軍,好似巢湖上升起的大潮,有著連綿不絕之勢。
這支人數足有十萬的龐大水軍,很容易就能看清主艦的所在位置。
因為孫權所在的主艦,位於這支水軍的正前方。
戰船比其他船隻足足要大上一輪,已經達到這個時代戰船工藝的極致之處。
迎風而起的旌旗,代表著孫權心裏猖狂的野望!
向占了天下九州之地的曹操進攻,這是父、兄也未曾麵對過的強大敵手。
能率領如此龐大的軍隊,打響江東入主中原的第一戰,孫權雖表麵勉力維持著從容之色,但心裏早已激動到不能自已。
這次出擊合肥,除了周瑜固守潘陽湖水寨之外,江東可謂動了全力!
因已和荊州達成了盟約,孫權將原本駐紮在荊州地區的軍隊,也調撥了過來。
甚至還把多年以來,在江東內部負責平叛的蔣欽 、賀齊都調往了江淮前線。
這才湊出了十萬之眾!
麾下將領豪傑更是無數!
呂蒙、陳武、甘寧、淩統、潘璋、宋謙、徐盛、丁奉皆有入列。
原本駐守於江淮附近的將領孫皎、周泰、朱然、朱桓、全琮等,也全部調過來一同參與此役。
如今的江東,是真正意義上的傾巢而出。
聲勢之上,遠甚於周瑜攻打江夏那次!
主艦甲板上,孫權意氣風發,隱有揮斥方遒之感。
眼眶裏的眸光,似比湖麵上映照出的烈陽還要更為閃亮。
這次借機調走了周瑜,總覽江東的所有兵權,於孫權而言正是向亂世展露鋒芒的機會。
若此戰順利,他可直入中原腹地,有望登上王座。
少頃,陳武眉頭微皺的來到孫權身側,稟報道:
“主公,巢湖四周的百姓,皆在數年前被曹賊遷走。”
“我們這次進取中原,不至壽春根本就掠奪不到糧食!”
“十萬大軍的輜重,皆隻能靠江東走水路慢慢運送過來。”
這個時代的戰爭,武將帶兵出征若糧草無以為繼,都會選擇周邊的村落進行劫掠,以補充大軍所需的糧草。
當然,若是以往的時候,這種劫掠百姓之事,或許還會做得更隱蔽一些。
但,自黃巾張角,撞碎大漢最後一絲氣運後,亂世現。
天下諸侯征伐之時,無所不用其極。
大軍每進一步,皆會將屠刀伸向所經之地的村落,以搶來更多的糧草作為補充。
若是攻下城池,就更不用說,不封刀之舉,比比皆是。
唯有劉備還自恃是漢室宗親,做不出這等天怒人怨之事來。
這次江東足有十萬大軍攻伐中原,十萬將士的消耗,是一個何等恐怖的數字。
可偏偏他們過濡須水後,途經之地皆是一片無人區,根本就沒有百姓供他們去劫掠的。
作為將領的陳武,才會有此憂慮。
孫權聞言,半點也沒放在心上。
目光猶自凝視著遠方的天空大地,淡淡道:
“從江東以水路運過來的輜重,已經足夠了。”
“隻要我們攻破合肥,再渡過肥水,抵達壽春城下,就有足夠的百姓供我們補充輜重......”
孫權冰冷的話語傳出,隨後嘴角露出一抹嘲弄的看向陳武,緩緩道:
“還是,你認為區區一座合肥,還能擋住我十萬大軍數日?”
……
真的好難撐,我一直在努力碼字吧,絞盡腦汁想劇情
但是成績不盡人意
兄弟們,救我一命,推個書荒
[書城]
[書荒廣場]
求大家救命,再不救命,真挺不住了
推個書荒,挽救一下
隻耽誤大家一分鍾的時候
隻求大家一分鍾的時間
[書城]
[書荒廣場]
[找一個相關題材,有熱度的帖子發帖子推書]
拜謝大家了
他腦海中閃過了曹丞相數年前對於合肥一個舉措,頓時麵上浮起了一陣驚駭之色。
原來,從那時起,曹丞相已經在防備著江東可能的進攻了嗎......
荀攸當即出列大聲讚歎道:
“丞相的高瞻遠矚,攸對丞相的佩服,哪怕傾盡黃河之水,也不足以陳述。”
荀攸這番動靜,頓時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許諸瞥了一眼荀攸,暗道著文臣拍馬屁的功夫,果然是十個自己都比不上的。
麵對同樣數量的敵軍,丞相給夏侯淵派去了三萬兵馬,而給張遼隻分撥一個有舊怨的李典,這明顯就是偏幫於親族啊。
嘶~~~丞相如此不公的調動,荀攸這老貨如此不要臉的話也能說得出口......難怪他能混到如今的地位啊......
許諸此刻對曹丞相的安排的妙處領悟不到半點,對荀攸這拍馬屁的造詣,倒是真有不少佩服的。
曹操笑著看向荀攸,開口道:
“公達,你說說孤高瞻遠矚在何處?”
“也讓諸位明白一下孤如此安排的用意所在。”
荀攸聞言,眸光看著場間的眾人,出言道:
“各位可還記得,數年前丞相曾將長江以北數百裏的百姓,全部都遷走了。”
“換言之,如今合肥城外,靠江東的那大片區域,是廣闊的無人區!”
荀攸話落,最先反應過來的是陳群、程昱這些幕僚。
其後,才是那些帶兵打仗的武將們。
他們此刻,才意識到合肥和宛城的不同之處!
宛城本就是在荊州的範圍,甚至與荊州腹地之間,都沒有山脈阻擋。
荊州那十萬大軍攻伐宛城,一路上糧草輜重直接便可走路運,長驅直入可源源不斷的補給劉備北伐的大軍。
而江東攻打合肥,路途遙遠,隻得過濡須水經巢湖,再淌過施水才能抵達合肥城下。
沿途,根本就沒有百姓可以讓江東大軍掠奪的。
也就是說,江東那十萬大軍的補給,隻能從江東腹地經過漫長的水路運過去。
雖江東水軍本就是強勢之處,但十萬大軍便是十萬張等著吃飯的嘴!
沒有百姓以供掠奪,整個江東後勤的補給皆是巨大的負擔!
而合肥西側和東側皆是群山峻嶺,孫權那十萬大軍隻能正麵強攻合肥。
如此看來,守合肥和守宛城,根本就不在一個難度上。
曹操見眾人皆是現出明悟之色,就連許諸也是一副在認真思慮的模樣。
眸中銳光吞吐,緩緩道:
“若江東的統帥,是那個周公瑾的話,孤或許會謹慎一分。”
“但帶兵之人,是孫權,一個承襲父兄餘蔭之輩!”
“他才打過幾次仗,又哪裏知道戰場之上,糧草輜重是何等的重要。”
對於孫權率十萬大軍親征合肥,曹丞相是真的半點擔心也沒有。
隻要張遼堅守不出,抗住江東大軍的第一波進攻。
合肥後方的壽春、淮南,作為糧食後援基地,一旦合肥陷入鏖戰之中,可源源不斷的進行補充。
此消彼長,孫權必敗!
再不濟,他也可能從鄴城再調動兵馬,以水路馳援合肥。
合肥之戰,隻要孫權不能一戰而定乾坤,則必被那十萬大軍所累!
......
荊州,襄陽,軍師府中。
此刻荊州的四大軍團,以如四條長龍一般,向著宛城進發。
整個荊州各大世家,也在為劉備北伐的第一戰而開始出力。
徐庶也前往了漢中地區,可以說整個劉備一係的力量,已經向這個亂世中的群雄,露出了鋒銳的獠牙。
而被整個劉備一係,視為精神信仰的臥龍軍師,最近有些焦慮了。
近些時日裏,諸葛誌惡補了無數的兵法,可就是這種博覽群書的方式,越發讓諸葛誌有了一種古怪的感覺。
諸葛誌將兵書置於案桌上,猛地伸展身軀,仰頭看向茫茫的天際。
呢喃道:
“什麽世道啊......都已經走上人生巔峰了,還要頂著曹操的壓力?”
“這日子......也太難了......”
隨著局勢一步步的推進,諸葛誌越發的意識到,自己作為劉營的軍師,決不能真的就純躺著了。
總得,再做出一點驚人之舉出來,讓整個亂世都匍匐在他穿越者的陰影之下。
可就是看了能收集到的所有兵書,諸葛誌才清楚的認識到一個問題。
或許......那種決勝於千裏之外的韜略,真的就是天生的。
自己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行為,就算拍馬也不能趕上諸葛亮。
而且隨著自己到來的蝴蝶效應,那先知先覺的優勢,已經越來越弱了。
要是自己再不動起來的話,怕是劉皇叔還得走上曆史潮流中的那個下場......
史書中的劉皇叔,不是也有諸葛亮輔佐嗎?
結果呢?
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兵敗夷陵後,病逝於白帝城。
之後諸葛亮掌大權,操盤整個劉營的力量。
可結果又如何呢?
被司馬懿硬生生的拖死在了五丈原。
現在司馬懿就算被自己重創,但諸葛亮未成事的關鍵,是司馬懿嗎?
本質上,還是曹魏的國力遠勝蜀、吳啊......
諸葛誌深吸一口氣,眸光現出一絲複雜之色,將大漢的輿圖拿出,攤在了案桌之上。
這年頭的地圖,雖然粗糙無比,但依舊能大致分清各方諸侯的勢力範圍。
看著看著,諸葛誌的眉頭就漸漸緊鎖了。
一種頗為詭異的感覺,在諸葛誌心裏醞釀著。
後世之人皆言,三國後期,是國力底蘊的互拚消耗。
如今,天下人也皆言,天下十三州,曹操獨占其九。
可從地圖上來看......
“這北方什麽情況......曹操占了九州之地加起來,也沒剩下的四州大啊......甚至還小了不少。”
諸葛誌眸光銳利,眉頭緊鎖。
後世之時,他倒真沒這個疑慮,可來到這個時代後,看到這個時代的地圖後,他赫然發現了問題所在。
光看疆域領土的話,曹操的地盤,竟然比劉備和孫權,沒大上多少。
那後世之人,所言曹魏國力上的碾壓,是指......
“人口......果然,無論在哪個年代,人口都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還是曹丞相的疆域裏,牛馬百姓太多了啊......”
“天下的諸侯,都不缺土地......缺的是土地上的百姓,缺的是足以讓他們征為兵甲的人口!”
諸葛誌眸光幽邃,沒想多久,他就能清楚了世人說曹操勢力雄厚的由來。
這種勢力,不是指曹操的疆域遠大過其他諸侯,而是說曹丞相麾下領土中的人口,十倍於其他諸侯!
“若是......能將這些百姓,吸引到荊州這邊來,之後再奪了益州!”
“是不是就能改變三國後期國力的對比了?”
“讓,衣冠南渡,提前進行!”
刹那間,諸葛誌眼眸中迸發出了強烈的亮光。
他總算找到了方向!
天可憐見,他是有過整出火藥念頭的,有想過將火器裝備在荊州軍隊上。
可問題是,他頂天隻記得火藥與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有關,半點多餘的也不記得了。
離徹底弄出能爆炸的火藥,隻怕還差了個十萬八千裏。
於此時此刻,他能想到改變大勢,又能馬上施行下去的,唯有如今出現在腦海裏的這一項!
……
張遼懷揣著曹丞相給的信函,帶著三千輕騎與李典連換快馬,急速趕向合肥。
這等千鈞一發之際,張遼和李典被曹操委以如此重任,本該在路途上便開始商議抵達江東十萬大軍的策略。
可偏偏張遼和李典兩人,未互相交談一句,宛若是兩個陌生之人一般。
這也讓跟隨他們一同馳援合肥的士卒,噤若寒蟬,越發的不敢胡亂言語。
在諸位士卒心裏,李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皆稱其長者。
無論從哪個方麵來看,李典都是一個大氣恢宏的儒將。
而張遼呢,自進入曹營之後,也是識大體、知進退、懂分寸的一個人。
兩人皆不是那種搬弄是非之人,這樣的兩位武將之間,實不該有什麽間隙才對。
可偏偏兩人間若有若無的冰寒,冷冽到這些士卒對馳援合肥一事,充滿了憂慮。
隨著離合肥越來越近,落後張遼半步的李典,終究是開口了。
“張遼,此番據守合肥,丞相令你為主。”
“我自會聽你之號令!但你若有什麽差錯,又欲像之前那般事二主,休怪我手中戰刀太過淩厲了!”
李典眸中寒光吞吐,看著張遼的側臉,終究是狠聲說出這句話來。
張遼與李典不同,李典自幼便是被叔父李乾撫養長大,自始至終便是在曹營中發跡的。
而張遼和呂布若同,為了保命先後投奔過不同的主公。他效命過丁原、董卓、呂布,及至到最後才到了曹操帳下。
正是因為清楚自己的風評不好,張遼自到曹營後,尤其會做人,從不與人爭鋒。
張遼聞言,渭然一歎。
“我已事過四主,比呂布還不堪,又如何敢再背棄丞相......”
“這次合肥若是有失,某便以血肉之軀護城!”
張遼話鋒尖銳,沒有一絲迴旋的餘地。
於處境而言,也確實是如此。
他的經曆,比起呂布來說還更為不堪,但進入曹營之後,曹丞相沒有計較他的過往,反而重用於他。
士為知己者死,張遼又如何能不以大義報之!
李典聞言,眸光恍若深潭,沒有再言語下去。
昔年,將他撫養長大的叔父李乾,便是死在呂布進攻乘氏縣的過程中。
故,李典對於出身於呂布帳下的張遼,多少殘留著一些怨氣。
但這種怨氣,終究於大局無礙。
若張遼真能在十萬江東大軍的麵前,守住了合肥,李典之後也可不計較這段過往。
......
當張遼和李典進入合肥城池之後,當即以曹丞相的令牌,接管了合肥上下所有的統兵權。
護軍薛悌統籌了合肥上下所有的甲士之後,帶著凝重的神情,來到了張遼麵前。
匯報道:
“將軍,合肥城池內外,再加上我等帶來的親衛......”
“總共兵卒數量隻有七千二百餘名......”
說出這個數字時,薛悌頭上好似蒙著一層陰雲,心中盡是一片忐忑。
李典聞言,也是深吸了一口氣,眸中憂慮起伏。
孫權帶來的江東大軍,可足有十萬之眾,哪怕有著後勤補給的困難。
但他們以七千兵卒去守十萬大軍......無論從何種角度去看,都是在螳臂當車。
“七千甲士......就算麵對十萬綿羊,也會將刀斧砍折......”
“何況,來的還是十萬披甲的精銳......”
“丞相......丞相實在是高看我等了。”
哪怕自幼入伍,有著長者勉力教導的李典,對於即將開始的這一戰,心裏也沒有多少信心。
此刻隻能想到,若事不可為,自己也如同叔父那般,以滿腔的熱血,報效丞相之恩典。
張遼在聽到自己隻有七千甲士可以調動後,眉頭也是緊皺在一起。
足足沉寂片刻後,才開口道:
“我不相信丞相,會讓我們來打一次必敗的戰役!”
“合肥是江東進取中原的唯一路徑,此城的重要性自不言而喻。”
“如今丞相雖被馬超的西涼大軍拖在長安,又麵臨荊州、江東兩地出兵來犯之局,但遠未到抽不出兵馬的地步!”
話落,張遼以渾厚的目光,看向李典和薛悌。
試圖以不屈之勢,喚醒袍澤的戰意。
張遼這雷霆之音乍出,李典和薛悌皆是進入深思之中。
縱觀輿圖,江東要取中原大地,唯有三條路可走。
其一,走漢水,以襄陽、樊城為方向。
可襄陽是劉備的地盤,有臥龍相助的劉備,如何肯讓江東大軍借道直取中原?
其二,走瀕臨黃海,下邳所在的中瀆水道。
但中瀆水道,水勢較淺,河道還經常發生淤堵的情況。
江東水軍在那種地勢之下,根本就發揮不出優勢來。
所以,江東的勢力若想侵入中原腹地,隻能走濡須水、入巢湖、渡施水、侵合肥、過肥水、至壽春以達淮河。
縱觀這條路徑上,合肥無疑是重中之重,是足以阻斷江東進取中原的樞紐城池!
這樣重要的城池,曹丞相如何會輕易的安排。
既然隻派他們幾人,統帥七千兵甲禦敵,就證明了曹丞相有絕對的把握!
李典和薛悌同時看向張遼。
他們還記得,張遼在離開本部之時,曹丞相還給了張遼一封密信。
言,孫權大軍至合肥城下之時,方可打開。
麵對袍澤投來的目光,張遼拍了拍胸口的甲胄,笑道:
“丞相既隻派我們幾人,又賜予了破敵良策,我們就該相信丞相。”
“畢竟,天下十三州,丞相獨占其九,雖未稱帝,但已坐於王座之上!”
“這樣的亂世真雄,我等如何不能為之效死命!”
張遼眸中有銳光吞吐,麵上盡是一副堅定之色。
有一句話,張遼未說出來,但李典和薛悌都懂。
縱觀天下大勢,曹丞相定鼎亂世天下,已經隻是時間的問題。
隻要他們在此擋住江東進取中原的腳步,他日丞相登帝位,他們皆可封侯!
“好!我就陪你,一同血戰江東群狼!”
李典被張遼的氣勢所擊,身上戰氣升騰。
薛悌亦是滿麵激動得微紅,於氣勢低落之際,正是需要有強大的信念重新驅動通體的戰意。
“我去統籌城內甲士,勉力在這幾日裏,再準備一些防禦工事!”
說完這話後,薛悌便退下。
張遼於城頭,目視江東的方向。
那邊此時空空如也,隻有伴隨大風刮過的荒地。
但張遼清楚,要不了多久,披甲的江東水師,將會布滿自己的視野盡頭。
成敗之機,在此一戰!
巢湖,其形若雛鳥棲身之所,故此得名。
又因曹丞相早就將長江以北數百裏的百姓,全部遷於鄴城後方。
在巢湖的周邊,形成了涉及甚廣的無人區域。
偌大的巢湖,在沒有任何的人為因素幹擾下,自然環境保持的十分完整。
湖邊時有珍稀獸類飲水,湖麵也有飛禽劃過,湖中更是偶有磷光循循的白魚躍出。
但這一日,生機勃勃的巢湖宛若沼澤深處瘴氣環繞的窪地!
野禽走獸避之千裏,湖中的魚兒更是倉惶不敢上湧。
皆因現在的巢湖,麵上飄滿了高大的戰船!
旌旗遮天,殺機肆意而出。
宛若慢慢過境的狂風,裹挾著足以吞天催城的黑雲!
江東,兵鋒至!
一眼看不到頭的戰船,船上盡是滿座的甲士。
手中長兵於陽光的照射下,閃耀著奪目的鋒銳。
龐大的江東水軍,好似巢湖上升起的大潮,有著連綿不絕之勢。
這支人數足有十萬的龐大水軍,很容易就能看清主艦的所在位置。
因為孫權所在的主艦,位於這支水軍的正前方。
戰船比其他船隻足足要大上一輪,已經達到這個時代戰船工藝的極致之處。
迎風而起的旌旗,代表著孫權心裏猖狂的野望!
向占了天下九州之地的曹操進攻,這是父、兄也未曾麵對過的強大敵手。
能率領如此龐大的軍隊,打響江東入主中原的第一戰,孫權雖表麵勉力維持著從容之色,但心裏早已激動到不能自已。
這次出擊合肥,除了周瑜固守潘陽湖水寨之外,江東可謂動了全力!
因已和荊州達成了盟約,孫權將原本駐紮在荊州地區的軍隊,也調撥了過來。
甚至還把多年以來,在江東內部負責平叛的蔣欽 、賀齊都調往了江淮前線。
這才湊出了十萬之眾!
麾下將領豪傑更是無數!
呂蒙、陳武、甘寧、淩統、潘璋、宋謙、徐盛、丁奉皆有入列。
原本駐守於江淮附近的將領孫皎、周泰、朱然、朱桓、全琮等,也全部調過來一同參與此役。
如今的江東,是真正意義上的傾巢而出。
聲勢之上,遠甚於周瑜攻打江夏那次!
主艦甲板上,孫權意氣風發,隱有揮斥方遒之感。
眼眶裏的眸光,似比湖麵上映照出的烈陽還要更為閃亮。
這次借機調走了周瑜,總覽江東的所有兵權,於孫權而言正是向亂世展露鋒芒的機會。
若此戰順利,他可直入中原腹地,有望登上王座。
少頃,陳武眉頭微皺的來到孫權身側,稟報道:
“主公,巢湖四周的百姓,皆在數年前被曹賊遷走。”
“我們這次進取中原,不至壽春根本就掠奪不到糧食!”
“十萬大軍的輜重,皆隻能靠江東走水路慢慢運送過來。”
這個時代的戰爭,武將帶兵出征若糧草無以為繼,都會選擇周邊的村落進行劫掠,以補充大軍所需的糧草。
當然,若是以往的時候,這種劫掠百姓之事,或許還會做得更隱蔽一些。
但,自黃巾張角,撞碎大漢最後一絲氣運後,亂世現。
天下諸侯征伐之時,無所不用其極。
大軍每進一步,皆會將屠刀伸向所經之地的村落,以搶來更多的糧草作為補充。
若是攻下城池,就更不用說,不封刀之舉,比比皆是。
唯有劉備還自恃是漢室宗親,做不出這等天怒人怨之事來。
這次江東足有十萬大軍攻伐中原,十萬將士的消耗,是一個何等恐怖的數字。
可偏偏他們過濡須水後,途經之地皆是一片無人區,根本就沒有百姓供他們去劫掠的。
作為將領的陳武,才會有此憂慮。
孫權聞言,半點也沒放在心上。
目光猶自凝視著遠方的天空大地,淡淡道:
“從江東以水路運過來的輜重,已經足夠了。”
“隻要我們攻破合肥,再渡過肥水,抵達壽春城下,就有足夠的百姓供我們補充輜重......”
孫權冰冷的話語傳出,隨後嘴角露出一抹嘲弄的看向陳武,緩緩道:
“還是,你認為區區一座合肥,還能擋住我十萬大軍數日?”
……
真的好難撐,我一直在努力碼字吧,絞盡腦汁想劇情
但是成績不盡人意
兄弟們,救我一命,推個書荒
[書城]
[書荒廣場]
求大家救命,再不救命,真挺不住了
推個書荒,挽救一下
隻耽誤大家一分鍾的時候
隻求大家一分鍾的時間
[書城]
[書荒廣場]
[找一個相關題材,有熱度的帖子發帖子推書]
拜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