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凰權14
好好的人說黑化就黑化 作者:素小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雲歸登基第一年,李太傅攝政,逐漸洗去朝中不同黨派,不少大臣被軟禁在家。
雲歸知道,但雲歸隻是封了李太傅之孫李溫為德君,義子十三為侍君,除此之外,並未做任何事。
年三十,承辭舊迎新之際,雲歸被確診有孕,算算時間是李溫的,雲歸賞了好些奇珍異寶去。
一時之間,李府風頭一時無兩。
雲歸登基第二年,七月十五,中元節,北庭進犯,朝中掃過一圈兒,一個能打的都沒有,誰叫當年李太傅執政的時候,文官集團多多打壓武將集團,導致現在朝中無人可用呢。
沒有法子,便隻能請楊將軍出手。
八月十五,人月團圓之際,聽聞楊將軍遇險,消失於東洞山,人事兩不知。
過得三日,貴君楊華因憂心母親,大病一場,雲歸因肚子日大,派人前去照顧,聽聞急病,封了貴君所在的乾坤宮。
五天後,戰事交界處出現一銀甲鐵盔的小將軍,小將軍料事如神,用兵亦如神。
小將軍閑暇時,手中捏著一塊兒玉佩,士兵們說他在想自己夫君。
所有人都以為小將軍是長得高大些的女子,他們不知道,小將軍就是那位遠在千裏之外皇城裏的那位貴君。
他記得那日聽聞母親消失,他急匆匆的衝到宮中,將一切都交代了,他說:“我不是楊華,我是楊南,楊華是我弟弟,那時他心中另有所愛,當時皇帝決意把他嫁給你,他年輕氣盛,便同他所愛的人私奔了。母親沒有法子,便讓我頂替。好在你也不知道我弟弟長什麽模樣,我等侍君一直在府中不曾出去,不是一來,倒也不曾露餡。我本來有心與你說。最初沒有合適的機會,因為那時怕牽連府中,後來等到我想說的時候,我又舍不得你。”
是呢,怎麽會舍得她呢?
這個人這麽好啊!
他還記得那夜這人想要留下來過夜,隻是因為自己答應和她一起四處遊曆,那個時候他是存了私心的,他絕不願意在後宅當中待一輩子,他同弟弟楊華不同,弟弟心中是風花雪月,他卻隻想看遍大好河山。
他想,能夠和她一起出門也是極好的,可她卻誤會了。
雖說後麵沒能去遊曆,可她隻想補償他,一個侍君能得到的最好的補償方法就是妻主在自己屋中過夜。
她顯然也是這樣覺得的,所以當夜就來了,等看見自己不願意,竟也不大發脾氣揮手而去,反而是留在院子裏過夜,給足了他臉麵。
那個時候,他躺在床上,睜著眼睛徹夜未眠,那時就在想,他的確十分厭惡東靖國的一切風俗習慣,但是好似嫁給她也不算委屈。
她啊,聽聞自己被欺瞞,竟也隻溫溫柔柔的笑道:“沒有事的,我隻知道這四年來,一直是你陪在我身邊。你來是想做什麽。”
他跪下,懇切道:“我少年習武,亦習兵法,自問不比我母差,聽聞母親現在下落全無。為人子,我不得不去,還請陛下答應。”
於是,那個人說:“楊南,你去打仗,朝中我會保住你的。”
她又說:“楊南,如果你不喜歡我,你就在邊疆找個喜歡的,至於貴君,亦可病逝。”
楊南想,若是早些年,諸如剛嫁進瑞王府的時候,他大抵對於這樣的恩典求之不得,然而,四年過去,已經足夠他認識到這個人是啥樣的。
他確信這個人很好。
他不想困在深宮中,他願意為她護天下的。
三千裏邊疆,他來守。
他走時,去見她最後一麵,她取下隨身玉佩給他寄上,她懇切道:“無論你最後迴不迴來,你一定要活著。”
他握著玉佩,他想,他會活著的,也會迴去。
她之所在即為家,縱然他不愛她,亦感謝她給了他一個家。
同年九月,雲歸誕下一子,取名雲言,並下旨,以後待雲言年歲過五歲,便交由李太傅教育。
李太傅謝恩。
同年十二月,楊南將軍救迴了楊老將軍,一時之間,東靖國增添了一員虎將。
雲歸登基第六年,北庭國戰事已平,小將軍班師迴朝,並朝堂上,依舊戴著麵具,雲歸封了他做驃騎大將軍,同時封李太傅為李太師,負責教導皇子。
因楊南將軍握有兵權,一時之間,在朝堂之上,同李太師分庭而抗。
武將集團有了楊南將軍與楊老將軍,又有了雲歸支持,同李太師有了一戰之力。
在兩支政黨爭鬥中,布局已久隱忍已久的雲歸終於以一種絕佳的方式插入了鬥爭中,收獲了一兩個投奔的大臣。
雲歸無所謂這些人忠不忠心,能用即可。
同年七月,淮南大雨,出現洪災,百姓流離失所,一時難民如雲,暴動頻起,李太師請大將軍前往處理。
雲歸坐在帝座上笑道:“大將軍是操勞軍隊的命,賑災這樣的事,還是李太師做得好一些,愛卿,莫要為難他了。”
李太師聞言謙恭道:“還是驃騎大將軍做的好一些,流民四處暴動,且向皇城而來,大將軍久處戰事,自然是更合適一些的。”
雲歸便看著楊南詢問道:“愛卿以為呢。”
楊南點頭。
雲歸便道:“淮南水災一事交由驃騎大將軍處理,沿岸官員見他如見朕親臨。”
她縱然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縱然說出這樣的話,也還是有些權威的。
眾大臣俯首:“是,吾皇萬歲。”
楊南領旨,前往處理淮南水災。
半月後,宮中進入刺客,十三為雲歸擋住了一劍,生命垂危,雲歸雖無事,卻感於十三恩情,封為良君。
宮中太醫久治不愈,隨後有太醫為雲歸指點了方向。
東南方去三百裏,山穀中有一神醫,從不出穀,卻可以肉白骨活死人,端的是神奇無比。
雲歸選擇了去。
她於朝堂上直言:“朕為良君特尋神醫,此去不知歸期,朝中大事便由李太師與楊將軍共同管理,望朕此去,朝中太平,諸事可期。”
雲歸知道,但雲歸隻是封了李太傅之孫李溫為德君,義子十三為侍君,除此之外,並未做任何事。
年三十,承辭舊迎新之際,雲歸被確診有孕,算算時間是李溫的,雲歸賞了好些奇珍異寶去。
一時之間,李府風頭一時無兩。
雲歸登基第二年,七月十五,中元節,北庭進犯,朝中掃過一圈兒,一個能打的都沒有,誰叫當年李太傅執政的時候,文官集團多多打壓武將集團,導致現在朝中無人可用呢。
沒有法子,便隻能請楊將軍出手。
八月十五,人月團圓之際,聽聞楊將軍遇險,消失於東洞山,人事兩不知。
過得三日,貴君楊華因憂心母親,大病一場,雲歸因肚子日大,派人前去照顧,聽聞急病,封了貴君所在的乾坤宮。
五天後,戰事交界處出現一銀甲鐵盔的小將軍,小將軍料事如神,用兵亦如神。
小將軍閑暇時,手中捏著一塊兒玉佩,士兵們說他在想自己夫君。
所有人都以為小將軍是長得高大些的女子,他們不知道,小將軍就是那位遠在千裏之外皇城裏的那位貴君。
他記得那日聽聞母親消失,他急匆匆的衝到宮中,將一切都交代了,他說:“我不是楊華,我是楊南,楊華是我弟弟,那時他心中另有所愛,當時皇帝決意把他嫁給你,他年輕氣盛,便同他所愛的人私奔了。母親沒有法子,便讓我頂替。好在你也不知道我弟弟長什麽模樣,我等侍君一直在府中不曾出去,不是一來,倒也不曾露餡。我本來有心與你說。最初沒有合適的機會,因為那時怕牽連府中,後來等到我想說的時候,我又舍不得你。”
是呢,怎麽會舍得她呢?
這個人這麽好啊!
他還記得那夜這人想要留下來過夜,隻是因為自己答應和她一起四處遊曆,那個時候他是存了私心的,他絕不願意在後宅當中待一輩子,他同弟弟楊華不同,弟弟心中是風花雪月,他卻隻想看遍大好河山。
他想,能夠和她一起出門也是極好的,可她卻誤會了。
雖說後麵沒能去遊曆,可她隻想補償他,一個侍君能得到的最好的補償方法就是妻主在自己屋中過夜。
她顯然也是這樣覺得的,所以當夜就來了,等看見自己不願意,竟也不大發脾氣揮手而去,反而是留在院子裏過夜,給足了他臉麵。
那個時候,他躺在床上,睜著眼睛徹夜未眠,那時就在想,他的確十分厭惡東靖國的一切風俗習慣,但是好似嫁給她也不算委屈。
她啊,聽聞自己被欺瞞,竟也隻溫溫柔柔的笑道:“沒有事的,我隻知道這四年來,一直是你陪在我身邊。你來是想做什麽。”
他跪下,懇切道:“我少年習武,亦習兵法,自問不比我母差,聽聞母親現在下落全無。為人子,我不得不去,還請陛下答應。”
於是,那個人說:“楊南,你去打仗,朝中我會保住你的。”
她又說:“楊南,如果你不喜歡我,你就在邊疆找個喜歡的,至於貴君,亦可病逝。”
楊南想,若是早些年,諸如剛嫁進瑞王府的時候,他大抵對於這樣的恩典求之不得,然而,四年過去,已經足夠他認識到這個人是啥樣的。
他確信這個人很好。
他不想困在深宮中,他願意為她護天下的。
三千裏邊疆,他來守。
他走時,去見她最後一麵,她取下隨身玉佩給他寄上,她懇切道:“無論你最後迴不迴來,你一定要活著。”
他握著玉佩,他想,他會活著的,也會迴去。
她之所在即為家,縱然他不愛她,亦感謝她給了他一個家。
同年九月,雲歸誕下一子,取名雲言,並下旨,以後待雲言年歲過五歲,便交由李太傅教育。
李太傅謝恩。
同年十二月,楊南將軍救迴了楊老將軍,一時之間,東靖國增添了一員虎將。
雲歸登基第六年,北庭國戰事已平,小將軍班師迴朝,並朝堂上,依舊戴著麵具,雲歸封了他做驃騎大將軍,同時封李太傅為李太師,負責教導皇子。
因楊南將軍握有兵權,一時之間,在朝堂之上,同李太師分庭而抗。
武將集團有了楊南將軍與楊老將軍,又有了雲歸支持,同李太師有了一戰之力。
在兩支政黨爭鬥中,布局已久隱忍已久的雲歸終於以一種絕佳的方式插入了鬥爭中,收獲了一兩個投奔的大臣。
雲歸無所謂這些人忠不忠心,能用即可。
同年七月,淮南大雨,出現洪災,百姓流離失所,一時難民如雲,暴動頻起,李太師請大將軍前往處理。
雲歸坐在帝座上笑道:“大將軍是操勞軍隊的命,賑災這樣的事,還是李太師做得好一些,愛卿,莫要為難他了。”
李太師聞言謙恭道:“還是驃騎大將軍做的好一些,流民四處暴動,且向皇城而來,大將軍久處戰事,自然是更合適一些的。”
雲歸便看著楊南詢問道:“愛卿以為呢。”
楊南點頭。
雲歸便道:“淮南水災一事交由驃騎大將軍處理,沿岸官員見他如見朕親臨。”
她縱然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縱然說出這樣的話,也還是有些權威的。
眾大臣俯首:“是,吾皇萬歲。”
楊南領旨,前往處理淮南水災。
半月後,宮中進入刺客,十三為雲歸擋住了一劍,生命垂危,雲歸雖無事,卻感於十三恩情,封為良君。
宮中太醫久治不愈,隨後有太醫為雲歸指點了方向。
東南方去三百裏,山穀中有一神醫,從不出穀,卻可以肉白骨活死人,端的是神奇無比。
雲歸選擇了去。
她於朝堂上直言:“朕為良君特尋神醫,此去不知歸期,朝中大事便由李太師與楊將軍共同管理,望朕此去,朝中太平,諸事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