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節 三桓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 作者:歸來如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魯孝公去世後,子弗湟立,為惠公。魯惠公的原配沒有生子就去世了,妾室為他生了個兒子,名叫做息。後來,惠公聽說宋國有個女子生來手掌就有魯夫人的紋狀,於是就把她娶迴魯國,為仲子。仲子為惠公生了個兒子,名叫做允。因有魯夫人的紋狀而娶之,隱隱有立她為夫人的意思,則她的兒子允就有可能當太子。
惠公沒有立太子就死掉了。年長的公子息頗得魯人的擁戴,於是他學當年周公旦那樣,攝行君位。但是又擔心其他人不服,於是立公子允為惠公太子,說是等長大後就把政權返給他。曆史上把公子息稱作隱公。
隱公時期,卿大夫羽父位高權重,逐漸掌握實權。但是羽父權利心太重,渴望與國君平起平坐,何況隱公甚至還不是名義上的國君。羽父就對隱公說,要不您立我為太宰吧。所謂太宰,就是周天子的王室正卿,就地位而言,跟諸侯平起平坐。隱公不答應,推脫自己又不是魯侯,不能做主。玉父說,其實太子允沒什麽勢力,您德高望重,不如順勢就即位好了,我幫你解決掉障礙。隱公震怒,說道,我之所以當這個家,是因為看到允年幼,擔心人心不穩才勉強頂著眾人的唾罵來做這件事。本想等到允長大了,我就到菟裘之地養老去。你看你說的說的什麽話!
羽父顯得有些錯愕,敢情人家不想奪位?他擔心太子允知道這件事,於是急匆匆跑到太子允跟前,來個惡人先告狀,讒言隱公想要霸占權位,不會讓他允掌權之類的話。太子允心想這還得了,於是授命羽父把事情給解決了。羽父就派人弑殺了隱公。惠公太子允即位,為魯桓公。
魯桓公初期,羽父還挺有權勢,但是到了後來就不見經傳,或許是桓公疏遠了他的緣故。魯桓公有庶長子慶父、太子同、公子牙、公子友。慶父、叔牙、季友的後代分別是孟氏、叔孫氏、季氏,合稱三桓。
桓公去世,太子同立,為莊公。莊公夫人哀薑,哀薑為莊公生子開。莊公晚年,修築高台,看到大夫黨氏的女兒孟氏,很是喜歡。莊公許諾立孟氏為夫人,如果他能給自己生了兒子,就立為太子。後來,孟氏生般。莊公想立般為太子,又擔心其他臣子有意見。莊公三十二年,莊公病篤,又想到立太子的事情,就詢問自己兄弟叔牙、季友。叔牙說慶父有才能,有可以立慶父的意思。季友則說就算死,也要立公子般。於是,莊公讓季友派人賜毒酒給叔牙。叔牙飲鴆而死。
莊公立般為太子,而季友輔佐。叔牙去世後不久,莊公去世。於是季友立太子般為國君,為莊公治喪,因此尚未正式即位。而慶父發難,派人弑殺了在黨氏居住的般。季友驚慌之間,逃往陳國。慶父與莊公婦人哀薑一向都有私通,因此發難之後,他立哀薑的兒子開為國君,為魯閔公。
慶父立閔公之後,跟哀薑私通得更加厲害,但是始終覺得有妨礙,就想把閔公給殺了而自己當國君。閔公二年,慶父派大夫卜齮(yi)襲殺閔公於武闈(wéi)。季友聽聞,自陳至邾(zhu),接莊公妾成風之子申,請魯人讓他為國君。慶父憂懼,出逃到莒(ju)。於是,季友送公子申入魯,並重金賄賂莒人,抓,慶父迴國。慶父請求讓他出逃,季友不肯。於是慶父自殺,立其後為孟氏。
季友立公子申,為魯僖公。僖公元年,季友帥師打敗莒國。僖公賜季友汶陽的田地,季友為魯國相。季友輔佐僖公,執政多年,把魯國治理得井井有條。魯人作《魯頌》稱讚。僖公十六年,季友去世,其後立為季氏。
僖、文、宣、成、襄、昭、定、哀、悼9位魯侯在位期間,作為卿家的三桓與公室爭權奪利,尤其是以季氏的執政和公室的反擊最為激烈。
成季去世後,莊公的公子遂及其兒子公孫歸父相繼掌權,是為東門氏執政時期,而孟氏一度被東門氏趕出魯國。然而,成季的孫子季文子利用三桓的勢力,實行按畝征稅的田賦製度,使得私田興起,獲得魯國平民階層的人心。公子遂殺嫡立庶,以公子俀(tui)為國君,為魯哀公。
宣公發現三桓日益強盛,同時有民不知君、隻知三桓的說法人聲喧嚷,於是他想除掉三桓,來興大公室。他與執政的公孫歸父商量,是不是起兵滅了三桓,但是國人明顯傾心於三桓,使用國內兵馬或許不妥。於是,公孫歸父前往晉國借兵。可惜公孫歸父還沒成功搬來晉隊,宣公就去世了,而季文子趁機發難,備述襄仲當政時的弊端,斥責他不能和周邊國家做好溝通,不能有效防範他國來襲,使得魯國沒有強援。魯國司寇表示願意隨季文子除亂。公孫歸父聽到這樣的消息,連忙逃到齊國躲起來。季文子開始執政。從此開啟了季氏幾代人的執政專權之路。
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輔佐魯國文、宣、成、襄、昭、定6位魯侯,位列三卿之首,獨專國政。季武子時期,通過一係列的政策從不同角度削弱公室的權利。襄公十一年,增設三軍。季武子、叔孫穆叔、孟獻子分三軍,一卿主一軍的征賦,於是三桓強於公室。當年,周武王封周公旦於魯,按周禮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魯有三軍。自文公以來,魯國變弱,聽從霸主的號令,如果軍多則貢奉多,於是自減中軍,隻剩上下二軍,屬於公室。有事情的時候,三卿更帥以征討。季武子想要有自己的百姓,於是增設中軍,三桓分三軍之民。
襄公十二年,三桓十二分其國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國民不都屬於公室,公室已經很是卑微。昭公五年,季武子罷中軍。四分公室,季孫稱左師,孟氏稱右師,叔孫氏則是以叔孫為軍命,三家自取其稅,減少賦稅來貢於公,國民不再屬於公室,公室的地位更加低卑。
惠公沒有立太子就死掉了。年長的公子息頗得魯人的擁戴,於是他學當年周公旦那樣,攝行君位。但是又擔心其他人不服,於是立公子允為惠公太子,說是等長大後就把政權返給他。曆史上把公子息稱作隱公。
隱公時期,卿大夫羽父位高權重,逐漸掌握實權。但是羽父權利心太重,渴望與國君平起平坐,何況隱公甚至還不是名義上的國君。羽父就對隱公說,要不您立我為太宰吧。所謂太宰,就是周天子的王室正卿,就地位而言,跟諸侯平起平坐。隱公不答應,推脫自己又不是魯侯,不能做主。玉父說,其實太子允沒什麽勢力,您德高望重,不如順勢就即位好了,我幫你解決掉障礙。隱公震怒,說道,我之所以當這個家,是因為看到允年幼,擔心人心不穩才勉強頂著眾人的唾罵來做這件事。本想等到允長大了,我就到菟裘之地養老去。你看你說的說的什麽話!
羽父顯得有些錯愕,敢情人家不想奪位?他擔心太子允知道這件事,於是急匆匆跑到太子允跟前,來個惡人先告狀,讒言隱公想要霸占權位,不會讓他允掌權之類的話。太子允心想這還得了,於是授命羽父把事情給解決了。羽父就派人弑殺了隱公。惠公太子允即位,為魯桓公。
魯桓公初期,羽父還挺有權勢,但是到了後來就不見經傳,或許是桓公疏遠了他的緣故。魯桓公有庶長子慶父、太子同、公子牙、公子友。慶父、叔牙、季友的後代分別是孟氏、叔孫氏、季氏,合稱三桓。
桓公去世,太子同立,為莊公。莊公夫人哀薑,哀薑為莊公生子開。莊公晚年,修築高台,看到大夫黨氏的女兒孟氏,很是喜歡。莊公許諾立孟氏為夫人,如果他能給自己生了兒子,就立為太子。後來,孟氏生般。莊公想立般為太子,又擔心其他臣子有意見。莊公三十二年,莊公病篤,又想到立太子的事情,就詢問自己兄弟叔牙、季友。叔牙說慶父有才能,有可以立慶父的意思。季友則說就算死,也要立公子般。於是,莊公讓季友派人賜毒酒給叔牙。叔牙飲鴆而死。
莊公立般為太子,而季友輔佐。叔牙去世後不久,莊公去世。於是季友立太子般為國君,為莊公治喪,因此尚未正式即位。而慶父發難,派人弑殺了在黨氏居住的般。季友驚慌之間,逃往陳國。慶父與莊公婦人哀薑一向都有私通,因此發難之後,他立哀薑的兒子開為國君,為魯閔公。
慶父立閔公之後,跟哀薑私通得更加厲害,但是始終覺得有妨礙,就想把閔公給殺了而自己當國君。閔公二年,慶父派大夫卜齮(yi)襲殺閔公於武闈(wéi)。季友聽聞,自陳至邾(zhu),接莊公妾成風之子申,請魯人讓他為國君。慶父憂懼,出逃到莒(ju)。於是,季友送公子申入魯,並重金賄賂莒人,抓,慶父迴國。慶父請求讓他出逃,季友不肯。於是慶父自殺,立其後為孟氏。
季友立公子申,為魯僖公。僖公元年,季友帥師打敗莒國。僖公賜季友汶陽的田地,季友為魯國相。季友輔佐僖公,執政多年,把魯國治理得井井有條。魯人作《魯頌》稱讚。僖公十六年,季友去世,其後立為季氏。
僖、文、宣、成、襄、昭、定、哀、悼9位魯侯在位期間,作為卿家的三桓與公室爭權奪利,尤其是以季氏的執政和公室的反擊最為激烈。
成季去世後,莊公的公子遂及其兒子公孫歸父相繼掌權,是為東門氏執政時期,而孟氏一度被東門氏趕出魯國。然而,成季的孫子季文子利用三桓的勢力,實行按畝征稅的田賦製度,使得私田興起,獲得魯國平民階層的人心。公子遂殺嫡立庶,以公子俀(tui)為國君,為魯哀公。
宣公發現三桓日益強盛,同時有民不知君、隻知三桓的說法人聲喧嚷,於是他想除掉三桓,來興大公室。他與執政的公孫歸父商量,是不是起兵滅了三桓,但是國人明顯傾心於三桓,使用國內兵馬或許不妥。於是,公孫歸父前往晉國借兵。可惜公孫歸父還沒成功搬來晉隊,宣公就去世了,而季文子趁機發難,備述襄仲當政時的弊端,斥責他不能和周邊國家做好溝通,不能有效防範他國來襲,使得魯國沒有強援。魯國司寇表示願意隨季文子除亂。公孫歸父聽到這樣的消息,連忙逃到齊國躲起來。季文子開始執政。從此開啟了季氏幾代人的執政專權之路。
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輔佐魯國文、宣、成、襄、昭、定6位魯侯,位列三卿之首,獨專國政。季武子時期,通過一係列的政策從不同角度削弱公室的權利。襄公十一年,增設三軍。季武子、叔孫穆叔、孟獻子分三軍,一卿主一軍的征賦,於是三桓強於公室。當年,周武王封周公旦於魯,按周禮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魯有三軍。自文公以來,魯國變弱,聽從霸主的號令,如果軍多則貢奉多,於是自減中軍,隻剩上下二軍,屬於公室。有事情的時候,三卿更帥以征討。季武子想要有自己的百姓,於是增設中軍,三桓分三軍之民。
襄公十二年,三桓十二分其國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國民不都屬於公室,公室已經很是卑微。昭公五年,季武子罷中軍。四分公室,季孫稱左師,孟氏稱右師,叔孫氏則是以叔孫為軍命,三家自取其稅,減少賦稅來貢於公,國民不再屬於公室,公室的地位更加低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