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問道:在居父母之喪期間,可以到別人家去吊喪嗎?孔子答道:居父母的喪事,到了小祥的時候,還不和眾人立在一起,不和眾人一道走路。君子是通過禮來表達感情的,現在你自己正處在喪失父母的極大沉痛之中而到別人家去吊喪哭泣,這種哭泣豈不成為虛假了嗎?


    曾子問道:大夫、士正在為自己的親屬掛孝,到了可以除孝的時候了,而國君忽然去世,又必須要為國君穿轉衰的孝服,在這種情況下,原有的孝服還除去不除去?孔子答道:如果是正在為國君穿孝服,就不敢再為自己的親人穿孝服,因為為國君的孝服重於為親人的孝服。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原有的孝服是沒有理由除掉的。於是乎就出現了大夫、士過了喪期還不除去孝服的現象。


    等到為國君服喪期滿,才可以為自己的親人舉行小祥、大祥的祭祀,這是合乎禮的。曾子又問道:為父母所穿的孝服,永遠不除可以嗎?孔子答道:先王製定禮儀,錯過了時間就不再舉行,這是正理。先王並不是不能做出永遠不除的規定,問題是人們是否都能做到。既然不能做到,那麽還是規定個時限為好。所以君子錯過了祭祀的時間就不再補行,這是合乎禮的。


    曾子問道:國君去世,靈柩已經停在殯宮,這時候臣子的父母突然去世,該怎麽辦?孔子答道:臣子應該迴家料理父母的喪事,但每逢初一、十五舉行祭奠時,要趕迴國君的殯宮,至於朝夕的祭奠,可以不迴去。曾子又問:國君的靈柩已經出殯,這時候臣子的父母突然去世,該怎麽辦?孔子答道:應該穿著為國君的孝服迴家哭泣致哀,然後趕快折迴為國君送葬。曾子又問:國君去世,尚未把靈柩停在殯宮,這時候臣子的父母突然去世,該怎麽辦?


    孔子答道:臣子可以迴家料理喪事,直到父母入棺後停柩待葬,然後再迴到國君的殯宮。家中初一、十五的殷奠,可以迴去,至於朝夕奠,就不再迴去。大夫家中的朝夕奠,由家臣中的長者代行。大夫的正妻,每逢初一、十五的殷奠,也要到國君的殯宮去參加;至於朝夕奠,可以不去。


    卑賤的人不能為尊貴者作哀悼的誄(lěi)文,晚輩不能為長輩作誄文,這是禮的規定。雖然貴為天子,也要以天的名義為他作誄文。諸侯之間互相作誄文,不合乎禮的規定。


    曾子問道:國君出國要為自己的萬一不幸去世做準備,所以帶著緊貼屍身的棺材同行。如果國君真的死了,應當如何把柩運迴來呢?孔子答道:給執事的人等提供殯服,孝子頭戴麻弁絰,身穿齊衰,腳穿草鞋,手扶喪棒。靈柩從打壞廟牆的閥口進入,從西階抬上正堂。如果死者是小殮後運迴來的,孝子就頭戴著免冠跟在靈柩後麵,從大門進來,從東階抬上正堂,其禮數和生前一樣。大夫、士死於境外的人,運迴國的禮數和國君是一樣的。


    曾子問道:國君的靈柩已經出殯,這時候臣子突然得到父母去世的噩耗,該怎麽辦?孔子迴答:那就要先把國君的靈柩送到墓地,下了棺就可以迴自己家料理喪事,不必再等孝子封土、謝賓、謝鄉人了。曾子又問:父母的靈柩已經出殯上路,這時候突然聽到國君去世的噩耗,該怎麽辦?孔子答道;首先把父母的靈柩送到墓地,下棺之後,就連忙改換服裝去奔國君的喪事。


    曾子問道:宗子的爵位是士,而庶子卻是大夫,這樣的祭禮該如何進行呢?孔子答道:用大夫的;禮,備少牢祭祀宗子之家,祝辭要說“孝子某代替介子進獻供品祭祀”。如果宗子有罪,住在別的國家,而庶子為大夫,祭祀的時候,祝辭就要說:孝子某讓介子某代行祭祀。凡是代替宗子主持的祭祀,就要簡化程序,不厭祭,不旅酬,不祝福,不綏祭,祝詞中不講用某妃配食的話。主人向賓客勸酒,賓客取過就被放下,不舉杯進行旅酬。祭祀的末了,也不向來賓分贈祭肉。庶子對來賓致辭:宗兄現在他國,派我來代行祭祀,並讓我向諸位致意。


    曾子問道:宗子有罪逃到他國,沒有爵位的庶子還留在國內,可以祭祀祖先嗎?孔子答道:可以祭祀的。曾子又問:請問該怎樣祭祀?孔子答道:庶子可以在朝著祖先墓地的方向上築壇,一年四季按時祭祀。如果宗子已經去世,就可以先到祖先墓地把情況祭告一番,然後在自己家中祭祀。因為宗子已經不在,所以祭祀就用自己的名義進行,但不得自稱孝子。子遊的那幫學生中,有用庶子的身份祭祖的,就是按照這個道理辦事。如今庶子的祭祀,根本就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就成了胡鬧亂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歸來如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歸來如鬆並收藏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