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節 月令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 作者:歸來如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古時候是以周尺8尺為1步,現在是以周尺6尺4寸為1步。所以古時候的100畝,等於現在的146畝零6尺4寸為1步。所以古時候的100畝,等於現在的146畝零30平方步。古時候的100裏,相當於現在的121裏零60步4尺2寸2分。
所謂千裏見方,實際上包括100個百裏見方的區域。如果分封出30個方圓百裏的諸侯國,就餘下70個方圓百裏的地方。再分封出60個70裏見方的諸侯國,折合為29個方圓百裏和40個方圓十裏,剩下40個方圓百裏和60個方圓十裏的土地。又分封出120個50裏見方的諸侯國,折合為30個百裏見方的土地,還剩下10個方圓百裏和60個方圓10裏的土地。名山大澤不作為封地來用,剩下的土地,或者作為大諸侯國的附庸,或者作為閑田。諸侯有功,就從閑田中拿出土地作為封賞;諸侯有罪,被削去的土地就並入閑田。
所謂天子的王畿方圓千裏,也就是包括100個百裏見方。如果分封出900個方圓百裏的諸侯國,就剩下910個方圓百裏的土地。如果又分封出21個方圓70裏的諸侯國,折合為10個方圓百裏和29個方圓十裏,就剩下80個方圓百裏和71個方圓十裏的土地。如果又分封出63個五十裏見方的諸侯國,折合為15個方圓百裏和75個方圓十裏,最後剩下64個方圓百裏和96個方圓十裏的土地。
諸侯的下士,他的俸祿可以養活9人,中士的俸祿可以養活18人,上士的俸祿可以養活36人,下大夫的俸祿可以養活72人,卿的俸祿可以養活288人,國君的俸祿可以養活2880人。中等諸侯國的卿,他的俸祿可以養活216人,國君的俸祿可以養活2160人。小諸侯國的卿,他的俸祿可以養活144人,國君的俸祿則可以養活1440人。中等諸侯國的卿,如果是由他的國君任命的,他所得的俸祿,等於小國諸侯的由天子任命的卿。
天子的丈夫就派到諸侯國去做監察,俸祿比照大諸侯國的卿,他的爵位比照中等諸侯國的國君,他的俸祿從方伯那裏支取。方伯為了朝見天子,在王畿內都有專門供他齋戒沐浴的土地。在諸侯朝見天子時,供諸侯住宿並沐浴齋戒封地的大小,和天子上士的祿田一般多。諸侯的太子可以繼承君位,大夫的兒子則不能世襲爵位,因為大夫的兒子未必賢惠,有德行才委以職務,有功勞才會賜以爵位。諸侯的兒子在天子沒有賜爵位之前,他的身份和天子的上士相同,並且用這種身份統治他的國家。至於諸侯的大夫,他的爵位和俸祿都不能世襲。
所謂六禮,是指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鄉飲酒禮和鄉射禮、相見禮。所謂七教,是指七種人倫關係,即父子有親,兄弟有愛,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賓客有禮。所謂八政,是指飲食的方式,衣服的製度,工藝的標準,器具的品類,長度的規定,容量的單位,數碼的進位和布帛的寬窄。
(6)月令
《禮記·月令》是《禮記》中的一篇。分為“孟春之月”“仲春之月”“季春之月”“孟夏之月”“仲夏之月”“季夏之月”“年中祭祀”“孟秋之月”“仲秋之月”“季秋之月”“孟冬之月”“仲冬之月”“季冬之月”共13篇。月令是上古的一種文章體裁,按照一個12個月的時令,記述國家的祭祀禮儀、職務、法令、禁令,並把它們歸納在五行相生的係統中。
《月令》有人說是戰國時期的作品,有人認為是兩漢人雜湊撰集的一部儒家家書。《呂氏春秋》《淮南子》都有記載。在作者看來,人,包括帝王在內,不能是絕對自由的。人的自由不光表現在利用自然,而首先表現在遵循自然。政令應該用生產規律作為依據,應該有益於生產的發展和正常的進行,不能站在它的對立麵破壞它。
它把世界描繪為一個多層次的結構。太陽最高,具有決定的意義。太陽形成了四時,每時又分為三個月。四時各有氣候特征,每個月又有各自的跡象。和四時相對應,每時都有一班帝神,和時月、神的變化相對,每個月各有相應的祭祀規定的禮製。五行和四時的運轉相配合,春為木,夏為火,秋為金,冬為水,土被放在夏秋之交,放在中央。四時的變化不僅受到太陽的製約,還受五行的製約。在下一個層次是各種人事活動,如生產、政令等等。上述結構基本是同向製約,特別是人事,要受到太陽、四時、月、神、五行各種力量的製約。
孟春之月:太陽運行的位置在二十八宿之一的營室;黃昏時,參星位於南天的正中;拂曉時,尾星位於南天的正中。春季的吉日是甲乙,在五行中屬木。尊崇的帝是大皞(hào)(伏羲氏),敬奉的神是木神句芒。動物中和木相配的是鱗蟲。五聲中和木相配的是角聲,和此月相應的是十二律中的太簇。和木相配的成數是八。和木相配的五味是酸,五臭是膻。本月要祭祀戶神,祭品中以脾髒為尊。
所謂千裏見方,實際上包括100個百裏見方的區域。如果分封出30個方圓百裏的諸侯國,就餘下70個方圓百裏的地方。再分封出60個70裏見方的諸侯國,折合為29個方圓百裏和40個方圓十裏,剩下40個方圓百裏和60個方圓十裏的土地。又分封出120個50裏見方的諸侯國,折合為30個百裏見方的土地,還剩下10個方圓百裏和60個方圓10裏的土地。名山大澤不作為封地來用,剩下的土地,或者作為大諸侯國的附庸,或者作為閑田。諸侯有功,就從閑田中拿出土地作為封賞;諸侯有罪,被削去的土地就並入閑田。
所謂天子的王畿方圓千裏,也就是包括100個百裏見方。如果分封出900個方圓百裏的諸侯國,就剩下910個方圓百裏的土地。如果又分封出21個方圓70裏的諸侯國,折合為10個方圓百裏和29個方圓十裏,就剩下80個方圓百裏和71個方圓十裏的土地。如果又分封出63個五十裏見方的諸侯國,折合為15個方圓百裏和75個方圓十裏,最後剩下64個方圓百裏和96個方圓十裏的土地。
諸侯的下士,他的俸祿可以養活9人,中士的俸祿可以養活18人,上士的俸祿可以養活36人,下大夫的俸祿可以養活72人,卿的俸祿可以養活288人,國君的俸祿可以養活2880人。中等諸侯國的卿,他的俸祿可以養活216人,國君的俸祿可以養活2160人。小諸侯國的卿,他的俸祿可以養活144人,國君的俸祿則可以養活1440人。中等諸侯國的卿,如果是由他的國君任命的,他所得的俸祿,等於小國諸侯的由天子任命的卿。
天子的丈夫就派到諸侯國去做監察,俸祿比照大諸侯國的卿,他的爵位比照中等諸侯國的國君,他的俸祿從方伯那裏支取。方伯為了朝見天子,在王畿內都有專門供他齋戒沐浴的土地。在諸侯朝見天子時,供諸侯住宿並沐浴齋戒封地的大小,和天子上士的祿田一般多。諸侯的太子可以繼承君位,大夫的兒子則不能世襲爵位,因為大夫的兒子未必賢惠,有德行才委以職務,有功勞才會賜以爵位。諸侯的兒子在天子沒有賜爵位之前,他的身份和天子的上士相同,並且用這種身份統治他的國家。至於諸侯的大夫,他的爵位和俸祿都不能世襲。
所謂六禮,是指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鄉飲酒禮和鄉射禮、相見禮。所謂七教,是指七種人倫關係,即父子有親,兄弟有愛,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賓客有禮。所謂八政,是指飲食的方式,衣服的製度,工藝的標準,器具的品類,長度的規定,容量的單位,數碼的進位和布帛的寬窄。
(6)月令
《禮記·月令》是《禮記》中的一篇。分為“孟春之月”“仲春之月”“季春之月”“孟夏之月”“仲夏之月”“季夏之月”“年中祭祀”“孟秋之月”“仲秋之月”“季秋之月”“孟冬之月”“仲冬之月”“季冬之月”共13篇。月令是上古的一種文章體裁,按照一個12個月的時令,記述國家的祭祀禮儀、職務、法令、禁令,並把它們歸納在五行相生的係統中。
《月令》有人說是戰國時期的作品,有人認為是兩漢人雜湊撰集的一部儒家家書。《呂氏春秋》《淮南子》都有記載。在作者看來,人,包括帝王在內,不能是絕對自由的。人的自由不光表現在利用自然,而首先表現在遵循自然。政令應該用生產規律作為依據,應該有益於生產的發展和正常的進行,不能站在它的對立麵破壞它。
它把世界描繪為一個多層次的結構。太陽最高,具有決定的意義。太陽形成了四時,每時又分為三個月。四時各有氣候特征,每個月又有各自的跡象。和四時相對應,每時都有一班帝神,和時月、神的變化相對,每個月各有相應的祭祀規定的禮製。五行和四時的運轉相配合,春為木,夏為火,秋為金,冬為水,土被放在夏秋之交,放在中央。四時的變化不僅受到太陽的製約,還受五行的製約。在下一個層次是各種人事活動,如生產、政令等等。上述結構基本是同向製約,特別是人事,要受到太陽、四時、月、神、五行各種力量的製約。
孟春之月:太陽運行的位置在二十八宿之一的營室;黃昏時,參星位於南天的正中;拂曉時,尾星位於南天的正中。春季的吉日是甲乙,在五行中屬木。尊崇的帝是大皞(hào)(伏羲氏),敬奉的神是木神句芒。動物中和木相配的是鱗蟲。五聲中和木相配的是角聲,和此月相應的是十二律中的太簇。和木相配的成數是八。和木相配的五味是酸,五臭是膻。本月要祭祀戶神,祭品中以脾髒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