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節 不能再更換名字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 作者:歸來如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更具體地說,如果駕車人的身份低於乘車的人,乘車的人在接受登車繩時,應先用手按住駕車人的手,示意不敢當,然後再接受;如果雙方身份相等,就應該從駕車人手的下方直接取繩。
客人的馬車不可以駛入主人的大門,這是表示謙虛。婦女乘車不可以站著。犬馬不可以牽到堂上。君子乘車時,遇到老年人要倚在車前橫木上致敬,經過卿的朝位要下車表示尊敬,進入城門不可以馳騁,進入裏門必須倚在車前橫木上表示尊敬。國君命人召喚,即使來人的地位低賤,大夫、士也必須親自出迎,來表示尊重國君的命令。
穿鎧甲的人不用跪拜,因為穿著甲衣跪拜有損軍容。死者生前所乘的祥車要空著左邊尊貴的位子。如果乘國君的從車,可千萬不要空著左邊的尊位,因為那樣就意味著國君去世。既然是駕禦車馬的禦者立在左邊的尊位,為表示自己的局促不安,所以禦者始終做倚在車前橫木上的姿勢。為婦人駕車,要伸出左手拿著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右手後縮,這是為了避免嫌疑。為國君駕車,則要伸出右手拿著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左手後縮,朝國君略微俯身,來表示敬意。國君不可以乘坐奇邪不正的車。
在車上不要大聲咳嗽,不要隨便指指點點。站著,視線達到車輪轉動五周的距離;倚在車前橫木上行禮時,視線隻達到馬尾;迴頭看時,視線不得超過車輪。進入國都就改用馬鞭輕輕掻摩駕車的馬,降低車速,使得塵土不至於飛揚到車轍的外麵。
國君經過宗廟的門口要下車,遇見供祭祀用的牛要倚在車前橫木上致敬。大夫、士經過國君的門口要下車,遇見君主駕車的路馬要倚在車前橫木上致敬。臣子駕馭路馬,一定要穿上朝服,雖然帶有馬鞭,但隻是備而不用,也不敢把登車的引繩遞給別人;並且要站在車的左邊,必須要倚在車前橫木上致敬。牽著路馬步行,一定要走在道路正中間。凡是踐踏路馬草料的人,要受到懲罰;估量路馬年齡的人,要受到懲罰。
(2)《曲禮下》
凡是捧東西,要讓雙手和胸口齊平;凡是提東西,要讓手和腰帶齊平。如果捧的是天子的器物,就要雙手高於胸口;如果捧的是國君的器物,就要雙手和胸口齊平;如果捧的是大夫的器物,就要雙手低於胸口;如果是士人的東西,單手提到腰帶就行了。凡是捧著尊貴的人的器物,盡管很輕,也要小心翼翼,好像捧不動的樣子。凡是捧著尊貴的人的器物,或者捧著幣帛瑞玉之類的禮品,應該右手在下麵,左手在上麵,走路時要腳不離地,拖著腳後跟,就像車輪轉動時總是著地一樣。
站立時要彎著腰,使得腰帶上的佩玉自然下垂。如果國君直立,腰佩附貼在身上,那麽使臣就要彎腰,使得腰佩自然下垂;如果國君彎腰使得腰佩自然下垂,那麽使臣就要高度彎腰,使得腰佩垂到地麵。使臣在捧玉時,如果玉下麵使用彩色墊板,使臣就要袒開正服的左襟,露出錫衣;如果玉下麵不用彩色的墊板,則要裝掩好正服,不能使得錫衣露出。
國君不可以直接唿喚上卿、世婦的名字,大夫不可以直接唿喚世臣、陪嫁的侄娣的名字,士不可以直接唿喚家相、長妾的名字。國君和大夫的兒子在守孝時,不可以對人自稱“餘小子”。大夫和士的兒子居喪時,也不可以對人自稱“嗣子某”。大夫和士的兒子不敢和太子同名。
國君命令士陪射,士人如果不會,就要借口有病,說“某背柴勞累,體力還未恢複”。在君子身旁陪坐,君子有事情要問,如果不環顧周圍是否有勝於自己的人就貿然迴答,是失禮的。
君子雖然移居他國,行禮也不要務求改變故國的禮俗。例如祭祀的禮節,居喪的服製,哭泣死者的位置,等等,都要像在故國一樣,小心地遵循故國的法度而謹慎地加以實行。如果離開故國已經超過3代,但家族中仍有在朝為官的,或遇到喜事喪事和國內尚有來往的,以及兄弟族人中尚有留在國內的,在這種情況下,遇到喜事和喪事,要派人迴國報告嫡長子。如果離開故國已經超過3代,家族中已經沒有在朝為官的,遇到喜事和喪事也和國內無來往的,就從被委任為居住國卿大夫的那天起,可以遵循居住國的法度。
君子在父親去世之後不要再更換名字。父親去世之後,做兒子的突然得誌成為顯貴,也不需為父親定個褒美的諡號,因為那樣做像是嫌棄父親貧賤,不適合作為地位尊貴的人的父親。為父母守孝,在沒有葬之前,應該研究喪禮;已經安葬,應該研究祭禮。居喪期滿,恢複正常,就可以背誦詩歌了。守孝時不談樂事,祭祀時不談兇事。在辦公的地方不談論有關婦女的事情。
客人的馬車不可以駛入主人的大門,這是表示謙虛。婦女乘車不可以站著。犬馬不可以牽到堂上。君子乘車時,遇到老年人要倚在車前橫木上致敬,經過卿的朝位要下車表示尊敬,進入城門不可以馳騁,進入裏門必須倚在車前橫木上表示尊敬。國君命人召喚,即使來人的地位低賤,大夫、士也必須親自出迎,來表示尊重國君的命令。
穿鎧甲的人不用跪拜,因為穿著甲衣跪拜有損軍容。死者生前所乘的祥車要空著左邊尊貴的位子。如果乘國君的從車,可千萬不要空著左邊的尊位,因為那樣就意味著國君去世。既然是駕禦車馬的禦者立在左邊的尊位,為表示自己的局促不安,所以禦者始終做倚在車前橫木上的姿勢。為婦人駕車,要伸出左手拿著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右手後縮,這是為了避免嫌疑。為國君駕車,則要伸出右手拿著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左手後縮,朝國君略微俯身,來表示敬意。國君不可以乘坐奇邪不正的車。
在車上不要大聲咳嗽,不要隨便指指點點。站著,視線達到車輪轉動五周的距離;倚在車前橫木上行禮時,視線隻達到馬尾;迴頭看時,視線不得超過車輪。進入國都就改用馬鞭輕輕掻摩駕車的馬,降低車速,使得塵土不至於飛揚到車轍的外麵。
國君經過宗廟的門口要下車,遇見供祭祀用的牛要倚在車前橫木上致敬。大夫、士經過國君的門口要下車,遇見君主駕車的路馬要倚在車前橫木上致敬。臣子駕馭路馬,一定要穿上朝服,雖然帶有馬鞭,但隻是備而不用,也不敢把登車的引繩遞給別人;並且要站在車的左邊,必須要倚在車前橫木上致敬。牽著路馬步行,一定要走在道路正中間。凡是踐踏路馬草料的人,要受到懲罰;估量路馬年齡的人,要受到懲罰。
(2)《曲禮下》
凡是捧東西,要讓雙手和胸口齊平;凡是提東西,要讓手和腰帶齊平。如果捧的是天子的器物,就要雙手高於胸口;如果捧的是國君的器物,就要雙手和胸口齊平;如果捧的是大夫的器物,就要雙手低於胸口;如果是士人的東西,單手提到腰帶就行了。凡是捧著尊貴的人的器物,盡管很輕,也要小心翼翼,好像捧不動的樣子。凡是捧著尊貴的人的器物,或者捧著幣帛瑞玉之類的禮品,應該右手在下麵,左手在上麵,走路時要腳不離地,拖著腳後跟,就像車輪轉動時總是著地一樣。
站立時要彎著腰,使得腰帶上的佩玉自然下垂。如果國君直立,腰佩附貼在身上,那麽使臣就要彎腰,使得腰佩自然下垂;如果國君彎腰使得腰佩自然下垂,那麽使臣就要高度彎腰,使得腰佩垂到地麵。使臣在捧玉時,如果玉下麵使用彩色墊板,使臣就要袒開正服的左襟,露出錫衣;如果玉下麵不用彩色的墊板,則要裝掩好正服,不能使得錫衣露出。
國君不可以直接唿喚上卿、世婦的名字,大夫不可以直接唿喚世臣、陪嫁的侄娣的名字,士不可以直接唿喚家相、長妾的名字。國君和大夫的兒子在守孝時,不可以對人自稱“餘小子”。大夫和士的兒子居喪時,也不可以對人自稱“嗣子某”。大夫和士的兒子不敢和太子同名。
國君命令士陪射,士人如果不會,就要借口有病,說“某背柴勞累,體力還未恢複”。在君子身旁陪坐,君子有事情要問,如果不環顧周圍是否有勝於自己的人就貿然迴答,是失禮的。
君子雖然移居他國,行禮也不要務求改變故國的禮俗。例如祭祀的禮節,居喪的服製,哭泣死者的位置,等等,都要像在故國一樣,小心地遵循故國的法度而謹慎地加以實行。如果離開故國已經超過3代,但家族中仍有在朝為官的,或遇到喜事喪事和國內尚有來往的,以及兄弟族人中尚有留在國內的,在這種情況下,遇到喜事和喪事,要派人迴國報告嫡長子。如果離開故國已經超過3代,家族中已經沒有在朝為官的,遇到喜事和喪事也和國內無來往的,就從被委任為居住國卿大夫的那天起,可以遵循居住國的法度。
君子在父親去世之後不要再更換名字。父親去世之後,做兒子的突然得誌成為顯貴,也不需為父親定個褒美的諡號,因為那樣做像是嫌棄父親貧賤,不適合作為地位尊貴的人的父親。為父母守孝,在沒有葬之前,應該研究喪禮;已經安葬,應該研究祭禮。居喪期滿,恢複正常,就可以背誦詩歌了。守孝時不談樂事,祭祀時不談兇事。在辦公的地方不談論有關婦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