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生病,成年的兒子由於心中憂慮,頭忘記了梳,走路也不像平日那樣甩開雙臂,開玩笑的話也不講了,樂器也不彈奏了,吃肉隻是少量地吃一點,飲酒也不至於喝到臉紅,沒有開懷的大笑,發怒也不至於罵人。父母痊愈,作兒子的才恢複常態。父母有病的人要獨席而坐,父母去世不久的人隻坐單層的席子。


    雨水多的時節,不許用魚鱉獻給他人。凡是獻野鳥要扭轉它的頭來防止它啄人,獻家禽時就不需要這樣。獻車馬的人,隻要呈上馬鞭和登車索就可以了;獻鎧甲的人,隻要呈上頭盔就行了。獻手杖的人,要自己手拿著杖的末端。獻俘虜的時候要抓緊他的右臂。獻梁、稻一類穀物的人,隻要呈上可以兌取的證券就行了。獻米的人,可以呈上量米的容器。獻熟食的人,要先送上醬類和切碎的醃菜。獻田地房產的人,隻要呈上田契房契就可以。


    凡是送人弓的,如果弓弦已經張緊,就要弓弦向上,如果弓弦尚未張緊,就要弓背向上,同時右手拿著弓的一頭,左手托著弓背的中部,授受雙方彼此鞠躬作為禮。如果主人行拜禮,客人要退避,避開主人的拜,表示不敢當。如果是主人自己接受弓,就要從客人左手方接住弓背的中部,用右手接住弓的下頭,和客人麵朝同一方向並排而立,然後接過弓來。送別人劍,要劍柄向右。送別人戈,要讓戈柄朝前,戈刃向後。送別人矛或戟,也要讓柄向前。


    送人幾案和手杖,要擦拭幹淨。獻馬獻羊要用右手牽著。獻犬要用左手牽著。把鳥送人,要鳥頭向左。把羊羔和雁送人,要在羊羔和雁身上蒙上彩色畫布。接受珠玉,要用雙手捧著。接受弓劍,要用衣袖承接。用玉杯飲酒,不要揮揚,以免失手打破。凡是被尊貴的人派去贈送弓劍、草袋、盛飯器的人,在捧起這些禮物接受使命時,儀態要像是臣受君命出聘他國那樣。


    凡是被國君派作使臣的人,接到使命之後就不得在家中逗留,要立刻出發。傳達國君命令的使者來到,主人就要穿上朝服在門外拜迎使者,並說有勞尊駕。使者迴去時,還要到門外拜送。如果派人到國君那裏去,就得像親自朝見國君那樣,先穿上朝服再派遣使者。使者從國君那裏迴來,一定要走下堂迎接使者帶來的君命。


    知識豐富,記憶力強,而且能做到謙讓,樂於做善事而不懈怠,這樣的人就叫做君子。君子不要求別人時時事事都說自己好,也不要求別人時時事事都要對得起自己,這樣,交情才能始終保持。


    《儀禮》上說:君子抱孫不抱子。這句話的意思是,祭祖時,孫子可以充當代表祖父的屍,而兒子就不可以。充當代表已經去世的國君的屍的人,大夫和士遇到他都要下車致敬。如果國君知道某人是屍(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稱為屍),也要下車致敬。而作為屍的人一定要倚在車前橫木上答謝。屍登車時,要用案幾來墊足。齋戒的人,不可以聽音樂,也不可以到別人家吊喪。


    居喪(守孝)的禮:允許由於悲傷而消瘦,但不至於形銷骨立,視力和聽力不可以衰退,走上正堂和走下正堂不走家長常走的東階,出入大門不走門外當門的中道。頭上生了瘡,可以洗澡。有了病,這是特殊情況,可以飲酒吃肉,但痊愈之後就要照舊。如果悲傷過度壞了身體而不能承擔喪事,那就等於不慈不孝。五十歲的人,允許因悲傷而消瘦,但不可以過分。六十歲的人,可以不因悲傷而消瘦。七十歲的人,隻需披麻戴孝就行,可以飲酒吃肉,可以住在自己的居室內。


    辦喪事的規矩,凡是涉及生者的,如成服和持喪棒,應從死者死的第二天開始計算;凡是涉及死者的,如殯斂和埋葬,應從死者死的當天開始計算。如果是和死者親屬有交情的,應去慰問死者家屬;如果是和死者本人有交情的,應去哀悼葬者。隻和死者家屬有交情而和死者本人沒有交情,就隻需慰問而不需要哀悼;反之,就隻需哀悼而不需慰問。


    慰問有喪事的家庭,如果不能提供財物上的幫助,就不要問辦喪事的花費。探視病人,如果不能有什麽饋贈,就不要問病人需要什麽。見到行人,如果不能留宿,就不要問他住在什麽地方。贈人物品,不要叫人來取,而要派人送去,給人東西,不要問人想要與否。


    到墓地去,不要上到墳頭上。參加葬禮必須幫助挽柩車。參加追悼,不可以嬉笑。和人作揖,必須離開原位。從遠處看見運靈柩的車,不可以唱歌。進入有喪事的人家,走路不要張開雙臂。吃飯時不要唉聲歎氣。鄰居有喪事,即使在舂米時也不可以喊號子。鄰裏有停殯待葬的,就不要在街巷中唱歌。


    到墓地上,不要唱歌。吊喪的那一天,不要唱歌。護送柩車,不要走小路。挽著柩車,不要隻顧自己而避開路上的積水。參加追悼一定要有哀傷的表情。幫助挽柩車時不可以嬉笑。聽音樂時不可以歎氣。披上鎧甲戴上頭盔,就要表現出不可侵犯的神態。所以君子小心謹慎,在什麽場合就要有什麽場合的神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歸來如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歸來如鬆並收藏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