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個人的自信就是民族的自信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 作者:歸來如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論語》中的某些句子,可能與當今時代的社會環境不相符了,但我們並不能因此就把它否定了,因為在那個時代,它真的很適用、很先進。我們如果把它視為一種曆史哲學去學習的話,最終受益的還是我們。《論語》中有很多的句子,讀起來樸實無華,但反複咀嚼,卻發現它的義理深刻。
我們作為後人,在對待傳統文化的時候,首先應該要抱著學習的態度,不要還沒學呢就批判上了。不然我們忙碌一生最後可能才發現,自己連個精神脊梁都沒有,虛幻地活了一生。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從國學裏麵,我們最起碼能了解到那個時代的主流思想。國學中有很多的至理名言,我們一定要從中吸收能幫助我們更好生活的精神營養,深入到自己的內心,好好地運用到生活當中。國學,是中華民族自信心的來源,沒有國學作為我們的精神後盾,可能我們的自信都是盲目的。
*********
有時候,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麵對不一定最難過,孤單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能再次擁有;我們可能因為某個理由而傷心難過,但我們一定能再找個理由讓自己快樂起來。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都有被埋沒的痛苦,如果把自己當作泥土,眾人就會把你踩成一條路。人的一生,有很多的東西是難以取舍的,又有很多的瑣事總是纏繞在心頭,這時我們所需要的就是斷然的舍棄和明智的抉擇,唯一限製我們的,就是我們自己了。
不愛了,就別再向他炫耀了;還向他炫耀,隻能代表你還是在意他的想法,你還是對他念念不忘;他看到你這樣的窘態,隻會深信你從來都沒有忘記過他。當愛情要完結時,你不想畫上句號也不行,當你在猶豫是否要主動畫上句號時,那表示你根本就舍不得,也沒有辦法畫上這個句號。愛情,一旦成為習慣,就會一輩子也擺脫不了了。放棄一個很愛你的人,並不痛苦;放棄一個你很愛的人,那是痛苦;愛上一個不愛你的人,會更痛苦。
別因為寂寞而錯愛,更別因為錯愛而寂寞一生。別等到錯過之後才去後悔,別等到失去之後才想挽迴。或許隻有在離得最遠的時候,才能把曾經走過的那段日子看得最真切最清楚。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裏,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對愛你的人掘出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最淒涼最弄人的不是你知道失去所愛的那一刻,而是你還在徘徊,猶未知道自己已經失去。
*********
《論語》一共20篇,分別是:《學而篇》、《為政篇》、《八佾篇》、《裏仁篇》、《公冶長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鄉黨篇》、《先進篇》、《顏淵篇》、《子路篇》、《憲問篇》、《衛靈公篇》、《季氏篇》、《陽貨篇》、《微子篇》、《子張篇》、《堯曰篇》。《論語》原本是沒有篇名的,後人把每一篇的第一句開頭的兩個字或者三字摘取出來,這樣就有了篇名。
《論語》是由很多短章集合在一起的,這些短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麽道理,就是前後兩章之間,也不一定有什麽關聯,而且這些短章也不是同一個人寫的。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論語》的篇幅雖然不是很多,卻出現了不少重複的章節,比如“花言巧語,一副討好人的臉色,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這一句,就同時出現在了《學而篇》和《陽貨篇》中。這樣類似的情況在《論語》中還有很多,在這裏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這種現象隻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孔子的言論,當時的弟子各有記載,後來才匯集成書,所以《論語》一書絕不能看成是某一個人的著作。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論語》的可讀性還是非常強的。下麵,我們就來好好地欣賞一下吧!
2.《論語》全文欣賞
再寫之前我需要先解釋一下,《論語》全文欣賞中的內容可能與前麵寫的不少內容是重複的。之前的內容分析,就是從《論語》原文中提取出來的,它們都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論語》全文欣賞基本上是按照原文的順序,用最通俗流暢的語言把《論語》寫出來的,但我們不用擔心,《論語》中的大部分內容還是沒有在之前出現過的。我為什麽要這樣安排呢?其實主要還是為了能讓我們把《論語》理解得更加明晰、更加透徹。
《論語》全文欣賞會整體展現《論語》的魅力,像之前提到的“把人物的形象刻畫得十分生動,比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迴的溫雅賢良”等等,我們在《論語》全文欣賞中就能感受到,而且我們還會發現更多的東西。還有就是,我們學習《論語》,如果隻是了解一下關於它的一些分析,沒有對全文整體進行感知的話,這樣的學習是不完整的,也是會讓人感到遺憾的。換句話說,之前做的所有鋪墊,其實都是為了讓我們能更好地迴歸《論語》全文的,因為畢竟這才是真正的《論語》。
在行文的時候,我基本上沒有寫文言文,在這裏麵我其實是考慮了很多的。拿《論語》來舉例,《論語》經過了“古論語”到我們現在看到的“文言文論語”,漫長的曆史過程中,文字是在進化的,這個一點都不難理解。我想讓每個人都能輕鬆舒服地欣賞《論語》,所以我會盡量地把古文往符合當今時代特點的文學作品上過渡。同時,在後麵的所有國學經典中,也基本上不會出現讀起來費勁的文言文。
好了,讓我們來明明白白地讀讀《論語》吧!
(一)《學而篇》
《學而篇》是《論語》中的第一篇,一共包括16個小章。在內容上涉及了很多的方麵,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節省開支,不奢侈浪費;正確地使用官吏,役使老百姓應該利用他們的農閑時間”;“禮的應用,應該以和諧為貴”還有一些關於仁、孝、信的道德範疇的內容。
孔子說:學過的知識時常拿來溫習和練習,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有誌同道合的人遠道而來,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這樣就是一個有德君子該有的胸懷。有子說:平時在家孝順父母,聽從兄長的話,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有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又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物,根本建立了,治國為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尊重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孔子說:平時和人花言巧語,裝出一副和顏悅色的樣子,這樣的人就很少有仁心了。
我們作為後人,在對待傳統文化的時候,首先應該要抱著學習的態度,不要還沒學呢就批判上了。不然我們忙碌一生最後可能才發現,自己連個精神脊梁都沒有,虛幻地活了一生。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從國學裏麵,我們最起碼能了解到那個時代的主流思想。國學中有很多的至理名言,我們一定要從中吸收能幫助我們更好生活的精神營養,深入到自己的內心,好好地運用到生活當中。國學,是中華民族自信心的來源,沒有國學作為我們的精神後盾,可能我們的自信都是盲目的。
*********
有時候,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麵對不一定最難過,孤單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能再次擁有;我們可能因為某個理由而傷心難過,但我們一定能再找個理由讓自己快樂起來。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都有被埋沒的痛苦,如果把自己當作泥土,眾人就會把你踩成一條路。人的一生,有很多的東西是難以取舍的,又有很多的瑣事總是纏繞在心頭,這時我們所需要的就是斷然的舍棄和明智的抉擇,唯一限製我們的,就是我們自己了。
不愛了,就別再向他炫耀了;還向他炫耀,隻能代表你還是在意他的想法,你還是對他念念不忘;他看到你這樣的窘態,隻會深信你從來都沒有忘記過他。當愛情要完結時,你不想畫上句號也不行,當你在猶豫是否要主動畫上句號時,那表示你根本就舍不得,也沒有辦法畫上這個句號。愛情,一旦成為習慣,就會一輩子也擺脫不了了。放棄一個很愛你的人,並不痛苦;放棄一個你很愛的人,那是痛苦;愛上一個不愛你的人,會更痛苦。
別因為寂寞而錯愛,更別因為錯愛而寂寞一生。別等到錯過之後才去後悔,別等到失去之後才想挽迴。或許隻有在離得最遠的時候,才能把曾經走過的那段日子看得最真切最清楚。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裏,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對愛你的人掘出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最淒涼最弄人的不是你知道失去所愛的那一刻,而是你還在徘徊,猶未知道自己已經失去。
*********
《論語》一共20篇,分別是:《學而篇》、《為政篇》、《八佾篇》、《裏仁篇》、《公冶長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鄉黨篇》、《先進篇》、《顏淵篇》、《子路篇》、《憲問篇》、《衛靈公篇》、《季氏篇》、《陽貨篇》、《微子篇》、《子張篇》、《堯曰篇》。《論語》原本是沒有篇名的,後人把每一篇的第一句開頭的兩個字或者三字摘取出來,這樣就有了篇名。
《論語》是由很多短章集合在一起的,這些短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麽道理,就是前後兩章之間,也不一定有什麽關聯,而且這些短章也不是同一個人寫的。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論語》的篇幅雖然不是很多,卻出現了不少重複的章節,比如“花言巧語,一副討好人的臉色,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這一句,就同時出現在了《學而篇》和《陽貨篇》中。這樣類似的情況在《論語》中還有很多,在這裏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這種現象隻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孔子的言論,當時的弟子各有記載,後來才匯集成書,所以《論語》一書絕不能看成是某一個人的著作。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論語》的可讀性還是非常強的。下麵,我們就來好好地欣賞一下吧!
2.《論語》全文欣賞
再寫之前我需要先解釋一下,《論語》全文欣賞中的內容可能與前麵寫的不少內容是重複的。之前的內容分析,就是從《論語》原文中提取出來的,它們都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論語》全文欣賞基本上是按照原文的順序,用最通俗流暢的語言把《論語》寫出來的,但我們不用擔心,《論語》中的大部分內容還是沒有在之前出現過的。我為什麽要這樣安排呢?其實主要還是為了能讓我們把《論語》理解得更加明晰、更加透徹。
《論語》全文欣賞會整體展現《論語》的魅力,像之前提到的“把人物的形象刻畫得十分生動,比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迴的溫雅賢良”等等,我們在《論語》全文欣賞中就能感受到,而且我們還會發現更多的東西。還有就是,我們學習《論語》,如果隻是了解一下關於它的一些分析,沒有對全文整體進行感知的話,這樣的學習是不完整的,也是會讓人感到遺憾的。換句話說,之前做的所有鋪墊,其實都是為了讓我們能更好地迴歸《論語》全文的,因為畢竟這才是真正的《論語》。
在行文的時候,我基本上沒有寫文言文,在這裏麵我其實是考慮了很多的。拿《論語》來舉例,《論語》經過了“古論語”到我們現在看到的“文言文論語”,漫長的曆史過程中,文字是在進化的,這個一點都不難理解。我想讓每個人都能輕鬆舒服地欣賞《論語》,所以我會盡量地把古文往符合當今時代特點的文學作品上過渡。同時,在後麵的所有國學經典中,也基本上不會出現讀起來費勁的文言文。
好了,讓我們來明明白白地讀讀《論語》吧!
(一)《學而篇》
《學而篇》是《論語》中的第一篇,一共包括16個小章。在內容上涉及了很多的方麵,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節省開支,不奢侈浪費;正確地使用官吏,役使老百姓應該利用他們的農閑時間”;“禮的應用,應該以和諧為貴”還有一些關於仁、孝、信的道德範疇的內容。
孔子說:學過的知識時常拿來溫習和練習,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有誌同道合的人遠道而來,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這樣就是一個有德君子該有的胸懷。有子說:平時在家孝順父母,聽從兄長的話,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有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又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物,根本建立了,治國為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尊重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孔子說:平時和人花言巧語,裝出一副和顏悅色的樣子,這樣的人就很少有仁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