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得到涅盤的解脫,而對佛陀的中道思想有所了解,進而把個人我,發展為我的家、我的學校、我的社會、我的國家、我的民族、我的地球、我的宇宙,這就是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一體的無我境界,如果能這樣的話怎麽還會有二邊之苦的發生呢?或者我們把愛欲用在善的方麵,好好地愛自己的家庭,把善意感染給身邊的每一個人,慢慢地學著奉獻。這樣不但能化解愛欲本身帶來的痛苦,還能真正為自己清涼地解脫。這就是化熱惱為清涼,化幹戈為玉帛,化痛苦為快樂。大家共濟佛陀中道的智慧之舟,同登涅盤的彼岸,這就是佛陀開示中道思想的本意所在。


    *********


    為了把中道這一思想講得更詳盡,我們說到了佛教,篇幅不算短,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仔細品味,佛陀的中道觀還是讓人受益匪淺的。佛陀就是釋迦牟尼,佛法無邊,我們先寫到這裏,後麵我們會更加深入地學習中國佛教。在理解佛家詞語的時候,不要一味地總在某個詞語上下功夫,畢竟佛家的很多詞匯離我們平時的生活很遙遠。我們平時的生活環境是修行最好的去處,脫離了現實的生活就談不上修行了,修行的目的就在於不被世俗的煩惱所困擾,活得更開心。有人說,學道家做人,學儒家處世,學佛家修心,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人這一輩子,其實做好兩件事就可以了,第一件事是愛自己。愛自己,就是在不違背社會公德,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尋找一種快樂的生活方式,多尋找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點,我們做每一件事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好,而不是折磨自己。第二件事就是,到了一定年齡,就得放下一些事情,好好珍惜值得珍惜的人,一定要拿出時間和愛,付出給這些人,因為這是天底下最美好的事情了。做好這兩件事情,人活一生才不會留下遺憾。


    年輕時,我們一直做一件事情,這叫堅持;年長後,我們還在一直做這件事情,這叫信仰。生活的不易,有時不在於物質條件有多窘迫,而是它慢慢地改變了一個人的心靈、人格、認知,失去了對真善美的判斷,失去了對幸福生活的正確定義。夜深人靜的時候,問問自己,現在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嗎?想好將來的打算,並朝著那個方向去實現,不要整天無所事事和做一些無謂的事情了。


    一個有事業追求的人,可以把夢做得高一些。雖然開始時是夢想,但隻要不停地做,不輕易放棄,夢想就能成為現實。要做一件事,成功之前,沒有必要告訴其他人。成功之後不用你說,其他人都會知道。不要以事業的成敗、收入的多少來定義人生的幸福,它們隻是一種附庸,與幸福的內涵沒有必然聯係。隻要凡事抱以平常心,不抱怨,不嫉恨,不懈怠,不冷漠,幸福自然會一直守護在你的身邊。


    人生三修煉:看得透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人生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虧是福。人生三不爭:不與上級爭鋒,不與同級爭寵,不與下級爭功。人生三大快事:美酒,摯友,枕邊書。人生三大憾事:遇良友不交,遇良機不握,遇老師不學。人生三為:和為貴,善為本,誠為先。


    撥開漸退的霧霾,麵對晨起的朝陽,舒展懷抱,盈一縷溫暖。踏入一席清新之地,賞心滿目青綠,取一滴晨露品其甘甜,野花輕吐嫣蕊低眉淺笑,池柳輕搖衣帶飄飄。綠草隨風踏浪,風過風停,舒展一下靜默的淡然,真誠地問一句:朋友,你的心情好嗎?你多久沒有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了?


    (3)亞裏士多德的中道:良好的品德


    前麵說的是儒家和佛教的中道觀,為了進一步解釋中道,我們再了解一下古希臘大哲學家亞裏士多德的中道思想。亞裏士多德生於公元前384年,逝世於公元前322年,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戰國時代。在中國哲學界出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時,西方的哲學大師們也開始了對真理的深度思考,典型的三代人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一位好的老師擁有一位得意的學生就足夠了,因為把真理教給他,他不但會繼承,還能發展,甚至發揚光大。


    亞裏士多德,古希臘人,古代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世界十大名人之一,是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曆山大的老師。馬克思曾稱他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法律。亞裏士多德的著作構建了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係統,包括道德、美學、邏輯、科學和政治等。


    亞裏士多德在探討幸福與美德的過程中提出了他的中道學說,並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分析論證。他的中道思想是對古希臘傳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與其他學派所說的中道思想又有了本質的區別。他的這一思想在今天對於節製人的私欲,提升人的道德情懷還是有著重要意義的。亞裏士多德指出:過度與不及是惡的特點,而適度則是德行的特點。德行與人的感情和實踐有關,而人的感情和實踐存在著過度、不及和中道。


    每種德行都是兩個極端之間的中道,而每個極端都是一種罪惡,這一點可以從考量各種不同的德行而得以證明。勇敢是怯懦與魯莽之間的中道;磊落是放浪與猥瑣之間的中道;不卑不亢是虛榮和卑賤之間的中道;機智是滑稽與粗鄙之間的中道;謙遜是羞澀與無恥之間的中道等等。但是,有些德行卻似乎並不適合這種格式,例如真理性。亞裏士多德說真理性是自誇與虛偽之間的中道,但這隻能適用於有關自己個人的真理性,廣義的真理性不適合這個格式。


    亞裏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是在自然界存在的客觀事物和我們的主觀意念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目的就是讓人們盡量地平和心境,擁有適度的心態,無論是從個人的為人處世,還是國家治理,都不要走向事物的極端。中道作為我們情感和行為的理性準則,會讓社會變得更加公正與和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歸來如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歸來如鬆並收藏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