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親自體驗了苦行的無益,也親眼見到了苦行者的下場,他們不是徒然地增加了自己的痛苦,就是在百無聊賴之中,走上了自我絕滅的道路。因此,佛陀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六年苦行的成果。最終,他收獲了中道智慧,並在菩提樹下頓悟無生。從此,才有了佛法的流傳於世。


    不正確的解脫宇宙人生痛苦的方法,除了苦修以外,還有一種極端的方法,就是放蕩縱樂。修行這種方法的人,他們不對現實的生存加以反省思考,通過盡情地享受有限的物質資源來滿足自己無窮無盡的**,隻是一味地貪戀現前刹那間的快樂。他們的主張是:獲得了物質,身體才會快樂;失去了物質,身體便產生痛苦。殊不知,佛陀對於這種享樂主義的放縱派,是加以嚴厲無情地嗬斥和揚棄的。佛陀認為,他們的享樂,非但不能永遠地享有快樂,反而是產生罪惡痛苦的根本原因。


    如果放蕩縱樂真的可以得到解脫的話,佛陀當初就不會拋棄王位之尊、媚妻愛子、國城象馬、七寶珍珠這些世界上最上等的快樂本錢,而選擇去雪山苦行了。佛陀感覺到,縱樂隻不過是瞬間之樂,最終會招來無窮的苦果。樂極生悲是現實,又怎麽能通過縱樂的手段,達到解脫的目的呢?佛陀認為,苦行主義和享樂主義,都是極端的修行方法,是絕對不能得到解脫的。隻有靠精神和物質的相互平衡發展,才能解脫宇宙人生的痛苦。


    佛陀曾經用既要精神之樂又不放棄物質的修行觀點來告誡自己的弟子,這個弟子也是位苦行者,但始終不能解脫傷心,佛陀和他說:你從前既然是彈琴的樂師,你就應該知道,琴弦拉得太緊,就會出現聲音高絕而斷弦的現象;但是琴弦拉得太鬆,又會出現聲音低弛而無聲的情形。你更應該知道,當琴弦在不緊不鬆的時候,彈琴聲音最佳,音韻最美,曲調最動聽。修道和彈琴一樣,隻有在不緊不鬆、不緩不急的境界上下功夫,才能悟出真理,得到解脫。


    *********


    聽了以上佛陀的說教,我們是否感悟頗深呢?我們作為普通人,每天基本上不是開心就是不開心,很難有不苦不樂的感覺,所以蘇軾才感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心情的此起彼伏,是自然現象。我們身邊有很多的痛苦呀!比如:生病是**上的痛苦,沒有錢是經濟上的痛苦,在人與人的相處之間,因為彼此的不愉快、不稱心,便又產生了感情上的痛苦。如果我們能置身在這些痛苦當中感覺不到痛苦,或者置身在許多快樂當中感覺不到快樂,那就差不多接近中道的境界了。


    有人可能會嘟著嘴說:我最想在快樂當中能感覺到快樂,在痛苦當中體會不到痛苦。嗬嗬,這是不太可能的。平常心換來的是內心的美好,源源不斷的幸福感,這比所謂的快樂要有意義得多。怎麽樣才能做到身在痛苦之中感覺不到痛苦,首先得有思想根基,然後重要的是還得曆練,那就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和做到的了。我們身邊除了有很多的痛苦之外,也有很多快樂呀!比如我們很健康,父母很硬朗,雖然有些忙,但我們還是有時間去公園走走曬曬太陽,享受愛情的感覺和家庭帶來的幸福等等。如果我們開心的時候,也能做到平常心,那就好了,別一會兒“高歌取醉欲自歡,起舞落日爭光輝”,一會又“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樣的情緒波動不是太大了嗎?


    那麽,即使是這樣,我們實在做不到平常心,也要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的,我們所麵臨的困惑很多人都有,這是自然現象,經曆這一遭的不是隻有我們,別自己別扭自己。修行的目的不是以後就不痛苦了,或者也不快樂了,是我們把事物看淡,更注重內心的修為,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美好,麵對生活時更加從容。就像我們看電影,如果我們的理智脆弱,控製不好自己的感情,就很容易被劇情打動,隨著影片情節的變化而產生喜怒哀樂,久久不能走出苦樂之情。麵對生活,我們何不做一名優秀的觀眾,正視人生本來就應該有的酸甜苦辣,那你還會有脾氣嗎?


    (二)無常是中道。在現實生活中,最容易見到的就是無常,因為一切事物都是在變化無常當中的。所以有的人發出感概: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想在變化無常當中追求不變的事實,是多麽的不可能!因為人生人滅,天晴天陰的變化無常現象就是真理。無常就會有變化,變化就可能導致破壞。本身破壞現象是沒有什麽令人悲觀的,但因為我們有所要求,所以才使我們有了悲觀的感覺。我們不禁仰天長歎,如果時光定格在那一刻該多好,為什麽失去的再也迴不來了!


    這是不可能的,世事無常而不是世事長存,這是有理由的。這是一種生命的原理,不管生物界也好,或者礦物界也好,一切都是變化地延續,一切都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就像我們的身體有新陳代謝一樣。假設整個世間都是不變的話,生成的許許多多的事物永不消失,人類隻生不滅的話,那將是一件多麽可怕的事情。所以無常是使生命繼續生存下去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宇宙就是依靠無常,才有了誕生、存在、變異和毀滅,延續至無窮的未來。


    正是因為有了無常,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曆史才有了記載的價值,以傳留給後世。不明佛法的人,一聽到“無常”這樣的詞,心中立刻就變成了灰蒙蒙的。其實,表麵看起來悲觀的無常,實際上就是一種流動的哲學,生命的遠離,是真實存在的。能夠把握好無常,就能掌握好真理。世人明明活在變化無常的春夏秋冬和生老病死當中,一方麵想要四季常春、長生不老、不苦、不病,另一方麵又迫於事實上的不可能,所以總是感覺到痛苦,對現實不滿。要知道,變化無常本來就是正常的,這種正常就是真理。去除那種太“我”的**,就達到了理想中的中道境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歸來如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歸來如鬆並收藏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