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往往來自於比較,而幸福往往也是來自於比較。可見,世界上事物的好壞、對錯、美醜等等這些可以用來比較的詞語,都是相對的。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個幸福的人,希望每天都開心。因為生存的壓力本身就很大,不要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再生煩惱了。我以前一直以為人的態度在早年形成,以後就不會改變了。我更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固執得跟一塊石頭一樣,推不動,磨不掉。而結果呢?我成了最另類的一個,這從別人的眼神中就能看出來。後來我慢慢發現,每個人在某個領域都有自己的強項,這個強項可能是技能,可能是性格,可能是態度,可能是方式等等等等。這樣看來,把身邊的每個人都看成老師,自己將會收獲多少!


    有人總結了幸福生活的10個秘訣,它們是:(1)每天真心稱讚一個人;(2)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對待別人;(3)堅信別人能變成你希望看到的那種狀態;(4)記住別人的名字;(5)每個人都希望被人欣賞;(6)笑口常開,即使你不高興;(7)請記住,一夜成名是需要很長時間磨練的;(8)成功者隻是做了失敗者不屑於做的事情;(9)不要掃別人的興;(10)不要通過傷害你愛的人,來發泄心中的苦楚。從某種程度上說,幸福往往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真心付出了多少。


    阻止我們前行的,可能不是路上的一百塊石頭,而是鞋子裏的那一顆小石子。我們從少年到青年,從壯年到暮年,無時無刻不在成長著,進步著。進步的含義就是進一步完善自己。當我們感覺所有人都在針對自己的時候,不要抱怨,想想是不是自己哪裏出問題了。我很慶幸自己並沒有自滿,受過教訓也好,別人開導也好,現實壓力也好,我至少擺正了終身學習的心態。我總感覺有一股力量在催促著我,讓我不得不這麽做;低頭耕耘,偶爾也抬頭看看星空。


    第一章《德牟天地,道貫古今》


    第一部的題目為《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這句話出自《漢書·董仲舒傳》。董仲舒是漢代的大儒,我們在後麵會介紹到他。第一部的題目引用儒家名言,其實是想告訴大家,這一部主要是寫儒家的。寫儒家,我們就需要對儒家有個整體的認識。我是這麽打算的,首先得有先師孔子的介紹;其次是具體分析儒家的十三部經典,簡稱“儒家十三經”,儒家的哲學思想,基本上都能在“儒家十三經”中找到出處;最後再分析一下,隨著朝代的更替,後代的大儒們是怎樣對其繼承和發展的。那我們的第一章《德牟天地,道貫古今》,重點就放在寫孔子上麵了。當然,為了把一些問題闡釋得更加清楚,我會嚐試加上一些其他的內容。


    1.仁者無憂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周天子基本上管不了旗下的諸侯了。這也難怪,實際的兵權都在諸侯手裏麵,槍杆子下的政權,自己手裏握著兵權,又有封地,誰還會聽一個傀儡君主的命令!西周初期的時候,周武王、周公、周成王為了犒勞自己的親軍,更為了讓周朝廣闊的疆土太平安寧,下令分封諸侯。分封諸侯,對於周王朝貴族的統治,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當時,遼闊的周朝疆土,遍布著數不清的方國、部落,他們時而臣服,時而反叛,戰爭連年不斷,百姓苦不堪言,統治集團為此也是心力交瘁。


    為了共同捍衛周王朝,周天子把自己的同姓、親戚分封到四方,共同維護王朝的統治。這些分封到全國各地的諸侯,控製著當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而且,他們有自己的軍隊。在眾多的諸侯國中,也不乏有作為的君主,春秋五霸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結果,他們分別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公。其實周朝前期的天子是很有作為的,諸侯也心悅誠服。後代繼承王位的天子,很多都沒有經過東征西戰,卻坐享天子的寶座,讓人未免有些不服。後來西周的最後一位天子周幽王,為了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最終斷送了自己的福氣,也讓各諸侯國徹底失掉了耐心。再後來,大地震,犬戎族的侵略,再加上幽王的倒行逆施等一係列的天災**,強盛了大約300年的西周最終滅亡了。


    後來到了東周,前半段稱為春秋,是諸侯之間爭相稱霸的兩百多年;後半段稱為戰國,是諸侯之間互相征伐的兩百多年。要稱霸,就得富國強兵;要征伐,還得富國強兵。在這樣的崢嶸歲月裏,各諸侯國不但要提高自己國家的經濟水平,還要招賢納士,提高自己國家的文化水平。在那個時候,私學已經慢慢地興起了,形成了許多的思想學派,加上當時各國統治集團的倡導,各家為了讓自己的思想主張成為國家的正統,他們紛紛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詰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熱鬧場麵。


    (以上是當時社會的大背景,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這樣,能更好地進行下去。)


    *********


    麵對仁德,就是我的老師,我也不會同他謙讓,這是孔子關於道德的一句說教;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汙,小人隻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這是孔子關於修養的見解;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隻怕自己不了解別人,孔子在為人處事上,一向很謙虛;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這是孔子關於學習的態度;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麽國家也就不能存在了,這是孔子對統治者的勸諫;過去的已經無法挽迴,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孔子從來都沒有否定過任何一個人存在的意義。


    孔子的英文名稱為confucius,是“孔夫子”音譯過來的。孔子的先祖是商朝的開國君主商湯,周朝滅亡商朝之後,周天子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後裔,孔子的祖上就成為了宋國的貴族。在後來的動亂中,孔子的祖父逃難來到魯國,並落地生根。


    (求點擊,求推薦,求收藏,小歸在這裏謝謝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歸來如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歸來如鬆並收藏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