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費她掙紮許久,最終她不過是個被放棄的人,刹那間,萬念俱灰,苦苦、澀澀的,千般滋味在心頭翻騰。
李萱放任眼淚墜流,放縱自己哀慟,還以為已經枯竭的雙眼在這個黃昏,再度濕濕透……
她哭了很久,哭到太陽西沉,哭到月亮初升,哭得璀璨星子爬滿天際。再抬起頭時,她狠狠抹去眼淚,告訴自己,她再也、再也不哭。
她咬緊牙關,勉勵自己,沒關係的,五年光陰可以將鐵杵磨成繡花針,可以磨平性子,更可以磨鈍她的感情與知覺,然後,那點苦澀再也為難不了自己。
低下頭、攤開掌心,粗糙的掌紋在眼前,那是一雙奴婢的手,她,從來就不是公主,她隻是李萱。
相當好,她隻用短短一年的時間,便重新認清自己的身分,接下來,她要拿刀、拿鏟、拿斧子劈開她的心、剜去她的感情,她再也不要眷戀一個不可能的男人,她的人生從現在起,由她自己改寫!
李萱笑了,這一笑如清月撥開雲霧,夜空生輝,明豔亮麗得連皎月都感到羞愧……
春與秋之間,多少的感情被歲月風乾、被時光碾磨,慢慢化作齎粉,無聲無息地自指間滑落。
春去秋來,兩年過去,李萱的心境漸漸不同。
她用一篇篇的大道理勸告自己,前腳走,後腳放,強留昨夜的月亮,便無法欣賞今日的太陽。
她鼓吹自己退一步、寬一寸,海夠闊、心才能夠徜徉。
她相信智者不怕吃虧,勇者不懼放下,她想要向前走,就不能被昨日羈留。
於是她努力放下,放下愛恨情仇、放下委屈悲憤,她要讓那個燦爛光明的李萱重現人間,她再也不要在乎後宮那些人、那些事,而原本起起伏伏的情緒真的因此漸離漸遠。
然而不知不覺間,李萱也養出了個壞習慣——她習慣躲在大槐樹後麵,竊聽敏容和小紋的對話,即使心底明白,她們口中的消息真假難辨,可她還是想聽。
這樣很糟糕,她也知道不好,但她會改,再給她一點時間,那些人事終會在她心底變為塵埃。
在那之前,她始終靜靜地聽著外頭的改變,原來——
皇後和德妃依舊被軟禁著,沒有放出來。
大皇子周敬鏞迎娶了一正妃、兩側妃,夫妻和睦、妻妾和平相處,近日他與周旭鏞聯手替朝廷辦了不少大事,龍心大悅,賞賜連連。
二皇子周旭鏞與皇子妃王馨昀相處和睦,隻可惜三年過去,始終沒有傳出喜訊,王家有意讓王馨昀的庶妹進王府,為周旭鏞開枝散葉,可他堅拒,夫妻的深厚感情被搬上台麵,還有人添油加醋寫成話本子。
周月屏的婚事不順利,直到現在依然嫁不出去;淑妃把持後宮,這些年新進的嬪妃死去不少個,連當年為虎作偎的惠妃、賢妃也沒落得好下場——
新進嬪妃的死查到賢妃頭上,查出她手段陰私、心腸歹毒,於是一次降過一次,她從賢妃降為嬪、再降為常在,從此隻能低著頭在宮裏做人。
賢妃所出的三皇子周勍鏞是個懂得看時勢的,在淑妃的哀求下,皇帝將他記於淑妃名下,此訊傳出,賢妃夜探兒子,沒想到竟被兒子無情趕出,她心碎不已、投井自盡,人被撈起來的時候,全身已經泡爛了一半。
惠妃身子不好,得到時疫,沒有拖太久便病故,她所出的四皇子周英鏞成日流連青樓妓院,打傷國公府的世子爺,收受貪贓、施壓於官……林林總總的鬧出不少惡事,最後被皇帝一頓硬板子打折了雙腿,貶為庶民趕出京城。
至於五皇子周煜鏞,和過去數年間一樣低調沉寂,像是從來都不存在於皇宮一隅。
李萱聽著那些事,覺得似乎離得她好近,又似乎遙遠得讓人難以記憶。
偶爾她會想起周敬鏞,想起童年時他的溫和善待;偶爾她會想起周旭鏞,心頭便隱隱抽痛;偶爾她想起賢妃、惠妃的下場會想要拍手,喝一聲善惡到頭終有報……但這些情緒都不長久。
光陰似水,就算她是一顆銳利的頑石,棱角也被水給磨平了。她想,再給她一點時間,她就能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放下。
冷宮催人老,不是身子的老,而是心境上的老,十八歲的她已經忘記青春是什麽滋味。
上上個月,她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十八歲,然後又突然想起二十歲的自己將會離開這裏,那瞬間,她莫名其妙感覺到開心。
她不確定,是不是因為人走進穀底了,就會變得不恐懼,就會認真相信未來隻會更好、不會再繼續差下去,還是因為蒼鷹解了繩索,一飛衝天,驀然發現天有多寬、世界有多美。
總之,放下心中桎梏,她連唿吸都變得平順,原來不埋怨、不憎恨的日子可以這樣愜意,原來過去囚禁自己的,不是冷宮而是自己的心。
李萱問過敏容確定的日期,用石頭在牆上刻上六百七十三道豎痕,每天,她用一個圈圈將豎痕圍起,每天她數一遍剩下的痕跡,如果她的人生注定要迂迴曲折,那麽,在失去爹娘以後,她擁有過一段不真實的人生,而未來這一段……她將做迴真實的自己。
最近,李萱越來越常想起父親的話。
爹爹說過,眼前的好未必是好,眼前的壞也未必是壞,隻有遠遠地走離了眼前這一段,再迴首時你才能確定是好或壞。
她想,可不是嗎?三年的公主歲月,除了德妃和皇後娘娘的恩寵,後宮裏有誰真心待過自己?那些閑言碎語、那些根除不盡的謠言以及那個男人的冷漠……她很少快樂過。
那段時間她隻往來安禧宮與慈禧宮,在別人眼裏是高傲、是冷漠,如今想來才明白,原來自己膽怯得很,隻想窩在安全的地界。那樣的日子,半點不值得欣羨。
爹也說過,一條道路走到底的是傻子,此路不通,就該另擇他道,隻有蠢人才會把自己拴在一棵樹上。
的確,她花那麽多時間去琢磨皇上的心思、皇後的想法以及她無緣夫婿周旭鏞的不悅……卻沒想過他們沒有義務負擔自己,自已不能把命運壓在他們頭上,能承擔自己未來的隻有她自己。
是她想錯了,以為爹娘的犧牲本該為自己換取一世太平,以為人人都該記取爹娘的恩義,以為……
但憑什麽呢?天底下有多少人為鞏固皇權而喪失性命,皇上怎能天天念著?當初為了掩護皇上和周旭鏞迴京,死的不隻有爹娘,還有那些死士,到現在可沒聽說過那些人誰的女兒被封為公主。
李萱放任眼淚墜流,放縱自己哀慟,還以為已經枯竭的雙眼在這個黃昏,再度濕濕透……
她哭了很久,哭到太陽西沉,哭到月亮初升,哭得璀璨星子爬滿天際。再抬起頭時,她狠狠抹去眼淚,告訴自己,她再也、再也不哭。
她咬緊牙關,勉勵自己,沒關係的,五年光陰可以將鐵杵磨成繡花針,可以磨平性子,更可以磨鈍她的感情與知覺,然後,那點苦澀再也為難不了自己。
低下頭、攤開掌心,粗糙的掌紋在眼前,那是一雙奴婢的手,她,從來就不是公主,她隻是李萱。
相當好,她隻用短短一年的時間,便重新認清自己的身分,接下來,她要拿刀、拿鏟、拿斧子劈開她的心、剜去她的感情,她再也不要眷戀一個不可能的男人,她的人生從現在起,由她自己改寫!
李萱笑了,這一笑如清月撥開雲霧,夜空生輝,明豔亮麗得連皎月都感到羞愧……
春與秋之間,多少的感情被歲月風乾、被時光碾磨,慢慢化作齎粉,無聲無息地自指間滑落。
春去秋來,兩年過去,李萱的心境漸漸不同。
她用一篇篇的大道理勸告自己,前腳走,後腳放,強留昨夜的月亮,便無法欣賞今日的太陽。
她鼓吹自己退一步、寬一寸,海夠闊、心才能夠徜徉。
她相信智者不怕吃虧,勇者不懼放下,她想要向前走,就不能被昨日羈留。
於是她努力放下,放下愛恨情仇、放下委屈悲憤,她要讓那個燦爛光明的李萱重現人間,她再也不要在乎後宮那些人、那些事,而原本起起伏伏的情緒真的因此漸離漸遠。
然而不知不覺間,李萱也養出了個壞習慣——她習慣躲在大槐樹後麵,竊聽敏容和小紋的對話,即使心底明白,她們口中的消息真假難辨,可她還是想聽。
這樣很糟糕,她也知道不好,但她會改,再給她一點時間,那些人事終會在她心底變為塵埃。
在那之前,她始終靜靜地聽著外頭的改變,原來——
皇後和德妃依舊被軟禁著,沒有放出來。
大皇子周敬鏞迎娶了一正妃、兩側妃,夫妻和睦、妻妾和平相處,近日他與周旭鏞聯手替朝廷辦了不少大事,龍心大悅,賞賜連連。
二皇子周旭鏞與皇子妃王馨昀相處和睦,隻可惜三年過去,始終沒有傳出喜訊,王家有意讓王馨昀的庶妹進王府,為周旭鏞開枝散葉,可他堅拒,夫妻的深厚感情被搬上台麵,還有人添油加醋寫成話本子。
周月屏的婚事不順利,直到現在依然嫁不出去;淑妃把持後宮,這些年新進的嬪妃死去不少個,連當年為虎作偎的惠妃、賢妃也沒落得好下場——
新進嬪妃的死查到賢妃頭上,查出她手段陰私、心腸歹毒,於是一次降過一次,她從賢妃降為嬪、再降為常在,從此隻能低著頭在宮裏做人。
賢妃所出的三皇子周勍鏞是個懂得看時勢的,在淑妃的哀求下,皇帝將他記於淑妃名下,此訊傳出,賢妃夜探兒子,沒想到竟被兒子無情趕出,她心碎不已、投井自盡,人被撈起來的時候,全身已經泡爛了一半。
惠妃身子不好,得到時疫,沒有拖太久便病故,她所出的四皇子周英鏞成日流連青樓妓院,打傷國公府的世子爺,收受貪贓、施壓於官……林林總總的鬧出不少惡事,最後被皇帝一頓硬板子打折了雙腿,貶為庶民趕出京城。
至於五皇子周煜鏞,和過去數年間一樣低調沉寂,像是從來都不存在於皇宮一隅。
李萱聽著那些事,覺得似乎離得她好近,又似乎遙遠得讓人難以記憶。
偶爾她會想起周敬鏞,想起童年時他的溫和善待;偶爾她會想起周旭鏞,心頭便隱隱抽痛;偶爾她想起賢妃、惠妃的下場會想要拍手,喝一聲善惡到頭終有報……但這些情緒都不長久。
光陰似水,就算她是一顆銳利的頑石,棱角也被水給磨平了。她想,再給她一點時間,她就能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放下。
冷宮催人老,不是身子的老,而是心境上的老,十八歲的她已經忘記青春是什麽滋味。
上上個月,她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十八歲,然後又突然想起二十歲的自己將會離開這裏,那瞬間,她莫名其妙感覺到開心。
她不確定,是不是因為人走進穀底了,就會變得不恐懼,就會認真相信未來隻會更好、不會再繼續差下去,還是因為蒼鷹解了繩索,一飛衝天,驀然發現天有多寬、世界有多美。
總之,放下心中桎梏,她連唿吸都變得平順,原來不埋怨、不憎恨的日子可以這樣愜意,原來過去囚禁自己的,不是冷宮而是自己的心。
李萱問過敏容確定的日期,用石頭在牆上刻上六百七十三道豎痕,每天,她用一個圈圈將豎痕圍起,每天她數一遍剩下的痕跡,如果她的人生注定要迂迴曲折,那麽,在失去爹娘以後,她擁有過一段不真實的人生,而未來這一段……她將做迴真實的自己。
最近,李萱越來越常想起父親的話。
爹爹說過,眼前的好未必是好,眼前的壞也未必是壞,隻有遠遠地走離了眼前這一段,再迴首時你才能確定是好或壞。
她想,可不是嗎?三年的公主歲月,除了德妃和皇後娘娘的恩寵,後宮裏有誰真心待過自己?那些閑言碎語、那些根除不盡的謠言以及那個男人的冷漠……她很少快樂過。
那段時間她隻往來安禧宮與慈禧宮,在別人眼裏是高傲、是冷漠,如今想來才明白,原來自己膽怯得很,隻想窩在安全的地界。那樣的日子,半點不值得欣羨。
爹也說過,一條道路走到底的是傻子,此路不通,就該另擇他道,隻有蠢人才會把自己拴在一棵樹上。
的確,她花那麽多時間去琢磨皇上的心思、皇後的想法以及她無緣夫婿周旭鏞的不悅……卻沒想過他們沒有義務負擔自己,自已不能把命運壓在他們頭上,能承擔自己未來的隻有她自己。
是她想錯了,以為爹娘的犧牲本該為自己換取一世太平,以為人人都該記取爹娘的恩義,以為……
但憑什麽呢?天底下有多少人為鞏固皇權而喪失性命,皇上怎能天天念著?當初為了掩護皇上和周旭鏞迴京,死的不隻有爹娘,還有那些死士,到現在可沒聽說過那些人誰的女兒被封為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