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魏溯難對人文景觀不感興趣呢,他就沒去過京城遊覽,不像嚴晶心一樣門清。
康親王見了韋小寶的樣子心裏一動,堆起了笑臉:“桂公公喜歡這裏嗎?”
廢話,誰不喜歡呢,擱在後世就是個園林博物館啊,還是不可能私人擁有那種。
韋小寶油然點頭,康親王立即跟上:“小王有一處別業,有王府一半大小,精美不下於王府,空著也是空著,不如就送給桂公公?”
韋小寶都側目了,這麽壕的嗎?
可不等他拒絕康親王就飆上了:“桂公公不要見外,皇上手頭不寬裕,我這裏卻有不少祖產,我跟皇上份屬兄弟,花誰的錢不是花,正好桂公公幫我花點,就當是皇上賞賜給你的咯。”
韋小寶笑眯眯地看了康親王好幾眼,這位濃眉大眼一表人才的親王很高杆喲。
康熙賞他一筆,他反手又送出了相當的資財給康熙的手下,將來不管哪一邊得勢都說得過去。
雖然不免落下了口實,可也不能跟他過於計較,往韋小寶身上一推就行了。
不論誰坐上位子,都得仰仗康親王手裏的實力,所以這點小口實無關大雅,厲害,大手筆,這才是有底氣的樣。
沒說的,韋小寶走程序,拉著康親王斬雞頭燒黃紙。
康親王更熱切,擺下香案立下那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康親王是康熙的族兄,從輩份上講沒有不敬,韋小寶也不吃虧。
當前用的是六十甲子的紀年法,同年同月同日死怕什麽,晚上個六十年,一定將愛新覺羅氏子孫給照顧“好”。
康親王想讓康熙的心腹幫忙背鍋,韋小寶也樂得送人情。
這道手續弄完,氣氛就不一樣了,韋小寶適時地從懷裏掏出那本四十二章經遞了過去,看看康親王還穩得住不?
“臨出宮前太後讓奴才將這本經書捎給老哥哥,太後吩咐讓老哥哥看好了不要弄丟,裝幀得如此精美的經書,再做出一份來可不容易。”
康親王麵無表情地接過了四十二章經,不易啊,也就是二十啷當的年紀,能做得如此老到。
可他的手卻將他出賣了,康親王的手背上青筋都爆出來了,他一定很激動。
韋小寶見狀又附送了一句:“以奴才看來,這本經書裝幀得如此精美,怕不是太後在鬆竹齋下了血本,怎麽看也得花了上千兩銀子,老哥哥可得感念太後的盛情。”
康親王有沒有在肚子裏麻麥批不知道,但韋小寶幫太後攢足了人情。
可康親王一轉臉又恢複了燦爛的笑容,他也覺得很好,這本四十二章經幫他做了決定。
“桂兄弟,你幫大哥好好想想,太後還說了什麽?”
韋小寶裝作認真迴憶的樣,然後才大喘氣:“太後給奴才差事之前還問了奴才值不值得信任,說是公主和皇上都很賞識奴才,太後才會將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給奴才辦。”
得,太後的眼藥算是上齊了。
但還得補上一點背景:“老哥哥,小弟其實在宮裏跟的是尚膳監的海公公,也是海公公向皇上舉薦的奴才。”
韋小寶說出來,就是告訴康親王,太後對他一點信任感都沒有,也撇清了關係,太後和康親王的事情跟韋小寶一點不相幹。
此外還點出了真經書已經由海大富之手到了康熙手上,不需要再玩捉放曹了。
他分析海大富之所以著急拿到正紅旗的經書,就是為了套牢康親王,所以康親王多半知道。
康熙能不能鬥贏鼇拜,康親王太重要了,基本上可以代表大半的愛新覺羅氏的態度。
可蘇荃的騷操作和韋小寶的順水推舟讓海大富的算計全都落了空。
雖然康親王不會倒向鼇拜,可想讓他在這一次角逐中為康熙出力是不可能了。
不但不出力,康親王還會帶動愛新覺羅氏的很大一部分人出手限製康熙和鼇拜的爭鬥。
韋小寶要的就是這個,幫鼇拜和康熙從熱灶裏多添些柴火,新的力量出現能讓局勢更加撲朔迷離,因為誰都猜不透誰的立場,就像是黑漆漆的三岔口。
不能怪韋小寶,誰讓滿清這幫子人將中原大地當成了他們利益的私鬥場呢,為了那把椅子,他們一點也不管顧會將場子砸爛。
既然如此,韋小寶也不介意在他們打鬥的場子裏埋釘子,紮不死他們。
蘇荃的立場韋小寶通過假經書判斷出來了,她既害怕豪格將她送人,又害怕豪格將她“用了”失去地位,說到底,還是以自保為上,又兼顧博爾濟吉特氏的利益。
康親王和大部分的愛新覺羅氏的立場就是隻顧種他們的“鐵杆莊稼”,隻要滿清還能趴在中原大地上吸血就行。
鼇拜則是原本聽命於豪格,但隨著實力爆增漸漸有了驕縱之心。
蘇荃的畫像送到鼇拜府上後,鼇拜還真派人打聽了,洪熙官進京後從白塔寺那裏得到了消息,鼇拜問及過密宗的大歡喜法,說明他心動了。
可讓他馬上取而代之鼇拜又不敢,這也是鼇拜坐以待斃的原因。
而豪格呢,明明有著足夠的力量,卻沒有足夠的擔當,對皇位戀棧不去,卻又不肯光明正大地表明立場,隻在私底下玩一些不入流的陰損勾當。
而一直沒下場的孝莊既想保住自己的子孫能把持皇位,又想著能讓博爾濟吉特部能有超然的地位,就是個什麽都想要又什麽都舍不得的貪婪老太太。
把握住了這些人的心態,韋小寶才真正抓住了該“擒拿”的目標——滿清貴族的私心。
洪熙官又去見了葛爾丹,開門見山:“京城這裏的事情你別摻和了。”
葛爾丹愣住了,大老遠的跑來,別說撈好處了,看熱鬧也得看啊,不然就白跑一趟了。
可洪熙官一直以來都有機杼別出,讓葛爾丹養成了聽完話的習慣,他耐下心來等下文。
洪熙官沒賣關子,直接支使起葛爾丹來:“你去山西五台山,順治在那裏出家,想辦法逼他傳消息迴京城求援,調走一部分人馬。”
葛爾丹臉色一喜:“順治沒死?”
洪熙官點頭:“活得好好的,可想這麽脫身可不行,他身上流著愛新覺羅氏的血液,洗不脫。”
康親王見了韋小寶的樣子心裏一動,堆起了笑臉:“桂公公喜歡這裏嗎?”
廢話,誰不喜歡呢,擱在後世就是個園林博物館啊,還是不可能私人擁有那種。
韋小寶油然點頭,康親王立即跟上:“小王有一處別業,有王府一半大小,精美不下於王府,空著也是空著,不如就送給桂公公?”
韋小寶都側目了,這麽壕的嗎?
可不等他拒絕康親王就飆上了:“桂公公不要見外,皇上手頭不寬裕,我這裏卻有不少祖產,我跟皇上份屬兄弟,花誰的錢不是花,正好桂公公幫我花點,就當是皇上賞賜給你的咯。”
韋小寶笑眯眯地看了康親王好幾眼,這位濃眉大眼一表人才的親王很高杆喲。
康熙賞他一筆,他反手又送出了相當的資財給康熙的手下,將來不管哪一邊得勢都說得過去。
雖然不免落下了口實,可也不能跟他過於計較,往韋小寶身上一推就行了。
不論誰坐上位子,都得仰仗康親王手裏的實力,所以這點小口實無關大雅,厲害,大手筆,這才是有底氣的樣。
沒說的,韋小寶走程序,拉著康親王斬雞頭燒黃紙。
康親王更熱切,擺下香案立下那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康親王是康熙的族兄,從輩份上講沒有不敬,韋小寶也不吃虧。
當前用的是六十甲子的紀年法,同年同月同日死怕什麽,晚上個六十年,一定將愛新覺羅氏子孫給照顧“好”。
康親王想讓康熙的心腹幫忙背鍋,韋小寶也樂得送人情。
這道手續弄完,氣氛就不一樣了,韋小寶適時地從懷裏掏出那本四十二章經遞了過去,看看康親王還穩得住不?
“臨出宮前太後讓奴才將這本經書捎給老哥哥,太後吩咐讓老哥哥看好了不要弄丟,裝幀得如此精美的經書,再做出一份來可不容易。”
康親王麵無表情地接過了四十二章經,不易啊,也就是二十啷當的年紀,能做得如此老到。
可他的手卻將他出賣了,康親王的手背上青筋都爆出來了,他一定很激動。
韋小寶見狀又附送了一句:“以奴才看來,這本經書裝幀得如此精美,怕不是太後在鬆竹齋下了血本,怎麽看也得花了上千兩銀子,老哥哥可得感念太後的盛情。”
康親王有沒有在肚子裏麻麥批不知道,但韋小寶幫太後攢足了人情。
可康親王一轉臉又恢複了燦爛的笑容,他也覺得很好,這本四十二章經幫他做了決定。
“桂兄弟,你幫大哥好好想想,太後還說了什麽?”
韋小寶裝作認真迴憶的樣,然後才大喘氣:“太後給奴才差事之前還問了奴才值不值得信任,說是公主和皇上都很賞識奴才,太後才會將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給奴才辦。”
得,太後的眼藥算是上齊了。
但還得補上一點背景:“老哥哥,小弟其實在宮裏跟的是尚膳監的海公公,也是海公公向皇上舉薦的奴才。”
韋小寶說出來,就是告訴康親王,太後對他一點信任感都沒有,也撇清了關係,太後和康親王的事情跟韋小寶一點不相幹。
此外還點出了真經書已經由海大富之手到了康熙手上,不需要再玩捉放曹了。
他分析海大富之所以著急拿到正紅旗的經書,就是為了套牢康親王,所以康親王多半知道。
康熙能不能鬥贏鼇拜,康親王太重要了,基本上可以代表大半的愛新覺羅氏的態度。
可蘇荃的騷操作和韋小寶的順水推舟讓海大富的算計全都落了空。
雖然康親王不會倒向鼇拜,可想讓他在這一次角逐中為康熙出力是不可能了。
不但不出力,康親王還會帶動愛新覺羅氏的很大一部分人出手限製康熙和鼇拜的爭鬥。
韋小寶要的就是這個,幫鼇拜和康熙從熱灶裏多添些柴火,新的力量出現能讓局勢更加撲朔迷離,因為誰都猜不透誰的立場,就像是黑漆漆的三岔口。
不能怪韋小寶,誰讓滿清這幫子人將中原大地當成了他們利益的私鬥場呢,為了那把椅子,他們一點也不管顧會將場子砸爛。
既然如此,韋小寶也不介意在他們打鬥的場子裏埋釘子,紮不死他們。
蘇荃的立場韋小寶通過假經書判斷出來了,她既害怕豪格將她送人,又害怕豪格將她“用了”失去地位,說到底,還是以自保為上,又兼顧博爾濟吉特氏的利益。
康親王和大部分的愛新覺羅氏的立場就是隻顧種他們的“鐵杆莊稼”,隻要滿清還能趴在中原大地上吸血就行。
鼇拜則是原本聽命於豪格,但隨著實力爆增漸漸有了驕縱之心。
蘇荃的畫像送到鼇拜府上後,鼇拜還真派人打聽了,洪熙官進京後從白塔寺那裏得到了消息,鼇拜問及過密宗的大歡喜法,說明他心動了。
可讓他馬上取而代之鼇拜又不敢,這也是鼇拜坐以待斃的原因。
而豪格呢,明明有著足夠的力量,卻沒有足夠的擔當,對皇位戀棧不去,卻又不肯光明正大地表明立場,隻在私底下玩一些不入流的陰損勾當。
而一直沒下場的孝莊既想保住自己的子孫能把持皇位,又想著能讓博爾濟吉特部能有超然的地位,就是個什麽都想要又什麽都舍不得的貪婪老太太。
把握住了這些人的心態,韋小寶才真正抓住了該“擒拿”的目標——滿清貴族的私心。
洪熙官又去見了葛爾丹,開門見山:“京城這裏的事情你別摻和了。”
葛爾丹愣住了,大老遠的跑來,別說撈好處了,看熱鬧也得看啊,不然就白跑一趟了。
可洪熙官一直以來都有機杼別出,讓葛爾丹養成了聽完話的習慣,他耐下心來等下文。
洪熙官沒賣關子,直接支使起葛爾丹來:“你去山西五台山,順治在那裏出家,想辦法逼他傳消息迴京城求援,調走一部分人馬。”
葛爾丹臉色一喜:“順治沒死?”
洪熙官點頭:“活得好好的,可想這麽脫身可不行,他身上流著愛新覺羅氏的血液,洗不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