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上看,鄭和下西洋與各國貿易的主要形式是“朝貢貿易”,實行“厚往薄來”的政策。在與海外各國的朝貢貿易中,明朝廷更在乎的是滿足象征性的宗主權所帶來的政治榮耀,而不是獲得豐厚利潤。這種“厚往薄來”的貿易政策,違反了經濟規律,必然難以持續,最終導致國庫虧空。


    史稱鄭和下西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一方麵非均衡貿易換來的寶物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國庫收入,另一方麵支撐朝貢貿易體係的下西洋活動卻耗費巨大。


    這種完全違反商業規則的“朝貢貿易”,貿易規模越大,明王朝的負擔就越重,最多時有十六國使臣一千二百餘人同時來朝,成為“曠古未有”的盛事。不堪重負之下,朝廷甚至不得不以限製次數和人數來減少某些國家的朝貢貿易。鄭和下西洋船隊龐大,官兵眾多,每次出使都要饋贈西洋各國許多珍貴禮物。西洋朝貢使者來華,明朝廷也要大量賞賜,價值遠超其朝貢物品。西洋各國的貢品都免費提供給皇室、貴族享用,而沒有進入商業軌道,沒有任何收益。


    對於下西洋的船舶,明人羅懋登說,“這個船數又多,製作又細,費用又大,須是支動天下一十三省錢糧來,方才夠用”。史學家黃仁宇推算,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所花費白銀約在600萬兩以上,而明中葉朝廷每年國庫收入僅300餘萬兩,下西洋花費相當於當時國庫年支出的兩倍,這還不包括各地造船支出的費用。據計算,每艘寶船造價5000至6000兩,建造和修補一艘船平均需要1600兩銀子,每次遠航各類船舶有200多艘,僅造修費用就需要銀子數十萬兩。


    船隊在海外每到一處,不是“開讀賞賜”,就是“賞賜宣諭”。


    “賞賜”分為兩類:一類是無償饋贈給國王、王室成員以及大小首領的;另一類是對西洋國王“貢獻”物品的“迴賜”,而“迴賜”之物往往在貢物本身價值的十倍以上。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導致國庫日益空虛,明朝紙幣寶鈔不斷貶值。


    洪武八年(1375)發行大明寶鈔,其後雖也有貶值現象,但尚不嚴重。自鄭和下西洋以後,明朝政府大量印發鈔票以填補所需費用,結果至鄭和去世的宣德八年(1433),大明寶鈔貶值近330倍,形同廢紙。民間拒用寶鈔,專以金銀、實物作交易,官府隻好放鬆用銀禁令,銀錢公開流通。大明寶鈔原為明朝賞賜朝貢者的主要賞賜品,在國外信譽卓著,“華夷諸國莫不奉行”,而後卻因寶鈔不斷貶值以致再用寶鈔償付外蕃來貢時遭到拒絕,這也從側麵反映出明朝經濟實力的衰落。


    此外,倭寇的侵擾和葡萄牙、西班牙等歐洲殖民主義者侵略東南亞是停止下西洋的外部原因。明初國勢強盛,海防鞏固,倭寇禍害較輕;到明中葉,由於國勢式微,海防鬆弛,倭患愈演愈烈,東南沿海各省無不受其傷害。倭寇甚至深入內地,鄭和下西洋的大本營南京、太倉、長樂等地也常遭倭寇洗劫,可見事態之嚴重。與此同時,東南亞、南亞一帶的國家和地區相繼淪為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地,昔日寧靜和平的萬裏海疆,已被刀光劍影、隆隆炮聲所代替,海盜船橫行無忌,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鄭和下西洋時代的和平環境蕩然無存。為打擊倭寇海盜,明官府壟斷海外貿易,嚴禁私人海外貿易的發展,實行海禁政策,私自出海貿易將被處以極刑。因此,海禁政策也成為明中葉後停止下西洋的原因之一。


    鄭和遠洋航行未能持續的原因是多方麵的,究其根本原因,在於鄭和航海事業的興廢完全依賴和取決於封建專製的皇權。當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出於政治需要,決定派遣船隊下西洋時,鄭和統率船隊出使西洋;當明仁宗朱高熾下詔停止下西洋一切行動時,鄭和隻好率領下西洋官兵守備南京。每次改朝換代,皇權易手,都可以決定鄭和航海事業的命運,令行則行,令停則停。作為明朝航海事業的領軍人物,鄭和自己完全不能作主。如曆史學家鄭家馨所說,從表麵上看,鄭和船隊每次出海“雲帆蔽日”,浩浩蕩蕩,但從本質來看,卻是“孤帆遠影”。


    自鄭和下西洋後,中國再也沒有大規模的遠洋航海活動,且實行嚴格的“海禁”。


    在鄭和離去三年後的忌日,南京南郊牛首山南麓,鄭和的衣冠塚處,出現了三個身影,兩男一女。


    為首的男人,一身青衫,儒袍綸巾,看不出年輕,說二十來歲亦可,四、五十歲也無妨,平淡的眼神中不時閃現出點點晶瑩,儼然內、外功已趨化境;另一名男子,二十歲左右,圓臉,一副朝氣蓬勃的樣子,與一旁前凸後翹、滿是婦人韻味的圓臉女人,很是相似,一看便是一對母子的模樣……


    這三人,正是王九、任罄帶著早已結束工部實習期滿、已分配至刑部、是刑部雲南司主事的王守仁來到鄭和衣冠塚處為鄭和祭奠……


    王守仁看著自己的父親王九,問道:“父親大人,您真的確定要辭去錦衣衛指揮使之職?”


    “守仁,你已長大。應知朝堂之上,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東廠勢壓錦衣衛一頭,雖然如今父親尚在,他們東揖事廠亦自錦衣衛中調了大量人手,雖然暫時還不夠看,但可以想得到,假若父親知趣而退,或許有個圓滿收場;但若不知進退,下場可想而知。”王九不置可否地答道。


    “兒子,你父親以後對你的幫助應該不會太多。如今你父親的錦衣衛指揮使已然交接。當然,在交址的‘明月王’一職,暫且還會擔著。如若你有何事,還可通過各地‘明月樓’傳訊。”任罄看著已然高過自己一頭的兒子,憐愛地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詩劍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靈並收藏唐詩劍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