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聰明的王守仁自然落榜。


    王九沒有責怪自己的兒子,與任罄一起至京城的諸翠更是陪在王守仁的身邊,照料著自己的相公。王九知曉王守仁自作聰明的消息是這幾年一直陪在宣德帝朱瞻基身邊的陳耀透露出來的。


    當日宣德殿上與本次主考談論此事時,陳耀一直在旁邊看熱鬧,後來當成笑話講給自己的母親朱菁,然後公主朱菁一聽,就想到可能是任罄的兒子王守仁……


    最後,任罄問自己兒子王守仁,果不其然,正是自家兒子幹的!


    任罄又好氣又好笑。


    但出乎任罄的意料,自家相公王九卻未表態,也沒責怪王守仁,隻是將王守仁趕去國子監學習。


    國子監負責培養官員。學習內容有三個,一是“四書五經”經義;二是太祖皇帝發布的金科玉律,如《大誥》《大明律》《太祖語錄》《太祖選集解讀》,以及《曆代名臣奏議》等;三是田土、水利、收糧納稅等行政實務。


    學生來源有四個,最高一等的學生是像王守仁這樣的考進士落第的舉子;二是全國各府學、縣學推薦過來的、鄉試中屢考屢敗的、年齡偏大、五十歲左右的秀才們,這一類稱為貢舉生,這是國子監學生的主體;三是恩生,有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孫,有死諫忠臣烈士的子弟,有見義勇為者,比如擒賊殺盜的立功者;四是例捐生,每個入學指標八百石白米,用於國家賑災中,當然這也不是有錢就可以濫竽充數的,例捐生須有秀才身份。


    監生們天天“四書五經”,這些追求功名利祿的讀書人,並沒有沉下心去修學“四書五經”的身心學問,對真正的田土、水利和錢糧刑名這些行政實務,更是不關心。這樣的學習內容,這樣看不到出路的學友,這樣的學習環境,對王守仁來說,隻有一個幫助,即有個安身養命之地!


    但王九對自家兒子言道,各種學問,無論文武,最終殊途同歸,最後皆歸於“道”!


    王守仁深以為然。


    挫折確實能使人成熟。假若一路坦途,反而錯失了路邊的美景!


    經過分析,王守仁發現,聖賢學問的三個組成部分,且依次遞進的關係,頂層正是自己父親王九所言之“道”,如天空,高高在上,有星星,有日月,有時候清晰,有時候模糊,即使在樹上架個梯子,也還是夠不到摸不著!


    第二層是德,雖然看不見,卻實實在在存在,嚴格要求自己,就能進步。


    疑問是,德的標準是什麽?“仁”是“德”的最高境界,那麽這“仁”究竟是什麽?學到哪一步算到頭?疑問歸疑問,這個疑問沒有影響王守仁的心情,沒有像那個“道”一樣令他迷茫,令他無力,令他自卑。


    第三層,“遊於藝”,《周禮》上寫出了具體內容,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這可是一門一門的技藝,不學不會,一學就能學會,如果這個確實是聖賢學問,那麽學做聖賢,就不再茫無頭緒了。也不至於去傻坐七天,竹子沒有格明白,卻把自己腦袋格暈了。


    在國子監,有充分的時間讓王守仁分析問題,並分析明白。王守仁似乎明白了,分析,如果有“格”之意味,分析問題就是格物!


    六藝的第一藝“禮”,王守仁專修《禮記》,對“禮”再明白不過。


    禮,是按層次分類,第一級,是天子禮,第二級,是諸侯禮,第三級,是家禮。


    關於家禮,宋代先賢司馬光和朱熹,都有專著。


    禮按性質和內容分類,為五禮,即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這五禮,


    在民間,就是婚喪嫁娶、紅白喜事、接朋待友;在官場,不過是朝廷大典、出征和凱旋、外藩來賓等。


    王守仁自認需要學習的是國家大典禮節和軍禮。


    依王守仁的理解,禮的目的就是秩序,那麽,軍禮,顧名思義,就是軍隊保持有效運轉的戰鬥秩序。他認同聖人的教導,“不學禮無以立”,懂禮,守禮,行禮,做到彬彬有禮,為人處世,才能進退有據、左右逢源。


    再說“樂”,也是王守仁的家學傳承,太祖父竹軒翁王卜鳴,不管是出外教學還是在家賦閑,隨身都要攜帶一把古琴,興致一來,撫琴一歌。太祖父王卜鳴仙逝後,這把古琴,時常陪伴在王守仁身邊……


    射,可以說是射箭、射擊,也可理解成身體鍛煉,最深一層的理解應該是戰鬥手段。


    禦,理解成騎馬可以,說成駕車也行,它的核心是管理和駕馭。管理自己不胡思亂想是禦,管好自己的身體,是禦,管理家庭、安居樂業是禦,管理好一縣、一府是禦,統率軍隊打勝仗是禦。


    王守仁覺得這是一輩子的學問!


    書,這是文字的智慧學問。漢字充滿智慧,一個字的結構,橫豎撇捺,處處有智慧。每一個靈性十足的漢字再組合成一句話,可以是魅力十足的,再組成一篇優美的文章,可以讀起來讓人如飲甘露。


    數,十個指頭是數,《九章算術》是數,勾股是數,河圖洛書是數,《易經》中的象、數、理更含有陰陽之數,簡直是天地的氣數。


    王守仁很開心,從前他一直力圖做聖賢,卻無從下手,格了七天竹子,格壞了身體,聖賢學問毫無進宜。


    而在一直被進士們看不上眼的國子監,他得到了大悟。


    國子監教材《曆代名臣奏議》中,有朱熹先生上宋光宗的一份奏疏,更有幾句話啟發了王守仁:


    “居敬持誌為讀書之本,循序致精為讀書之法”。


    過去不是沒有見過這句話,隻是沒有留心。


    對照朱熹先生這幾句話,王守仁認為自己所缺的是沒有“循序漸進”。


    王守仁過去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格了七天竹子,一堆亂枝繁葉,雜亂無章。


    在朱熹這份奏章的啟發下,王守仁把“四書五經”的一些句子捋了捋,還真捋出了名堂,捋順了條理。聖賢學問中最高的形而上學問,看不見摸不著,先不管它,沒有誰是一下子建築起來空中樓閣的;眼下,這六藝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聖賢學問,是經過孔聖人認證過的,還是自六藝學起吧。


    fpzw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詩劍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靈並收藏唐詩劍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