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宴會自正午直落至夜晚……
賓主盡歡。
當晚這些人盡皆倒地而眠,而後盡皆被人抬至黎人的船屋內休息。
那何伊喝得不多,但她困了之後,卻找到了王九。
此際的王九卻獨自一人坐在黎寨邊上,仰頭正看著天空中一輪彎彎的明月……
“阿九哥,你怎麽一人在看明月?”何伊問道。
王九點了點頭。
“你何時走開的?”何伊問道。
“就在你們玩得最開心時。”王九道。
“你想你家的夫人與孩子了?”何伊紅著臉道。這紅著臉卻不僅僅是因為喝了酒。
王九又點了點頭道:“原本想離開,現在看起來,卻是暫時走不開了,估計尚要大半個月的時間方可離開。”
“啊……為何?”何伊早就知曉她的阿九哥要走,但未曾想到,還會在此呆一段時間,不禁心花怒放。但一轉念,卻壓下了內心的喜悅,生怕她的阿九哥不高興。
未曾想到王九卻未曾在意地道:“今日與黎首冼三娘談過,我卻想在此牽頭,建立一個以黎人為首的地方,專門收購黎人的織錦,並行銷大明及海外。同是,或是可以的話,我再收些黎人的漢子入錦衣衛。據冼三娘道,他們黎人平日很多人以打獵或出海捕魚為生。我亦想招收些身手較好之人,充實入錦衣衛……”
王九與何伊二人看著彎彎的月亮,何伊依偎在王九身旁……不知何時,王九一人說了許久,但未曾聽見何伊的迴話,卻聽見何伊均勻的唿吸聲,原來何伊已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如今的明月,是否也正照著自己心愛的女人與孩子……
而此情此景,是否某時某人與自己一樣,陷入了時空的流轉之中……
王九思慮著。
黎首冼三娘一夜未眠,但她卻沒有半點睡意。這一整夜,她都沉浸在與王九聊天的所帶來的震憾之中!
冼三娘未曾想到王九一口答應高價收購黎人的織綿,並同意與朝廷協商朝貢事項;同時,王九還答應在黎人中選擇一批人員,充實至錦衣衛隊伍之中……
所有的這些,都是冼三娘未曾想到的。
但冼三娘更未曾想到的是,王九更是想將這瓊州府納入他的錦衣衛的勢力範圍,以作為自己錦衣衛的一個基地。不僅如此,王九更是想將大明的沿海一帶,全部收入囊中,形成一條勢力線,如龍形一般,瓊州府即如龍爪,而那倭國,即如龍之吐珠……
這便是王九的規劃。
所以,目前來看,王九暫時還需要在瓊州府呆上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王九突然在瓊州府現身之事在朝堂之上已起了層層波瀾……
因任罄生了個兒子,永樂帝朱棣的恩旨隨即而下,杜雪萌、任罄均被誥封三品淑人,二人並列,杜雪萌為大,任罄為二;王九的兒子賜名王陽明,字守仁,並封為六品忠武校尉之閑職;另贈金銀若幹……
不在乎封賞多少,而在乎的是聖上的態度!
朝廷百官嘩然……
但隨之而來的便是王九對崖州錦衣衛百戶李良釗的指控:崖州百戶李良釗意圖對王九不利,意圖不軌,已被擒下,經審訊,他已將罪責全部擔下。
朝廷皆知,這錦衣衛為紀綱的把控。故紀綱馬上上書請罪:其禦下不嚴,甘願受罰雲雲。
但永樂帝朱棣隻是將那請罪書留中而不發……也即是不說好,亦不說壞,你自己看著辦。
一時之間,那紀綱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熟悉永樂帝朱棣性情的紀綱明白,這是對自己的極度不滿!
“解鈴還需係鈴人。”
紀綱忽然想到了王九,連忙聯係遠在天涯海角的王九,極盡好話。
王九很快便迴話了。
當紀綱拿到王九的迴話時,卻愣了半晌。原來這迴話卻是一張牛皮地圖。地圖之上,在大明版圖之上一連串的紅點點,盡皆在浙、閩、粵、桂、瓊的沿海一帶。
紀綱不蠢,看到這地圖,便知道這王九欲與自己劃分一下勢力範圍,而王九的意思是,沿海一帶歸他,而內陸歸紀綱。
紀綱咬了咬牙,臉上皺成一團,即刻迴信:同意!
在紀綱看來,這卻無妨,沿海一帶,除卻江浙一帶較為富庶,其餘倒也無妨。他咬了咬牙,心道:來日方長,千萬別被我拿到你的把柄!
朝堂之上的交鋒,從來兵不血刃,猶如春風一渡,又是新的一天。
紀綱扲著王九以牛皮畫的地圖,被永樂帝朱棣臭罵一通,一腳踢出了宮門。
紀綱雖被朱棣踢了一腳,但出得宮門外,又扯氣高昂起來。他明白,這一關他是過了,並且這段時間他必須夾著尾巴做人方可……
永樂帝朱棣桌上放著王九早幾日寫來的秘奏,他在奏章內詳述了自己的想法。
兇猛的永樂帝朱棣心頭從來插不得一根針,尤其是在自己國土之上。瓊州府,黎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幾乎每隔幾年便會鬧騰一下,雖說影響不了大明的國勢,但大象的腳指頭被螞蟻咬上幾口,卻總是有點痛的。
但永樂帝朱棣看罷王九早幾日寫罷的秘奏,真是龍顏大悅,如按照王九的方式,這瓊州府黎漢之間的矛盾直可迎刃而解!
這亦是朱棣對紀綱的上罪奏章留而不發的原因。
按照王九的方式,高價收購黎人的織錦,行銷大明各地或海外,那黎人有銀子了,鬧騰那麽多幹嘛?招收黎人的有本事的男人至錦衣衛,一來精壯用來為大明做事,二來這有事做何來鬧騰?並且為大明做事,可以增強黎人對大明的歸屬感……
這是百利而無一害之事。當王九如此提出來,那永樂帝朱棣自無不可,龍顏大悅。同時,這永樂帝朱棣對王九為何會飄至崖州一事,倒未感一絲疑惑。在朱棣看來,這王九完全是一個異類,大明江山有恙之處,他便會在那裏出現……
當朱棣踢走紀綱之時,遠在天涯海角的王九已帶著挑選出來三百餘名黎人子弟乘船離開了崖州府,正向泉州港進發……
冼二娘等黎人首領、長老,還有何家莊何三叔等人在崖州碼頭送別。
何伊更是哭得如同淚人一般。
但對王九等餘下三百餘名的黑狼來說,卻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賓主盡歡。
當晚這些人盡皆倒地而眠,而後盡皆被人抬至黎人的船屋內休息。
那何伊喝得不多,但她困了之後,卻找到了王九。
此際的王九卻獨自一人坐在黎寨邊上,仰頭正看著天空中一輪彎彎的明月……
“阿九哥,你怎麽一人在看明月?”何伊問道。
王九點了點頭。
“你何時走開的?”何伊問道。
“就在你們玩得最開心時。”王九道。
“你想你家的夫人與孩子了?”何伊紅著臉道。這紅著臉卻不僅僅是因為喝了酒。
王九又點了點頭道:“原本想離開,現在看起來,卻是暫時走不開了,估計尚要大半個月的時間方可離開。”
“啊……為何?”何伊早就知曉她的阿九哥要走,但未曾想到,還會在此呆一段時間,不禁心花怒放。但一轉念,卻壓下了內心的喜悅,生怕她的阿九哥不高興。
未曾想到王九卻未曾在意地道:“今日與黎首冼三娘談過,我卻想在此牽頭,建立一個以黎人為首的地方,專門收購黎人的織錦,並行銷大明及海外。同是,或是可以的話,我再收些黎人的漢子入錦衣衛。據冼三娘道,他們黎人平日很多人以打獵或出海捕魚為生。我亦想招收些身手較好之人,充實入錦衣衛……”
王九與何伊二人看著彎彎的月亮,何伊依偎在王九身旁……不知何時,王九一人說了許久,但未曾聽見何伊的迴話,卻聽見何伊均勻的唿吸聲,原來何伊已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如今的明月,是否也正照著自己心愛的女人與孩子……
而此情此景,是否某時某人與自己一樣,陷入了時空的流轉之中……
王九思慮著。
黎首冼三娘一夜未眠,但她卻沒有半點睡意。這一整夜,她都沉浸在與王九聊天的所帶來的震憾之中!
冼三娘未曾想到王九一口答應高價收購黎人的織綿,並同意與朝廷協商朝貢事項;同時,王九還答應在黎人中選擇一批人員,充實至錦衣衛隊伍之中……
所有的這些,都是冼三娘未曾想到的。
但冼三娘更未曾想到的是,王九更是想將這瓊州府納入他的錦衣衛的勢力範圍,以作為自己錦衣衛的一個基地。不僅如此,王九更是想將大明的沿海一帶,全部收入囊中,形成一條勢力線,如龍形一般,瓊州府即如龍爪,而那倭國,即如龍之吐珠……
這便是王九的規劃。
所以,目前來看,王九暫時還需要在瓊州府呆上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王九突然在瓊州府現身之事在朝堂之上已起了層層波瀾……
因任罄生了個兒子,永樂帝朱棣的恩旨隨即而下,杜雪萌、任罄均被誥封三品淑人,二人並列,杜雪萌為大,任罄為二;王九的兒子賜名王陽明,字守仁,並封為六品忠武校尉之閑職;另贈金銀若幹……
不在乎封賞多少,而在乎的是聖上的態度!
朝廷百官嘩然……
但隨之而來的便是王九對崖州錦衣衛百戶李良釗的指控:崖州百戶李良釗意圖對王九不利,意圖不軌,已被擒下,經審訊,他已將罪責全部擔下。
朝廷皆知,這錦衣衛為紀綱的把控。故紀綱馬上上書請罪:其禦下不嚴,甘願受罰雲雲。
但永樂帝朱棣隻是將那請罪書留中而不發……也即是不說好,亦不說壞,你自己看著辦。
一時之間,那紀綱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熟悉永樂帝朱棣性情的紀綱明白,這是對自己的極度不滿!
“解鈴還需係鈴人。”
紀綱忽然想到了王九,連忙聯係遠在天涯海角的王九,極盡好話。
王九很快便迴話了。
當紀綱拿到王九的迴話時,卻愣了半晌。原來這迴話卻是一張牛皮地圖。地圖之上,在大明版圖之上一連串的紅點點,盡皆在浙、閩、粵、桂、瓊的沿海一帶。
紀綱不蠢,看到這地圖,便知道這王九欲與自己劃分一下勢力範圍,而王九的意思是,沿海一帶歸他,而內陸歸紀綱。
紀綱咬了咬牙,臉上皺成一團,即刻迴信:同意!
在紀綱看來,這卻無妨,沿海一帶,除卻江浙一帶較為富庶,其餘倒也無妨。他咬了咬牙,心道:來日方長,千萬別被我拿到你的把柄!
朝堂之上的交鋒,從來兵不血刃,猶如春風一渡,又是新的一天。
紀綱扲著王九以牛皮畫的地圖,被永樂帝朱棣臭罵一通,一腳踢出了宮門。
紀綱雖被朱棣踢了一腳,但出得宮門外,又扯氣高昂起來。他明白,這一關他是過了,並且這段時間他必須夾著尾巴做人方可……
永樂帝朱棣桌上放著王九早幾日寫來的秘奏,他在奏章內詳述了自己的想法。
兇猛的永樂帝朱棣心頭從來插不得一根針,尤其是在自己國土之上。瓊州府,黎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幾乎每隔幾年便會鬧騰一下,雖說影響不了大明的國勢,但大象的腳指頭被螞蟻咬上幾口,卻總是有點痛的。
但永樂帝朱棣看罷王九早幾日寫罷的秘奏,真是龍顏大悅,如按照王九的方式,這瓊州府黎漢之間的矛盾直可迎刃而解!
這亦是朱棣對紀綱的上罪奏章留而不發的原因。
按照王九的方式,高價收購黎人的織錦,行銷大明各地或海外,那黎人有銀子了,鬧騰那麽多幹嘛?招收黎人的有本事的男人至錦衣衛,一來精壯用來為大明做事,二來這有事做何來鬧騰?並且為大明做事,可以增強黎人對大明的歸屬感……
這是百利而無一害之事。當王九如此提出來,那永樂帝朱棣自無不可,龍顏大悅。同時,這永樂帝朱棣對王九為何會飄至崖州一事,倒未感一絲疑惑。在朱棣看來,這王九完全是一個異類,大明江山有恙之處,他便會在那裏出現……
當朱棣踢走紀綱之時,遠在天涯海角的王九已帶著挑選出來三百餘名黎人子弟乘船離開了崖州府,正向泉州港進發……
冼二娘等黎人首領、長老,還有何家莊何三叔等人在崖州碼頭送別。
何伊更是哭得如同淚人一般。
但對王九等餘下三百餘名的黑狼來說,卻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