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安南”威懾中南半島番國,“鄭和下西洋”威懾海島番國,二者互為掎角之勢,海路、陸路雙管齊下,對西洋尤其是南海地區形成巨大軍事壓力。“郡縣安南”之後,明朝從陸路近可製占城,遠可控滿剌加,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西洋朝貢體係得以順利建立和鞏固!
假若將“郡縣安南”與“鄭和下西洋”分別單獨來看,實在有些偏頗!
卻將鏡頭轉向鄭和這支龐大的船隊。
若說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外政策相對保守,立祖訓明列不征之國。對待西洋諸番之間的矛盾以口頭勸誡為主,避免直接卷入番國之間的紛爭。而永樂帝則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兒朱允炆的皇位,其皇位來路不正,不合祖製,已經成為朱棣的一塊心病!
朱棣繼位之後,對外實施積極的擴張政策,“欲遠方萬國無不臣服”,背後的動機其實很簡單,宣揚自己的威名,希望各國承認他是天下之主!
然而,現實卻很嚴峻。當時,西洋諸番間糾紛不斷,最挑釁多事的莫過於安南!而今安南被朱棣辣手平定,一時間“安南胡賊悉已就擒,南海之地廓然肅清。”正道出“郡縣安南”最直接的影響!
占城是寶船隊在南海最重要的交通中轉站,有多條航線通往南海諸國,舟師往來頻繁。鄭和船隊每次出海或返航都要到占城北部新洲港補給休整。
當明軍南下時,占城軍也北上奪取失地。“郡縣安南”之後,明朝與占城直接接壤,加強了對這個交通中轉站的控製。
滿剌加地處馬來半島的尖端,扼南海與印度洋海上航道之要衝,為鄭和下西洋的必經之地,也是西洋最重要的交通中轉站。其國與暹羅為鄰,經常受其侵擾。“郡縣安南”之後,大明帝國對暹羅的壓力增大,迫使其與占城、滿剌加、蘇門答剌和平相處,此後滿剌加徹底依附大明,成為鄭和船隊駛入印度洋的基地。
明朝郡縣安南後將它“變成一個作為與東南亞和西歐各國船舶往來通商的根據地”!。
“郡縣安南”大大提升了明朝對南海的控製力和影響力,為鄭和下西洋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另外,安南作為一個肆無忌憚挑戰明朝宗主國地位的典型被興師問罪,並被納入大明帝國的直接管轄之下,這對西洋番國起到了殺雞儆猴的警示作用。
而就在永樂四年,永樂帝朱棣下詔討伐安南之時,鄭和龐大的船隊已結束了占城之行,繼續向南航行,前往爪哇國(即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永樂四年六月底,船隊在爪哇島北部的三寶壟登陸。直至今日,三寶壟三寶廟前仍留有一隻大鐵錨,據傳它即為當年鄭和船隊的遺物。
爪哇國地處熱帶,森林茂密,氣候炎熱,是南洋地區一個物產富饒的國度。當地盛產稻穀、芝麻、綠豆、胡椒等農作物和甘蔗、檳榔、椰子等水果,還出產金、銀、珍珠、瑪瑙、貓睛石、蘇木(紅色染料)、白檀香、肉豆蔻、蓽茇(長胡椒)和玳琩等特產。
爪哇沒有城郭,有新村、杜板、蘇魯馬益和滿者伯夷等四處主要聚居區。
新村又稱“革兒昔”,原為一征沙灘,後許多中國人來此定居,陸續有了千餘戶,取名“新村”。因各地商人來此經商貿易,當地百姓生活較其他地方富裕。
杜板又稱“賭斑”,居民約千戶,中國人占多數;蘇魯馬益又稱“蘇爾把牙”,亦有千餘戶人家,其中一半為中國人;滿者伯夷僅兩、三百戶居民,為國王宮殿所在。
據下西洋中通事(掌翻譯)費信所載,爪哇國王宮以磚為牆,高三丈多,周圍二百餘步,其內設有重門,十分整潔。普通民居,屋頂履以木板,上鋪稻草。爪哇度量衡,每斤二十兩,每兩十六錢,中華帝國曆代銅錢均可在爪哇流通。
當地人喜來處中華帝國的青花瓷器、麝香、銷金紵絲等商品,他們會以銅錢瑟鄭和船隊交換物品。
爪哇男子篷頭,女子梳椎髻,上身穿衣,下身圍布巾。當地人坐臥無床凳,甚少穿鞋。吃飯時,一家人圍坐,一大盤米飯,澆上酥油等湯汁,以手抓而食。
爪哇民風彪悍,平日男子腰間佩短刀,三歲小孩至百歲老人均不例外。所佩短刀用上等镔鐵打造而成,刀柄以金或犀角、象牙鑲嵌,上刻人形、鬼麵等,製作精致。當地人買賣交易中,若發生錢財糾紛,或言語爭執,雙方往往會拔刀相向,強者為勝。若一方刺死對方,隻需外避三日,就不必償命,因而當地殺人事件時有發生。若殺人者當場被抓,則要處死。
爪哇國,南北朝時稱“耶婆提國”,唐代稱“訶陵”,宋代稱“闍婆”,元代始稱“爪哇國”。元世祖崇尚武力,曾派元朝海軍遠征爪哇。由於爪哇地處熱帶,並不適合北方蒙古騎兵,加之兵力不足,距本土太遠,補給不足,遠征行動最後歸於失敗。
14世紀初,爪哇島東部建立的滿者伯夷王朝控製了印度尼西亞群島大部分地區,並以***教取代印度教與佛教。大明洪武二年,為避免重蹈元朝對外擴張失敗的曆史覆轍,明太祖朱元璋編定《皇明祖訓》,告誡後世子孫不得“待中國富強,貪一進戰功,無故興兵”,爪哇為十五個“不征之夷”之一。
洪武八年(1375年)和洪武十年(1377年),滿者伯夷國王兩次遣史入貢大明。不久,滿者伯夷王國進入東、西王並存的時期。
永樂四年(1406年)元月,爪哇西王都馬板遣史來大明進貢珍珠、珊瑚、空青(一種玉料)等珍寶。三周後,東王孛令達哈也遣史來華進貢馬匹。六月底,鄭和龐大的船隊來至爪哇,正碰上爪哇西王與東王相互爭鬥。東王戰敗被殺,所屬之地為西王所兼並。
當鄭和船隊經過原東王屬地時,官兵下船登岸,正與當地民眾進行正常的商品貿易時,突遭西爪哇王屬下士兵突襲……
假若將“郡縣安南”與“鄭和下西洋”分別單獨來看,實在有些偏頗!
卻將鏡頭轉向鄭和這支龐大的船隊。
若說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外政策相對保守,立祖訓明列不征之國。對待西洋諸番之間的矛盾以口頭勸誡為主,避免直接卷入番國之間的紛爭。而永樂帝則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兒朱允炆的皇位,其皇位來路不正,不合祖製,已經成為朱棣的一塊心病!
朱棣繼位之後,對外實施積極的擴張政策,“欲遠方萬國無不臣服”,背後的動機其實很簡單,宣揚自己的威名,希望各國承認他是天下之主!
然而,現實卻很嚴峻。當時,西洋諸番間糾紛不斷,最挑釁多事的莫過於安南!而今安南被朱棣辣手平定,一時間“安南胡賊悉已就擒,南海之地廓然肅清。”正道出“郡縣安南”最直接的影響!
占城是寶船隊在南海最重要的交通中轉站,有多條航線通往南海諸國,舟師往來頻繁。鄭和船隊每次出海或返航都要到占城北部新洲港補給休整。
當明軍南下時,占城軍也北上奪取失地。“郡縣安南”之後,明朝與占城直接接壤,加強了對這個交通中轉站的控製。
滿剌加地處馬來半島的尖端,扼南海與印度洋海上航道之要衝,為鄭和下西洋的必經之地,也是西洋最重要的交通中轉站。其國與暹羅為鄰,經常受其侵擾。“郡縣安南”之後,大明帝國對暹羅的壓力增大,迫使其與占城、滿剌加、蘇門答剌和平相處,此後滿剌加徹底依附大明,成為鄭和船隊駛入印度洋的基地。
明朝郡縣安南後將它“變成一個作為與東南亞和西歐各國船舶往來通商的根據地”!。
“郡縣安南”大大提升了明朝對南海的控製力和影響力,為鄭和下西洋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另外,安南作為一個肆無忌憚挑戰明朝宗主國地位的典型被興師問罪,並被納入大明帝國的直接管轄之下,這對西洋番國起到了殺雞儆猴的警示作用。
而就在永樂四年,永樂帝朱棣下詔討伐安南之時,鄭和龐大的船隊已結束了占城之行,繼續向南航行,前往爪哇國(即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永樂四年六月底,船隊在爪哇島北部的三寶壟登陸。直至今日,三寶壟三寶廟前仍留有一隻大鐵錨,據傳它即為當年鄭和船隊的遺物。
爪哇國地處熱帶,森林茂密,氣候炎熱,是南洋地區一個物產富饒的國度。當地盛產稻穀、芝麻、綠豆、胡椒等農作物和甘蔗、檳榔、椰子等水果,還出產金、銀、珍珠、瑪瑙、貓睛石、蘇木(紅色染料)、白檀香、肉豆蔻、蓽茇(長胡椒)和玳琩等特產。
爪哇沒有城郭,有新村、杜板、蘇魯馬益和滿者伯夷等四處主要聚居區。
新村又稱“革兒昔”,原為一征沙灘,後許多中國人來此定居,陸續有了千餘戶,取名“新村”。因各地商人來此經商貿易,當地百姓生活較其他地方富裕。
杜板又稱“賭斑”,居民約千戶,中國人占多數;蘇魯馬益又稱“蘇爾把牙”,亦有千餘戶人家,其中一半為中國人;滿者伯夷僅兩、三百戶居民,為國王宮殿所在。
據下西洋中通事(掌翻譯)費信所載,爪哇國王宮以磚為牆,高三丈多,周圍二百餘步,其內設有重門,十分整潔。普通民居,屋頂履以木板,上鋪稻草。爪哇度量衡,每斤二十兩,每兩十六錢,中華帝國曆代銅錢均可在爪哇流通。
當地人喜來處中華帝國的青花瓷器、麝香、銷金紵絲等商品,他們會以銅錢瑟鄭和船隊交換物品。
爪哇男子篷頭,女子梳椎髻,上身穿衣,下身圍布巾。當地人坐臥無床凳,甚少穿鞋。吃飯時,一家人圍坐,一大盤米飯,澆上酥油等湯汁,以手抓而食。
爪哇民風彪悍,平日男子腰間佩短刀,三歲小孩至百歲老人均不例外。所佩短刀用上等镔鐵打造而成,刀柄以金或犀角、象牙鑲嵌,上刻人形、鬼麵等,製作精致。當地人買賣交易中,若發生錢財糾紛,或言語爭執,雙方往往會拔刀相向,強者為勝。若一方刺死對方,隻需外避三日,就不必償命,因而當地殺人事件時有發生。若殺人者當場被抓,則要處死。
爪哇國,南北朝時稱“耶婆提國”,唐代稱“訶陵”,宋代稱“闍婆”,元代始稱“爪哇國”。元世祖崇尚武力,曾派元朝海軍遠征爪哇。由於爪哇地處熱帶,並不適合北方蒙古騎兵,加之兵力不足,距本土太遠,補給不足,遠征行動最後歸於失敗。
14世紀初,爪哇島東部建立的滿者伯夷王朝控製了印度尼西亞群島大部分地區,並以***教取代印度教與佛教。大明洪武二年,為避免重蹈元朝對外擴張失敗的曆史覆轍,明太祖朱元璋編定《皇明祖訓》,告誡後世子孫不得“待中國富強,貪一進戰功,無故興兵”,爪哇為十五個“不征之夷”之一。
洪武八年(1375年)和洪武十年(1377年),滿者伯夷國王兩次遣史入貢大明。不久,滿者伯夷王國進入東、西王並存的時期。
永樂四年(1406年)元月,爪哇西王都馬板遣史來大明進貢珍珠、珊瑚、空青(一種玉料)等珍寶。三周後,東王孛令達哈也遣史來華進貢馬匹。六月底,鄭和龐大的船隊來至爪哇,正碰上爪哇西王與東王相互爭鬥。東王戰敗被殺,所屬之地為西王所兼並。
當鄭和船隊經過原東王屬地時,官兵下船登岸,正與當地民眾進行正常的商品貿易時,突遭西爪哇王屬下士兵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