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卜華如彈簧般地站了起來,衝著公主朱瑛兩人連連拱手並道:“公……公子,朱公子……”


    公主朱瑛含笑一擺手,卻不甚在意,隨手指了指身側的另一名美男子,道:“這位,也是朱公子。”她身邊的這位,自然便是鹹寧公主朱菁了。


    公主朱瑛與朱菁在正中主位坐下,萬卜華一側而坐。而那王九卻未就坐。


    之前那隨公主而來的四位陰冷大漢,王九叫那酒肆小二招唿,上酒上菜。當王九見到那下巴無須、麵容英俊,三十餘歲不怒自威的為首一人,尚且明白,這原是宦官。


    但王九絲毫不在意,叫那小二盡管把客人招待好。


    那為首一人終於露出了笑容,他笑道:“你這年輕人甚是懂規矩,你怎稱唿?”


    王九正待迴答,旁邊傳來了一個玲瓏的天籟之音卻把話接了上去:“鄭叔叔,你甭被他表麵騙了,他是個登徒子,今天下午,這個家夥就連這皇姑……朱公子都敢調戲。”


    王九一時大窘。


    發話的,正是鹹寧公主朱菁,說完了還衝著王九皺一了下鼻子,轉眼又得意地笑了。


    當她一笑,雖然如今是華燈初上,卻覺得整個酒肆充滿了陽光……


    就在她們坐下時,朱瑛衝朱菁耳語了幾句,朱菁自然明白這王九便是今日下午之人!


    公主朱瑛見王九大窘,心情一時大好,衝著那為首的宦官道:“鄭大人,這位年輕人姓王名九。你們以後會認識的。”


    “咦,你便是王九?你的軍情匯報曾得到他的側目。”那姓鄭的宦官一驚,手指衝天上一指道,“尤其是你的小楷,整齊劃一,卻是筆鋒如劍!”


    王九瞬間便明白這人是誰了,自然是一直跟在朱棣身邊,自北平燕王府至如今永樂大帝身邊的紅人內官監太監鄭和,官位正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是皇宮中最有權勢的幾個大太監之一!


    “哎,我說鄭大人,你不如一起坐在這吧,大家聊聊。”那朱瑛見鄭和對王九感興趣便笑道。


    “恭敬不如從命。”鄭和很是爽快。


    五人一張桌坐定,正中是兩位美男子,左一為鄭和。最下首為王九。


    當日下午,兩位姑侄聊興甚酣,但那永樂帝發現自己心愛的閨女鹹寧公主朱菁至自己妹妹衛國公主朱瑛處已近三月未歸,便派自己的親信鄭和前來衛國公主府查探。


    三保太監鄭和,看著鹹寧公主朱菁長大;而朱菁根本未把他當作旁人,基本上“鄭叔叔”地叫著,朱菁根本不想迴宮,於是拉著姑姑朱瑛,兩人女扮男裝出來逛金陵夜景。卻正是無巧不成書,遇到萬卜華與王九二人……


    此刻明月當空,秦淮河水平如洗。河兩側數隻畫舫內隱隱傳來琵琶輕奏的聲音……


    這是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柔和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又是那樣輕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氣氛又是那麽濃。卻應景於“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唯有不同的是,如今已是天下太平,亦無亡國之恨。


    五人相談甚歡。下首的王九更頻頻勸酒,是如同百變星君般,麵孔變化多端:與對公主朱瑛不卑不亢;對鄭和恭敬有加;對萬卜化卻如同兄弟;對鹹寧公主朱菁卻如同看待鄰家小妹妹般……


    王九還至鄭和屬下三位宦官處敬酒……


    鄭和看著王九,麵露讚賞之色。


    宦官,原本身體殘缺,心靈原本有些扭曲;唯有希望別人予他們應有的尊重。這點,王九做到了。


    王九喝了許多酒,但越喝他的眼眸卻是越亮。


    兩位公主也喝了不少,紅暈上了兩位女子的臉頰……


    王九看著這兩位女子,笑道:“‘醉酒佳人桃紅麵,不忘嫣語嬌態羞溫柔’,這卻是劍仙李白的詩。不知二位覺得如何?”言語之中,雖有調笑,但卻不缺不敬。


    朱菁道:“我卻說你這家夥,還真敢說。”朱菁雖說如此,卻笑靨如花,一點都不著惱。


    一旁的鄭和插嘴道:“他有啥不敢說的。當初建文帝拜耿炳文為大將軍,這家夥年少氣盛,在軍情中加上‘然炳文係偏將才,非大帥之才,必敗!’;及至建文帝命李景隆統五十萬兵抗燕,這家夥又在軍情中加上:‘此乃靖難之役第一功臣!’,那人看到,還問我,這‘王九’是誰?除此之外,那鐵弦曾在濟南城上立了‘太祖高皇帝之靈’牌。直氣得那人牙癢癢,欲攻而不能。這家夥聽聞倒好,更是叫人掛上‘太祖之父’的靈牌。自此之後,那人每次出征,必定將祖上十八代的靈牌都帶著。三年前,那人尚且歎道,此人慧眼獨具!”


    鄭和口中的“那人”,自然便是永樂帝了。而耿炳文三十萬兵馬敗於燕王朱棣;李景隆率五十萬兵馬,更是損兵折將,直至燕軍兵至金川門,李景隆開門投降,迎燕軍入城,南京陷落……所以“乃靖難之役第一功臣!”


    朱菁手指王九,驚道:“真是他所說?”


    鄭和道:“你且問他。”


    王九笑道:“正是在下所述。當時閑來無事,隨意加上去的。但未曾想卻上達聖聽。”


    那公主朱瑛卻冷冷地道:“當時我看到,覺得好似有理,所以未將你的軍情截留。”


    王九一拱手,正色道:“多謝朱公子成全。”


    朱菁忽然指向鄭和,大感興趣地向王九問道:“如今鄭叔叔正籌備下西洋事宜,那你如何看?”


    一時間,眾人盡皆望向王九。


    王九修長、白晳的手指抓起酒杯,一飲而盡。他又放下酒杯,那修長的手指在桌上輕叩,卻是發出有節律的“篤篤”的聲音……


    王九見眾人盡皆看著他,笑道:“你們這樣看著我,我卻是有壓力。但我隻說一次,我隻是認為,他,已經死了。”王九口中的“他”是指建文帝。當燕王打至南京,“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因當時宮內起火,燒死的屍體分不清是誰。於是就發生了一個建文帝到底死了沒有有疑案!


    而鄭和下西洋,眾說紛紜,民間盡皆認為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建文帝。


    王九一語既出,眾人盡皆愕然。然而眾人愕然間,忽然發現王九的左手四指中出現了三枚一隻手指般長,幽藍一色的鋼刃,而這酒肆四周忽然靜得有些可怕。


    王九笑道:“在我要往說下去時,是不是要先看看哪位大人物來了……”


    鄭和眼神往身後一掃,身後兩人迅速躥出酒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詩劍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靈並收藏唐詩劍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