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崔耕的想法裏,李晟和李光弼不一樣。
李光弼擅長打仗,情商倒數。萬一不樂意,多麽難聽的話都說得出來。
但是這李晟,在曆史上卻被被成為“小汾陽”,情商那是杠杠的。這等人物就算拒絕自己,也會說得比較委婉,不會讓自己太下不來台。所以,略談了幾句之後,崔耕就露出了招攬之意。
不管李晟會不會當場答應,起碼自己做個“求賢若渴”的姿態總沒錯吧?
然而,李晟卻撇了撇嘴,哼了一聲,道:“往日裏俺聽人說,越王人稱崔青天,一心為天下蒼生著想。實在是少有的大英雄、好漢子!不過,今日一見麽……”
“怎樣?”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了崔耕的心頭。
李晟冷笑道:“真是令俺大失所望啊!別的不說,您可比王相爺差遠了!人家是什麽眼光和胸懷,您又是什麽眼光今兒胸懷?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大膽!”
“放肆!”
“狂妄!”
……
他話音剛落,諸將就一陣厲喝!有那性子急的,甚至把隨身的兵刃抽出來了,隻待崔耕一聲令下,就把他亂扔分屍!
李晟卻怡然不懼,往四下裏看了一圈兒,不以為然地道:“你們人多,俺們人少,要殺要剮,就是諸位一句話的事兒,至於這樣大張旗鼓地嗎?還有最關鍵的……你們殺了我有什麽用?能塞住天下悠悠之口嗎?”
崔耕好懸沒氣樂了,道:“李晟,你用不著擺出那副威武不能屈的樣子,本王不殺你。不過,話咱們得先說明白……你怎麽就確信,本王比不過王呢?”
對於王,崔耕當然是佩服的。
王年輕的時候為殿中侍禦史,為了給大將韓思忠鳴冤,直接和當時的朔方郡大元帥魏元忠掰腕子。即便最後被貶官出外,他也無怨無悔。在曆史記載中,王到了建功立業的年紀,更是主導了武街大捷,青史留名。
就算從現在來看,王官居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職,那就是大唐的宰相,也算位極人臣了。
但那並不表明,崔耕就認為自己比不過王。
事實上,不光是崔耕,在場的所有大將至天下人,就沒有人認為王能和崔耕相提並論的。
“對,姓李的,你把話說清楚!”
“王的胸懷、眼光,哪一點就比得過越王了?”
“今兒不說清楚,即便越王不跟你計較,俺也不能饒了你!”
……
諸將齊齊附和,。
待他們的聲音漸低,李晟雙手下壓,道:“怎麽?你們不服氣?那好,我就讓你們心服口服!”
說著話,他從袖兜中掏出來一封信,道:“越王,您看看吧!這是王相寫個您的。單從這件事上,俺就可以看出來,你比不過王相!”
“拿過來!”
“是。”
崔耕接過那封信仔細觀瞧,剛開始還有些不服氣,但看完之後,卻麵色有些尷尬。
準確地說,這封信也不是王給崔耕的,而是王給嶺南道的當政者的。如果崔耕活著就給崔耕,如果崔耕死了就給世子崔瑜。
至於這封信的內容,則是要商量,朝廷和嶺南道如何配合,狠狠地坑迴紇一把。
如今那個李隆基隻有一年壽命的消息,已經傳遍天下。崔耕被困道州城,隨時都有性命之憂,更是人盡皆知。
不僅僅是黃峒的黃乾曜按耐不住,迴紇人也要采取行動了。
其實,迴紇人比黃峒的人處境更為尷尬。
不管怎麽說,西原乃是嶺南道的羈縻之地,即便崔耕做了皇帝,也不一定要著手對付他們。
但是李隆基一死,天下重歸一統。迴紇的東、西、南三麵,就都是崔耕一係的勢力範圍了。
做為新的皇帝,怎麽可能按捺住開疆拓土的誘~惑,不盡起大軍,滅掉迴紇呢?
換言之,無論崔耕死不死。隻要李隆基一死,迴紇和大唐的戰爭,就必然到來。
既然如此,迴紇為何不趁著眼前這個機會,和大唐開戰呢?這時候嶺南道無暇他顧,迴紇和大唐開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啊。
所以,現在的迴紇人已經調兵遣將,蠢蠢欲動了。
王在信裏請求:如果越王崔耕已經安然無恙,還請崔耕暫時將這個消息保密。如果越王已然無幸,也有請世子節哀順便。
現在正是殲滅迴紇主力的大好機會,千萬不可錯過。
有請嶺南道支援大唐一部分兵馬,和迴紇人決一死戰,徹底將迴紇人的威脅解決。
這封信一出,在王的對比下,崔耕的確就顯得不那麽高大上了人家王的立意是天下大局,而崔耕的立意卻是挖朝廷的牆角。
高下立判。
崔耕麵色微紅,轉移話題道:“如此說來,王相讓你來嶺南道,是來做信使的?可你怎麽又來偷襲欽州來呢?”
李晟也不再步步緊逼,道:“王相說啦,黃峒吸納漢人甚多,其誌恐怕不在小。如今嶺南道為救越王,無暇他顧,黃峒恐怕會趁機作亂。所以,李晟你最好給他們個狠的,以示朝廷並非無人,讓他們安分守己。另外……”
他撓了撓腦袋,有些不好意思地道:“說白了,這次的事兒是朝廷有求於嶺南道。禮尚往來,咱得先對嶺南道表示一定的善意,才好說話不是?”
“這樣啊……”
如果說,王讓李晟偷襲欽州,隻是想表達對嶺南道的善意而不求多大的戰果的話,李晟的行動倒是能解釋得過去。
不過,在崔耕直覺之內,總覺得王的目的沒那麽簡單。
他想了一下,道:“但不知,王相準備要本王支持多少兵馬?”
“迴紇大都是騎兵,打敗容易,殲滅甚難。所以,王相請越王出兵四十萬,前往長安附近待命!”
“這麽多?”崔耕忍不住驚唿出聲道:“就算嶺南道、劍南道各出兵十萬都有些困難。何況是四十萬?本王哪拿的出來?”
“您不是還有契丹兵、黑水兵、室韋兵嗎?再抽二十萬軍,不就行了?”
崔耕搖頭道:“這些兵馬都是胡人的兵馬,進入大唐境內之後,難免驚擾百姓,不可!萬萬不可!再說了,這麽多兵馬的調動,能瞞得過迴鶻人嗎?”
還有句話崔耕沒說出來:兵兇戰危,誰敢言必勝?萬一大唐的兵馬打了敗仗,而這些胡人兵馬就在大唐的腹心之地,出了什麽亂子可怎麽辦?五胡亂華的例子,就是前車之鑒!
李晟卻不高興了,道:“如此說來,越王是不肯出兵嘍?”
“不是不肯!而是王相要得太多了些……”
“行了,越王不用解釋,解釋俺也聽不懂。”李晟道:“不知,越王肯出多少兵馬?”
崔耕想了一下,道:“本王可出十萬精銳。既能神不知鬼不覺的趕往前線,又不至於禍害百姓。”
“十萬精兵?那就妥了!”李晟猛地一拍大腿,道:“不知越王何時出兵?”
“呃……”
崔耕看李晟興高采烈的樣子,不僅心裏一沉,暗暗尋思:李晟這就滿足了?這廝不會是打著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主意吧?奶奶的,本王和他第一次見麵,就被他算計了啊!
李光弼擅長打仗,情商倒數。萬一不樂意,多麽難聽的話都說得出來。
但是這李晟,在曆史上卻被被成為“小汾陽”,情商那是杠杠的。這等人物就算拒絕自己,也會說得比較委婉,不會讓自己太下不來台。所以,略談了幾句之後,崔耕就露出了招攬之意。
不管李晟會不會當場答應,起碼自己做個“求賢若渴”的姿態總沒錯吧?
然而,李晟卻撇了撇嘴,哼了一聲,道:“往日裏俺聽人說,越王人稱崔青天,一心為天下蒼生著想。實在是少有的大英雄、好漢子!不過,今日一見麽……”
“怎樣?”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了崔耕的心頭。
李晟冷笑道:“真是令俺大失所望啊!別的不說,您可比王相爺差遠了!人家是什麽眼光和胸懷,您又是什麽眼光今兒胸懷?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大膽!”
“放肆!”
“狂妄!”
……
他話音剛落,諸將就一陣厲喝!有那性子急的,甚至把隨身的兵刃抽出來了,隻待崔耕一聲令下,就把他亂扔分屍!
李晟卻怡然不懼,往四下裏看了一圈兒,不以為然地道:“你們人多,俺們人少,要殺要剮,就是諸位一句話的事兒,至於這樣大張旗鼓地嗎?還有最關鍵的……你們殺了我有什麽用?能塞住天下悠悠之口嗎?”
崔耕好懸沒氣樂了,道:“李晟,你用不著擺出那副威武不能屈的樣子,本王不殺你。不過,話咱們得先說明白……你怎麽就確信,本王比不過王呢?”
對於王,崔耕當然是佩服的。
王年輕的時候為殿中侍禦史,為了給大將韓思忠鳴冤,直接和當時的朔方郡大元帥魏元忠掰腕子。即便最後被貶官出外,他也無怨無悔。在曆史記載中,王到了建功立業的年紀,更是主導了武街大捷,青史留名。
就算從現在來看,王官居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職,那就是大唐的宰相,也算位極人臣了。
但那並不表明,崔耕就認為自己比不過王。
事實上,不光是崔耕,在場的所有大將至天下人,就沒有人認為王能和崔耕相提並論的。
“對,姓李的,你把話說清楚!”
“王的胸懷、眼光,哪一點就比得過越王了?”
“今兒不說清楚,即便越王不跟你計較,俺也不能饒了你!”
……
諸將齊齊附和,。
待他們的聲音漸低,李晟雙手下壓,道:“怎麽?你們不服氣?那好,我就讓你們心服口服!”
說著話,他從袖兜中掏出來一封信,道:“越王,您看看吧!這是王相寫個您的。單從這件事上,俺就可以看出來,你比不過王相!”
“拿過來!”
“是。”
崔耕接過那封信仔細觀瞧,剛開始還有些不服氣,但看完之後,卻麵色有些尷尬。
準確地說,這封信也不是王給崔耕的,而是王給嶺南道的當政者的。如果崔耕活著就給崔耕,如果崔耕死了就給世子崔瑜。
至於這封信的內容,則是要商量,朝廷和嶺南道如何配合,狠狠地坑迴紇一把。
如今那個李隆基隻有一年壽命的消息,已經傳遍天下。崔耕被困道州城,隨時都有性命之憂,更是人盡皆知。
不僅僅是黃峒的黃乾曜按耐不住,迴紇人也要采取行動了。
其實,迴紇人比黃峒的人處境更為尷尬。
不管怎麽說,西原乃是嶺南道的羈縻之地,即便崔耕做了皇帝,也不一定要著手對付他們。
但是李隆基一死,天下重歸一統。迴紇的東、西、南三麵,就都是崔耕一係的勢力範圍了。
做為新的皇帝,怎麽可能按捺住開疆拓土的誘~惑,不盡起大軍,滅掉迴紇呢?
換言之,無論崔耕死不死。隻要李隆基一死,迴紇和大唐的戰爭,就必然到來。
既然如此,迴紇為何不趁著眼前這個機會,和大唐開戰呢?這時候嶺南道無暇他顧,迴紇和大唐開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啊。
所以,現在的迴紇人已經調兵遣將,蠢蠢欲動了。
王在信裏請求:如果越王崔耕已經安然無恙,還請崔耕暫時將這個消息保密。如果越王已然無幸,也有請世子節哀順便。
現在正是殲滅迴紇主力的大好機會,千萬不可錯過。
有請嶺南道支援大唐一部分兵馬,和迴紇人決一死戰,徹底將迴紇人的威脅解決。
這封信一出,在王的對比下,崔耕的確就顯得不那麽高大上了人家王的立意是天下大局,而崔耕的立意卻是挖朝廷的牆角。
高下立判。
崔耕麵色微紅,轉移話題道:“如此說來,王相讓你來嶺南道,是來做信使的?可你怎麽又來偷襲欽州來呢?”
李晟也不再步步緊逼,道:“王相說啦,黃峒吸納漢人甚多,其誌恐怕不在小。如今嶺南道為救越王,無暇他顧,黃峒恐怕會趁機作亂。所以,李晟你最好給他們個狠的,以示朝廷並非無人,讓他們安分守己。另外……”
他撓了撓腦袋,有些不好意思地道:“說白了,這次的事兒是朝廷有求於嶺南道。禮尚往來,咱得先對嶺南道表示一定的善意,才好說話不是?”
“這樣啊……”
如果說,王讓李晟偷襲欽州,隻是想表達對嶺南道的善意而不求多大的戰果的話,李晟的行動倒是能解釋得過去。
不過,在崔耕直覺之內,總覺得王的目的沒那麽簡單。
他想了一下,道:“但不知,王相準備要本王支持多少兵馬?”
“迴紇大都是騎兵,打敗容易,殲滅甚難。所以,王相請越王出兵四十萬,前往長安附近待命!”
“這麽多?”崔耕忍不住驚唿出聲道:“就算嶺南道、劍南道各出兵十萬都有些困難。何況是四十萬?本王哪拿的出來?”
“您不是還有契丹兵、黑水兵、室韋兵嗎?再抽二十萬軍,不就行了?”
崔耕搖頭道:“這些兵馬都是胡人的兵馬,進入大唐境內之後,難免驚擾百姓,不可!萬萬不可!再說了,這麽多兵馬的調動,能瞞得過迴鶻人嗎?”
還有句話崔耕沒說出來:兵兇戰危,誰敢言必勝?萬一大唐的兵馬打了敗仗,而這些胡人兵馬就在大唐的腹心之地,出了什麽亂子可怎麽辦?五胡亂華的例子,就是前車之鑒!
李晟卻不高興了,道:“如此說來,越王是不肯出兵嘍?”
“不是不肯!而是王相要得太多了些……”
“行了,越王不用解釋,解釋俺也聽不懂。”李晟道:“不知,越王肯出多少兵馬?”
崔耕想了一下,道:“本王可出十萬精銳。既能神不知鬼不覺的趕往前線,又不至於禍害百姓。”
“十萬精兵?那就妥了!”李晟猛地一拍大腿,道:“不知越王何時出兵?”
“呃……”
崔耕看李晟興高采烈的樣子,不僅心裏一沉,暗暗尋思:李晟這就滿足了?這廝不會是打著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主意吧?奶奶的,本王和他第一次見麵,就被他算計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