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羅斯其實是石國邊境的一個城市,大概是在後世的應在吉爾吉斯斯坦與哈薩克斯坦的邊境,接近哈薩克斯坦的塔拉茲(曾稱江布爾城)的附近地區。


    石國被王忠嗣攻取之後,阿布和石國王子車鼻平山逃到此地,站穩了腳跟。


    恆羅斯城正處在西域三十三國和大食的邊境上。作為兩軍會獵的地點。誰也談不上吃虧,誰也談不上占便宜。


    曆史上的恆羅斯之戰,其實高仙芝是相當苦逼的。當時西域三十三國,除了小勃律之外,盡皆落入了大食的掌握之中。


    高仙芝率領唐軍一萬六千,拔汗那軍四千,葛邏祿軍一萬,共三萬人,兵發恆羅斯。


    他的對手呢?大食軍五萬,西域各國仆從軍十五萬,共二十萬大軍。


    這種兵力對比,輸了純屬正常,贏了可稱奇跡。若不是藝高人膽大的高仙芝,誰肯打這一仗啊?誰敢打這一仗啊?


    但崔耕這次的兵力,就遠遠稱不上劣勢了。


    西域三十三國,可出動兵馬四十餘萬。打仗這事兒不是人越多越好,崔耕命王思禮精挑細選了十五萬,再加上葛邏祿部出的精兵一萬,所有仆從軍加起來是十六萬人。


    至於崔耕本部兵馬,五萬多大軍中,挑出來四萬隨軍出征,還有一萬多人駐紮在小勃律守家。


    誒,不對啊?崔耕本部的兵馬不是六萬多嗎?怎麽變成五萬多了呢。


    那一萬人,是識匿人。


    識匿人在石國不聽王忠嗣的號令,並且劫掠了大量錢財之事,被崔耕知道了。


    崔耕一怒之下,將他們趕迴老家了。


    馬上就是冬天了,識匿人到底能有多少人能通過冰川,迴到家鄉,著實是個問號。


    各部兵馬聽說了之後,真是人人震怖,對越王的命令,絲毫不敢打半點折扣。


    這一日,崔耕大軍二十萬,終於到達恆羅斯城外二十裏,紮下了營寨。


    在此地登高遠眺,已經能看見恆羅斯城,以及城外的大食精銳。恆羅斯城小,可容不下這麽多人。


    以此同時,恆羅斯城樓上,阿布和大食太子卓木,也在觀察著唐軍。


    阿布道:“太子以為對麵的唐軍如何?”


    “這……”卓木為難道:“兩軍相距甚遠,本太子怎能看得清?”


    “那卻不然,唐人有句話,叫做窺一斑而知全豹。太子您看不清楚他們的動作,紮營的速度總看得到吧?”


    “呃……是紮營紮得挺快的。”


    “不僅僅是紮營快,王子殿下您看,雖然咱們隻能看得清楚輪廓,但整個營盤紮得甚是齊整,還是顯而易見的。”


    “那又如何”卓木有些不耐煩地道:“唐軍能辦到的事兒,我軍也能辦到。不就是紮營嗎?咱們認真訓練一下,肯定比他們紮地更快,更整齊。”


    “微臣對此毫不懷疑。可是……”


    “什麽?”


    阿布苦笑道:“王子殿下,您知道西域諸國的軍隊,原來是什麽水平吧?能在旬月之內,讓這些軍隊的實力有如此大的提升,微臣可辦不到。還有……有件事您可能不知道,崔耕真正帶來的兵馬,隻有六十來人。手下這幫子人,就是臨時統合,一群雜牌軍。”


    “啊?果真如此?”卓木終於色變,道:“那按照元帥的意思,這唐軍豈不是豈不是……”


    阿布接話道:“唐軍之中,有一個練兵奇才在,若假以時日的話,本帥也不是他們的對手了。”


    “那您現在有多少把握?”


    “呃,我原本以為,若是硬碰硬的話。我軍的勝算,當在七成以上。不過現在看來……某也不敢妄自菲薄,大概是五五之數吧……”


    “啊?五五之數?”


    卓木先是一驚,、然後又迅速地冷靜下來,道:“元帥的意思是……還有不硬碰硬的打法?”


    “那是自然。”阿布道:“咱們大食人,根本就不推崇硬碰硬的打法。我已經安排下三條妙計,隻要施展開來,定讓二十萬唐軍飲恨於此。太子殿下,您就請好吧!”


    “啊?三條妙計?但不知是哪三條?”


    “請太子殿下稍安勿躁……”阿布意味深長地道:“有些妙計,說出來,可就不靈了呢。”


    ……


    ……


    大唐天寶八年,十月二十五。


    唐軍二十萬於大食軍二十萬,約戰於恆羅斯城下。這一日,烏雲遮天,大風陡起,飛沙走石,好一個殺人的好天氣!


    無論崔耕還是阿布都懷著必勝的決心,非常巧合,崔耕也給阿布準備了三個大大的驚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凳並收藏奮鬥在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