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裕恭敬地道:“其實攻占小勃律國並不算難,我等在小勃律國內應頗多。再者,就是小勃律國內與我等毫不相幹之人,也早已厭棄了吐蕃。隻要大唐天兵一至,定能將此國拿下。”


    崔耕道:“那還有吐蕃人的數萬大軍呢?”


    “吐蕃軍倒是有十萬人左右,但那些人並不精銳。另外,咱們隻要將娑夷水的藤橋斬斷,吐蕃和小勃律國之間的聯係就完全斷了,絕不會有吐蕃援軍到來。”


    如同吐蕃直接進攻南詔,必須建一座巨大的鐵橋一樣。吐蕃前往小勃律國,也必須經過一條叫“娑夷水”的大江。


    這條江水流湍急,暗礁處處,船隻根本就無法通行。當初吐蕃人全力以赴,花費一年時間,才建了一條藤橋與小勃律國連接。


    建設難破壞卻容易,用不了一刻鍾,唐軍就能將這座藤橋斬斷。吐蕃軍再想增援,還得用一年的時間再建藤橋。如果小勃律國派重兵把守此地,恐怕以後吐蕃國隻能望小勃律國興歎了。


    所以,唐軍隻要偷襲藤橋成功,以後就僅僅是對付吐蕃十萬大軍的問題。而且這些吐蕃人沒了援兵,肯定士氣低落已極。


    聽起來的確不難,但崔耕手中的實力依舊不夠。


    那些吐蕃兵再不精銳也有十萬之眾,而崔耕此時的可戰之兵卻絕對到不了五千人,剩下的隻能算拿著武器的平民。


    崔耕沒辦法,隻得直言相告,道:“明說了吧,諸位誤會我的身份了。我雖然也算大唐高~官,卻是越王崔耕,與大唐朝廷水火不相容。另外我現在這些手下……大都是高昌遺民。他們想要依附本王,再次複國。所以,你們找我算是找錯人了。不如繼續東行,去安西都護府尋求庇護。”


    “什麽?越王千歲?”薛裕眼前一亮,道:“聽說您乃大唐名將,孤身一人,就得了室韋之心,為室韋之王,滅渤海國,解新羅之危,扶桑人望風而逃。那您現在……就不能幫幫我們拔漢那國嗎?”


    崔耕苦笑道:“哪有那麽簡單?當時是各種機緣巧合所至,如今可沒那個條件。呃……薛裕王子還是再做他圖吧,這些禮物你也拿迴去,本王無功不受祿。”


    ……


    崔耕本來是打算,把薛裕找來,問問有沒有阿布的消息。但剛一開場,就被薛裕苦苦哀求幫著拔漢那複國,也就沒心思問了。


    薛裕最終也沒把禮物收迴,和崔耕等人分開,繼續往東走。他帶的都是騎兵,用不了三天,就能和大唐的兵馬接觸。


    崔耕則繼續往西,再走十餘日,就可以通過荒原進入吐蕃境內了。


    然而,崔耕一行剛往前走了四天,就見後方煙塵滾滾,萬馬奔騰,有大隊的騎兵來到。仔細看那旗幟,不是阿拔汗的人馬是誰?


    他們怎麽又迴來了?


    崔耕派出一支人馬去迎,功夫不大,薛裕和呂達一前一後,滿臉苦澀,被郭子儀引入了中軍帳。


    薛裕這迴跪得更痛快了,道:“越王千歲,您人稱崔青天,這迴可一定得救我等一救啊!”


    “我救你幹啥?”崔耕心中一緊,道;“莫非你們和安西軍鬧翻了?”


    “和安西軍鬧翻了就好了,不管怎麽說,大唐朝廷得講理啊。”薛裕麵色慘淡,道:“是迴紇人。現在迴紇人已經把往東的道路完全切斷了,見人就殺,匹馬不得東去。恐怕你們繞路吐蕃的道路,也完全無法通行。”


    呂達更是道:“如果小的沒料錯的話,那些迴紇人應該是衝著您來的。現在咱們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蹦不了我,也跑不了您。”


    “啊?果有此事?”崔耕心中一緊,道:“迴紇人怎麽跑到這來了?他們不是……不是在瓜州附近嗎?”


    當初崔耕為救王忠嗣,曾經帶著手下往瓜州一行,並且和迴紇酋長承宗有過數麵之緣,雙方之間是敵非友。沒想到今天,竟然和迴紇的兵馬對上了。


    呂達搖頭道:“迴紇人到底怎麽來的,我等並不清楚。但那些迴紇人太厲害了,我們跟他們打了一仗沒打過,趕緊逃了迴來。”


    這拔汗那人辦事兒是真不靠譜,崔耕沒辦法,又命郭子儀帶數十精銳出發,抓幾個舌頭,問明迴紇人的來意。


    幾日後,郭子儀迴轉,帶來的消息令所有人都大驚失色。


    這事兒還得從突厥人說起。


    原來突厥之主為闕特勤。闕特勤和宰相梅錄貴同歸於盡後,突厥人立了闕特勤之侄為伊然可汗。


    兩年前伊然可汗病死了,突厥人又立了伊然可汗之弟為伽骨咄祿可汗。


    伽骨咄祿可汗年幼,其母婆匐參予政事,國人不服,一場軍事政變之後,伽骨咄祿可汗死,突厥人又立了毗伽可汗之子為可汗。


    經過一連串的軍事政變,突厥可汗的權威當然無存。最後,一個叫骨咄的突厥大將,將新可汗殺死,自立為可汗。


    突厥人一向以阿史那氏為可汗,骨咄壞了規矩,國人更加不服。


    李隆基看出了便宜,派左羽林將軍孫老奴招撫迴紇、拔悉密等部落,和唐軍一起,攻打突厥。


    經過一連串的戰爭後,突厥滅亡,迴紇人吞並了拔悉密以及大量的突厥部族,迅速興旺發達起來。


    現在迴紇麾下的人口過了百萬,控弦數十萬。


    這時候李隆基才發現,滅掉突厥對大唐其實沒啥好處。迴紇人取代了突厥人的位置,照樣威脅著大唐邊疆。


    不幸中的萬幸,迴紇一口吃成了個胖子,消化不穩,急於整頓內部,也不想和大唐產生摩擦,對大唐朝廷一向恭順。


    於是乎,李隆基下旨,迴紇人即便有什麽出格之事,大唐邊軍也要對迴紇人盡量忍讓,不要再引發新的戰爭。


    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波斯元帥阿布,不知怎麽和迴紇人搭上了線,聲稱越王崔耕就在高昌人的隊伍中,如今已經離了高昌城,假裝往小勃律國而來。


    如果迴紇人能將計就計,截斷崔耕的東歸之路,豈不去一心腹大患?


    迴紇人當然不怎麽信阿布的話,但是,這個借口可是太好啦。迴鶻就算吃的再撐,眼見著地上有聚豐隆銀號的錢票,那也得撿起來。


    於是乎,迴紇人以阻斷越王東歸之路的名義,出動大軍,侵占了大唐大量的疆土。


    當然了,這疆土麵積是廣大的,價值是很小的,既沒什麽人口,也沒什麽礦藏。


    安西軍左思右想,覺得不值當為這些土地和迴紇人翻臉,也就忍了。


    陰差陽錯之下,現在迴紇人已經將崔耕的東歸之路,徹底阻住。


    “原來如此……”


    崔耕聽完了,猛地一拍幾案,喃喃道:“好一個阿布,這一招借刀殺人之計,真夠狠的啊!想不到你在逃命之機,還能算計本王一把。”


    薛裕可憐巴巴地道:“越王您就別談什麽阿布了,現在的關鍵是……咱們到底該怎麽辦?這被迴紇人把道路一攔,咱們就是想去投吐蕃也不可得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凳並收藏奮鬥在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