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夥計冷哼了一聲,滿臉仇恨的望著崔耕,怒聲道:“你到底幹了什麽,心裏就沒點數?多少百姓,被你逼得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不等崔耕迴答,那個穿綢裹緞的老農連忙接話道:“誰能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去當賊啊,這不是被你逼得沒辦法嗎?”
“就是,就是。”那沒有風塵氣的舞姬,也一臉仇恨的望著崔耕道:“若不是你把我們家的地收走了,我能如此作踐自己,做這等營生嗎?”
……
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把崔耕說得十惡不赦,似乎不馬上殺了,都對不起天下蒼生似的。
恍惚間,崔耕都有種錯覺,自己是不是還有另外一種人格,一直在利用自己的權勢做壞事?
但仔細一想,這不純屬扯淡嗎?
但這些人在抓自己的時候問清楚了“越王崔耕”再動的手,又杜絕了認錯人的可能。
這到底怎麽迴事?、
他努力從眼前這些雜亂的罪證中,整理出有用的東西來,道:“你們說的我這些罪過,是不是都跟土地有關?”
“廢話,你不收我們貧苦百姓的地,能有這事兒?我就不明白了,你們當官的怎麽那麽壞呢?怎麽就不能讓我們農人,吃兩碗安安穩穩的飯啊!”那個穿綢裹緞的老農帶著有些絕望的語氣,傷心的說道。
“我……”崔耕聽後很是鬱悶,也不再尋問其他,而是直接道明道:“咱們直說了吧,你們是不是因為“括田法”和“括戶法”?”
“你這不是挺明白的嗎?對,就是那什麽括戶、括田!這不都是你下的政令嗎?”
“當然不是我下的!那他娘的是宇文融幹的!”崔耕氣急敗壞地解釋道。
崔耕當然知道,所謂的括戶、括田是什麽玩意兒。
大唐的賦稅,總的來說不重。但是,到了地方官吏手裏,就會發生某種奇妙的變化,令百姓苦不堪言,卻又無處申冤。
實在不行了,就隻能逃離本地,成為流民流離失所之人,或者逃戶在某地生活不下去了去其他地方生存。
這就給朝廷稅收,帶來了很大的問題,他在某地的戶籍上,卻找不到他的人,無法征稅。在能征稅的地方,卻不在戶籍,也無法征收。
所以,要行“括民法”,讓那些逃出來的農民,迴戶籍所在地去。並且,如果你是流民,官府還會免費撥給你土地。
聽起來,非常有道理。
至於括田,那就更有道理了。
某些大地主開了荒去不交稅,某些逃戶因為不在戶籍上,他們的田也不交稅,。
長此以往,國家的稅源豈不漸漸枯竭?
所以,要“括田”,把這些地該剿稅的繳稅,該歸功的歸公。
宇文融就是“括田”和“括戶”的行家,他主政之地,都會稅收大增加。
另外,那些,沒有土地,被他賜予土地的人,更是對他歌功頌德。
因為這些政績,宇文融屢屢升遷。
在宇文融為相時,他更是把這項政策推廣到全國,使國庫收入增加了一成!
但是,且慢,這天下就宇文融一個人聰明?他能想出來的政策,姚崇宋等史上明相,就都想不出來?那怎麽可能?
事實上,宇文融能力不錯,讓若為一州刺史,親自監督括戶、括田之事,就能大功告成。
但是,推廣到全國,經過那麽多無恥官吏的花樣聖手,就會成為害民之舉。
很顯然,崔耕眼前這些人都是受害者,他可不會為宇文融背這個黑鍋。
孰料,那夥計模樣的人,見崔耕推卸責任,卻怒道:“怎麽不是你幹的?這上麵還寫著你的名字呢。鐵證如山,你還敢抵賴?”
“啊?我的名字?”
崔耕接過來一看,鼻子好懸沒氣歪了,但見果然,一份文告上,寫著括戶令和括田令,蓋的大印,卻是大唐尚書左仆射、中書門下平章事、越王崔耕!
崔耕弱弱地再次解釋道:“但這事兒確實不是我幹的啊!是不是……是不是搞錯了?”
“看來你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心不死啊!你再看看這個。”
啪!
又是一摞各地的“括田”“括民”公告下來,落款都是他越王崔耕!
崔耕大概明白,到底是怎麽迴事了。
恐怕是“括田”“括民”麵臨的反對太強烈,朝廷沒辦法,非常雞賊的用自己的名義推行,實際卻是宇文融在主持,而自己卻困居長安,毫不知情!
這些受害之人忍無可忍,終於有人入長安,要取自己的性命!
當然了,明白歸明白,到底如何解決,崔耕卻沒啥好辦法。仔細想想,麵對如此確鑿的證據,即便到了後世,自己恐怕也難以翻案!
擦!
這可咋辦?
崔耕趕緊滿臉賠笑,道:“幾位,幾位,咱們相逢便是有緣,能否告訴我,你們的名號?”
“將死之人,想知道的還挺多的啊!我叫江韋!”那夥計雖然嘴裏嫌棄,但還是把名字告訴了崔耕。
“張順仁,張順禮,張順義,張順智。”這是那四個老農。
至於那個美姬,則叫陶三妹。
崔耕衝著大家報了報拳,道:“我知道,現在無論我說啥,你們都不會相信。這樣吧,看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份兒上,咱們能不能做個實際驗證,是不是我推行的括田令?”
“怎麽驗證?”陶三妹有些意動。
崔耕見自己的說法有點效果,於是繼續誘導道:“你們,莫殺我,就這麽關起來,看各地的括田令,有沒有變化。無論變化是好是壞,都證明此事和我有關,你們殺我,我毫無怨言。但要是沒有什麽變化,那就證明和我無關。”
張順仁搖頭,道:“不行,我們沒那麽多時間。”
張順禮冷哼一聲,道:“姓崔的,你是想拖延時間吧?我們偏不讓你如願。”
陶三妹有些歉意地看了崔耕一眼,道:“對不起,我們的錢不夠,明日必須離開長安,帶著你多有不便。下輩子……下輩子希望你做個好人吧。”
我這輩子就是好人好不好?
崔耕簡直無語問蒼天。
這時候,那江韋已經非常不耐煩了,惡狠狠地道:“都特麽的說夠了吧?說夠了請你……上路!”
言畢,揮刀就刺!
噗通!
在這個關鍵時刻,大門被人狠狠地踹開,緊著著無數甲士衝來進來!
崔耕一邊長鬆了一口氣,一邊喊道:“莫殺人!莫殺人!這些人罪不至死哩!”
……
……
崔耕終於奇跡般的生還下來,李隆基非常高興,在皇宮兩儀亭賜宴,眾位宰相,以及幾十位大臣在坐。
崔耕見宇文融赫然在列,怒從心頭起,高聲怒喝道“姓宇文的,你還敢來!你知不知道,我剛才差點替你死了!
宇文融自知理虧,嬉皮笑臉地道:“崔相您名頭好使,在下就借了您的名頭一用。沒想到竟出了這等事情,真是對不住了哈!”
“你……”
宇文融畢竟是大唐宰相,崔耕知道自己拿他沒什麽好辦法,隻得看向了李隆基,道:“陛下,出了這麽大的事兒,您究竟管不管?大唐朝廷行事,理應堂堂正正,怎能藏頭露尾?”
“說得好!”姚崇也建議道:“陛下乃真龍天子,行此詭謀欺民,實是落了下乘啊!”
李隆基當然明白,姚崇和崔耕所言乃是正理。但問題是,你總是堅持正理,有飯吃嗎?
沒有崔耕的名頭壓著,括田令能取得這麽好的效果?大唐連年征戰,民間逃戶甚多,那國庫都快空了。就算明知括田令可能害民,也得飲鴆止渴!
再者,敗壞自己敵人的名譽,自己得利,真是想想就讓人欲罷不能啊!
當然了,再欲罷不能,李隆基也不能做的太過分了。如今崔耕差點被殺,不給個交代,絕對不成。
李隆基想了一下,道:“宇文融推行括田法,弊病甚多,有負聖托,從今日起,貶為田州刺史。另外,將這道聖旨明發天下,為崔愛卿洗脫冤枉。”
這是事先通過氣兒的。
宇文融恭恭敬敬地道:“微臣遵旨!”
崔耕也非常敷衍地道:“謝陛下!”
就算聖旨明發,也不會說,朝廷是故意用崔耕的名頭行事的。那也太自打自臉了。所以,這道聖旨根本就不可能有多好的效果,隻能說是聊勝於無。
李隆基又道:“崔愛卿受驚嚇過重,身染重疾,朕準你辭去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職司,安心養病。”
“謝陛下。”
不再擔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意味著崔耕不再是大唐宰相,換言之,他不必再待在長安城了,愛去哪去哪。
看來李隆基已經考慮清楚了,把崔耕拘束在長安,對自己未必是一件好事。這次幾個鄉民就差點得手,下次來了專業的刺客可怎麽辦?嶺南道管自己要人,自己上哪說理去?
然而,交代完這件事,李隆基似乎還有話說。
他歎了口氣,道:“崔愛卿。”
“微臣在。”
“呃……朕還有個不情之請。”
崔耕麵色微變,道:“陛下,您不是要我主持這個括田令吧?不行,我絕對不參與。”
不等崔耕迴答,那個穿綢裹緞的老農連忙接話道:“誰能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去當賊啊,這不是被你逼得沒辦法嗎?”
“就是,就是。”那沒有風塵氣的舞姬,也一臉仇恨的望著崔耕道:“若不是你把我們家的地收走了,我能如此作踐自己,做這等營生嗎?”
……
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把崔耕說得十惡不赦,似乎不馬上殺了,都對不起天下蒼生似的。
恍惚間,崔耕都有種錯覺,自己是不是還有另外一種人格,一直在利用自己的權勢做壞事?
但仔細一想,這不純屬扯淡嗎?
但這些人在抓自己的時候問清楚了“越王崔耕”再動的手,又杜絕了認錯人的可能。
這到底怎麽迴事?、
他努力從眼前這些雜亂的罪證中,整理出有用的東西來,道:“你們說的我這些罪過,是不是都跟土地有關?”
“廢話,你不收我們貧苦百姓的地,能有這事兒?我就不明白了,你們當官的怎麽那麽壞呢?怎麽就不能讓我們農人,吃兩碗安安穩穩的飯啊!”那個穿綢裹緞的老農帶著有些絕望的語氣,傷心的說道。
“我……”崔耕聽後很是鬱悶,也不再尋問其他,而是直接道明道:“咱們直說了吧,你們是不是因為“括田法”和“括戶法”?”
“你這不是挺明白的嗎?對,就是那什麽括戶、括田!這不都是你下的政令嗎?”
“當然不是我下的!那他娘的是宇文融幹的!”崔耕氣急敗壞地解釋道。
崔耕當然知道,所謂的括戶、括田是什麽玩意兒。
大唐的賦稅,總的來說不重。但是,到了地方官吏手裏,就會發生某種奇妙的變化,令百姓苦不堪言,卻又無處申冤。
實在不行了,就隻能逃離本地,成為流民流離失所之人,或者逃戶在某地生活不下去了去其他地方生存。
這就給朝廷稅收,帶來了很大的問題,他在某地的戶籍上,卻找不到他的人,無法征稅。在能征稅的地方,卻不在戶籍,也無法征收。
所以,要行“括民法”,讓那些逃出來的農民,迴戶籍所在地去。並且,如果你是流民,官府還會免費撥給你土地。
聽起來,非常有道理。
至於括田,那就更有道理了。
某些大地主開了荒去不交稅,某些逃戶因為不在戶籍上,他們的田也不交稅,。
長此以往,國家的稅源豈不漸漸枯竭?
所以,要“括田”,把這些地該剿稅的繳稅,該歸功的歸公。
宇文融就是“括田”和“括戶”的行家,他主政之地,都會稅收大增加。
另外,那些,沒有土地,被他賜予土地的人,更是對他歌功頌德。
因為這些政績,宇文融屢屢升遷。
在宇文融為相時,他更是把這項政策推廣到全國,使國庫收入增加了一成!
但是,且慢,這天下就宇文融一個人聰明?他能想出來的政策,姚崇宋等史上明相,就都想不出來?那怎麽可能?
事實上,宇文融能力不錯,讓若為一州刺史,親自監督括戶、括田之事,就能大功告成。
但是,推廣到全國,經過那麽多無恥官吏的花樣聖手,就會成為害民之舉。
很顯然,崔耕眼前這些人都是受害者,他可不會為宇文融背這個黑鍋。
孰料,那夥計模樣的人,見崔耕推卸責任,卻怒道:“怎麽不是你幹的?這上麵還寫著你的名字呢。鐵證如山,你還敢抵賴?”
“啊?我的名字?”
崔耕接過來一看,鼻子好懸沒氣歪了,但見果然,一份文告上,寫著括戶令和括田令,蓋的大印,卻是大唐尚書左仆射、中書門下平章事、越王崔耕!
崔耕弱弱地再次解釋道:“但這事兒確實不是我幹的啊!是不是……是不是搞錯了?”
“看來你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心不死啊!你再看看這個。”
啪!
又是一摞各地的“括田”“括民”公告下來,落款都是他越王崔耕!
崔耕大概明白,到底是怎麽迴事了。
恐怕是“括田”“括民”麵臨的反對太強烈,朝廷沒辦法,非常雞賊的用自己的名義推行,實際卻是宇文融在主持,而自己卻困居長安,毫不知情!
這些受害之人忍無可忍,終於有人入長安,要取自己的性命!
當然了,明白歸明白,到底如何解決,崔耕卻沒啥好辦法。仔細想想,麵對如此確鑿的證據,即便到了後世,自己恐怕也難以翻案!
擦!
這可咋辦?
崔耕趕緊滿臉賠笑,道:“幾位,幾位,咱們相逢便是有緣,能否告訴我,你們的名號?”
“將死之人,想知道的還挺多的啊!我叫江韋!”那夥計雖然嘴裏嫌棄,但還是把名字告訴了崔耕。
“張順仁,張順禮,張順義,張順智。”這是那四個老農。
至於那個美姬,則叫陶三妹。
崔耕衝著大家報了報拳,道:“我知道,現在無論我說啥,你們都不會相信。這樣吧,看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份兒上,咱們能不能做個實際驗證,是不是我推行的括田令?”
“怎麽驗證?”陶三妹有些意動。
崔耕見自己的說法有點效果,於是繼續誘導道:“你們,莫殺我,就這麽關起來,看各地的括田令,有沒有變化。無論變化是好是壞,都證明此事和我有關,你們殺我,我毫無怨言。但要是沒有什麽變化,那就證明和我無關。”
張順仁搖頭,道:“不行,我們沒那麽多時間。”
張順禮冷哼一聲,道:“姓崔的,你是想拖延時間吧?我們偏不讓你如願。”
陶三妹有些歉意地看了崔耕一眼,道:“對不起,我們的錢不夠,明日必須離開長安,帶著你多有不便。下輩子……下輩子希望你做個好人吧。”
我這輩子就是好人好不好?
崔耕簡直無語問蒼天。
這時候,那江韋已經非常不耐煩了,惡狠狠地道:“都特麽的說夠了吧?說夠了請你……上路!”
言畢,揮刀就刺!
噗通!
在這個關鍵時刻,大門被人狠狠地踹開,緊著著無數甲士衝來進來!
崔耕一邊長鬆了一口氣,一邊喊道:“莫殺人!莫殺人!這些人罪不至死哩!”
……
……
崔耕終於奇跡般的生還下來,李隆基非常高興,在皇宮兩儀亭賜宴,眾位宰相,以及幾十位大臣在坐。
崔耕見宇文融赫然在列,怒從心頭起,高聲怒喝道“姓宇文的,你還敢來!你知不知道,我剛才差點替你死了!
宇文融自知理虧,嬉皮笑臉地道:“崔相您名頭好使,在下就借了您的名頭一用。沒想到竟出了這等事情,真是對不住了哈!”
“你……”
宇文融畢竟是大唐宰相,崔耕知道自己拿他沒什麽好辦法,隻得看向了李隆基,道:“陛下,出了這麽大的事兒,您究竟管不管?大唐朝廷行事,理應堂堂正正,怎能藏頭露尾?”
“說得好!”姚崇也建議道:“陛下乃真龍天子,行此詭謀欺民,實是落了下乘啊!”
李隆基當然明白,姚崇和崔耕所言乃是正理。但問題是,你總是堅持正理,有飯吃嗎?
沒有崔耕的名頭壓著,括田令能取得這麽好的效果?大唐連年征戰,民間逃戶甚多,那國庫都快空了。就算明知括田令可能害民,也得飲鴆止渴!
再者,敗壞自己敵人的名譽,自己得利,真是想想就讓人欲罷不能啊!
當然了,再欲罷不能,李隆基也不能做的太過分了。如今崔耕差點被殺,不給個交代,絕對不成。
李隆基想了一下,道:“宇文融推行括田法,弊病甚多,有負聖托,從今日起,貶為田州刺史。另外,將這道聖旨明發天下,為崔愛卿洗脫冤枉。”
這是事先通過氣兒的。
宇文融恭恭敬敬地道:“微臣遵旨!”
崔耕也非常敷衍地道:“謝陛下!”
就算聖旨明發,也不會說,朝廷是故意用崔耕的名頭行事的。那也太自打自臉了。所以,這道聖旨根本就不可能有多好的效果,隻能說是聊勝於無。
李隆基又道:“崔愛卿受驚嚇過重,身染重疾,朕準你辭去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職司,安心養病。”
“謝陛下。”
不再擔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意味著崔耕不再是大唐宰相,換言之,他不必再待在長安城了,愛去哪去哪。
看來李隆基已經考慮清楚了,把崔耕拘束在長安,對自己未必是一件好事。這次幾個鄉民就差點得手,下次來了專業的刺客可怎麽辦?嶺南道管自己要人,自己上哪說理去?
然而,交代完這件事,李隆基似乎還有話說。
他歎了口氣,道:“崔愛卿。”
“微臣在。”
“呃……朕還有個不情之請。”
崔耕麵色微變,道:“陛下,您不是要我主持這個括田令吧?不行,我絕對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