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不敢!”韋乞力徐尚跪倒在地,連磕了幾個響頭,額頭上滲出了殷殷血跡。
頓了頓,他正色繼續道:“老臣所言,一切都是發自肺腑啊!讚普請想,咱們這次的毒計,是要崔耕、李隆基的命,還有大唐的花花江山。而且,險些成功!如果不交出夠份量的人物去,怎能消他們的心頭之恨?仔細想來,無非是您、老臣我,和悉諾邏恭祿三人中的一個。”
小讚普一琢磨,確實是這個道理,稍微緩和了一下語氣,道:“那為什麽不是你?”
“如果讚普一定要老臣定罪的話,老臣萬死不辭。不過,我覺得,悉諾邏恭祿將軍更合適一些。”
“這話怎麽說?”
“您想啊,當初三方會盟,借刀殺人之計,是悉諾邏恭祿將軍提出來的。此計成功,他就是我吐蕃的蓋世英雄,但失敗了……他是不是該承擔失敗的責任呢?”
“這……”小讚普感到韋乞力徐尚的話還真難以反駁,不置可否道:“還有嗎?”
“還有,老臣以為,悉諾邏恭祿將軍未必就那麽可靠。當初他的兒子在安戎城陷落,他並未及時報知讚普。鐵刃城之失,更是悉諾元顧平騙了守軍。如今他們父子分侍兩國,悉諾邏恭祿又掌我吐蕃全國的兵馬……老臣恐怕有不忍言之禍!”
“悉諾元顧平……悉喏元顧平……”
小讚普在中軍帳內來迴踱步,還是難以決斷。
韋乞力徐尚又加了一把火,道:“當初在安戎城,悉諾邏恭祿喪失辱國的事兒,讚普還沒跟他算賬
呢。光這條罪過,殺他十次都不冤枉。”
“安……戎城?”
安戎城一戰,崔耕以一千多兵馬,破吐蕃軍二十五萬,是小讚普心中永遠的痛。
戰敗的最大責任人,當然也是小讚普。
不過,經韋乞力徐尚這麽一提醒,小讚普突然想到,如果把罪過推到悉諾邏恭祿的身上,自己不就洗白了嗎?
他終於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道:“隻要能讓三方盟約繼續履行即可,為了天下蒼生,大相可便宜行事。”
“遵旨。”
……
……
一個時辰後,悉諾邏恭祿的腦袋,出現在了崔耕和李隆基的麵前。出乎崔耕的預料之外的是,這腦袋神色安詳,沒有什麽死不瞑目之態。
吐蕃使者當然口才甚好,把一切的罪責都栽到了悉諾邏恭祿的身上。並且重申,小讚普不會背誓,願意繼續與大唐維持和平。
反間計這麽容易就奏效了?吐蕃最後一名名將就這麽死了?恍惚間,崔耕有些不真實的感覺。
不過,他轉念又一想,曆史記載中的蕭嵩的反間計,也不過是他派人散布悉諾邏恭祿通唐的流言,算不得多麽高明。
俗話說“疏不間親”,換個角度思考,若是“親”能被間了。就說明這“親”並非真“親”,雙方早已貌合神離。
恐怕曆史上悉諾邏恭祿的真正死因,是因為吐蕃人的內鬥,而蕭嵩的反間計隻是個引子罷了。
……
……
悉諾邏恭祿這個“元兇”一死,李隆基和崔耕都有了台階下,和平已然到來,三軍盡皆山唿萬歲,各迴各家各找各媽。
崔耕率軍迴到劍南道,休整了半個月後,就準備圖謀南詔。
他將南詔的各種資料找來仔細研究,甚至學了一口較為流利的南詔話。
準備的差不多了之後,就帶著楊玄琰、郭子儀以及十幾名侍衛,往嶺南道的方向而來。
在崔耕的計劃裏,此時該動用於誠節了。
閣羅鳳手腕高明,野心勃勃,於誠節胸無大誌,賴泥糊不上牆去。
於誠節是皮邏閣的親兒子,如果能采取適當的方式助他上位,那當然事半功倍,再好不過。
然而,就在崔耕一行到達嶺南道和劍南道的邊界,行走於崇山峻嶺之間時,忽然聽到一陣陣唿救聲傳來。
“救……救命啊!”
嗯?是漢人的聲音?
這地界從理論上講,是崔耕的地盤。實際上,人跡罕至,交通極其不便,基本上就是一片蠻荒之地。
崔耕聽得心中一緊,趕緊循著聲音找來。
但見一名男子,正躺在一塊大石頭上,奄奄一息。
“是你?”
這人崔耕還真認識,他叫高全魁,是太平公主的一名家將,手底下很有兩下子。
頓時,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了崔耕的心頭。
當初上官婉兒求崔耕,讓他把太平公主送到嶺南道來,以解相思之苦。後來,出了各種狀況,這事兒一直拖著沒辦。
直到崔耕閑暇起來,此事才重新提上日程。算算日子,可不就這幾天,太平公主要從嶺南道到劍南道來嗎?
崔耕心中一緊,道:“你怎麽會在這?公主呢?”
“王爺!”高全魁大喜過望,指著南方,道:“王爺,快,快追!公主被來曆不明的蠻人擄走了!時間沒多久,快追啊!”
“好,追!”
崔耕留下一個侍衛照顧高全魁,自己則帶著人追了下去。
一個時辰後,終於見了那幫子蠻人的蹤影。雙方大戰一場,蠻人不敵退走,崔耕這邊也戰死兩人,三人重傷。
留下兩個人照顧傷員,崔耕等人繼續行進。
就這樣,雙方且走且戰,三日後,崔耕身邊隻剩下郭子儀和楊玄琰了。
“王上,不能再追了!”郭子儀警覺道:“現在咱們就三個人,蠻人那邊到底有多少人,卻是情況不明。弄不好,公主救不出來,咱們自個兒還得折進去。”
崔耕也不是不講理的人,無奈道:“好吧。事已至此,也隻能從長計議。這裏已經是南詔地界,冤有頭債有主,咱們找皮邏閣要人!”
楊玄琰道:“對,說不定就是他搶了公主,與咱們為難。”
話是這樣說,但是,其實,無論崔耕還是楊玄琰,都不認為這事兒是皮邏閣幹的。
道理很簡單,皮邏閣的實力,比崔耕差遠了。現在南詔、吐蕃和大唐朝廷之間的三國聯盟已經失敗。他是活膩歪了,要主動挑釁崔耕?
事實上,南詔也就是對蒼山洱海之間的核心地帶,有完全的控製。至於其餘地區?各部不服管束的蠻人多了,另外還有其他五詔的殘存勢力存在,皮邏閣根本就管不過來。
誰知道是哪部抓的太平公主?目的是什麽?也隻能靜觀其便。
計議已定,三人就往迴走。
然而,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
三人還沒走出多遠呢,四麵八方唿喝聲聲,幾十名蠻人圍攏過來。雖然他們的工具簡陋。雖然他們的武藝也不咋高強嗎,但在這密林之中,單憑熟悉地形,乃至人數的優勢,就足夠崔耕他們喝一壺的。
更何況,有些人還持著簡陋的弓箭!
“不好!快走!”
三人麵色驟變,急往前奔。眾蠻人也不硬拚,圍追堵截,唿喝連連。毫無疑問,若事情繼續發展下去,過不了多久,三個大英雄,就得屈辱地葬身於此!
然而,正在這關鍵時刻,驀地
“嗷!”
猛虎嘯山林!
頓了頓,他正色繼續道:“老臣所言,一切都是發自肺腑啊!讚普請想,咱們這次的毒計,是要崔耕、李隆基的命,還有大唐的花花江山。而且,險些成功!如果不交出夠份量的人物去,怎能消他們的心頭之恨?仔細想來,無非是您、老臣我,和悉諾邏恭祿三人中的一個。”
小讚普一琢磨,確實是這個道理,稍微緩和了一下語氣,道:“那為什麽不是你?”
“如果讚普一定要老臣定罪的話,老臣萬死不辭。不過,我覺得,悉諾邏恭祿將軍更合適一些。”
“這話怎麽說?”
“您想啊,當初三方會盟,借刀殺人之計,是悉諾邏恭祿將軍提出來的。此計成功,他就是我吐蕃的蓋世英雄,但失敗了……他是不是該承擔失敗的責任呢?”
“這……”小讚普感到韋乞力徐尚的話還真難以反駁,不置可否道:“還有嗎?”
“還有,老臣以為,悉諾邏恭祿將軍未必就那麽可靠。當初他的兒子在安戎城陷落,他並未及時報知讚普。鐵刃城之失,更是悉諾元顧平騙了守軍。如今他們父子分侍兩國,悉諾邏恭祿又掌我吐蕃全國的兵馬……老臣恐怕有不忍言之禍!”
“悉諾元顧平……悉喏元顧平……”
小讚普在中軍帳內來迴踱步,還是難以決斷。
韋乞力徐尚又加了一把火,道:“當初在安戎城,悉諾邏恭祿喪失辱國的事兒,讚普還沒跟他算賬
呢。光這條罪過,殺他十次都不冤枉。”
“安……戎城?”
安戎城一戰,崔耕以一千多兵馬,破吐蕃軍二十五萬,是小讚普心中永遠的痛。
戰敗的最大責任人,當然也是小讚普。
不過,經韋乞力徐尚這麽一提醒,小讚普突然想到,如果把罪過推到悉諾邏恭祿的身上,自己不就洗白了嗎?
他終於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道:“隻要能讓三方盟約繼續履行即可,為了天下蒼生,大相可便宜行事。”
“遵旨。”
……
……
一個時辰後,悉諾邏恭祿的腦袋,出現在了崔耕和李隆基的麵前。出乎崔耕的預料之外的是,這腦袋神色安詳,沒有什麽死不瞑目之態。
吐蕃使者當然口才甚好,把一切的罪責都栽到了悉諾邏恭祿的身上。並且重申,小讚普不會背誓,願意繼續與大唐維持和平。
反間計這麽容易就奏效了?吐蕃最後一名名將就這麽死了?恍惚間,崔耕有些不真實的感覺。
不過,他轉念又一想,曆史記載中的蕭嵩的反間計,也不過是他派人散布悉諾邏恭祿通唐的流言,算不得多麽高明。
俗話說“疏不間親”,換個角度思考,若是“親”能被間了。就說明這“親”並非真“親”,雙方早已貌合神離。
恐怕曆史上悉諾邏恭祿的真正死因,是因為吐蕃人的內鬥,而蕭嵩的反間計隻是個引子罷了。
……
……
悉諾邏恭祿這個“元兇”一死,李隆基和崔耕都有了台階下,和平已然到來,三軍盡皆山唿萬歲,各迴各家各找各媽。
崔耕率軍迴到劍南道,休整了半個月後,就準備圖謀南詔。
他將南詔的各種資料找來仔細研究,甚至學了一口較為流利的南詔話。
準備的差不多了之後,就帶著楊玄琰、郭子儀以及十幾名侍衛,往嶺南道的方向而來。
在崔耕的計劃裏,此時該動用於誠節了。
閣羅鳳手腕高明,野心勃勃,於誠節胸無大誌,賴泥糊不上牆去。
於誠節是皮邏閣的親兒子,如果能采取適當的方式助他上位,那當然事半功倍,再好不過。
然而,就在崔耕一行到達嶺南道和劍南道的邊界,行走於崇山峻嶺之間時,忽然聽到一陣陣唿救聲傳來。
“救……救命啊!”
嗯?是漢人的聲音?
這地界從理論上講,是崔耕的地盤。實際上,人跡罕至,交通極其不便,基本上就是一片蠻荒之地。
崔耕聽得心中一緊,趕緊循著聲音找來。
但見一名男子,正躺在一塊大石頭上,奄奄一息。
“是你?”
這人崔耕還真認識,他叫高全魁,是太平公主的一名家將,手底下很有兩下子。
頓時,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了崔耕的心頭。
當初上官婉兒求崔耕,讓他把太平公主送到嶺南道來,以解相思之苦。後來,出了各種狀況,這事兒一直拖著沒辦。
直到崔耕閑暇起來,此事才重新提上日程。算算日子,可不就這幾天,太平公主要從嶺南道到劍南道來嗎?
崔耕心中一緊,道:“你怎麽會在這?公主呢?”
“王爺!”高全魁大喜過望,指著南方,道:“王爺,快,快追!公主被來曆不明的蠻人擄走了!時間沒多久,快追啊!”
“好,追!”
崔耕留下一個侍衛照顧高全魁,自己則帶著人追了下去。
一個時辰後,終於見了那幫子蠻人的蹤影。雙方大戰一場,蠻人不敵退走,崔耕這邊也戰死兩人,三人重傷。
留下兩個人照顧傷員,崔耕等人繼續行進。
就這樣,雙方且走且戰,三日後,崔耕身邊隻剩下郭子儀和楊玄琰了。
“王上,不能再追了!”郭子儀警覺道:“現在咱們就三個人,蠻人那邊到底有多少人,卻是情況不明。弄不好,公主救不出來,咱們自個兒還得折進去。”
崔耕也不是不講理的人,無奈道:“好吧。事已至此,也隻能從長計議。這裏已經是南詔地界,冤有頭債有主,咱們找皮邏閣要人!”
楊玄琰道:“對,說不定就是他搶了公主,與咱們為難。”
話是這樣說,但是,其實,無論崔耕還是楊玄琰,都不認為這事兒是皮邏閣幹的。
道理很簡單,皮邏閣的實力,比崔耕差遠了。現在南詔、吐蕃和大唐朝廷之間的三國聯盟已經失敗。他是活膩歪了,要主動挑釁崔耕?
事實上,南詔也就是對蒼山洱海之間的核心地帶,有完全的控製。至於其餘地區?各部不服管束的蠻人多了,另外還有其他五詔的殘存勢力存在,皮邏閣根本就管不過來。
誰知道是哪部抓的太平公主?目的是什麽?也隻能靜觀其便。
計議已定,三人就往迴走。
然而,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
三人還沒走出多遠呢,四麵八方唿喝聲聲,幾十名蠻人圍攏過來。雖然他們的工具簡陋。雖然他們的武藝也不咋高強嗎,但在這密林之中,單憑熟悉地形,乃至人數的優勢,就足夠崔耕他們喝一壺的。
更何況,有些人還持著簡陋的弓箭!
“不好!快走!”
三人麵色驟變,急往前奔。眾蠻人也不硬拚,圍追堵截,唿喝連連。毫無疑問,若事情繼續發展下去,過不了多久,三個大英雄,就得屈辱地葬身於此!
然而,正在這關鍵時刻,驀地
“嗷!”
猛虎嘯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