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也不是圖什麽。陛下就是覺得,自己無子,您又立下了這麽大的功勞,整天打打殺殺的沒什麽意思。不如簽訂盟約,安享富貴。”
崔耕卻微微搖頭,道:“李隆基比本王年紀還小,完全可以再生嘛,本王可不相信,他有那麽好的心胸。楊公公,你確信,沒什麽附加條件了?”
“沒了……呃……有。”
“這還差不多,到底什麽條件,說來聽聽。”
楊思勖小心翼翼地道:“這盟誓的人吧……為了考慮陛下的麵子,得……得多一個。您想啊,您畢竟是陛下的臣子,陛下專門和您盟誓,那多不合適啊,這多一個人,他就能對天下人有個交代……”
“行了,別整那些有的沒的。”崔耕皺眉打斷道:“事到如今,本王就問你一句話,那多出來的人是誰?”
“吐蕃讚普尺帶珠丹。”
“是他?什麽內容?嶺南道、吐蕃、大唐朝廷合好,不再互相攻打?”
“嶺南王果然聰明!”
“不對啊……吐蕃元氣大傷,急需修養生機,可以理解。但這事兒對李隆基有什麽好處?”
“事到如今,奴婢也不瞞您了。吐蕃還會上表,稱陛下為舅舅,合同為一家,臣服大唐。有了這個功業,陛下就可封禪泰山了。”
從文成公主那論,小讚普倒的確該城李隆基為舅舅。
“這樣啊……”
崔耕暗暗琢磨,封禪泰山,對於後世之人來說,當然毫無意義。但是,對於古代帝王來講,這就是畢生追求之一了。
但是,泰山不是那麽好封禪的,你得取得過人的功業才可封禪。要不然,從現實的角度上來講,會被天下萬民譏笑。從迷信的角度來講,會被上蒼降罪。
李隆基長達幾年沒有子嗣降生,肯定心慌了。能追求的,可不就之剩下青史留名嗎?
所以,他為了封禪泰山,同意吐蕃的要求,積極攙和此事,並不奇怪。
至於說他會不會違背盟約?廢話,有了足夠的利益,親爹都能殺,還在乎什麽報應?
不過,至少在短時間內,三方的和平還是能夠保證的。
崔耕道:“如此說來,你們那個什麽三國盟約,就算瓦解了?”
楊思勖正色道:“什麽三國盟約?那僅僅是民間傳言而已,越王不可偏聽偏信。。”
“那本王找南詔的麻煩,朝廷也不管?”
“南詔撮爾小國,若是膽敢冒犯嶺南王的虎威,當然要嚴懲不貸。”
“那成吧,本王答應了。”
以嶺南王的實力,絕不可能滅絕吐蕃。崔耕又沒有跟朝廷開兵見仗的打算,當即慨然應允。
楊思勖大喜,道“嶺南王真敞亮,奴婢這迴可是又立下了大功一件。您知不知道,朝廷收迴石堡城之後,直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啊……”
然後,他簡要地將事情的經過,介紹了一遍。
石堡城重歸大唐後,吐蕃讚普馬上寫信給李隆基,要求李隆基還城。
李隆基當然不肯,吐蕃就威脅把三國盟約的細節公之於眾。
李隆基雖然不怎麽在乎,但這終究影響他的名聲,又是一陣好言安撫。
雙方不斷討價還價,商量來商量去,最後一致同意定立這麽一個盟約。
會盟的地點,就在石堡城外,三方中每一方可帶兩萬騎兵護駕。並且,可以派人去另外兩方的重要關隘上監察,防備有人集結大隊人馬偷襲。
石堡城附近方圓幾百裏全是荒原沙漠,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有什麽風吹草動,逃跑也很容易。
這算是最佳的會盟地點了。
合約簽訂之後,吐蕃得了喘~息之機,大唐朝廷得了麵子,至於崔耕……則是徹底瓦解了之前的三國同盟。
事實上,他當初讓安祿山取石堡城再交給李隆基,也不是活雷鋒,主要還是為了挑撥大唐朝廷和吐蕃之間的關係。現在的結果,比他預想中要好很多。
隻待把朝廷和吐蕃安撫住,崔耕就可騰出手來,處理大唐的心腹大患南詔了。
……
……
商定日期,派出監察使者,準備精銳部隊,把郭子儀和張守調來護駕……直到一個多月後,崔耕才忙活的差不多。
隻待明日一早,就可啟程趕往石堡城。
可正在這時,崔耕的府中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一個五十歲左右的老者,麵色愁苦,跪倒在了崔耕的麵前:“小人王勇參見越王千歲,參見諸位將軍。”
“王勇,你找本王有什麽事兒?”
“呃……此事關係重大,還請王上屏退左右。”
“不必了,這裏都是本王信得過的人。”
這話不假,在場的除了崔耕之外,就是楊玄琰、郭子儀、張守和安祿山、宋根海了。
王勇猛地磕了一個響頭,道:“王爺慈悲,小人求求您,一定要救救小少爺啊!”
“小少爺?”崔耕微微一愣,道“怎麽個小少爺?”
“就是王海賓之子王忠嗣,小人就是王家的管家。”
“什麽?王忠嗣?”崔耕、郭子儀和張守,幾乎同時驚唿出聲。
在渭州之戰中,因為李隆基的拖延,崔耕和王海賓、郭子儀、張守先勝後敗,被吐蕃大軍緊緊追趕。
最後,王海賓主動斷後,戰死沙場,崔耕三人才得以逃出生天。毫不誇張地說,王海賓就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現在聽說王海賓的子嗣有難,他們怎能不急?
崔耕更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他心中暗想,曆史記載中,王海賓戰死後,他的兒子王忠嗣被李隆基收入宮中,好生撫養,長大成人。
但是,自己怎麽就沒再多想想,曆史已經改變了啊!
王海賓是為了掩護自己和郭子儀、張守才戰死沙場的,李隆基視自己三人為他的眼中釘肉中刺,又怎麽可能收養王海賓的遺孤?
那可憐的孩子,還不知怎麽自生自滅呢!
王勇卻不知崔耕的所思所想,羅哩羅嗦地解釋道:“唉,說起來,都是小人的錯啊!五郎去世後,就是我跟小少爺相依為命。沒成想,小少爺今年才十二歲,就嚷嚷著去瓜州從軍,替父報仇。我想小孩子嘛,就是說說而已,也沒放在心上。沒想到,某日晚間,他竟然不辭而別了。”
王勇說得十二歲是虛歲,其實王忠嗣現在也就是十歲而已。他就算再天賦異稟,也比之成年人也大大不如。
崔耕擔憂道:“然後呢?”
“然後,小的就趕緊追了下去。結果,還是晚了一步,小少爺碰上了人販子,被賣給瓜州的胡人做奴隸了。小的想把小少爺贖迴來,但是……五郎生前沒什麽積蓄,我的錢不夠。”
依王海賓那狗脾氣,確實存不下什麽錢。
郭子儀漸鬆了一口氣,道:“這麽說,你是來拿錢贖人的?好說,好說。”
“哪啊?”王勇苦笑道:“我當時見錢不夠,就急眼了,說朝廷律法有規定,漢人不得為胡人之奴。”
崔耕搖頭道:“規定是規定,現實是現實。瓜州地處邊陲之地,哪那麽嚴格?再說了,就算在長安城,這種事兒也禁絕不了。”
“對啊。人家就說,隨便我哪裏去告,總而言之,不見錢不能放人。”
“接下來呢?”
王勇痛苦地蹲了下去,抱著腦袋,道:“我……我當時也是氣迷糊了,就說,五郎和嶺南王、大唐雙耀,有著過命的交情。他們趕緊乖乖放人還則罷了。不然地話,嶺南王一怒,沒他們的好果子吃。”
“他們怎麽說呢?”
“他們說,要是不提嶺南王也就罷了,交錢就能贖人。但是現在,既然那王忠嗣對嶺南王如此重要,就讓他親自前來領人吧?他若不來,給多少錢都沒用。”
崔耕卻微微搖頭,道:“李隆基比本王年紀還小,完全可以再生嘛,本王可不相信,他有那麽好的心胸。楊公公,你確信,沒什麽附加條件了?”
“沒了……呃……有。”
“這還差不多,到底什麽條件,說來聽聽。”
楊思勖小心翼翼地道:“這盟誓的人吧……為了考慮陛下的麵子,得……得多一個。您想啊,您畢竟是陛下的臣子,陛下專門和您盟誓,那多不合適啊,這多一個人,他就能對天下人有個交代……”
“行了,別整那些有的沒的。”崔耕皺眉打斷道:“事到如今,本王就問你一句話,那多出來的人是誰?”
“吐蕃讚普尺帶珠丹。”
“是他?什麽內容?嶺南道、吐蕃、大唐朝廷合好,不再互相攻打?”
“嶺南王果然聰明!”
“不對啊……吐蕃元氣大傷,急需修養生機,可以理解。但這事兒對李隆基有什麽好處?”
“事到如今,奴婢也不瞞您了。吐蕃還會上表,稱陛下為舅舅,合同為一家,臣服大唐。有了這個功業,陛下就可封禪泰山了。”
從文成公主那論,小讚普倒的確該城李隆基為舅舅。
“這樣啊……”
崔耕暗暗琢磨,封禪泰山,對於後世之人來說,當然毫無意義。但是,對於古代帝王來講,這就是畢生追求之一了。
但是,泰山不是那麽好封禪的,你得取得過人的功業才可封禪。要不然,從現實的角度上來講,會被天下萬民譏笑。從迷信的角度來講,會被上蒼降罪。
李隆基長達幾年沒有子嗣降生,肯定心慌了。能追求的,可不就之剩下青史留名嗎?
所以,他為了封禪泰山,同意吐蕃的要求,積極攙和此事,並不奇怪。
至於說他會不會違背盟約?廢話,有了足夠的利益,親爹都能殺,還在乎什麽報應?
不過,至少在短時間內,三方的和平還是能夠保證的。
崔耕道:“如此說來,你們那個什麽三國盟約,就算瓦解了?”
楊思勖正色道:“什麽三國盟約?那僅僅是民間傳言而已,越王不可偏聽偏信。。”
“那本王找南詔的麻煩,朝廷也不管?”
“南詔撮爾小國,若是膽敢冒犯嶺南王的虎威,當然要嚴懲不貸。”
“那成吧,本王答應了。”
以嶺南王的實力,絕不可能滅絕吐蕃。崔耕又沒有跟朝廷開兵見仗的打算,當即慨然應允。
楊思勖大喜,道“嶺南王真敞亮,奴婢這迴可是又立下了大功一件。您知不知道,朝廷收迴石堡城之後,直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啊……”
然後,他簡要地將事情的經過,介紹了一遍。
石堡城重歸大唐後,吐蕃讚普馬上寫信給李隆基,要求李隆基還城。
李隆基當然不肯,吐蕃就威脅把三國盟約的細節公之於眾。
李隆基雖然不怎麽在乎,但這終究影響他的名聲,又是一陣好言安撫。
雙方不斷討價還價,商量來商量去,最後一致同意定立這麽一個盟約。
會盟的地點,就在石堡城外,三方中每一方可帶兩萬騎兵護駕。並且,可以派人去另外兩方的重要關隘上監察,防備有人集結大隊人馬偷襲。
石堡城附近方圓幾百裏全是荒原沙漠,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有什麽風吹草動,逃跑也很容易。
這算是最佳的會盟地點了。
合約簽訂之後,吐蕃得了喘~息之機,大唐朝廷得了麵子,至於崔耕……則是徹底瓦解了之前的三國同盟。
事實上,他當初讓安祿山取石堡城再交給李隆基,也不是活雷鋒,主要還是為了挑撥大唐朝廷和吐蕃之間的關係。現在的結果,比他預想中要好很多。
隻待把朝廷和吐蕃安撫住,崔耕就可騰出手來,處理大唐的心腹大患南詔了。
……
……
商定日期,派出監察使者,準備精銳部隊,把郭子儀和張守調來護駕……直到一個多月後,崔耕才忙活的差不多。
隻待明日一早,就可啟程趕往石堡城。
可正在這時,崔耕的府中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一個五十歲左右的老者,麵色愁苦,跪倒在了崔耕的麵前:“小人王勇參見越王千歲,參見諸位將軍。”
“王勇,你找本王有什麽事兒?”
“呃……此事關係重大,還請王上屏退左右。”
“不必了,這裏都是本王信得過的人。”
這話不假,在場的除了崔耕之外,就是楊玄琰、郭子儀、張守和安祿山、宋根海了。
王勇猛地磕了一個響頭,道:“王爺慈悲,小人求求您,一定要救救小少爺啊!”
“小少爺?”崔耕微微一愣,道“怎麽個小少爺?”
“就是王海賓之子王忠嗣,小人就是王家的管家。”
“什麽?王忠嗣?”崔耕、郭子儀和張守,幾乎同時驚唿出聲。
在渭州之戰中,因為李隆基的拖延,崔耕和王海賓、郭子儀、張守先勝後敗,被吐蕃大軍緊緊追趕。
最後,王海賓主動斷後,戰死沙場,崔耕三人才得以逃出生天。毫不誇張地說,王海賓就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現在聽說王海賓的子嗣有難,他們怎能不急?
崔耕更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他心中暗想,曆史記載中,王海賓戰死後,他的兒子王忠嗣被李隆基收入宮中,好生撫養,長大成人。
但是,自己怎麽就沒再多想想,曆史已經改變了啊!
王海賓是為了掩護自己和郭子儀、張守才戰死沙場的,李隆基視自己三人為他的眼中釘肉中刺,又怎麽可能收養王海賓的遺孤?
那可憐的孩子,還不知怎麽自生自滅呢!
王勇卻不知崔耕的所思所想,羅哩羅嗦地解釋道:“唉,說起來,都是小人的錯啊!五郎去世後,就是我跟小少爺相依為命。沒成想,小少爺今年才十二歲,就嚷嚷著去瓜州從軍,替父報仇。我想小孩子嘛,就是說說而已,也沒放在心上。沒想到,某日晚間,他竟然不辭而別了。”
王勇說得十二歲是虛歲,其實王忠嗣現在也就是十歲而已。他就算再天賦異稟,也比之成年人也大大不如。
崔耕擔憂道:“然後呢?”
“然後,小的就趕緊追了下去。結果,還是晚了一步,小少爺碰上了人販子,被賣給瓜州的胡人做奴隸了。小的想把小少爺贖迴來,但是……五郎生前沒什麽積蓄,我的錢不夠。”
依王海賓那狗脾氣,確實存不下什麽錢。
郭子儀漸鬆了一口氣,道:“這麽說,你是來拿錢贖人的?好說,好說。”
“哪啊?”王勇苦笑道:“我當時見錢不夠,就急眼了,說朝廷律法有規定,漢人不得為胡人之奴。”
崔耕搖頭道:“規定是規定,現實是現實。瓜州地處邊陲之地,哪那麽嚴格?再說了,就算在長安城,這種事兒也禁絕不了。”
“對啊。人家就說,隨便我哪裏去告,總而言之,不見錢不能放人。”
“接下來呢?”
王勇痛苦地蹲了下去,抱著腦袋,道:“我……我當時也是氣迷糊了,就說,五郎和嶺南王、大唐雙耀,有著過命的交情。他們趕緊乖乖放人還則罷了。不然地話,嶺南王一怒,沒他們的好果子吃。”
“他們怎麽說呢?”
“他們說,要是不提嶺南王也就罷了,交錢就能贖人。但是現在,既然那王忠嗣對嶺南王如此重要,就讓他親自前來領人吧?他若不來,給多少錢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