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那年輕人念的這首詩,正是王維的《賦得清如玉壺》。所以,眼前這個極其俊俏的年輕人,正是史稱“詩佛”的王維王摩詰。


    當然了,王維的名氣雖大,崔耕仍是看他不順眼。無它,這廝在曆史記載中,貌似真跟玉真公主有一腿。


    相傳,王維和岐王李隆範關係不錯,就想請他為自己說項,當上金科狀元。


    但李隆範就說了,現在狀元已經內定張九皋了,我說話不管用。你真想中狀元得聽我的。


    王維說那好。


    於是乎,李隆範請玉真公主李持盈吃飯,並且說,我這兒有個少年郎唱曲兒特別好聽,你要不要聽聽?


    於是乎,王維盛裝出場,正當妙齡,長得好,詩寫得好,琴談得好,歌喉正好。


    玉真公主一見之下,甚為歡喜。沒多久,榜單下來,王維果然為狀元。


    說他們之間沒私情,誰信啊?


    一個最為有力的佐證是,王維三十一歲的時候妻子死了。按說以他的身份地位乃至才學長相,要什麽樣的女子沒有?續弦還不是分分鍾的事兒?


    然而,從那以後,他卻終身未娶,非但如此,連個小妾都沒納。說他因為對亡妻一往情深才如此的,以王維的大才,竟然一首悼念亡妻的詩都沒寫過。


    此事最大的可能,恐怕是李持盈吃味兒,不準他在娶妻納妾。


    當然了,李持盈也對得起王維。在她的幫助下,王維一路飛黃騰達,最終官居“尚書右丞”,這就是宰相之職了。


    另外,在安史之亂中,王維被迫投降安祿山,接受了偽職。最後,因為一首《凝碧池》脫罪。但是,這首詩在安祿山當政時沒有流傳,直到唐軍收複長安時,王維才說他寫了這首詩,表明身在曹營心在漢之意。


    這不扯淡嗎?誰知道他這首詩是當時寫的,還是後來補上的的?他能洗白的原因,恐怕還是要著落在玉真公主得身上。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王維還真是崔耕的情敵。當然了,王維現在還小,還不是玉真公主的入幕之賓,隻是令崔耕心理上比較惡心罷了。


    此時那年輕人得理不饒人,繼續道:“你說啊,你倒是說啊!我倒要看看,你這名揚長安的王六郎,能說出什麽高論來?”


    “你……”王維沒什麽反擊之策,隻得道:“假如王某人行卷,就是品行不端。那這裏這麽多人,張二郎你都認為品行不端嘍?”


    這話說得好。


    唰!


    頓時,所有排隊的士子,都往那張二郎的身上看來。毫無疑問,他一個應對不對,就犯了眾怒。


    那年輕人卻不慌不忙地道:“別人行卷可以,你王六郎卻是不行。”


    “為什麽?”


    “因為人家沒做那首《賦得清如玉壺》啊,哈哈!人家是俗人一個,行行卷也算不得什麽。”


    “你……”


    王維再次被堵了個啞口無言。


    不過,當他眼角的餘光,看到崔耕的時候,不由得眼前一亮,道:“好,就算旁人可以,這幾位大師總不行?他們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還來這裏趨炎附勢。你張二郎怎麽光說我?不說說他們?我才十五六歲懂什麽,莫非你張二郎是欺軟怕硬之途不成?”


    崔耕聞聽此言,真是心裏一陣膩歪,他暗暗琢磨,你王維跟旁人鬥嘴,關我屁事啊?你非得牽連到我幹啥?


    那張二郎更是心中一陣鬱悶,其實,他就是在曆史上和王維爭狀元的張九皋,張九齡的親弟弟。


    在曆史上,張九皋原本的靠山是玉真公主李持盈,王維的靠山是岐王李隆範。


    後來,岐王略施小計,讓王維得了李持盈的青睞,把張九皋頂掉了,奪了狀元之位。


    如今是岐王死了,李持盈修身養性。張九皋、王維都名滿長安城,都沒必勝的把握,也都把對方當作自己最大的敵人。


    所以,今日張九皋搞了這一出,要敗壞王維的名聲,甚至逼著王維不再要求麵見玉真公主。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王維心思靈動,竟然把禍水引到了幾個和尚的身上。


    他總不能說,這幾個和尚對我奪狀元沒啥威脅,所以我不硬懟他們?


    所以,他也隻能是道:“對了,還請你們這三個和尚,不守清規戒律,來這裏趨炎附勢。還不快快迴歸寺廟,青燈古佛,修身養性,以贖前罪!要不然,會下十八層地獄的!”


    崔耕白眼兒一翻,道:“你誰啊?”


    “某乃禮部侍郎之弟,張九皋是也!怎麽?你不服?要不要我下個帖子,把你關到長安縣衙去?”


    “哦,張九皋。”


    崔耕現在更是一陣膩歪,好麽,這迴又遇到一個情敵了。張九皋奪狀元的背後靠山是玉真公主,說他和李持盈沒關係,也不大可能。隻是不知之前,二人有沒有那種特殊的關係了。


    所以,相比王維,崔耕更討厭的是張九皋。


    本來,崔耕進長安,為了避免暴露身份,得低調行事。


    但是現在,他心中一陣鬱悶,也不想低調了,冷笑道:“張公子好大的威風啊!隻是,這天下萬事,都抬不過一個理字。你說我趨炎附勢,有何憑據?”


    “哼,你在玉真觀前,請求公主召見,這難道不是趨炎附勢?”


    “當然不是。”崔耕侃侃而談,道:“貧僧求見公主,並非為了從公主這得富貴,而是點化公主而來。”


    張九皋不屑道:“拉倒!哪個接近權貴的出家人不這麽說,誰信啊?”


    “那卻不然,貧僧有證據。”


    “什麽證據?”


    “你來看!”


    說著話,崔耕左手扯著張九皋,右手帶著王維,來到那書桌前,將自己的“行卷”拿了出來,並且高聲念道:“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更為無。這是一副對聯,而非詩作,足見貧僧無趨炎附勢之意。另外,請二位自己說說,這副對聯算不算點化公主,讓她不要忘記,榮華富貴都是虛幻,唯有一心向道,才能終成正果?”


    頓了頓,崔耕又是一陣冷笑,道:“所以,貧僧是為點化公主而來,張九皋和王維卻盡皆居心叵測。大家說,貧僧說得對不對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凳並收藏奮鬥在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