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耕之所以知道梁萬頃這個名字,當然是通過後世的記載。
相傳張守家境貧寒,十六七歲的時候,給一個叫梁萬頃的縣尉做奴仆。
某日,梁萬頃要下馬,張守去扶,一沒留神,把梁萬頃的衣襟兒扯去了一塊兒。
本來這是一件小事兒,但梁萬頃卻破口大罵於他,並且把他辭退。
張守深受刺激,幹脆投身於軍旅。
後來,張守為朔方節度使,梁萬頃整好在他的治下,還是一個縣尉。
當時,梁萬頃非常害怕張守報複。
但張守卻道:“沒關係,要不是有你當日的鞭策,又哪有我~日後的發奮圖強呢?”
一時間,此事被傳為佳話,大概是個類似“韓信忍胯~下之辱”的故事。
今日張守和郭子儀大戰之時,崔耕靈機一動,叫出了“梁萬頃”這個對張守的命運有重大影響的人名。
張守果然對這三個字非常敏感,身形一滯。
現在崔耕被張守問起,就說出了這個故事的前半部分。至於說,崔耕是從哪聽來的這個故事?
那當然是自己聽說了張將軍的名望之後甚是敬仰,有意探聽,最終從一個鄉間老農的嘴裏,得知了此事。
曆史記載中,沒有明確這梁萬頃是哪的人,但其出身隴右是肯定的,當不會被張守戳破。
張守這個“別將”不過是個七品官兒,聽聞有人對自己如此敬仰,還是非常開心的,頓時看崔耕的目光柔和了許多。
再說了,若是方才沒有崔耕那一嗓子,張守有五成左右的可能,得命喪在郭子儀的手裏。說崔耕是他的救命恩人,也毫不為過。
最終,張守長歎一聲,道:“唉,崔兄你這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此言怎講?”
“其實,某對梁縣尉非但沒有半分怨恨,還充滿了歉意和感激。”見崔耕和郭子儀的眼中充滿了迷茫之色,張守又繼續解釋道:“事到如今,我也就不瞞二位了,此事其實另有隱情。”
“什麽隱情?”
“當時……當時……唉,這麽說吧,梁縣尉有一妻一妾,妻子也就不說了,那小妾叫翠如,長得甚是標致。梁縣尉的身體不大好,翠如難免閨中寂寞,而我又長得不賴……”
崔耕道:“你就和那翠如成其好事了?”
張守麵色微紅,點了點頭,道:“是……是的。某雖然知道此事不妥,但年少輕狂,一直沒有和翠如斷掉,直到某一天,被梁縣尉抓了個正著。”
崔耕這才恍然大悟,道:“所以,他才以你撕壞他的衣襟為理由,將你趕出了府,然後你才投身軍旅。這麽解釋就合理多了,我還奇怪呢,梁萬頃怎麽會因為這麽一點兒小事兒,就把你開革了去。要我說,人家梁萬頃對你是真不賴啊!”
郭子儀的關注點和崔耕不同,問道:“那翠如呢?後來梁萬頃把她怎麽樣了?”
張守咬著牙,語氣森然道:“梁縣尉沒把她怎麽樣,隻是把她打發迴老家侍候公婆。倒是郭隊正你……為了一時快活,殺了她!某今日正是來給翠如報仇的!”
敢情是這麽迴事兒。
崔耕暗暗琢磨,怪不得張守什麽都不解釋,就要跟郭子儀決鬥呢,這事兒根本就沒法對外人說。否則,不僅張守顏麵無光,就是翠如也名聲大壞。
唯一的問題是,這事兒真是郭子儀幹的?粗算起來,翠如現在的年齡是在三十到四十之間,到底是多麽傾國傾城,才能引得郭子儀獸性大發啊?
郭子儀當然不肯認這個屎盆子了,怒道:“姓張的,你休得血口噴人!什麽翠如,莫說見過了,俺聽都沒聽過!”
“你還敢狡辯?!”張守道:“前幾日,你郭子儀是不是帶著部下走了一趟渭源縣?”
“是有這麽迴事兒,不過……”
啪!
張守猛地一拍幾案,打斷道:“什麽不過?翠如當時就在渭源縣梁家莊,你的人誣良為盜,將梁家莊的人殺了個十之八九,連翠如都遭了你們的侮辱投井自盡,這還能做的了假?”
“不,我沒有!”
“你有!你自以為做的天衣無縫,但沒想到,有個孩子躲在狗窩內幸免於難。他親耳聽到,有人說出“郭子儀隊正”這五個字的!”
“我……”郭子儀真感到百口難辯。
若說那孩子看到了自己還好,自己可與他當麵對質。但是,那孩子隻是聽說了這五個字兒,這可怎麽個對質法兒?
最終,他心思電轉,道:“跟某出去的人都有名有姓的,張將軍盡管調查,但凡有人說我們到過什麽梁家莊,就請拿郭某人正了軍法!
張守不屑道:“你們做下如此大案,當然定了攻守同盟,我能問出來個屁啊!除非……”
“怎樣?”
“除非準我動刑。”
“不行!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但不動三木,誰知道爾等說得是真是假?”
……
就這樣,張守和郭子儀又爭論起來。
崔耕見不是事,輕咳一聲,道:“二位,二位,請聽崔某人一言。”
“崔兄想說什麽?”
“呃,你們二位在這空對空,也辯不明白。我先說個個人看法兒,這事兒應該不是郭兄弟幹的。”
張守怒道:“你偏向他!”
“非是偏向,關於二位的軍紀,我都聽說過。你們都帶本部到過九曲之地吧?郭兄弟曾經對手下們說,九曲之地本我大唐所有,隻是朝廷一時糊塗,割給了吐蕃人。所以,九曲之地的子民,乃是我大唐的子民,不可傷害。所以,他隻是襲擊吐蕃的輜重部隊,從未對平民百姓動過手。而張將軍的手下……聽說可是在九曲之地發了不少橫財呢。”
“那……那又怎麽樣?”張守著急道:“九曲之地都是些雜胡,到底心向哪邊,那可不一定!不,說明白點兒,他們隻忠於本部,既不想附唐也不想歸屬吐蕃,隻是力量不足以自立罷了。”
崔耕擺了擺手,道:“張將軍別著急,崔某人不是指責您,而是說……郭將軍連雜胡都不願意傷害,又怎麽可能對我大唐子民殺良冒功呢?”
其實張守心中也有些懷疑,要不然他也不會和崔耕、郭子儀一起到帳~篷裏來了。
張守哼了一聲,道:“空口無憑,總不能你姓崔的上嘴皮一碰下嘴皮,這事兒就過去了吧?”
“當然不是。”崔耕沉吟道:“讓一個孩子說謊的難度太大,而且很容易露餡兒,但刻意誤導就簡單多了。不如……咱們一起去趟梁家莊,看看有什麽線索?”
張守和郭子儀對視了一眼,齊聲道:“如此也好。”
……
計議已定,三人出了帳~篷,去見王海賓。
當然了,他們沒提翠如的事兒,隻是請假,說要去渭源縣梁家莊一趟。
王海賓眼前一亮,道:“您們來得正好,咱們先鋒營派派往渭源縣的幾支小隊都失了消息。現在崔炎(崔耕的化名)和子儀帶著本部人馬一起,走一趟渭源縣吧。記住,萬事小心!”
“遵命!”
崔耕和郭子儀的兵馬加在一塊兒是三百人,張守既然要和他們一塊去,也帶了三百人同行防人之心不可無,若這二位在僻靜之地起了壞心,他上哪說理去啊?
簡短截說,一個時辰後,崔耕、郭子儀、張守一行六百餘人,快馬加鞭,往渭源縣梁家莊方向而來。
相傳張守家境貧寒,十六七歲的時候,給一個叫梁萬頃的縣尉做奴仆。
某日,梁萬頃要下馬,張守去扶,一沒留神,把梁萬頃的衣襟兒扯去了一塊兒。
本來這是一件小事兒,但梁萬頃卻破口大罵於他,並且把他辭退。
張守深受刺激,幹脆投身於軍旅。
後來,張守為朔方節度使,梁萬頃整好在他的治下,還是一個縣尉。
當時,梁萬頃非常害怕張守報複。
但張守卻道:“沒關係,要不是有你當日的鞭策,又哪有我~日後的發奮圖強呢?”
一時間,此事被傳為佳話,大概是個類似“韓信忍胯~下之辱”的故事。
今日張守和郭子儀大戰之時,崔耕靈機一動,叫出了“梁萬頃”這個對張守的命運有重大影響的人名。
張守果然對這三個字非常敏感,身形一滯。
現在崔耕被張守問起,就說出了這個故事的前半部分。至於說,崔耕是從哪聽來的這個故事?
那當然是自己聽說了張將軍的名望之後甚是敬仰,有意探聽,最終從一個鄉間老農的嘴裏,得知了此事。
曆史記載中,沒有明確這梁萬頃是哪的人,但其出身隴右是肯定的,當不會被張守戳破。
張守這個“別將”不過是個七品官兒,聽聞有人對自己如此敬仰,還是非常開心的,頓時看崔耕的目光柔和了許多。
再說了,若是方才沒有崔耕那一嗓子,張守有五成左右的可能,得命喪在郭子儀的手裏。說崔耕是他的救命恩人,也毫不為過。
最終,張守長歎一聲,道:“唉,崔兄你這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此言怎講?”
“其實,某對梁縣尉非但沒有半分怨恨,還充滿了歉意和感激。”見崔耕和郭子儀的眼中充滿了迷茫之色,張守又繼續解釋道:“事到如今,我也就不瞞二位了,此事其實另有隱情。”
“什麽隱情?”
“當時……當時……唉,這麽說吧,梁縣尉有一妻一妾,妻子也就不說了,那小妾叫翠如,長得甚是標致。梁縣尉的身體不大好,翠如難免閨中寂寞,而我又長得不賴……”
崔耕道:“你就和那翠如成其好事了?”
張守麵色微紅,點了點頭,道:“是……是的。某雖然知道此事不妥,但年少輕狂,一直沒有和翠如斷掉,直到某一天,被梁縣尉抓了個正著。”
崔耕這才恍然大悟,道:“所以,他才以你撕壞他的衣襟為理由,將你趕出了府,然後你才投身軍旅。這麽解釋就合理多了,我還奇怪呢,梁萬頃怎麽會因為這麽一點兒小事兒,就把你開革了去。要我說,人家梁萬頃對你是真不賴啊!”
郭子儀的關注點和崔耕不同,問道:“那翠如呢?後來梁萬頃把她怎麽樣了?”
張守咬著牙,語氣森然道:“梁縣尉沒把她怎麽樣,隻是把她打發迴老家侍候公婆。倒是郭隊正你……為了一時快活,殺了她!某今日正是來給翠如報仇的!”
敢情是這麽迴事兒。
崔耕暗暗琢磨,怪不得張守什麽都不解釋,就要跟郭子儀決鬥呢,這事兒根本就沒法對外人說。否則,不僅張守顏麵無光,就是翠如也名聲大壞。
唯一的問題是,這事兒真是郭子儀幹的?粗算起來,翠如現在的年齡是在三十到四十之間,到底是多麽傾國傾城,才能引得郭子儀獸性大發啊?
郭子儀當然不肯認這個屎盆子了,怒道:“姓張的,你休得血口噴人!什麽翠如,莫說見過了,俺聽都沒聽過!”
“你還敢狡辯?!”張守道:“前幾日,你郭子儀是不是帶著部下走了一趟渭源縣?”
“是有這麽迴事兒,不過……”
啪!
張守猛地一拍幾案,打斷道:“什麽不過?翠如當時就在渭源縣梁家莊,你的人誣良為盜,將梁家莊的人殺了個十之八九,連翠如都遭了你們的侮辱投井自盡,這還能做的了假?”
“不,我沒有!”
“你有!你自以為做的天衣無縫,但沒想到,有個孩子躲在狗窩內幸免於難。他親耳聽到,有人說出“郭子儀隊正”這五個字的!”
“我……”郭子儀真感到百口難辯。
若說那孩子看到了自己還好,自己可與他當麵對質。但是,那孩子隻是聽說了這五個字兒,這可怎麽個對質法兒?
最終,他心思電轉,道:“跟某出去的人都有名有姓的,張將軍盡管調查,但凡有人說我們到過什麽梁家莊,就請拿郭某人正了軍法!
張守不屑道:“你們做下如此大案,當然定了攻守同盟,我能問出來個屁啊!除非……”
“怎樣?”
“除非準我動刑。”
“不行!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但不動三木,誰知道爾等說得是真是假?”
……
就這樣,張守和郭子儀又爭論起來。
崔耕見不是事,輕咳一聲,道:“二位,二位,請聽崔某人一言。”
“崔兄想說什麽?”
“呃,你們二位在這空對空,也辯不明白。我先說個個人看法兒,這事兒應該不是郭兄弟幹的。”
張守怒道:“你偏向他!”
“非是偏向,關於二位的軍紀,我都聽說過。你們都帶本部到過九曲之地吧?郭兄弟曾經對手下們說,九曲之地本我大唐所有,隻是朝廷一時糊塗,割給了吐蕃人。所以,九曲之地的子民,乃是我大唐的子民,不可傷害。所以,他隻是襲擊吐蕃的輜重部隊,從未對平民百姓動過手。而張將軍的手下……聽說可是在九曲之地發了不少橫財呢。”
“那……那又怎麽樣?”張守著急道:“九曲之地都是些雜胡,到底心向哪邊,那可不一定!不,說明白點兒,他們隻忠於本部,既不想附唐也不想歸屬吐蕃,隻是力量不足以自立罷了。”
崔耕擺了擺手,道:“張將軍別著急,崔某人不是指責您,而是說……郭將軍連雜胡都不願意傷害,又怎麽可能對我大唐子民殺良冒功呢?”
其實張守心中也有些懷疑,要不然他也不會和崔耕、郭子儀一起到帳~篷裏來了。
張守哼了一聲,道:“空口無憑,總不能你姓崔的上嘴皮一碰下嘴皮,這事兒就過去了吧?”
“當然不是。”崔耕沉吟道:“讓一個孩子說謊的難度太大,而且很容易露餡兒,但刻意誤導就簡單多了。不如……咱們一起去趟梁家莊,看看有什麽線索?”
張守和郭子儀對視了一眼,齊聲道:“如此也好。”
……
計議已定,三人出了帳~篷,去見王海賓。
當然了,他們沒提翠如的事兒,隻是請假,說要去渭源縣梁家莊一趟。
王海賓眼前一亮,道:“您們來得正好,咱們先鋒營派派往渭源縣的幾支小隊都失了消息。現在崔炎(崔耕的化名)和子儀帶著本部人馬一起,走一趟渭源縣吧。記住,萬事小心!”
“遵命!”
崔耕和郭子儀的兵馬加在一塊兒是三百人,張守既然要和他們一塊去,也帶了三百人同行防人之心不可無,若這二位在僻靜之地起了壞心,他上哪說理去啊?
簡短截說,一個時辰後,崔耕、郭子儀、張守一行六百餘人,快馬加鞭,往渭源縣梁家莊方向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