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僚!”
楊玄琰罵了一聲,豁然起身,就準備找隔壁雅間那一行人的麻煩。
崔耕麵色一沉,低聲喝道:“坐下!”
“義父,他……”
“天下人說天下事,你能堵住所有人的嘴?趕緊給我坐下。”
“可是……”
“嗯?”
“好吧。”
見崔耕麵色不善,楊玄琰不敢再強,悻悻然地坐了下來。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旁邊雅間內,不斷有陣陣汙蔑崔耕的聲音傳出。
“某跟郭兄弟一樣,對那崔耕恨之入骨啊!要不是他的嶺南道,牽製了朝廷數十萬兵馬,我大唐如今焉能被四夷所欺?”
“此子外示忠義,內藏奸詐。就憑他乃那妖後女婿這一條,就不是什麽好鳥。”
“還有他脅迫太上皇入嶺南道,簡直無君無父,喪心病狂,罪不容誅!”
“這次劍南道出兵劍門關,不知勒索了朝廷多少錢糧,簡直是發國難財。”
“聽說他還對安南都護府大為垂涎,真是我大唐的災星,禍星!”
……
這幫人的聲音不小,又扯著這個話題不放,別說楊玄琰這個小孩了,就是見慣了風浪的宋根海等人都氣的麵色鐵青。
崔耕也是一陣鬱悶。
他心中暗想,華州距離長安不遠,李隆基為了抹黑自己,散布一些對不利於自己的謠言,非常正常。
有些百姓受了他的迷惑,也不算意外。
但是,自己以前的名望不是蓋的啊,幹出來的政績都是實打實的啊。這幫子人是怎麽了,就算再對自己不滿,也不至於像是自己刨了他們祖墳一樣,對自己恨之入骨吧?若是天下百姓都是這樣想,自己馳援劍南道,又有何意義?
咣當!
正在崔耕胡思亂想之際,忽然隔壁的門兒被人踢開了。
有個粗豪的訓斥聲傳來,道:“聒噪!一群窮酸,聽了幾句閑言碎語,就大放厥詞汙蔑嶺南王,真是讓人可發一笑。”
“你說誰是窮酸?”雅間內的人可不樂意了,道:“告訴你,在這兒的人都是華州官宦子弟,入了忠義社的。倒是你這莽漢,又是什麽玩意兒?”
“莽漢?瞎了你的狗眼!俺乃豐安軍節度使王海賓,受命馳援渭州。今日路過華州城,沒想道竟聽到你們幾個窮酸大發厥詞。”
“啥?你是王海賓?“馬鷂子”王海賓?”
“不錯,正是某家。”
“呃……”
聽了王海賓的名號,那幫子年輕人就不敢再瞎逼逼了。
王海賓的職司為豐安軍節度使,官兒倒不是特別大。
豐安軍是個地名,依大唐製度,邊關某地軍隊多百姓少,就會把這個地方命名為某某軍。此地的長官一般稱節度使,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豐安軍節度使,官居四品,麾下五千精騎,在朝堂上的地位,大概相當於一個中州刺史。
最關鍵的,還是王海賓本人的能耐大。“馬鷂子”王海賓以矯勇之名名揚隴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據說李隆基都聽過他的名號。
這次李隆基讓崔耕去堵吐蕃的搶眼,自己這邊也不能無所作為啊。他下了聖旨,以右驍衛將軍郭虔為隴右防禦使,領兵二十萬馳援張仁願,邀擊吐蕃軍。並且,特意調了王海賓及其部屬加入郭虔的麾下,任命其為郭虔的先鋒官。
什麽是先鋒?
若是遠征異域,其職司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擊潰少量敵軍,為大軍行進做好準備。
但現在吐蕃都打到蘭、渭二州了,唐軍是內線作戰,那先鋒軍唯一的職責,就是作為鋒銳,猛衝敵軍的薄弱之處或者幹脆敵軍的本陣。
這是真正為大唐朝廷玩命兒的活兒,而且一般的人絕對幹不了。
一幫子擅打嘴炮的年輕人,能噴嶺南王,能噴當朝宰相,興致起來,就是連皇帝都能批評幾句。但他們再懟天懟地,也沒法兒說人家王海賓的不是啊。
最終一個年輕人打了個哈哈,道:“原來是王先鋒,在下王昌勝,這廂有禮了。論起來,五百年前咱們還是一家人哩……”
王海賓冷哼一聲,道:“這迴不說某是莽漢了?”
“王將軍忠義無雙,自然不是什麽莽漢。但是……您剛才指責我等聽了幾句閑言碎語,就大放厥詞,還請出個道理來。若果真有理,我等給您當麵道歉。否則的話……我等不敢接受。”
“怎麽?你們還不服氣?”王海賓道:“我來問你們,爾等剛才說朝廷在嶺南道周圍布置可幾十萬兵馬,是聽誰說的?”
王昌勝頗為驕傲地道:“此乃我忠義社的社首,如今華州刺史殷利貞所言,那還能做的了假?”
“我呸!我呸!我呸呸呸!”王海賓不屑道:“殷利貞要麽是蠢,完全不知我大唐的兵力布置。要麽就是壞,是在故意混淆視聽。”
“難道不是?”
“廢話,先天政變後,我大唐威臨四海,也就是最近薛訥兵敗於契丹,局勢才突然惡化。嶺南道總共才十萬左右的兵馬,朝廷巴不得崔耕起兵反亂,好名正言順地加以剿滅呢。哼,在嶺南道周圍布置幾十萬兵馬,朝堂上袞袞諸公的腦袋是被驢踢了嗎?”
“呃……就算這條不實,那崔耕乃妖後女婿這條,總是真的吧?”
“那倒是真的。但與此同時,人家崔耕還是中宗皇帝的女婿呢,哦,娶了中宗皇帝之女就是壞蛋了?你們置中宗皇帝於何處?”
另外一個年輕人迫不及待地插話,道:“還有他劫持太上皇到嶺南道,總是罪大惡極了吧?”
王海賓冷笑道:“那照你的意思呢?崔耕有大功於國,就該在長安坐以待斃,全家死絕?忠臣孝子都該身死族滅?”
“這……”
眾年輕人一陣無言。
咳咳~~
良久,剛才說要對崔耕“食其肉寢其皮”的年輕人輕咳一聲,道:“崔耕發國難財,勒索了朝廷大量的錢糧,這總做不得假吧?”
“當然是假的。據某所知,劍南道出兵,錢糧皆是自備,並未要朝廷支援。”
“那怎麽可能?!”
眾年輕人齊齊驚唿出聲,連聲音都變了。
“食其肉寢其皮”更是道:“如今華州收人頭稅,每人十貫錢,百姓們苦不堪言,甚至有人為了完稅賣兒鬻女。官府之所以收這些稅,就是為了應付崔耕的勒索,難道……這事兒是假的?”
“廢話!”王海賓不屑道:“你們豬腦子啊。就算崔耕勒索朝廷,也得是各州均攤,哪有可著一個華州禍禍的?欲知真相如何,你們去其他州府打聽打聽不就得了?”
眾年輕人頓時心中一緊,隱隱約約感覺,己方的確錯了。王昌勝強辯道:“可是……我們華州刺史說……”
王海賓不屑地打斷道:“一個人是不是好人,不是看他怎麽說的,而是看他怎麽做的。你們看看,眼前的華州……可有半分清官治下的景象?”
“這……”人們一陣無語,有人焦急道:“那豈不是說,忠義社努力配合刺史收稅,弄得不少百姓家破人亡,其實是在……助紂為虐?”
楊玄琰罵了一聲,豁然起身,就準備找隔壁雅間那一行人的麻煩。
崔耕麵色一沉,低聲喝道:“坐下!”
“義父,他……”
“天下人說天下事,你能堵住所有人的嘴?趕緊給我坐下。”
“可是……”
“嗯?”
“好吧。”
見崔耕麵色不善,楊玄琰不敢再強,悻悻然地坐了下來。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旁邊雅間內,不斷有陣陣汙蔑崔耕的聲音傳出。
“某跟郭兄弟一樣,對那崔耕恨之入骨啊!要不是他的嶺南道,牽製了朝廷數十萬兵馬,我大唐如今焉能被四夷所欺?”
“此子外示忠義,內藏奸詐。就憑他乃那妖後女婿這一條,就不是什麽好鳥。”
“還有他脅迫太上皇入嶺南道,簡直無君無父,喪心病狂,罪不容誅!”
“這次劍南道出兵劍門關,不知勒索了朝廷多少錢糧,簡直是發國難財。”
“聽說他還對安南都護府大為垂涎,真是我大唐的災星,禍星!”
……
這幫人的聲音不小,又扯著這個話題不放,別說楊玄琰這個小孩了,就是見慣了風浪的宋根海等人都氣的麵色鐵青。
崔耕也是一陣鬱悶。
他心中暗想,華州距離長安不遠,李隆基為了抹黑自己,散布一些對不利於自己的謠言,非常正常。
有些百姓受了他的迷惑,也不算意外。
但是,自己以前的名望不是蓋的啊,幹出來的政績都是實打實的啊。這幫子人是怎麽了,就算再對自己不滿,也不至於像是自己刨了他們祖墳一樣,對自己恨之入骨吧?若是天下百姓都是這樣想,自己馳援劍南道,又有何意義?
咣當!
正在崔耕胡思亂想之際,忽然隔壁的門兒被人踢開了。
有個粗豪的訓斥聲傳來,道:“聒噪!一群窮酸,聽了幾句閑言碎語,就大放厥詞汙蔑嶺南王,真是讓人可發一笑。”
“你說誰是窮酸?”雅間內的人可不樂意了,道:“告訴你,在這兒的人都是華州官宦子弟,入了忠義社的。倒是你這莽漢,又是什麽玩意兒?”
“莽漢?瞎了你的狗眼!俺乃豐安軍節度使王海賓,受命馳援渭州。今日路過華州城,沒想道竟聽到你們幾個窮酸大發厥詞。”
“啥?你是王海賓?“馬鷂子”王海賓?”
“不錯,正是某家。”
“呃……”
聽了王海賓的名號,那幫子年輕人就不敢再瞎逼逼了。
王海賓的職司為豐安軍節度使,官兒倒不是特別大。
豐安軍是個地名,依大唐製度,邊關某地軍隊多百姓少,就會把這個地方命名為某某軍。此地的長官一般稱節度使,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豐安軍節度使,官居四品,麾下五千精騎,在朝堂上的地位,大概相當於一個中州刺史。
最關鍵的,還是王海賓本人的能耐大。“馬鷂子”王海賓以矯勇之名名揚隴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據說李隆基都聽過他的名號。
這次李隆基讓崔耕去堵吐蕃的搶眼,自己這邊也不能無所作為啊。他下了聖旨,以右驍衛將軍郭虔為隴右防禦使,領兵二十萬馳援張仁願,邀擊吐蕃軍。並且,特意調了王海賓及其部屬加入郭虔的麾下,任命其為郭虔的先鋒官。
什麽是先鋒?
若是遠征異域,其職司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擊潰少量敵軍,為大軍行進做好準備。
但現在吐蕃都打到蘭、渭二州了,唐軍是內線作戰,那先鋒軍唯一的職責,就是作為鋒銳,猛衝敵軍的薄弱之處或者幹脆敵軍的本陣。
這是真正為大唐朝廷玩命兒的活兒,而且一般的人絕對幹不了。
一幫子擅打嘴炮的年輕人,能噴嶺南王,能噴當朝宰相,興致起來,就是連皇帝都能批評幾句。但他們再懟天懟地,也沒法兒說人家王海賓的不是啊。
最終一個年輕人打了個哈哈,道:“原來是王先鋒,在下王昌勝,這廂有禮了。論起來,五百年前咱們還是一家人哩……”
王海賓冷哼一聲,道:“這迴不說某是莽漢了?”
“王將軍忠義無雙,自然不是什麽莽漢。但是……您剛才指責我等聽了幾句閑言碎語,就大放厥詞,還請出個道理來。若果真有理,我等給您當麵道歉。否則的話……我等不敢接受。”
“怎麽?你們還不服氣?”王海賓道:“我來問你們,爾等剛才說朝廷在嶺南道周圍布置可幾十萬兵馬,是聽誰說的?”
王昌勝頗為驕傲地道:“此乃我忠義社的社首,如今華州刺史殷利貞所言,那還能做的了假?”
“我呸!我呸!我呸呸呸!”王海賓不屑道:“殷利貞要麽是蠢,完全不知我大唐的兵力布置。要麽就是壞,是在故意混淆視聽。”
“難道不是?”
“廢話,先天政變後,我大唐威臨四海,也就是最近薛訥兵敗於契丹,局勢才突然惡化。嶺南道總共才十萬左右的兵馬,朝廷巴不得崔耕起兵反亂,好名正言順地加以剿滅呢。哼,在嶺南道周圍布置幾十萬兵馬,朝堂上袞袞諸公的腦袋是被驢踢了嗎?”
“呃……就算這條不實,那崔耕乃妖後女婿這條,總是真的吧?”
“那倒是真的。但與此同時,人家崔耕還是中宗皇帝的女婿呢,哦,娶了中宗皇帝之女就是壞蛋了?你們置中宗皇帝於何處?”
另外一個年輕人迫不及待地插話,道:“還有他劫持太上皇到嶺南道,總是罪大惡極了吧?”
王海賓冷笑道:“那照你的意思呢?崔耕有大功於國,就該在長安坐以待斃,全家死絕?忠臣孝子都該身死族滅?”
“這……”
眾年輕人一陣無言。
咳咳~~
良久,剛才說要對崔耕“食其肉寢其皮”的年輕人輕咳一聲,道:“崔耕發國難財,勒索了朝廷大量的錢糧,這總做不得假吧?”
“當然是假的。據某所知,劍南道出兵,錢糧皆是自備,並未要朝廷支援。”
“那怎麽可能?!”
眾年輕人齊齊驚唿出聲,連聲音都變了。
“食其肉寢其皮”更是道:“如今華州收人頭稅,每人十貫錢,百姓們苦不堪言,甚至有人為了完稅賣兒鬻女。官府之所以收這些稅,就是為了應付崔耕的勒索,難道……這事兒是假的?”
“廢話!”王海賓不屑道:“你們豬腦子啊。就算崔耕勒索朝廷,也得是各州均攤,哪有可著一個華州禍禍的?欲知真相如何,你們去其他州府打聽打聽不就得了?”
眾年輕人頓時心中一緊,隱隱約約感覺,己方的確錯了。王昌勝強辯道:“可是……我們華州刺史說……”
王海賓不屑地打斷道:“一個人是不是好人,不是看他怎麽說的,而是看他怎麽做的。你們看看,眼前的華州……可有半分清官治下的景象?”
“這……”人們一陣無語,有人焦急道:“那豈不是說,忠義社努力配合刺史收稅,弄得不少百姓家破人亡,其實是在……助紂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