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這個人是李隆基呢,崔耕都覺得自己有點閃轉騰挪的餘地。然而,天不佑他,這個人是鄭!
沒錯,就是那個背叛了崔耕不知道多少次,後來被崔耕逼著辭去相位的鄭!
雖然說起來,雙方沒有什麽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但是,雙方都明白,二人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道理很簡單,崔耕幾乎沒有什麽對不住鄭的地方,相反地,對他有過幾次饒命之恩。
但是,鄭卻幾次三番差點將崔耕弄得萬劫不複!
升米恩,鬥米仇!
這種恩將仇報做多了,崔耕不死,鄭真是於心難安。
他哈哈大笑道:“不錯,正是小弟。臨淄王知人善任,讓小弟我來負責大哥的安全。”
“這麽說,外麵的五千人馬,你已經全部掌控嘍?本官就奇怪了,你是如何說服他們的?”
“這個簡單。”鄭雙手環抱於胸前,嘴角都差點咧到腮幫子上去了,得意道:“小弟告訴他們,如今相王欲誅韋後,雙方較力,到底鹿死誰手,尚未可知。諸君若是貿然加入一方,選錯了邊的話,就有抄家滅族之憂,不如就此按兵不動。反正無論韋後還是相王的命令,都是命大家圍住太平公主府,莫讓崔相出來。弟說完之後,大家都覺得某之所言甚為有理,大哥覺得呢?”
崔耕此時的心情,已經跌入了穀底,道:“鄭,你有種!不過,若今晚本官的家眷出了半點差錯,我唯你試問!”
“哈哈哈!”
鄭仰天大笑,直笑得前仰後合,上氣不接下氣兒。
崔耕麵色陰沉,道:“你笑什麽?”
“我笑的是,大哥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都這時候了,您還擔心家人呢,您還是多擔心擔心自個兒吧!待臨淄王得勢之後,焉有你的命在?”
“臨淄王?”崔耕輕笑一聲,道:“剛才你不是說,是相王欲誅韋後嗎?即便他勝了,也還是少帝李重茂繼續為皇吧?退一步說,即便少帝因相王功大,退位讓賢,也得是相王即位吧?怎麽可能輪得到臨淄王李隆基?”
鄭麵色微微一變,道:“臨淄王乃是相王的三王子,又有什麽區別?”
崔耕冷笑道:“區別可大了!你也知道,臨淄王李隆基僅僅是個三王子啊。哪朝哪代,皇子能做皇帝的主了?”
忽然間,崔耕猛地一拍腦袋,道:“擦!本官說錯話了!這皇子做皇帝的主的時候,還真有,那就是本朝太宗皇帝殺了建成元吉之後。臨淄王想做太宗皇帝第二?嗯,有誌氣!”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讓李淵積繼續當了兩個月的皇帝,才登基為帝。
崔耕這麽說,無疑是暗諷,李隆基欲為李世民第二,要弑兄殺弟,逼老父讓位。
鄭趕緊分辯道:“胡說,臨淄王絕沒那個意思。”
崔耕得理不饒人,厲聲喝道:“若沒那個意思,他李隆基憑什麽要替相王做主?再說了,他前麵還有兩個哥哥呢。”
鄭慌不擇言,道:“我剛才說得,隻是我以為的話,卻不是臨淄王的想法。我……我剛才想錯了還不成嗎?”
崔耕的聲調越發高昂,有意讓所有人都聽到:“想錯了?那你就是承認自己曾經這樣想了?你想臨淄王效仿太宗皇帝,也來場玄武門之變?很好,真是大大的忠臣啊!你就是本朝的張公瑾,相王聽說了,肯定甚是高興,鄭賢弟。你就等著升官發財吧。”
相傳,玄武門之變前,李二陛下雖然經過了尉遲恭、房玄齡、侯君集等人的勸說,還是猶豫不定,就打算燒烏龜殼占卜,再決定要不要幹這麽一票。
張公謹從外麵進來,一把便將李二陛下的龜殼奪過來扔在地上,道::“占卜是為了決定疑難之事的,現在事情並無疑難,還占卜什麽呢?如果占卜的結果是不吉利的,難道就能夠停止行動了嗎?”
李二陛下聽了這話,才下定了政變的決心。
可以說,張公瑾算是玄武門之變最大的鼓動者了。
李旦若覺得這鄭跟張公瑾差不多,肯定會非常高興地……要了鄭的腦袋。
“我……”
鄭真是悔得腸子都青了。
他心說,我是豬啊,崔耕攻擊李隆基就攻擊李隆基唄,我把這事兒往自己身上攬幹啥?現在人多嘴雜的,今日之事難免傳到李旦的耳朵裏,可是大大的不妙。甚至於,那李隆基就不是個善茬,會不會直接砍了我的腦袋,自證清白呢?
不行!
這崔二郎的口才太厲害了,再跟他鬥嘴,我早晚得被他給坑死。
想到這裏,鄭索性藏拙,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某不和你做口舌之爭。你就待在太平公主府,等候朝廷的處置吧。”
言畢,撥馬就走。
“哦,心虛了哦!”
“理不不辯不明,有種你別走!”
“敢跟崔相做對,真是不知死活!”
……
崔耕身後的太平公主府衛士一陣起哄。
當然,也僅僅是如此了,指望他們幫著崔耕衝破破五千軍士的重圍。別說辦不辦得到了,雙方既無恩義又不是上下級,人家跟本就不可能幫著崔耕如此玩兒命。
無奈之下,崔耕也隻得帶人重新迴了太平公主府。
到了現在,外麵打成什麽樣兒,崔耕也完全插不上手了,甚至於,外麵的消息,他都完全得不到。
不過,仔細想想,自己家中早做好了準備,有共濟會、北門會乃至秘堂的好手堅守,應該能堅持住吧?隻要堅持過了這一晚,李旦登基,即便是李隆基都做不成快意事。
簡短截說,崔耕盡量往好處想,昏昏沉沉過了一夜。
第二天白天,外麵仍然大軍包圍,不通消息。
直到第三日天將傍晚
鄭的聲音在太平公主府門外響起,道:“陛下有旨,請太平公主出來接旨啊!”
太平公主看向崔耕,道:“塵埃已然落定,二郎,陪本宮出去看看?”
崔耕強自平複心情,深吸了一口氣,道:“某正有此意。”
然後,二人帶著數名衛士,往門外而來。
舉目望去,但見鄭的形象已經大為不同身著紫袍威風凜凜,頭戴烏紗得意洋洋。
看來,他已經重得了一個三品之上的職司。
與此同時也說明,這場政變是李隆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鄭手持一卷黃綾聖旨,眉毛抖動,陰陽怪氣地道:“大哥也出來了?那好,你也跪下,和鎮國太平公主公主一起,聆聽陛下的旨意吧?”
1082 賜死崔二郎
崔耕哼了一聲,道:“也不知這旨意,是陛下的意思,還是相王的意思?”
“關於這點,大哥完全不用擔心。因為就在昨日,少帝已經禪位給相王,自己重新退位為溫王。所以,現在的陛下,就是原來的相王。陛下的意思,絕對就是相王的意思。”
“這……這怎麽可能?”崔耕大吃了一驚。
他可是清楚的記得,在曆史記載中,李隆基發動政變五日後,李旦才登基為帝。
而現在,李旦卻是在政變之後,馬上登基。
別小看這五日的時間,效果大大不同。
首先,這是“禪位”,而不是“太子繼位”。
你李旦為了表明自己德行高尚,天命所歸,起碼得來個三辭三讓吧?就算不三辭三讓,起碼也得選個良辰吉日吧?好麽,當晚政變,次日登基。如此猴急,你發動政變到底是為了匡複社稷,還是為了自己當皇帝啊?
可以想見,無論是現在還是後世史書上,都會對李旦這次的倉促登基大為譏笑。李旦以往積累的名望,不說一朝盡喪吧,但也至少是損失了一半。
其次,從現實利益上講,也不妥當啊。
不錯,昨日是很多兵馬參與了政變,但還有些兵馬在按兵不動呢。人家隻是對韋後不滿,可不是支持你李旦做皇帝。
現在,你挾天子以令諸侯,用少帝李重茂的名義,收攏勢力,大部分人也就忍了。畢竟,李重茂是先帝的親兒子,大家得服從命令。等你收攏完勢力再登基,大家手底下無兵無勇,也無可奈何。
但是,你登基後再收攏權力,絲毫不給大家台階下。那就別怪有人心向先帝,意欲保先帝血脈重新為帝了。
所以,無論從名望還是從實際利益上講,李旦如此倉促地登基,都是殊為不智。
太平公主也質疑道:“先帝屍骨未寒,皇兄的心也太急了吧?鄭,你是不是在假傳消息?”
“並非是下官在假傳消息,而是陛下不得不如此。””
“為什麽?”
鄭伸手一指,道;“問題就出在大哥的身上。”
“啊?我?”
“就是你,崔耕崔二郎!你為新羅道行軍大總管,河北道、山東道安撫使、安東都護府大都督,掌握了我大唐三分之一的軍力。現在,你不在魏州,故太子李重福為監軍,這股子勢力就在李重福的手中。他若揮師西進,相王輔政,名不正言不順,拿什麽抵擋?也隻有登基之後,陛下才能領全國的兵馬,迅速平叛。”
“原來如此。”
崔耕瞬間就秒懂了。
表麵上看,李重福坐擁強軍,李顯這邊要跟他對抗的話,應該是讓李重茂繼續在皇帝位上,造成兄弟相爭的假相給天下人看。
但問題是,你蒙誰啊?
人家李重福的太子之位是怎麽來的?由崔耕領頭,群臣跪請立李重福為太子,李顯答應。然後,選良辰擇吉日,在含元殿冊封太子,並且祭告太廟。
這太子之位是極為硬紮!
但是,李重茂呢?是李顯死後,韋後頒布李顯“遺詔”,廢李重福的太子之位,傳位李重茂。李顯遺詔,誰知道是真的是假的?八成以上的可能,那就是韋後編的。換言之,李重茂的皇位,不是來自於李顯,而是來自韋後。
韋後既然被誅,當然得李重福繼位啊。
還有一點,韋後乃是李顯正兒八經的皇後。雖然不是生身之母,但是,從封建禮法上看,她就是李重茂的親媽。
好麽,現在你李重茂的媽被李旦宰了,你不去為你媽報仇,還讓自己是殺母仇人輔政,那就是不孝,還有何麵目做皇帝啊?
別說什麽韋後失德,再失德,那也是你媽。要不然,大家誰覺得皇帝失德就造反,那天下不就大亂了嗎?
所以,隻要是李重茂在位,那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講,李重福都是“正義”的一方。
唯有李旦登基,才能名正言順地對抗李重福。
李旦完全可以說,你李重福是先帝親封的太子,朕還之前做過皇帝呢,豈不比你名正言順?就是你爹那個太子位,都是朕讓出來的!
隻是後來,你爹這一係守不住江山,險些為韋後所奪。現在,朕力挽狂瀾,有大功於國,要把皇位拿迴來,有何不可?
這樣,雙方在輿論上能打成平手。
之後到底鹿死誰手,就看個人的手段了。
想到這裏,崔耕沉聲道:“既然如此,想是相王是鐵了心,要與故太子李重福開兵見仗嘍?那本官……想必也是難逃一死?”
鄭對崔耕繼續稱李旦為相王也不以為意,道:“大哥果然聰明!你戰功卓絕,舊部甚多。你若不死,無論相王還是臨淄王,都心中難安啊!”
說著話,他招了招手,道;“實不相瞞,東西都給您準備好了。”
馬上就有一個軍士端著個托盤上來,上麵有三樣東西:匕首、毒酒和三尺白綾。
鄭繼續道:“大哥把這三樣東西領迴去,慢慢選吧。”
“崔某人若是不肯自盡呢?”
“不肯?”鄭輕笑一聲,道:“那可由不得你,您說是不是啊,公主?”
說白了,崔耕現在手中沒有任何力量,全靠太平公主庇護。隻要太平公主鬆了口,到底是圓是扁,可就由不得崔耕自己了。
不過,太平公主微微搖頭道:“你迴去告訴皇兄,讓崔二郎不再幹政可以。但是,要崔耕的命,隻要本宮還有一口氣在,辦不到!”
“公主您這是何必?這天下男人有的是,您何必為了一個已然失勢的崔二郎,得罪陛下呢?”
太平公主正色道:“天下男人有的是,但真正走進本宮心裏的,唯有崔二郎一個。二十年前,母後為了皇位,奪了我的駙馬薛紹,我忍了。今日,皇兄同樣是為了皇位,要奪我的崔二郎,本宮卻不準備再忍!”
說到最後,太平公主的語氣,已經陰毒無比。
她緊咬銀牙,一字一頓地繼續道:“你迴去問問皇兄:先殺皇嫂,再殺親妹,他準備讓天下人如何看待自己?”
太平公主違背李旦的意思庇護崔耕,一是有些豁出去了。二是……好吧,她有些有恃無恐。
崔耕人稱“崔青天”,名望甚好,自不必提。
與後世經過李隆基抹黑後,太平公主聲名狼藉不同。在這個時代,太平公主的名聲也不算差有李顯那幫子無法無天的女兒襯托著,人家太平公主都算一朵白蓮花了。
好吧,李旦誅韋後,是為了李氏江山,殺崔耕是有不得已的苦衷,那麽,太平公主呢?有人就會問了,你爹和你媽生了那麽多子女,現在就剩下你和太平公主了,你身為皇帝富有四海,卻連一個妹妹都容不下?
另外,以太平公主對李旦的了解,這位皇兄性格軟弱、權力欲~望低又重視親情。隻要自己表現強硬,他應該會服軟。
然而,出乎太平公主預料的是,鄭既沒有妥協,也沒有繼續強硬下去,而是胸有成竹地道:“公主莫把話說得那麽絕嘛……其實,陛下是想和你做個交易。”
“什麽交易?”
鄭拍了兩下手,道:“帶上來。”
沒錯,就是那個背叛了崔耕不知道多少次,後來被崔耕逼著辭去相位的鄭!
雖然說起來,雙方沒有什麽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但是,雙方都明白,二人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道理很簡單,崔耕幾乎沒有什麽對不住鄭的地方,相反地,對他有過幾次饒命之恩。
但是,鄭卻幾次三番差點將崔耕弄得萬劫不複!
升米恩,鬥米仇!
這種恩將仇報做多了,崔耕不死,鄭真是於心難安。
他哈哈大笑道:“不錯,正是小弟。臨淄王知人善任,讓小弟我來負責大哥的安全。”
“這麽說,外麵的五千人馬,你已經全部掌控嘍?本官就奇怪了,你是如何說服他們的?”
“這個簡單。”鄭雙手環抱於胸前,嘴角都差點咧到腮幫子上去了,得意道:“小弟告訴他們,如今相王欲誅韋後,雙方較力,到底鹿死誰手,尚未可知。諸君若是貿然加入一方,選錯了邊的話,就有抄家滅族之憂,不如就此按兵不動。反正無論韋後還是相王的命令,都是命大家圍住太平公主府,莫讓崔相出來。弟說完之後,大家都覺得某之所言甚為有理,大哥覺得呢?”
崔耕此時的心情,已經跌入了穀底,道:“鄭,你有種!不過,若今晚本官的家眷出了半點差錯,我唯你試問!”
“哈哈哈!”
鄭仰天大笑,直笑得前仰後合,上氣不接下氣兒。
崔耕麵色陰沉,道:“你笑什麽?”
“我笑的是,大哥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都這時候了,您還擔心家人呢,您還是多擔心擔心自個兒吧!待臨淄王得勢之後,焉有你的命在?”
“臨淄王?”崔耕輕笑一聲,道:“剛才你不是說,是相王欲誅韋後嗎?即便他勝了,也還是少帝李重茂繼續為皇吧?退一步說,即便少帝因相王功大,退位讓賢,也得是相王即位吧?怎麽可能輪得到臨淄王李隆基?”
鄭麵色微微一變,道:“臨淄王乃是相王的三王子,又有什麽區別?”
崔耕冷笑道:“區別可大了!你也知道,臨淄王李隆基僅僅是個三王子啊。哪朝哪代,皇子能做皇帝的主了?”
忽然間,崔耕猛地一拍腦袋,道:“擦!本官說錯話了!這皇子做皇帝的主的時候,還真有,那就是本朝太宗皇帝殺了建成元吉之後。臨淄王想做太宗皇帝第二?嗯,有誌氣!”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讓李淵積繼續當了兩個月的皇帝,才登基為帝。
崔耕這麽說,無疑是暗諷,李隆基欲為李世民第二,要弑兄殺弟,逼老父讓位。
鄭趕緊分辯道:“胡說,臨淄王絕沒那個意思。”
崔耕得理不饒人,厲聲喝道:“若沒那個意思,他李隆基憑什麽要替相王做主?再說了,他前麵還有兩個哥哥呢。”
鄭慌不擇言,道:“我剛才說得,隻是我以為的話,卻不是臨淄王的想法。我……我剛才想錯了還不成嗎?”
崔耕的聲調越發高昂,有意讓所有人都聽到:“想錯了?那你就是承認自己曾經這樣想了?你想臨淄王效仿太宗皇帝,也來場玄武門之變?很好,真是大大的忠臣啊!你就是本朝的張公瑾,相王聽說了,肯定甚是高興,鄭賢弟。你就等著升官發財吧。”
相傳,玄武門之變前,李二陛下雖然經過了尉遲恭、房玄齡、侯君集等人的勸說,還是猶豫不定,就打算燒烏龜殼占卜,再決定要不要幹這麽一票。
張公謹從外麵進來,一把便將李二陛下的龜殼奪過來扔在地上,道::“占卜是為了決定疑難之事的,現在事情並無疑難,還占卜什麽呢?如果占卜的結果是不吉利的,難道就能夠停止行動了嗎?”
李二陛下聽了這話,才下定了政變的決心。
可以說,張公瑾算是玄武門之變最大的鼓動者了。
李旦若覺得這鄭跟張公瑾差不多,肯定會非常高興地……要了鄭的腦袋。
“我……”
鄭真是悔得腸子都青了。
他心說,我是豬啊,崔耕攻擊李隆基就攻擊李隆基唄,我把這事兒往自己身上攬幹啥?現在人多嘴雜的,今日之事難免傳到李旦的耳朵裏,可是大大的不妙。甚至於,那李隆基就不是個善茬,會不會直接砍了我的腦袋,自證清白呢?
不行!
這崔二郎的口才太厲害了,再跟他鬥嘴,我早晚得被他給坑死。
想到這裏,鄭索性藏拙,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某不和你做口舌之爭。你就待在太平公主府,等候朝廷的處置吧。”
言畢,撥馬就走。
“哦,心虛了哦!”
“理不不辯不明,有種你別走!”
“敢跟崔相做對,真是不知死活!”
……
崔耕身後的太平公主府衛士一陣起哄。
當然,也僅僅是如此了,指望他們幫著崔耕衝破破五千軍士的重圍。別說辦不辦得到了,雙方既無恩義又不是上下級,人家跟本就不可能幫著崔耕如此玩兒命。
無奈之下,崔耕也隻得帶人重新迴了太平公主府。
到了現在,外麵打成什麽樣兒,崔耕也完全插不上手了,甚至於,外麵的消息,他都完全得不到。
不過,仔細想想,自己家中早做好了準備,有共濟會、北門會乃至秘堂的好手堅守,應該能堅持住吧?隻要堅持過了這一晚,李旦登基,即便是李隆基都做不成快意事。
簡短截說,崔耕盡量往好處想,昏昏沉沉過了一夜。
第二天白天,外麵仍然大軍包圍,不通消息。
直到第三日天將傍晚
鄭的聲音在太平公主府門外響起,道:“陛下有旨,請太平公主出來接旨啊!”
太平公主看向崔耕,道:“塵埃已然落定,二郎,陪本宮出去看看?”
崔耕強自平複心情,深吸了一口氣,道:“某正有此意。”
然後,二人帶著數名衛士,往門外而來。
舉目望去,但見鄭的形象已經大為不同身著紫袍威風凜凜,頭戴烏紗得意洋洋。
看來,他已經重得了一個三品之上的職司。
與此同時也說明,這場政變是李隆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鄭手持一卷黃綾聖旨,眉毛抖動,陰陽怪氣地道:“大哥也出來了?那好,你也跪下,和鎮國太平公主公主一起,聆聽陛下的旨意吧?”
1082 賜死崔二郎
崔耕哼了一聲,道:“也不知這旨意,是陛下的意思,還是相王的意思?”
“關於這點,大哥完全不用擔心。因為就在昨日,少帝已經禪位給相王,自己重新退位為溫王。所以,現在的陛下,就是原來的相王。陛下的意思,絕對就是相王的意思。”
“這……這怎麽可能?”崔耕大吃了一驚。
他可是清楚的記得,在曆史記載中,李隆基發動政變五日後,李旦才登基為帝。
而現在,李旦卻是在政變之後,馬上登基。
別小看這五日的時間,效果大大不同。
首先,這是“禪位”,而不是“太子繼位”。
你李旦為了表明自己德行高尚,天命所歸,起碼得來個三辭三讓吧?就算不三辭三讓,起碼也得選個良辰吉日吧?好麽,當晚政變,次日登基。如此猴急,你發動政變到底是為了匡複社稷,還是為了自己當皇帝啊?
可以想見,無論是現在還是後世史書上,都會對李旦這次的倉促登基大為譏笑。李旦以往積累的名望,不說一朝盡喪吧,但也至少是損失了一半。
其次,從現實利益上講,也不妥當啊。
不錯,昨日是很多兵馬參與了政變,但還有些兵馬在按兵不動呢。人家隻是對韋後不滿,可不是支持你李旦做皇帝。
現在,你挾天子以令諸侯,用少帝李重茂的名義,收攏勢力,大部分人也就忍了。畢竟,李重茂是先帝的親兒子,大家得服從命令。等你收攏完勢力再登基,大家手底下無兵無勇,也無可奈何。
但是,你登基後再收攏權力,絲毫不給大家台階下。那就別怪有人心向先帝,意欲保先帝血脈重新為帝了。
所以,無論從名望還是從實際利益上講,李旦如此倉促地登基,都是殊為不智。
太平公主也質疑道:“先帝屍骨未寒,皇兄的心也太急了吧?鄭,你是不是在假傳消息?”
“並非是下官在假傳消息,而是陛下不得不如此。””
“為什麽?”
鄭伸手一指,道;“問題就出在大哥的身上。”
“啊?我?”
“就是你,崔耕崔二郎!你為新羅道行軍大總管,河北道、山東道安撫使、安東都護府大都督,掌握了我大唐三分之一的軍力。現在,你不在魏州,故太子李重福為監軍,這股子勢力就在李重福的手中。他若揮師西進,相王輔政,名不正言不順,拿什麽抵擋?也隻有登基之後,陛下才能領全國的兵馬,迅速平叛。”
“原來如此。”
崔耕瞬間就秒懂了。
表麵上看,李重福坐擁強軍,李顯這邊要跟他對抗的話,應該是讓李重茂繼續在皇帝位上,造成兄弟相爭的假相給天下人看。
但問題是,你蒙誰啊?
人家李重福的太子之位是怎麽來的?由崔耕領頭,群臣跪請立李重福為太子,李顯答應。然後,選良辰擇吉日,在含元殿冊封太子,並且祭告太廟。
這太子之位是極為硬紮!
但是,李重茂呢?是李顯死後,韋後頒布李顯“遺詔”,廢李重福的太子之位,傳位李重茂。李顯遺詔,誰知道是真的是假的?八成以上的可能,那就是韋後編的。換言之,李重茂的皇位,不是來自於李顯,而是來自韋後。
韋後既然被誅,當然得李重福繼位啊。
還有一點,韋後乃是李顯正兒八經的皇後。雖然不是生身之母,但是,從封建禮法上看,她就是李重茂的親媽。
好麽,現在你李重茂的媽被李旦宰了,你不去為你媽報仇,還讓自己是殺母仇人輔政,那就是不孝,還有何麵目做皇帝啊?
別說什麽韋後失德,再失德,那也是你媽。要不然,大家誰覺得皇帝失德就造反,那天下不就大亂了嗎?
所以,隻要是李重茂在位,那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講,李重福都是“正義”的一方。
唯有李旦登基,才能名正言順地對抗李重福。
李旦完全可以說,你李重福是先帝親封的太子,朕還之前做過皇帝呢,豈不比你名正言順?就是你爹那個太子位,都是朕讓出來的!
隻是後來,你爹這一係守不住江山,險些為韋後所奪。現在,朕力挽狂瀾,有大功於國,要把皇位拿迴來,有何不可?
這樣,雙方在輿論上能打成平手。
之後到底鹿死誰手,就看個人的手段了。
想到這裏,崔耕沉聲道:“既然如此,想是相王是鐵了心,要與故太子李重福開兵見仗嘍?那本官……想必也是難逃一死?”
鄭對崔耕繼續稱李旦為相王也不以為意,道:“大哥果然聰明!你戰功卓絕,舊部甚多。你若不死,無論相王還是臨淄王,都心中難安啊!”
說著話,他招了招手,道;“實不相瞞,東西都給您準備好了。”
馬上就有一個軍士端著個托盤上來,上麵有三樣東西:匕首、毒酒和三尺白綾。
鄭繼續道:“大哥把這三樣東西領迴去,慢慢選吧。”
“崔某人若是不肯自盡呢?”
“不肯?”鄭輕笑一聲,道:“那可由不得你,您說是不是啊,公主?”
說白了,崔耕現在手中沒有任何力量,全靠太平公主庇護。隻要太平公主鬆了口,到底是圓是扁,可就由不得崔耕自己了。
不過,太平公主微微搖頭道:“你迴去告訴皇兄,讓崔二郎不再幹政可以。但是,要崔耕的命,隻要本宮還有一口氣在,辦不到!”
“公主您這是何必?這天下男人有的是,您何必為了一個已然失勢的崔二郎,得罪陛下呢?”
太平公主正色道:“天下男人有的是,但真正走進本宮心裏的,唯有崔二郎一個。二十年前,母後為了皇位,奪了我的駙馬薛紹,我忍了。今日,皇兄同樣是為了皇位,要奪我的崔二郎,本宮卻不準備再忍!”
說到最後,太平公主的語氣,已經陰毒無比。
她緊咬銀牙,一字一頓地繼續道:“你迴去問問皇兄:先殺皇嫂,再殺親妹,他準備讓天下人如何看待自己?”
太平公主違背李旦的意思庇護崔耕,一是有些豁出去了。二是……好吧,她有些有恃無恐。
崔耕人稱“崔青天”,名望甚好,自不必提。
與後世經過李隆基抹黑後,太平公主聲名狼藉不同。在這個時代,太平公主的名聲也不算差有李顯那幫子無法無天的女兒襯托著,人家太平公主都算一朵白蓮花了。
好吧,李旦誅韋後,是為了李氏江山,殺崔耕是有不得已的苦衷,那麽,太平公主呢?有人就會問了,你爹和你媽生了那麽多子女,現在就剩下你和太平公主了,你身為皇帝富有四海,卻連一個妹妹都容不下?
另外,以太平公主對李旦的了解,這位皇兄性格軟弱、權力欲~望低又重視親情。隻要自己表現強硬,他應該會服軟。
然而,出乎太平公主預料的是,鄭既沒有妥協,也沒有繼續強硬下去,而是胸有成竹地道:“公主莫把話說得那麽絕嘛……其實,陛下是想和你做個交易。”
“什麽交易?”
鄭拍了兩下手,道:“帶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