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蒸餅,就是饅頭。盡管此物在漢時就做饅頭了,但自晉朝以來,胡風漸盛,人們將其改稱為蒸餅、籠餅。直到大宋年間,才會迴複舊稱。
那小乞丐的話音剛落,台下就傳來了陣陣恥笑之聲。
“庶子無理!”
“一個乞索兒也想要佛寶,真是可笑可笑!你有那個福分嗎?”
“人貴有自知之明,可惜這乞索兒沒有。”
……
然而,崔耕既沒有斥責那小乞丐,也沒有譏笑他自不量力,而是溫言道:“這位小哥,能不能告訴我,你因何想要這佛寶啊?”
“因為……爺爺快要病死了。”那乞索爾抽泣道:“我隻有爺爺這麽一個親人了,求大師賜予我佛寶,救救我爺爺吧。”
崔耕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既然你爺爺對你如此重要,你為何隻肯用一個蒸餅來換佛寶?”
“因為……因為……”那乞索兒咽了口吐沫,道:“這就是我最珍貴的東西了,我不是要占大師的便宜,實在是沒辦法了。我求求您,求求您……隻要您答應我,我給你做牛做馬……”
“不必做牛做馬。”崔耕右手一抬,打斷道:“真難為你一片孝心,這寶物我換了。”
“啊?您真換了?我謝謝您。”
那乞索兒跪在地上,連磕了幾個響頭。
崔耕擺了擺手,又從袖兜中掏出來一塊金子,大約有一兩重,道:“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佛寶也不一定有用,你再拿這錢,找大夫看看,雙管齊下,盡人事聽天命吧。”
“謝謝大師,謝謝大師。”
那乞索兒連連磕頭,轉身離去。
這就去了兩件佛像了,對於最後一個佛像,人們依次而上,爭奪得愈發激烈。
他們獻出來的財物越來越好,崔耕卻搖頭不換。
甚至有個富商提出,要拿黃金千兩來換這佛像,他都堅決不允。
那富商怒道:“你這和尚,好沒道理。那乞索兒的一個蒸餅你肯換,我這千兩黃金你卻不肯換,你家佛祖,就是叫你這樣弘揚佛法的?”
“趕巧了,還真被您說著了。”崔耕微微一笑,道:“沒錯,我家佛祖還真是讓我這樣弘揚佛法的。”
“你……你真是豈有此理!”
崔耕不慌不忙地道:“並非豈有此理,而是確有道理。敢問這位施主,你有多少家財?”
“我你都不認識?我乃西原城中第一富商,樸夕陽是也。幾十萬貫總是有的。”
“還是的啊。你家財幾十萬貫,卻隻願意用黃金千兩來換佛寶。也就是說,是願意用自己家財的幾十分之一來換。而那小乞兒呢,用一個饅頭,也就是他全部的財產來換。你以為……誰對佛祖更誠心?”
“我……”
那富商被說了個啞口無言,轉移話題道:“那剛才那個小販又怎麽講?他再窮,兩個梨子對他也不算什麽吧?”
“的確,那兩個梨對他不算什麽。但是,與此用時,他並未想從我這換點什麽,這就是無心之善,非常可貴。”
“無心之善?那別人也宣稱不想換東西,你也拿佛寶給他?”
“宣稱是宣稱,事實是事實。”崔耕道:“這樣,我送大家一副對聯,你們就明白了: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這對聯出自後世蒲鬆齡的《考城隍》,非常有名。
在大唐年間,佛家的因果報應學說,在便於人們理解方麵,還做的非常粗陋。
崔耕將這後世的名句一拿出來,對於一般人來說,簡直有振聾發聵之感。
“好,崔大師真有道高僧也。”
“什麽叫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我現在算是見識了。”
“今日能聆聽崔大師的教誨,某真是幸何如之啊。”
……
在人們的讚歎聲中,那富商灰溜溜地下了高台。
然後,崔耕趁熱打鐵,又講了幾個佛門小故事,大體意思,都是心誠則靈。
比如某貪官死後受審,閻王卻說他應該投生一個富貴人家。那貪官就奇怪啊,我這輩子沒幹啥好事兒,為何下場如此之好呢。那閻王就說了,因為你曾經寫過一份奏章,要求朝廷不要增加鹽稅,全無私心。單這一件事,就抵消了你全部的罪孽還有富裕。那貪官說,可是,我那奏章朝廷也沒準啊。閻王迴道,朝廷若是準了,你下輩子就該封公封侯嘍,又何止是投胎富貴人家?
再比如,某婦人不知如何念佛,有人戲謔她,就說念“棒槌”就是念佛了。於是乎,那婦人就一直念“棒槌”。念了三十年之後,竟然有佛陀下降,接她白日飛升,進入西天極樂世界。
……
幾個小故事講完,百姓們對心誠則靈理解的更加深刻。
崔耕這才看向那失去了女兒的婦人,道:“你現在明白了吧?若有和尚以錢財的多寡,衡量對佛是否恭敬,那就是魔王波旬的弟子假扮的。若是以心意的多寡,來衡量是否對佛祖恭敬,那就是真佛子。”
那婦人滿麵羞慚,跪倒在地,道:“民女錯怪了大師,還請大師恕罪。隻是……現在有魔王的徒子徒孫,占據了奉德寺,不知崔大師,準備怎麽做呢?”
崔耕等的就是這句話!
奉德寺乃是新羅佛門護法神異次頓的道場,連金喬覺都不願意直攖其鋒。
他剛才費勁力氣,調動人們的情緒,樹立自己的權威,為的是什麽?還不就是為了號召百姓們,造成輿論,幫那個小女孩報仇雪恨嗎?
當即,他豁然而起,慨然道:“某要往奉德寺一行,把魔王的徒子徒孫揪出來,為那可憐的小女孩討迴公道!你們……誰願意跟我來!”
“我願意!”
“願附驥尾!”
“殺魔子魔孫啊!”
……
不得不說,奉德寺的和尚們幹的這事兒太缺德了,犯了眾怒。而崔耕現在的號召力,又太強了。
當即,百姓們群情激奮,踴躍參加。
金喬覺卻覺得不是事,輕扯了撤崔耕的袖子,道:“崔先生還請三思,這奉德寺……不好惹啊。”
“不好惹也得惹,若奉德寺內的妖僧不除,百姓怎麽可能傾慕佛法?佛法怎能大行於世?”崔耕盯著金喬覺的眼睛,道:“某心意已決,事到如今,你究竟站哪邊兒?”
“我……”
“傳播佛法”一下子就點中了金喬覺的死穴。他一咬牙一跺腳,道:“崔先生不愧是高僧大德轉世,為了弘揚佛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弟子不才,願意護法!”
“好,王子殿下且放寬心,我不會讓你難做的。”
然後,崔耕抖擻精神,帶著數萬百姓,往奉德寺方向而來。金喬覺也趕緊派人,通知了官府,以防萬一。
鬧了這麽大動靜,奉德寺內的和尚們豈能不知?
崔耕來到寺前,但見八百僧兵各持兵刃,弓上弦刀出鞘,擺開陣勢,已經等候多時了。
那小乞丐的話音剛落,台下就傳來了陣陣恥笑之聲。
“庶子無理!”
“一個乞索兒也想要佛寶,真是可笑可笑!你有那個福分嗎?”
“人貴有自知之明,可惜這乞索兒沒有。”
……
然而,崔耕既沒有斥責那小乞丐,也沒有譏笑他自不量力,而是溫言道:“這位小哥,能不能告訴我,你因何想要這佛寶啊?”
“因為……爺爺快要病死了。”那乞索爾抽泣道:“我隻有爺爺這麽一個親人了,求大師賜予我佛寶,救救我爺爺吧。”
崔耕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既然你爺爺對你如此重要,你為何隻肯用一個蒸餅來換佛寶?”
“因為……因為……”那乞索兒咽了口吐沫,道:“這就是我最珍貴的東西了,我不是要占大師的便宜,實在是沒辦法了。我求求您,求求您……隻要您答應我,我給你做牛做馬……”
“不必做牛做馬。”崔耕右手一抬,打斷道:“真難為你一片孝心,這寶物我換了。”
“啊?您真換了?我謝謝您。”
那乞索兒跪在地上,連磕了幾個響頭。
崔耕擺了擺手,又從袖兜中掏出來一塊金子,大約有一兩重,道:“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佛寶也不一定有用,你再拿這錢,找大夫看看,雙管齊下,盡人事聽天命吧。”
“謝謝大師,謝謝大師。”
那乞索兒連連磕頭,轉身離去。
這就去了兩件佛像了,對於最後一個佛像,人們依次而上,爭奪得愈發激烈。
他們獻出來的財物越來越好,崔耕卻搖頭不換。
甚至有個富商提出,要拿黃金千兩來換這佛像,他都堅決不允。
那富商怒道:“你這和尚,好沒道理。那乞索兒的一個蒸餅你肯換,我這千兩黃金你卻不肯換,你家佛祖,就是叫你這樣弘揚佛法的?”
“趕巧了,還真被您說著了。”崔耕微微一笑,道:“沒錯,我家佛祖還真是讓我這樣弘揚佛法的。”
“你……你真是豈有此理!”
崔耕不慌不忙地道:“並非豈有此理,而是確有道理。敢問這位施主,你有多少家財?”
“我你都不認識?我乃西原城中第一富商,樸夕陽是也。幾十萬貫總是有的。”
“還是的啊。你家財幾十萬貫,卻隻願意用黃金千兩來換佛寶。也就是說,是願意用自己家財的幾十分之一來換。而那小乞兒呢,用一個饅頭,也就是他全部的財產來換。你以為……誰對佛祖更誠心?”
“我……”
那富商被說了個啞口無言,轉移話題道:“那剛才那個小販又怎麽講?他再窮,兩個梨子對他也不算什麽吧?”
“的確,那兩個梨對他不算什麽。但是,與此用時,他並未想從我這換點什麽,這就是無心之善,非常可貴。”
“無心之善?那別人也宣稱不想換東西,你也拿佛寶給他?”
“宣稱是宣稱,事實是事實。”崔耕道:“這樣,我送大家一副對聯,你們就明白了: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這對聯出自後世蒲鬆齡的《考城隍》,非常有名。
在大唐年間,佛家的因果報應學說,在便於人們理解方麵,還做的非常粗陋。
崔耕將這後世的名句一拿出來,對於一般人來說,簡直有振聾發聵之感。
“好,崔大師真有道高僧也。”
“什麽叫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我現在算是見識了。”
“今日能聆聽崔大師的教誨,某真是幸何如之啊。”
……
在人們的讚歎聲中,那富商灰溜溜地下了高台。
然後,崔耕趁熱打鐵,又講了幾個佛門小故事,大體意思,都是心誠則靈。
比如某貪官死後受審,閻王卻說他應該投生一個富貴人家。那貪官就奇怪啊,我這輩子沒幹啥好事兒,為何下場如此之好呢。那閻王就說了,因為你曾經寫過一份奏章,要求朝廷不要增加鹽稅,全無私心。單這一件事,就抵消了你全部的罪孽還有富裕。那貪官說,可是,我那奏章朝廷也沒準啊。閻王迴道,朝廷若是準了,你下輩子就該封公封侯嘍,又何止是投胎富貴人家?
再比如,某婦人不知如何念佛,有人戲謔她,就說念“棒槌”就是念佛了。於是乎,那婦人就一直念“棒槌”。念了三十年之後,竟然有佛陀下降,接她白日飛升,進入西天極樂世界。
……
幾個小故事講完,百姓們對心誠則靈理解的更加深刻。
崔耕這才看向那失去了女兒的婦人,道:“你現在明白了吧?若有和尚以錢財的多寡,衡量對佛是否恭敬,那就是魔王波旬的弟子假扮的。若是以心意的多寡,來衡量是否對佛祖恭敬,那就是真佛子。”
那婦人滿麵羞慚,跪倒在地,道:“民女錯怪了大師,還請大師恕罪。隻是……現在有魔王的徒子徒孫,占據了奉德寺,不知崔大師,準備怎麽做呢?”
崔耕等的就是這句話!
奉德寺乃是新羅佛門護法神異次頓的道場,連金喬覺都不願意直攖其鋒。
他剛才費勁力氣,調動人們的情緒,樹立自己的權威,為的是什麽?還不就是為了號召百姓們,造成輿論,幫那個小女孩報仇雪恨嗎?
當即,他豁然而起,慨然道:“某要往奉德寺一行,把魔王的徒子徒孫揪出來,為那可憐的小女孩討迴公道!你們……誰願意跟我來!”
“我願意!”
“願附驥尾!”
“殺魔子魔孫啊!”
……
不得不說,奉德寺的和尚們幹的這事兒太缺德了,犯了眾怒。而崔耕現在的號召力,又太強了。
當即,百姓們群情激奮,踴躍參加。
金喬覺卻覺得不是事,輕扯了撤崔耕的袖子,道:“崔先生還請三思,這奉德寺……不好惹啊。”
“不好惹也得惹,若奉德寺內的妖僧不除,百姓怎麽可能傾慕佛法?佛法怎能大行於世?”崔耕盯著金喬覺的眼睛,道:“某心意已決,事到如今,你究竟站哪邊兒?”
“我……”
“傳播佛法”一下子就點中了金喬覺的死穴。他一咬牙一跺腳,道:“崔先生不愧是高僧大德轉世,為了弘揚佛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弟子不才,願意護法!”
“好,王子殿下且放寬心,我不會讓你難做的。”
然後,崔耕抖擻精神,帶著數萬百姓,往奉德寺方向而來。金喬覺也趕緊派人,通知了官府,以防萬一。
鬧了這麽大動靜,奉德寺內的和尚們豈能不知?
崔耕來到寺前,但見八百僧兵各持兵刃,弓上弦刀出鞘,擺開陣勢,已經等候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