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重病”中的太平公主去和親吐蕃?李顯還要不要臉了?
崔耕甚是奇怪。
然而,前來報信之人,乃是太平公主府的總管李千喜,這總做不了假。
懷著滿腹狐疑,崔耕翻身上馬,往皇宮方向急馳而來。
到了宮門口一看,已經聚集了好幾百號人了。非但有太平公主、相王李旦一係的官員,就是平時打醬油的官員都來了不少,其中甚至有扶桑、吐蕃、新羅使節的身影。
粗略計算,這些人達到了朝廷高~官數量的八成。
無它,公道自在人心,今日之事李顯幹的太不地道了,誰都想說道幾句。
崔耕遞上鯉符請求入宮麵聖,半個時辰後,宮門大開,高力士走了出來。
“陛下有旨,諸位臣工到勤政殿敘話。”
“遵旨。”
群臣魚貫而入勤政殿,但見李顯和韋後已經等候多時了。
此時勤政殿內還有兩個大臣侍立,一個是門下侍中紀處納,還有一個則是右驍衛將軍、知太史事迦葉誌忠。
所謂知太史事,就是太史局的最高領導。而太史局,換成後世的話,就是欽天監,負責觀察天象,推算節氣,製定曆法等等。
迦葉誌忠坐在這個位置上,其能力大家還是服氣的。他是天竺人,迦葉氏乃天竺“天學三家”(瞿曇氏、迦葉氏、俱摩羅氏)之一。迦葉誌忠的祖父迦葉孝威曾幫助李淳風修過《麟德曆》,迦葉誌忠本人的天文學水平,更是在當世堪稱第一。
但是,與此同時,此人投靠了韋後,人品實在不咋樣。見他在此,眾大臣的心裏都升起了一陣陰霾。
“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參見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諸位愛卿平身。”
“謝陛下。”
見禮已畢,眾臣工文東武西站好。
李顯道:“關於令太平公主和親吐蕃之事,朕知道眾位愛卿心中頗多疑問。還請大家稍安勿躁,朕已經派人去傳詔太平公主和相王了。等他們到了,朕自有話講。”
那就等著唄,大概過了半個時辰左右,太平公主和相王進了勤政殿。
李顯這才輕咳一聲,道:“迦葉愛卿,你昨夜發現了什麽,告訴眾位愛卿吧。”
“遵旨。”
迦葉誌忠正色道:“微臣夜觀天象,發現攝提入太微宮,至帝座,主大臣宴見納忠於天子。”
李顯歎了口氣,道:“的確,朕昨夜與紀侍中有了一場深談,想不到此舉竟然上應天相。紀侍中,你說說,朕昨夜都和你都談了什麽啊?”
“陛下昨晚為與吐蕃和親之事,甚為憂心,召微臣問對。微臣以為,如今皇室之女除太平公主外,皆已婚配,也隻有讓太平公主和親吐蕃,才能使兩國永息紛爭。當時陛下不忍兄妹分離,默然以應。”
李顯道:“確實如此。隻是,昨晚天相示警,朕若再為了一己之私,不放禦妹和親吐蕃,豈不是要違逆天意嗎?到時候,天降災劫給大唐,朕又於心可忍?所以,為了大唐萬千子民,朕萬般無奈之下,今日才下了那道詔書。 每每想起此事,朕真是……肝腸寸斷啊……”
話說到這,李顯強擠出了幾滴眼淚。
“……”人們麵麵相覷,都有點發懵。
好麽,這李顯的腦子真夠活絡的,竟然選擇了讓上天背黑鍋。現在大家可怎麽辦?
辯論昨夜“攝提入太微宮”,是不是上天的旨意?討論這個,誰是迦葉誌忠的對手啊!
為太平公主求情,乃至罵李顯是無道昏君?沒見人家已經甩鍋給上天了嗎?你再有道理,跟上天去講啊?
眾人一籌莫展,都把希冀的目光,投向了善於創造奇跡的崔耕崔二郎。
崔耕動了,他果然沒讓大家失望!
“微臣有一事不明,要向陛下請教。”
“你講。”
“太平公主之所以是和親吐蕃的唯一人選,是因為皇室女子中,隻有她一人沒有夫君吧?”
“正是如此。”
“那若是吳國公並未撒手人寰,這次也不應讓她和親吐蕃?”
“那是自然。你問這幹什麽,吳國公不是已經死了嗎?”
“吳國公的確死了,不過死因甚是蹊蹺哩。”崔耕道:“就在昨日夜,太平公主丟了一樣寶物……”
然後,他將今日查案的經過娓娓道來,隻是到了最後,沒有提及素玉矢口否認和武攸暨之死有關。
嘩~~
崔耕的話音剛落,全場頓時如同開了鍋一樣。
“什麽?這素玉竟然是紀處訥安排的臥底?那吳國公到底是怎麽死的?”
“廢話,剛才崔相說得清楚,吳國公不死,太平公主怎麽可能和親吐蕃?他肯定是被人害死的唄。”
“紀處訥和太平公主遠日無冤近日無仇,太平公主和親吐蕃對他有什麽好處?”
“你這人怎麽這麽死心眼兒呢。對他沒好處,對別人未必沒好處。別人一高興,紀處訥不就發達了嗎?”
……
人們議論紛紛,極少數人是真不明白,大部分人是揣著明白當糊塗。雖然沒有明說,矛頭卻直指皇後韋香兒。
韋香兒心裏這個憋屈就甭提了,不錯,今日之事是自己謀劃的,自己也的確希望太平公主和親吐蕃。
但是,天地良心,自己可從未授意,讓紀處訥把武攸暨殺了啊,難道是紀處訥為了恢複相位,自作主張?
如果目光能殺人的話,想必紀處訥此時已經被韋後千刀萬剮。
然而,紀處訥此時也委屈啊,天可憐見,自己隻是看上了那玉葉冠,才讓素玉動手,誰知道武攸暨是怎麽死的?
他趕緊出班跪倒,道:“啟稟陛下,微臣並不認識什麽素玉,其人故意攀誣微臣,也尚未可知。”
崔耕冷笑道:“哦?人家攀誣你?行,就算真的如此吧。那玉葉冠總不會攀誣你吧?要不……現在搜一下你的府邸?”
素玉是逃奴,紀處訥不敢收留在府邸裏麵。但是對於玉葉冠,他可是早就收入府中了,一查一個準兒。
他期期艾艾地道:“有賊子用玉葉冠陷害老夫,也……也未可知。”
“誰陷害你?”
“老……老夫不知。”
“行,真能白話啊,就是不知陛下信不信,不知天下人信不信了。”
崔耕不再理紀處訥,看向李顯道:“微臣請陛下下旨,搜查紀府,找到玉葉冠,再做定奪。”
這種情況下李旦若不準奏,那就是自己替紀處訥背黑鍋了,他怎麽可能那麽幹?
當即,李顯下旨,五百羽林軍出動,搜查紀府。一個時辰後,在紀處訥的秘室之中,搜到了玉葉冠。與此同時,還有許多紀處訥貪贓枉法的罪證。
現在紀處訥現在已經顧不上什麽貪贓枉法的罪證了,他急需解決的是,武攸暨之死的問題。
欠債還錢,殺人……償命!
紀處訥把頭磕得“砰砰”直響,道:“陛下明鑒啊,微臣承認,玉葉冠是微臣命令素玉偷的,但是,吳國公之死,確實和微臣無關啊!”
李顯字斟句酌地道:“此案太過複雜,朕也難以決斷,還是交與有司訊問才好。”
按正當程序,審紀處訥的,無非是左禦史大夫蘇或者右禦史大夫蕭至忠。另外,李顯特旨,讓擅長斷案的宰相崔耕來審,也是符合程序的。
但問題是,對於這三位,紀處訥哪個也不放心啊。
事實上,若是易地而處,紀處訥也並不認為,這個案子有什麽蹊蹺的。人犯不承認,那就動刑唄,“水刑”不是挺管用的嗎?
他當時就急眼了,扯著脖子喊道:“皇後,皇後,您給微臣說句話啊!我對您可是一向忠心啊!”
崔耕甚是奇怪。
然而,前來報信之人,乃是太平公主府的總管李千喜,這總做不了假。
懷著滿腹狐疑,崔耕翻身上馬,往皇宮方向急馳而來。
到了宮門口一看,已經聚集了好幾百號人了。非但有太平公主、相王李旦一係的官員,就是平時打醬油的官員都來了不少,其中甚至有扶桑、吐蕃、新羅使節的身影。
粗略計算,這些人達到了朝廷高~官數量的八成。
無它,公道自在人心,今日之事李顯幹的太不地道了,誰都想說道幾句。
崔耕遞上鯉符請求入宮麵聖,半個時辰後,宮門大開,高力士走了出來。
“陛下有旨,諸位臣工到勤政殿敘話。”
“遵旨。”
群臣魚貫而入勤政殿,但見李顯和韋後已經等候多時了。
此時勤政殿內還有兩個大臣侍立,一個是門下侍中紀處納,還有一個則是右驍衛將軍、知太史事迦葉誌忠。
所謂知太史事,就是太史局的最高領導。而太史局,換成後世的話,就是欽天監,負責觀察天象,推算節氣,製定曆法等等。
迦葉誌忠坐在這個位置上,其能力大家還是服氣的。他是天竺人,迦葉氏乃天竺“天學三家”(瞿曇氏、迦葉氏、俱摩羅氏)之一。迦葉誌忠的祖父迦葉孝威曾幫助李淳風修過《麟德曆》,迦葉誌忠本人的天文學水平,更是在當世堪稱第一。
但是,與此同時,此人投靠了韋後,人品實在不咋樣。見他在此,眾大臣的心裏都升起了一陣陰霾。
“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參見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諸位愛卿平身。”
“謝陛下。”
見禮已畢,眾臣工文東武西站好。
李顯道:“關於令太平公主和親吐蕃之事,朕知道眾位愛卿心中頗多疑問。還請大家稍安勿躁,朕已經派人去傳詔太平公主和相王了。等他們到了,朕自有話講。”
那就等著唄,大概過了半個時辰左右,太平公主和相王進了勤政殿。
李顯這才輕咳一聲,道:“迦葉愛卿,你昨夜發現了什麽,告訴眾位愛卿吧。”
“遵旨。”
迦葉誌忠正色道:“微臣夜觀天象,發現攝提入太微宮,至帝座,主大臣宴見納忠於天子。”
李顯歎了口氣,道:“的確,朕昨夜與紀侍中有了一場深談,想不到此舉竟然上應天相。紀侍中,你說說,朕昨夜都和你都談了什麽啊?”
“陛下昨晚為與吐蕃和親之事,甚為憂心,召微臣問對。微臣以為,如今皇室之女除太平公主外,皆已婚配,也隻有讓太平公主和親吐蕃,才能使兩國永息紛爭。當時陛下不忍兄妹分離,默然以應。”
李顯道:“確實如此。隻是,昨晚天相示警,朕若再為了一己之私,不放禦妹和親吐蕃,豈不是要違逆天意嗎?到時候,天降災劫給大唐,朕又於心可忍?所以,為了大唐萬千子民,朕萬般無奈之下,今日才下了那道詔書。 每每想起此事,朕真是……肝腸寸斷啊……”
話說到這,李顯強擠出了幾滴眼淚。
“……”人們麵麵相覷,都有點發懵。
好麽,這李顯的腦子真夠活絡的,竟然選擇了讓上天背黑鍋。現在大家可怎麽辦?
辯論昨夜“攝提入太微宮”,是不是上天的旨意?討論這個,誰是迦葉誌忠的對手啊!
為太平公主求情,乃至罵李顯是無道昏君?沒見人家已經甩鍋給上天了嗎?你再有道理,跟上天去講啊?
眾人一籌莫展,都把希冀的目光,投向了善於創造奇跡的崔耕崔二郎。
崔耕動了,他果然沒讓大家失望!
“微臣有一事不明,要向陛下請教。”
“你講。”
“太平公主之所以是和親吐蕃的唯一人選,是因為皇室女子中,隻有她一人沒有夫君吧?”
“正是如此。”
“那若是吳國公並未撒手人寰,這次也不應讓她和親吐蕃?”
“那是自然。你問這幹什麽,吳國公不是已經死了嗎?”
“吳國公的確死了,不過死因甚是蹊蹺哩。”崔耕道:“就在昨日夜,太平公主丟了一樣寶物……”
然後,他將今日查案的經過娓娓道來,隻是到了最後,沒有提及素玉矢口否認和武攸暨之死有關。
嘩~~
崔耕的話音剛落,全場頓時如同開了鍋一樣。
“什麽?這素玉竟然是紀處訥安排的臥底?那吳國公到底是怎麽死的?”
“廢話,剛才崔相說得清楚,吳國公不死,太平公主怎麽可能和親吐蕃?他肯定是被人害死的唄。”
“紀處訥和太平公主遠日無冤近日無仇,太平公主和親吐蕃對他有什麽好處?”
“你這人怎麽這麽死心眼兒呢。對他沒好處,對別人未必沒好處。別人一高興,紀處訥不就發達了嗎?”
……
人們議論紛紛,極少數人是真不明白,大部分人是揣著明白當糊塗。雖然沒有明說,矛頭卻直指皇後韋香兒。
韋香兒心裏這個憋屈就甭提了,不錯,今日之事是自己謀劃的,自己也的確希望太平公主和親吐蕃。
但是,天地良心,自己可從未授意,讓紀處訥把武攸暨殺了啊,難道是紀處訥為了恢複相位,自作主張?
如果目光能殺人的話,想必紀處訥此時已經被韋後千刀萬剮。
然而,紀處訥此時也委屈啊,天可憐見,自己隻是看上了那玉葉冠,才讓素玉動手,誰知道武攸暨是怎麽死的?
他趕緊出班跪倒,道:“啟稟陛下,微臣並不認識什麽素玉,其人故意攀誣微臣,也尚未可知。”
崔耕冷笑道:“哦?人家攀誣你?行,就算真的如此吧。那玉葉冠總不會攀誣你吧?要不……現在搜一下你的府邸?”
素玉是逃奴,紀處訥不敢收留在府邸裏麵。但是對於玉葉冠,他可是早就收入府中了,一查一個準兒。
他期期艾艾地道:“有賊子用玉葉冠陷害老夫,也……也未可知。”
“誰陷害你?”
“老……老夫不知。”
“行,真能白話啊,就是不知陛下信不信,不知天下人信不信了。”
崔耕不再理紀處訥,看向李顯道:“微臣請陛下下旨,搜查紀府,找到玉葉冠,再做定奪。”
這種情況下李旦若不準奏,那就是自己替紀處訥背黑鍋了,他怎麽可能那麽幹?
當即,李顯下旨,五百羽林軍出動,搜查紀府。一個時辰後,在紀處訥的秘室之中,搜到了玉葉冠。與此同時,還有許多紀處訥貪贓枉法的罪證。
現在紀處訥現在已經顧不上什麽貪贓枉法的罪證了,他急需解決的是,武攸暨之死的問題。
欠債還錢,殺人……償命!
紀處訥把頭磕得“砰砰”直響,道:“陛下明鑒啊,微臣承認,玉葉冠是微臣命令素玉偷的,但是,吳國公之死,確實和微臣無關啊!”
李顯字斟句酌地道:“此案太過複雜,朕也難以決斷,還是交與有司訊問才好。”
按正當程序,審紀處訥的,無非是左禦史大夫蘇或者右禦史大夫蕭至忠。另外,李顯特旨,讓擅長斷案的宰相崔耕來審,也是符合程序的。
但問題是,對於這三位,紀處訥哪個也不放心啊。
事實上,若是易地而處,紀處訥也並不認為,這個案子有什麽蹊蹺的。人犯不承認,那就動刑唄,“水刑”不是挺管用的嗎?
他當時就急眼了,扯著脖子喊道:“皇後,皇後,您給微臣說句話啊!我對您可是一向忠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