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當政時,把禦史台改為肅政台,並且一分為二。神龍政變後,所有名稱一應貞觀舊時,肅政台也改迴了禦史台。


    然而,左右禦史台卻並未再合二為一。於是乎,現在大唐就有兩個禦史大夫,一個是投靠了韋後晚節不保的蕭至忠,另外一個叫蘇。


    蘇也是清流一派。


    武則天當政時,他是右肅政台的監察禦史。當時,武則天想要誅殺韓王和魯王,便派人對其誣告,並讓蘇查驗。結果,蘇據以力爭,說韓王和魯王並無反意。


    結果,武則天拿他沒辦法,直接令其去河西監軍,這個案子另尋他人。


    從那以後,蘇名聲大噪,最終做到了右禦史台禦史大夫,這一僅次於宰輔的職位。


    這一日清早,他還沒起床呢,就被一陣急促地敲門聲所驚醒。打開門一看,赫然是老仆蘇樂。


    “老蘇,何事?”


    “郎君您快看看吧,可了不得了。”


    說著話,蘇樂已經將兩封信,不由分說,遞到了蘇的手裏。


    “我的老天爺!”


    蘇稍微一掃,就好懸沒嚇尿了。


    原來,這兩封信一封是太平公主李令月寫的,一封信是相王李旦寫的,至於投書的對象,則是前不久被砍了腦袋的衛王李重俊。


    至於寫的是什麽?廢話,謀反唄。


    上麵的落款不像是假的,印章不像是假的,字跡也不像是假的!


    這要是一抖摟出去,豈不是要掀起一場驚天大案?


    蘇老頭連話都說不利索了,道:“這……這是從哪來的?”


    “是有人來咱們家出首。”


    “他們是什麽身份?”


    “一個是太平公主家的奴婢,一個是相王家的奴婢。這兩個人說,自家主子跟李重俊暗通款曲,合謀造反。自己對大唐一片忠心,就把這書信藏起來了。現在元兇以除,特來出首。”


    有陰謀!


    憑著多年的辦案經驗,蘇馬上就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尼瑪出首就出首吧,還倆人同時出首,他們倆是事先商量好的,還是一夥的?


    然而,把這倆人找來一問,人家還真的振振有詞:倆人之前偶然相識,結為了異姓兄弟。沒錯,這次就是商量好,前來一起出首的。


    聽起來倒是能夠自圓其說,但問題是,相王和太平公主同時把這要命的玩意兒,給一對結拜兄弟。而且這對結拜兄弟還都把書信昧下了,同時沒被太平公主和李旦發現。這概率有多大?


    但話又說迴來了,再小的概率,也是有這種可能性。


    你蘇不是剛直不阿麽?不是忠臣麽?


    現在職責所在,為什麽不調查?為什麽不彈劾?是心裏有鬼,還是……李重俊的同黨?


    最後,蘇老頭左思右想,實在沒幫法,就向李顯上了一道秘密奏折,訴說了此事,並且嚴正聲明自己的觀點:這二人應該是受人指使,汙蔑相王和太平公主的,那兩封信也應該是偽造的。


    然後……在又一次的早朝上,李顯就命高力士,把這個密奏念了出來。


    然後,李顯淡然道:“太平公主和相王的案子,到底如何處置,大家議一議吧。”


    “……”


    李令月和李旦沒有具體職司,現在都不在現場。群臣麵麵相覷,沒人發言。


    此時的蘇,則手腳冰涼,意識到了皇帝或者皇後的用心:他們之所以把活兒幹的這麽糙,就是要讓人明確意識到皇帝的傾向,看誰敢做仗馬之鳴?


    而那兩個奴婢之所以不去找蕭至忠而是找了自己,就是不讓人以為,這是皇後自己一個人的意誌。


    相王和太平公主危矣!


    想到這裏,蘇將求救的目光,投向了現在的清流領袖崔耕。事到如今,也隻有他可能力挽狂瀾了。


    事實上,崔耕也有點傻眼。


    他暗暗琢磨,在曆史記載中,的確是有太子李重俊的黨羽,不知是為了活命還是立功,向蘇老頭揭發了相王和太平公主。


    蘇老頭當然不信,在李顯麵前,為這二位求了情。


    雖然李顯就把這事兒擱下了,但是原“三思五狗”之一的冉祖雍不依不饒,說李旦及太平公與李重俊合謀造反,理應將他們逮捕審訊。


    但是,節操所剩無己的禦史大夫蕭至忠表示不同意,道:“陛下廣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乎?況且,相王當初為皇嗣時,曾經固請於則天大聖皇後,以天下讓陛下,此事海內所知。奈何因祖雍一言而疑之?”


    於是乎,李顯深受感動,就不再過追究此事了。


    看看,咱們的皇帝陛下,是多麽重感情的人啊!怎麽今天,這節奏突然不對了呢?


    這是要殺弟滅妹啊!


    呃……似乎也不能這麽說,李顯還可以赦免嘛。不過,謀反的罪名一定下來,剝奪這二人的權位乃是侍衛,圈禁起來,卻是一定的。李隆基等人,自然也得吃了掛落兒。


    為什麽會產生這種變化呢?


    是了,因為自己。


    在沒有自己的曆史中,李重俊造反之前,李重福已經被流放了,李顯的兒子隻剩下了年幼兒子的李重茂。


    那麽,李顯死後,沒有太平公主和李旦,韋後和李重茂能鎮住場麵?李顯並不這麽覺得。


    所以,他既想打壓太平公主和李旦的勢力,又想讓他們為李重茂保駕護航,心思是非常矛盾的。


    被蕭誌忠這麽一勸,也就算了。


    現在,有自己穩定朝綱,李顯似乎舉得,讓太平公主和李旦滾迴家吃老米,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但是,這符合李顯的利益,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啊。不錯,自己是不喜歡李隆基,但要說韋後,那就得加一個“更”字兒。李隆基好歹還是半拉明君呢,韋後算什麽東西?


    最關鍵的是,那是自己的丈母娘,衝突起來自己先天就不占理,還不如和李隆基鬥呢。


    更何況,太平公主失勢之後,韋後就會善罷甘休?她要是派人把太平公主宰了,李顯還能拿真她怎麽樣不成?


    該怎麽勸李顯收迴成命呢?現在手裏完全沒有任何底牌啊!


    事到如今,也唯有兵行險招了、


    想到這裏,崔耕心思電轉,忽然打了個哈哈,道:“如此說來,太平公主和相王,都有參與參與謀反嘍。還請陛下將他們交與微臣審訊,定能查個明明白白。”


    宗楚客馬上阻攔道:“不行。”


    “為什麽不行?”


    “因為……崔相和太平公主有舊,恐有徇私舞弊之嫌。”


    “這樣啊,那成,這事兒本官就不管了。”


    這麽好說話?宗楚客本來準備了一大堆說辭呢,頓時有種一拳打在空氣中的感覺。


    不過,崔耕下一句話,好懸沒讓讓嚇尿了。


    崔耕道:“本官和那慧範和尚沒啥交情,我查查他,宗相不反對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凳並收藏奮鬥在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