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耕納悶道:“什麽叫本官有私心?梁王千歲,飯可以亂吃,話卻不能亂說。”
“本王這麽說,當然是有自己的道理。”武三思侃侃而談,道:“首先,陛下本就是天子,二十年前已經登基過一次了,現在隻是複位而已。再謙讓的話,恐怕就不是讓天下人以為殿下品性高潔,而是認為陛下虛偽之至了。其次,既是複位,儀式就不那麽重要了。完全可以今日稱帝,改日再舉行登基儀式嘛。最後,正是因為軍心不穩,太子殿下才要趕緊登基,讓那些心懷叵測之徒,死了那條心!”
崔耕道:“那你說本官有私心又怎麽講?”
“哼,今日之事,分明是在大家的勸諫下,陛下禪位於太子。瞧你剛才說的,什麽太子殿下迫不及待啊,倉促登基啊,難收眾心啊,好像這皇位是當太子殿下搶來的似的。你不就是想突出自己在這事兒上的功勞嗎?本王說你私心太過,又有何不可?”
“此言有理,梁王千歲說得甚是。”袁恕己首先幫腔。
“陛下並未做任何抵抗,就交出了天子九寶,確實是禪讓啊。君賢臣明,母賢子孝,實乃國家之幸!”
“崔相剛才那麽說,實在是有些不大合適。”
……
人們議論紛紛,崔耕聽了直感覺一陣寒意從心頭湧起。
很明顯,這些人都在睜著眼說瞎話。今天就是很明顯的軍事政變,怎麽成了母賢子孝的禪讓呢?
那麽,他們到底為什麽要撒謊?無疑是因為自己立的功勞太大。玄武門是自己開的,二張是自己殺的,玉璽是自己捧出來的,全程根本就沒其他人什麽事兒!這些人的心中,能舒服得了嗎?
所以,他們就拚命否認今日軍事政變之事,自己的功勞也就沒那麽大了。
這他娘的都是什麽事兒啊!
看著老爺子張柬之都搖頭晃腦地加入議論,一時間崔耕真有些心灰意冷。
他頗為蕭索地道:“今日確實是陛下禪位給太子殿下。”
李顯自然也不願意擔上逼母讓位的惡名,道:“既然大家都這麽說,那朕今日就算複位了?”
“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齊齊跪倒在地。
……
到了現在,這場影響深遠的政變,就算徹底結束。
當天晚上,李顯夜宿大明宮,由觀國公楊慎交、鬱林侯李千裏宿衛。
第二天,宮內的鍾聲,和往常一樣準時響起,它原來的主人卻已經淪為階下囚。
百姓們清早起來發現,朱雀大街上,挑起了四顆人頭,正是張昌宗、張易之、張同期和張同休的。
王同皎是個英雄,不屑於濫殺無辜,昨夜他連續帶兵搜捕,也隻殺了張氏餘黨二三十人。
這裏麵並不包括鄭和宋之問。
原來,昨晚二人受了張昌宗的命令,將左右羽林軍開離了駐防之地,免得被太子李顯的人煽動作亂。
在聽說了玄武門被破的消息後,這倆人就偷偷溜走了。
第三天,李顯就迫不及待地舉行了新皇複位的儀式,韋香兒被封為新朝的皇後。
李顯所有的女兒都被封了公主,三個兒子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盡皆被封為親王,早死的李重潤被追封為“懿德太子”。
雖然人們竭力淡化這場軍事政變,但該賞的還是要賞的。
相王李旦加號安國相王,拜太尉、同鳳閣鸞台三品,太平公主加號鎮國太平公主。
張柬之為內史、鳳閣鸞台三品;崔玄為夏官尚書,袁恕己為同鳳閣鸞台三品;敬暉、桓彥範皆為納言;並賜爵郡公。王同皎為右千牛將軍、琅邪郡公,李湛為右羽林大將軍、趙國公……等等,就連高仙芝都封了密雲縣侯,封常清為四品宣威將軍。
唯一奇怪的是,關於崔耕的封賞一直沒定下來。
崔耕對此事倒是不著急,反正李顯已經答應把李裹兒許配給自己了。天子金口玉言,他總不能說了不算吧?李顯最寵李裹兒這個女兒了,哪怕看在女兒的份兒上,也不能虧待自己不是?
總而言之,朝廷上下大部分得了封賞,一片喜氣洋洋。
老百姓也高興啊,張氏兄弟的親戚朋友們,多有在長安行不法事的。趁著崔耕不在的那些日子裏,他們不知弄得多少人家家破人亡。
如今張氏被一掃而空,不知多少人點燃了爆竹,不知多少人歡唿雀躍,不知多少人買了香馬紙錢祭奠先人,至於在酒肆中大肆慶祝的更是再所多有。
還有個傳奇故事,在長安城內流傳。
據說,張昌儀新建了一座府邸,非常豪華,遠超王公。
某日夜間,有人在他大門上寫道:“一兩絲能紡幾日線?”。那暗含的意思就是,你張昌儀那點福分,哪配住這麽好的宅子?你住這宅子折壽啊!
張昌儀見了,命人擦掉。可說來也怪,第二天那門上又出現了這句話,“一兩絲能紡幾日線?”
張昌儀又命人擦掉,翌日,這句話又在他的大門上出現了。
最終,張昌儀忍無可忍,命人拿筆在下麵寫道:一日即足。
從那以後,那字跡就不再出現。
這件事之後不久,張昌儀的腦袋,就被掛在了朱雀大街上。
別管這故事是真的假的吧,百姓們樂見張家倒台總是真的。
總而言之,這些日子,長安的軍民人等,真是像過節一樣開心。
當然了,些許不和諧的音符,也是有的。
十日後,李顯下旨徙“則天大聖皇帝”於大安宮。大安宮在西內苑內,條件雖然說不上多差,但也絕談不上多好。
當初,李淵為太上皇,就是被李二陛下遷居於此。
武則天移宮當日,有一紫袍官員送行,當道大哭。其人正是春官尚書姚元崇。
有人勸他說:“你現在哭是什麽意思?你知不知道,自己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
姚元崇滿不在乎地道:“我服侍則天皇帝日久,今日辭別陛下,心不能忍,當然要哭了。這麽說吧,我之前跟大家一起誅張逆,是為了盡人臣之義;今日辭別舊君,也是為了人臣之義。就算因此獲罪,也是心甘情願。”
表麵上看,姚元崇這番話,真稱得上是義正詞嚴,一副忠臣孽子的模樣。不知多少人聽說了這事後,連挑大拇哥,稱讚姚元崇是大大的忠臣一名。
然而,在明眼人看來,這卻是在給當今皇帝李顯上眼藥呢。
哦,你姚元崇這麽幹算是忠了,那作為武則天的親兒子,下旨逼武則天搬家的李顯又是什麽?
甚至有機靈的人想到,姚元崇是相王李旦的人,他整這出幺蛾子,是不是李旦指使的呢?畢竟在李顯的封賞中,對原來自己一係的人慷慨得很,對李旦乃至太平公主一係,就吝嗇多了。
李顯對此事倒是處置地雷厲風行,第二天就下旨,令姚元崇出外,為亳州刺史。
另外,姚元崇一案也提醒他,該盡快定下對崔耕的封賞了。
這事兒的關鍵就在於,崔耕現在才三十多歲,已經位極人臣,又尚了公主,封賞的空間太小。現在就一步到位了,以後可怎麽辦?再說了,加一點點賞賜,也實在拿不出手啊!
正在李顯一陣為難之際,同鳳閣鸞台三品袁恕己請求覲見。
君臣見禮已畢,袁恕己的第一句話,就令李顯怒火衝天,道:“陛下是在發愁該如何封賞崔耕吧?微臣以為,著實不宜對其加官進爵。”
“你說什麽?”李顯好懸沒氣樂了,道:“袁相,你和崔相不合人所共知。今天你故意在朕的麵前,拆崔耕的台,是認為朕乃是一名無道昏君嗎?”
還有句話他沒說出來,崔耕是朕的女婿。疏不間親的道理,你懂不懂啊?朕看你是腦子進水了。
孰料,袁恕己卻不換不忙地迴道:“陛下息怒,且聽微臣把話說完。待我說完了,若您認為我說得沒有道理,盡管以誣陷大臣子之罪,對微臣任意發落!”
“好,你講!”
“微臣以為,崔耕不宜加官進爵的原因有四……”
“本王這麽說,當然是有自己的道理。”武三思侃侃而談,道:“首先,陛下本就是天子,二十年前已經登基過一次了,現在隻是複位而已。再謙讓的話,恐怕就不是讓天下人以為殿下品性高潔,而是認為陛下虛偽之至了。其次,既是複位,儀式就不那麽重要了。完全可以今日稱帝,改日再舉行登基儀式嘛。最後,正是因為軍心不穩,太子殿下才要趕緊登基,讓那些心懷叵測之徒,死了那條心!”
崔耕道:“那你說本官有私心又怎麽講?”
“哼,今日之事,分明是在大家的勸諫下,陛下禪位於太子。瞧你剛才說的,什麽太子殿下迫不及待啊,倉促登基啊,難收眾心啊,好像這皇位是當太子殿下搶來的似的。你不就是想突出自己在這事兒上的功勞嗎?本王說你私心太過,又有何不可?”
“此言有理,梁王千歲說得甚是。”袁恕己首先幫腔。
“陛下並未做任何抵抗,就交出了天子九寶,確實是禪讓啊。君賢臣明,母賢子孝,實乃國家之幸!”
“崔相剛才那麽說,實在是有些不大合適。”
……
人們議論紛紛,崔耕聽了直感覺一陣寒意從心頭湧起。
很明顯,這些人都在睜著眼說瞎話。今天就是很明顯的軍事政變,怎麽成了母賢子孝的禪讓呢?
那麽,他們到底為什麽要撒謊?無疑是因為自己立的功勞太大。玄武門是自己開的,二張是自己殺的,玉璽是自己捧出來的,全程根本就沒其他人什麽事兒!這些人的心中,能舒服得了嗎?
所以,他們就拚命否認今日軍事政變之事,自己的功勞也就沒那麽大了。
這他娘的都是什麽事兒啊!
看著老爺子張柬之都搖頭晃腦地加入議論,一時間崔耕真有些心灰意冷。
他頗為蕭索地道:“今日確實是陛下禪位給太子殿下。”
李顯自然也不願意擔上逼母讓位的惡名,道:“既然大家都這麽說,那朕今日就算複位了?”
“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齊齊跪倒在地。
……
到了現在,這場影響深遠的政變,就算徹底結束。
當天晚上,李顯夜宿大明宮,由觀國公楊慎交、鬱林侯李千裏宿衛。
第二天,宮內的鍾聲,和往常一樣準時響起,它原來的主人卻已經淪為階下囚。
百姓們清早起來發現,朱雀大街上,挑起了四顆人頭,正是張昌宗、張易之、張同期和張同休的。
王同皎是個英雄,不屑於濫殺無辜,昨夜他連續帶兵搜捕,也隻殺了張氏餘黨二三十人。
這裏麵並不包括鄭和宋之問。
原來,昨晚二人受了張昌宗的命令,將左右羽林軍開離了駐防之地,免得被太子李顯的人煽動作亂。
在聽說了玄武門被破的消息後,這倆人就偷偷溜走了。
第三天,李顯就迫不及待地舉行了新皇複位的儀式,韋香兒被封為新朝的皇後。
李顯所有的女兒都被封了公主,三個兒子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盡皆被封為親王,早死的李重潤被追封為“懿德太子”。
雖然人們竭力淡化這場軍事政變,但該賞的還是要賞的。
相王李旦加號安國相王,拜太尉、同鳳閣鸞台三品,太平公主加號鎮國太平公主。
張柬之為內史、鳳閣鸞台三品;崔玄為夏官尚書,袁恕己為同鳳閣鸞台三品;敬暉、桓彥範皆為納言;並賜爵郡公。王同皎為右千牛將軍、琅邪郡公,李湛為右羽林大將軍、趙國公……等等,就連高仙芝都封了密雲縣侯,封常清為四品宣威將軍。
唯一奇怪的是,關於崔耕的封賞一直沒定下來。
崔耕對此事倒是不著急,反正李顯已經答應把李裹兒許配給自己了。天子金口玉言,他總不能說了不算吧?李顯最寵李裹兒這個女兒了,哪怕看在女兒的份兒上,也不能虧待自己不是?
總而言之,朝廷上下大部分得了封賞,一片喜氣洋洋。
老百姓也高興啊,張氏兄弟的親戚朋友們,多有在長安行不法事的。趁著崔耕不在的那些日子裏,他們不知弄得多少人家家破人亡。
如今張氏被一掃而空,不知多少人點燃了爆竹,不知多少人歡唿雀躍,不知多少人買了香馬紙錢祭奠先人,至於在酒肆中大肆慶祝的更是再所多有。
還有個傳奇故事,在長安城內流傳。
據說,張昌儀新建了一座府邸,非常豪華,遠超王公。
某日夜間,有人在他大門上寫道:“一兩絲能紡幾日線?”。那暗含的意思就是,你張昌儀那點福分,哪配住這麽好的宅子?你住這宅子折壽啊!
張昌儀見了,命人擦掉。可說來也怪,第二天那門上又出現了這句話,“一兩絲能紡幾日線?”
張昌儀又命人擦掉,翌日,這句話又在他的大門上出現了。
最終,張昌儀忍無可忍,命人拿筆在下麵寫道:一日即足。
從那以後,那字跡就不再出現。
這件事之後不久,張昌儀的腦袋,就被掛在了朱雀大街上。
別管這故事是真的假的吧,百姓們樂見張家倒台總是真的。
總而言之,這些日子,長安的軍民人等,真是像過節一樣開心。
當然了,些許不和諧的音符,也是有的。
十日後,李顯下旨徙“則天大聖皇帝”於大安宮。大安宮在西內苑內,條件雖然說不上多差,但也絕談不上多好。
當初,李淵為太上皇,就是被李二陛下遷居於此。
武則天移宮當日,有一紫袍官員送行,當道大哭。其人正是春官尚書姚元崇。
有人勸他說:“你現在哭是什麽意思?你知不知道,自己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
姚元崇滿不在乎地道:“我服侍則天皇帝日久,今日辭別陛下,心不能忍,當然要哭了。這麽說吧,我之前跟大家一起誅張逆,是為了盡人臣之義;今日辭別舊君,也是為了人臣之義。就算因此獲罪,也是心甘情願。”
表麵上看,姚元崇這番話,真稱得上是義正詞嚴,一副忠臣孽子的模樣。不知多少人聽說了這事後,連挑大拇哥,稱讚姚元崇是大大的忠臣一名。
然而,在明眼人看來,這卻是在給當今皇帝李顯上眼藥呢。
哦,你姚元崇這麽幹算是忠了,那作為武則天的親兒子,下旨逼武則天搬家的李顯又是什麽?
甚至有機靈的人想到,姚元崇是相王李旦的人,他整這出幺蛾子,是不是李旦指使的呢?畢竟在李顯的封賞中,對原來自己一係的人慷慨得很,對李旦乃至太平公主一係,就吝嗇多了。
李顯對此事倒是處置地雷厲風行,第二天就下旨,令姚元崇出外,為亳州刺史。
另外,姚元崇一案也提醒他,該盡快定下對崔耕的封賞了。
這事兒的關鍵就在於,崔耕現在才三十多歲,已經位極人臣,又尚了公主,封賞的空間太小。現在就一步到位了,以後可怎麽辦?再說了,加一點點賞賜,也實在拿不出手啊!
正在李顯一陣為難之際,同鳳閣鸞台三品袁恕己請求覲見。
君臣見禮已畢,袁恕己的第一句話,就令李顯怒火衝天,道:“陛下是在發愁該如何封賞崔耕吧?微臣以為,著實不宜對其加官進爵。”
“你說什麽?”李顯好懸沒氣樂了,道:“袁相,你和崔相不合人所共知。今天你故意在朕的麵前,拆崔耕的台,是認為朕乃是一名無道昏君嗎?”
還有句話他沒說出來,崔耕是朕的女婿。疏不間親的道理,你懂不懂啊?朕看你是腦子進水了。
孰料,袁恕己卻不換不忙地迴道:“陛下息怒,且聽微臣把話說完。待我說完了,若您認為我說得沒有道理,盡管以誣陷大臣子之罪,對微臣任意發落!”
“好,你講!”
“微臣以為,崔耕不宜加官進爵的原因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