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次崔耕還真猜錯了。
悉熏熱詫異道:“我吐蕃讚普,有意迎娶大周的安樂公主,有何不妥?”
“什麽?安……安樂公主?”
“就是安樂公主李裹兒。她不僅有大周第一美人之稱,而且是大周太子之女,更關鍵的是,此女年已雙十卻尚未字人。豈是整好是,上天安排,要嫁與我家讚普的?”
安排?安排你個鬼哦?!
崔耕心思電轉,已經想到自己為什麽會猜錯了。在原本的曆史中,李裹兒十六歲就嫁給了武崇訓。以後,吐蕃使者要求和親,就不可能以她為對象了。
李顯為了敷衍吐蕃人,就認了李奴奴為義女,封為金城公主,和親吐蕃。仔細想來,李奴奴乃是故太子李賢的孫女,李旦是李賢的弟弟,把奴奴認為義女,輩份上可是亂了套了,可見當初是多麽倉促。
當然了,就算吐蕃和親的對象,改為了李裹兒,崔耕也不能答應。
不是他對李裹兒有什麽想法,而是這事兒確實對大周不利。
前車之鑒,李二陛下送文成公主和親,促進了兩國和平,看起來是好事兒吧?
然而,後來呢?中國對吐蕃一直敗多勝少。
說大周將領不行吧,咋大唐軍神李靖麵對吐蕃也打了敗仗?光用論欽陵用兵如神來解釋,恐怕有點牽強。至少可以說明,兩國的單兵素質差不多。
事實上就是,文成公主帶去的工匠、種子,大大提高了吐蕃的國力,使吐蕃在軍工上,和大唐相比,沒有了代差。再加上吐蕃的地形優勢,吐蕃才能勝多敗少。
一個顯著的例證就是,金城公主和親一百年後,吐蕃就徹底沒落了,難與中國爭鋒。
無它,那兩位公主帶去的工匠們的後人,已經吐蕃化了。吐蕃軍工上的能力,再次大大落後於中原。
現在,正是文成公主帶去的工匠乃至工匠二代們老死,吐蕃軍工青黃不接這際,再來一次和親,簡直就是資敵。
當然了,這番理由,崔耕還真是沒辦法說出口,說了也沒人信服。
道理很簡單,一來,這個說法顯得太小肚雞腸些,有失天朝上國的風度。二來,大唐根本就沒有保持科技先進的概念。自從立國以來,送給周邊各國工匠農具種子,都成了常事兒了。李二陛下這個千古明君都意識不到這麽做大有問題,其他人就更意識不到了。
同樣的,以“和親”有損朝廷尊嚴來說事兒,也難得到大家的認同。大唐年間,下嫁番邦的宗師女多了,就是奚族都同大唐和親過。總不能說,大唐連奚族都怕吧?相反地,還很有些宗室女,靠著母國的支持,得掌這些番邦的大權。
崔耕無奈之下,決定從“時機”上說事兒,道:“吐蕃以放棄攻打六詔換取和親,我大周若是答應下來,豈不是如同簽了城下之盟?你們讚普的麵子上是好看了,我大周天子的臉往哪擱?”
“此言差矣!”悉熏熱道:“和親既成,我家讚普就得稱大周天子一聲“祖奶奶”。這誰的麵子上光彩,那還用問嗎?”
崔耕道:“即便與大周天子言麵無損,也是不妥。”
“為什麽?”
“因為本官有兩個猜想。其一,貴使出使我大周之前,已經得了與大周和親的指示。可見,貴國攻伐六詔,並不怎麽順利,已經想著怎麽不損顏麵的退出了。”
“那第二呢?”
“第二,貴使為何晝夜趕路,來看我大周的得寶會?為何看了得寶會後,貴使又迫不及待地求見陛下,要求和親?恐怕是貴使為我大周國力所懾,不敢與大周爭鋒吧?既然大周強吐蕃弱,我大周又何必順著你的意思來?”
其實,崔耕的這兩個推測,不是說給悉熏熱聽的,而是說給眾朝臣說的吐蕃對大周的威脅並沒有那麽嚴重,你們確實想讓安樂公主和親?
對於普通宗室女來講,嫁給番邦國主,算不上多麽吃虧,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嘛。
但是,對於大唐真正的公主來說,平日裏錦衣玉食,就對和親避之唯恐不及了。比如說,太平公主就曾經為避和親,出家修道。
大家確定要讚成吐蕃使者的意見,得罪太子李顯?
隻要大家一反對,吐蕃使者又沒權力換和親的對象,這事兒就算暫時攪黃了。
至於以後?再過一兩年,武則天就該龍馭賓天了。到時候,李顯得登大寶,自己的迴旋餘地就大多了。
這番話還真有些效果,群臣們的目光不由得一陣閃爍。
當然了,這番話也隻是對群臣們有效果罷了,對於女皇陛下本人卻是毫無用處。
她為了一句謠言,能對親孫子下得去手。如果能順利解決六詔之事,又豈會在乎親孫女兒的死活?
吐蕃使者悉熏熱當然也明白這點,冷笑一聲,道:“這些都是你的猜測之言而已,本使者不屑置辯。現在,隻問大周天子一句話,我吐蕃請和親,願與大周結為秦晉之好,不知大周天子能否答應?”
武則天沉吟道:“朕以為……”
“陛下不可啊!”崔耕沒辦法了,跪倒在地,連連磕頭。
“崔愛卿……”武則天語重心長地勸道:“朕知道你對太子忠心耿耿,不願意讓安樂公主遠嫁吐蕃受苦。但是,國事為重,私事為輕,不可因私廢公啊!”
“臣阻止安樂公主嫁給吐蕃讚普,正是一心為公!”
武則天麵色微沉,不悅道:“朕卻是聽不出來。”
本來麽,就是吐蕃真的怕了大周,也不是不能下嫁公主嘛。在這年頭的觀念中,崔耕還真是屬於沒道理的一方。
崔耕心思電轉,也想不出什麽合適的話,隻得硬著頭皮道:“就算公主要嫁吐蕃讚普,也得嫁個活的吧?現在吐蕃讚普遠征六詔,兵兇戰危誰敢言必勝?萬一戰死了呢?就算他勝了,那地方疫病流行,萬一得病死了呢?就算沒死,萬一國內趁機叛亂呢?不如等他退了兵,再談和親之事。”
“你就不盼著點好的?”悉熏熱直氣得肝兒顫,道:“哪就那麽多意外?我吐蕃讚普得天庇佑,定能逢兇化吉,遇難成祥。我看你分明是不想安樂公主嫁我吐蕃,想出來的借口!”
“哼,你們吐蕃讚普得上蒼庇佑?那他為何幼年繼位啊?他老爹活了幾歲?”
……
崔耕逮住悉熏熱的錯漏一通狂噴,雙方唇槍舌劍爭個不停。但是,幾乎所有人都看得出來,這事兒是崔耕不大占理。
最後,老宰相張柬之實在看不下去了,道:“啟稟陛下,和親之事,關係重大,不如容後再議?”
武則天也不好太不給崔耕麵子,點了點頭,道:“悉熏熱!”
“在!”
“請暫且去金亭館驛休息。關於和親的事兒,朕壽誕之日定然會有個交代。”
離著武則天的八十大壽,隻有二十來天了,悉熏熱稍微一想,就點頭答應。
這事兒對崔耕來講,當然不是什麽好消息。
首當其衝的是,武則天原本打斷給他加個“同鸞台閣平章事”的銜兒的,現在改主意了。最終,在武則天的旨意裏,隻是把武懿宗的雍州府撤了,讓崔耕做了名副其實的京兆尹,秩三品。
對此,崔耕也表示理解,現在自己就反對李裹兒和親。當上宰相之後,武則天豈不會更難推動此事了?
但是,他理解武則天,人們卻不理解他。
一時間,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說崔耕反對和親,以至失了聖眷的小道消息漫天飛。
甚至有人,無比惡毒地道,崔耕之所以不想讓李裹兒和親,是因為對李裹兒有什麽不可告人的想法兒。君不見,無數人見過,李裹兒曾經和他共乘一馬嗎?
李顯一家倒是挺承崔耕的情,畢竟誰都不想李裹兒遠嫁吐蕃受苦。然而,沒什麽卵用。甚至李顯都暗中傳話給崔耕,還是莫管李裹兒和親的事兒了,還是宰相之位比較重要。再說了,細胳膊擰不過大腿,他能攔多久呢?
時光匆匆而過,眨眼間,武則天的八十整壽到了。
朝中諸官員,各外邦使臣,都要入宮為武則天賀壽。安樂公主李裹兒的婚事,也要在這天有個定論。
崔耕經過這麽多天的考慮,還是沒想出什麽阻止和親的好辦法,一臉鬱悶地往皇宮方向而來。
悉熏熱詫異道:“我吐蕃讚普,有意迎娶大周的安樂公主,有何不妥?”
“什麽?安……安樂公主?”
“就是安樂公主李裹兒。她不僅有大周第一美人之稱,而且是大周太子之女,更關鍵的是,此女年已雙十卻尚未字人。豈是整好是,上天安排,要嫁與我家讚普的?”
安排?安排你個鬼哦?!
崔耕心思電轉,已經想到自己為什麽會猜錯了。在原本的曆史中,李裹兒十六歲就嫁給了武崇訓。以後,吐蕃使者要求和親,就不可能以她為對象了。
李顯為了敷衍吐蕃人,就認了李奴奴為義女,封為金城公主,和親吐蕃。仔細想來,李奴奴乃是故太子李賢的孫女,李旦是李賢的弟弟,把奴奴認為義女,輩份上可是亂了套了,可見當初是多麽倉促。
當然了,就算吐蕃和親的對象,改為了李裹兒,崔耕也不能答應。
不是他對李裹兒有什麽想法,而是這事兒確實對大周不利。
前車之鑒,李二陛下送文成公主和親,促進了兩國和平,看起來是好事兒吧?
然而,後來呢?中國對吐蕃一直敗多勝少。
說大周將領不行吧,咋大唐軍神李靖麵對吐蕃也打了敗仗?光用論欽陵用兵如神來解釋,恐怕有點牽強。至少可以說明,兩國的單兵素質差不多。
事實上就是,文成公主帶去的工匠、種子,大大提高了吐蕃的國力,使吐蕃在軍工上,和大唐相比,沒有了代差。再加上吐蕃的地形優勢,吐蕃才能勝多敗少。
一個顯著的例證就是,金城公主和親一百年後,吐蕃就徹底沒落了,難與中國爭鋒。
無它,那兩位公主帶去的工匠們的後人,已經吐蕃化了。吐蕃軍工上的能力,再次大大落後於中原。
現在,正是文成公主帶去的工匠乃至工匠二代們老死,吐蕃軍工青黃不接這際,再來一次和親,簡直就是資敵。
當然了,這番理由,崔耕還真是沒辦法說出口,說了也沒人信服。
道理很簡單,一來,這個說法顯得太小肚雞腸些,有失天朝上國的風度。二來,大唐根本就沒有保持科技先進的概念。自從立國以來,送給周邊各國工匠農具種子,都成了常事兒了。李二陛下這個千古明君都意識不到這麽做大有問題,其他人就更意識不到了。
同樣的,以“和親”有損朝廷尊嚴來說事兒,也難得到大家的認同。大唐年間,下嫁番邦的宗師女多了,就是奚族都同大唐和親過。總不能說,大唐連奚族都怕吧?相反地,還很有些宗室女,靠著母國的支持,得掌這些番邦的大權。
崔耕無奈之下,決定從“時機”上說事兒,道:“吐蕃以放棄攻打六詔換取和親,我大周若是答應下來,豈不是如同簽了城下之盟?你們讚普的麵子上是好看了,我大周天子的臉往哪擱?”
“此言差矣!”悉熏熱道:“和親既成,我家讚普就得稱大周天子一聲“祖奶奶”。這誰的麵子上光彩,那還用問嗎?”
崔耕道:“即便與大周天子言麵無損,也是不妥。”
“為什麽?”
“因為本官有兩個猜想。其一,貴使出使我大周之前,已經得了與大周和親的指示。可見,貴國攻伐六詔,並不怎麽順利,已經想著怎麽不損顏麵的退出了。”
“那第二呢?”
“第二,貴使為何晝夜趕路,來看我大周的得寶會?為何看了得寶會後,貴使又迫不及待地求見陛下,要求和親?恐怕是貴使為我大周國力所懾,不敢與大周爭鋒吧?既然大周強吐蕃弱,我大周又何必順著你的意思來?”
其實,崔耕的這兩個推測,不是說給悉熏熱聽的,而是說給眾朝臣說的吐蕃對大周的威脅並沒有那麽嚴重,你們確實想讓安樂公主和親?
對於普通宗室女來講,嫁給番邦國主,算不上多麽吃虧,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嘛。
但是,對於大唐真正的公主來說,平日裏錦衣玉食,就對和親避之唯恐不及了。比如說,太平公主就曾經為避和親,出家修道。
大家確定要讚成吐蕃使者的意見,得罪太子李顯?
隻要大家一反對,吐蕃使者又沒權力換和親的對象,這事兒就算暫時攪黃了。
至於以後?再過一兩年,武則天就該龍馭賓天了。到時候,李顯得登大寶,自己的迴旋餘地就大多了。
這番話還真有些效果,群臣們的目光不由得一陣閃爍。
當然了,這番話也隻是對群臣們有效果罷了,對於女皇陛下本人卻是毫無用處。
她為了一句謠言,能對親孫子下得去手。如果能順利解決六詔之事,又豈會在乎親孫女兒的死活?
吐蕃使者悉熏熱當然也明白這點,冷笑一聲,道:“這些都是你的猜測之言而已,本使者不屑置辯。現在,隻問大周天子一句話,我吐蕃請和親,願與大周結為秦晉之好,不知大周天子能否答應?”
武則天沉吟道:“朕以為……”
“陛下不可啊!”崔耕沒辦法了,跪倒在地,連連磕頭。
“崔愛卿……”武則天語重心長地勸道:“朕知道你對太子忠心耿耿,不願意讓安樂公主遠嫁吐蕃受苦。但是,國事為重,私事為輕,不可因私廢公啊!”
“臣阻止安樂公主嫁給吐蕃讚普,正是一心為公!”
武則天麵色微沉,不悅道:“朕卻是聽不出來。”
本來麽,就是吐蕃真的怕了大周,也不是不能下嫁公主嘛。在這年頭的觀念中,崔耕還真是屬於沒道理的一方。
崔耕心思電轉,也想不出什麽合適的話,隻得硬著頭皮道:“就算公主要嫁吐蕃讚普,也得嫁個活的吧?現在吐蕃讚普遠征六詔,兵兇戰危誰敢言必勝?萬一戰死了呢?就算他勝了,那地方疫病流行,萬一得病死了呢?就算沒死,萬一國內趁機叛亂呢?不如等他退了兵,再談和親之事。”
“你就不盼著點好的?”悉熏熱直氣得肝兒顫,道:“哪就那麽多意外?我吐蕃讚普得天庇佑,定能逢兇化吉,遇難成祥。我看你分明是不想安樂公主嫁我吐蕃,想出來的借口!”
“哼,你們吐蕃讚普得上蒼庇佑?那他為何幼年繼位啊?他老爹活了幾歲?”
……
崔耕逮住悉熏熱的錯漏一通狂噴,雙方唇槍舌劍爭個不停。但是,幾乎所有人都看得出來,這事兒是崔耕不大占理。
最後,老宰相張柬之實在看不下去了,道:“啟稟陛下,和親之事,關係重大,不如容後再議?”
武則天也不好太不給崔耕麵子,點了點頭,道:“悉熏熱!”
“在!”
“請暫且去金亭館驛休息。關於和親的事兒,朕壽誕之日定然會有個交代。”
離著武則天的八十大壽,隻有二十來天了,悉熏熱稍微一想,就點頭答應。
這事兒對崔耕來講,當然不是什麽好消息。
首當其衝的是,武則天原本打斷給他加個“同鸞台閣平章事”的銜兒的,現在改主意了。最終,在武則天的旨意裏,隻是把武懿宗的雍州府撤了,讓崔耕做了名副其實的京兆尹,秩三品。
對此,崔耕也表示理解,現在自己就反對李裹兒和親。當上宰相之後,武則天豈不會更難推動此事了?
但是,他理解武則天,人們卻不理解他。
一時間,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說崔耕反對和親,以至失了聖眷的小道消息漫天飛。
甚至有人,無比惡毒地道,崔耕之所以不想讓李裹兒和親,是因為對李裹兒有什麽不可告人的想法兒。君不見,無數人見過,李裹兒曾經和他共乘一馬嗎?
李顯一家倒是挺承崔耕的情,畢竟誰都不想李裹兒遠嫁吐蕃受苦。然而,沒什麽卵用。甚至李顯都暗中傳話給崔耕,還是莫管李裹兒和親的事兒了,還是宰相之位比較重要。再說了,細胳膊擰不過大腿,他能攔多久呢?
時光匆匆而過,眨眼間,武則天的八十整壽到了。
朝中諸官員,各外邦使臣,都要入宮為武則天賀壽。安樂公主李裹兒的婚事,也要在這天有個定論。
崔耕經過這麽多天的考慮,還是沒想出什麽阻止和親的好辦法,一臉鬱悶地往皇宮方向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