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耕帶著幾人出來,準備好好在揚州的坊市中逛逛,看看有沒有揚州氈帽的雛形。


    此地繁華之極,有“舒張則凍雪交光,疊積則餘霞鬥彩”的上等絲綢,有“映水菱花散,臨風竹影寒”的揚州鏡,有“徑可盈寸,光耀洞徹”波斯珍珠……


    崔耕等人雖然在泉州逛過坊市,可沒見過這麽多精細之物,徑直看得目不暇接。


    隻是關於帽子鋪麽,看倒是看到了幾間,但是卻不知什麽式樣的才算後世流行的揚州氈帽。


    即便崔耕在荒唐大夢中,也隻是聽說了揚州氈帽的威名,而沒看到過實物。所以揚州氈帽長啥樣,他真沒見過。


    關於如何找到揚州氈帽,崔耕隻依稀記得曆史上有這麽一個典故,可以作為一條線索:唐憲宗時期有個名臣叫裴度,他在出行的路上被刺客砍落馬下。恰巧因為當時戴著揚州氈帽,所以才沒被砍掉腦袋,幸免於難。


    如此說來,這帽子一定是質量相當好的吧?也隻能慢慢把所有帽子都比較一番,再做確定了。


    “咦?大人,你看那是什麽?”眾人正走著,宋根海忽然抬手往遠方一指。


    崔耕仔細看去,但見無數百姓,把一座小高台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連路都堵住了。


    倒是熱鬧,這些在幹啥?


    要知道,在坊市上,既有官兵巡邏維持治安,又有官吏負責稅收,怎麽可能允許如此多的百姓聚集?


    “讓一讓,讓一讓。”


    有封常清和雍光一左一右兩枚壯漢開路,崔耕一行人很快就站到了隊伍的最前,


    仔細觀瞧,但見高台一個和尚寶相莊嚴,閉目不語。敢情兒都是圍觀他呢。


    向周邊人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和尚叫智滿。過一會兒,智滿大和尚就要講法了。而且講的不是一般的法,而是“俗講”。


    所謂的俗講,崔耕倒是知道。


    “俗講”其實就是後世“評書”的前身,這裏麵既有佛經故事,又有民間傳聞,乃至各種因果報應的故事。


    因為大唐年間,民間百姓的娛樂生活的缺乏,所以“俗講”是非常受百姓歡迎的。


    唯一奇怪的事,俗講一般不是在寺廟裏嗎?怎麽這和尚跑到坊市來俗講了?最關鍵的是,這裏已經擠得人山人海,道路不通了,顯然妨礙公共交通了,為何巡丁差役不管?


    崔耕還要再問,那和尚已經輕咳一聲,正式開始了“俗講”。


    但見他端坐高台之上,往四下看了一圈,神神秘秘道:“諸位,你們可知揚州這場大災,是由何而起的嗎?”


    其實這個故事他前兩天都已經講過了,但是百姓們都想再聽一次,還是配合著喊道:“不知道!”


    “好,不知道沒關係,請諸位聽好了……”


    在他的俗講中,去年有東海龍王三太子敖順,化作一條碩大的鯉魚,沿江西行,快活玩耍。


    好死不死的是,被一個漁夫捉上岸來。


    當時,智滿和尚恰巧路過,識破那條魚乃至龍王三太子的真身。


    於是乎,就勸那漁夫趕緊把三太子放了。


    可是那漁夫肉眼凡胎,懵懂無知,張口就要錢。自己一介遊僧當時囊中羞澀,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龍王三太子變成了魚湯一鍋。


    事後龍王震怒,才有了淮南道這一場大旱。與此同時,龍王還把此事托夢給了當今天子,才有了陛下下達禁屠令一事。


    至於智滿和尚自己呢,因為當初有勸諫漁夫之功,被龍王大加賞賜。


    說到這裏,智滿和尚把袖子撩起,露出了一個金色龍頭。


    智滿繼續道:“諸位請上眼了,這就是龍王賜給小僧的寶貝,名曰如意金龍頭。喝了這裏麵的水啊,有病祛病,無病強身。哪位善信願意和貧僧結個緣法,一貫錢就可拿走一杯。”


    說完了,他把一摞杯子擺成一排,念了一聲:“開!”


    頓時金龍吐水,甜香四散,功夫不大,十杯全滿。


    智滿大叫道:“諸位,這就是龍王爺給的聖水啊!一貫錢,隻要一貫錢一杯。”


    百姓們都被吸引住了,怎麽光一個龍頭就能吐水呢?而且是和尚讓它流水就流水,讓它停它就停。


    難道這金龍頭真是個寶物?


    在老百姓的認知裏,既然是龍頭是寶貝,那這聖水就應該是真的了。


    雖然一貫錢不少,但也不是拿不出來。功夫不大,就有人狠狠心,買了一碗聖水。


    當場就喝下一口,遂甘之如飴地大叫道:“好喝!不愧是聖水啊,又香又甜,還有花香味兒哩。”


    有他帶頭,十杯聖水很快就被一搶而空。


    在從眾的心理作用下,這些人竟交流經驗起來,居然有些人大肆聲稱後背發熱啦,眉心發癢,多年的老寒腿有扶蘇的跡象了……等等。


    還有個讀書人甚至高聲道:“某感覺自己文思如泉湧,哈哈,這次金榜題名,必定有我胡寶瑞了!”


    智滿和尚見現場效果如此之好,趁熱打鐵道:“諸位,說實話,這不算什麽,聖水能救得幾人?今天貧僧來,實際上是和大家結一場大緣法,那就是關於揚州的旱情。”


    這場旱災才是牽動了所有人的心!


    沒雨下就沒有糧食,沒有糧食就會餓死,人人都懂!雖然現在大家靠著以往的積蓄還能堅持,誰知道以後呢?


    百姓們紛紛高唿:“還請大師指點迷津!”


    “好!那貧僧就再告訴大家一個天大的秘密。”智滿和尚道:“實不相瞞,龍王爺除了賜予貧僧寶物之外,還封貧僧做了龍王使者,替他老人家辦事兒……”


    智滿說,龍王深恨那個漁夫貪財,殺了自己的兒子,所以遷怒整個揚州的百姓。


    你們不是貪財嗎?我就是要讓你們破財!


    什麽時候揚州獻上足足的一百萬貫錢,他才會降雨,緩解旱災。


    至於這錢怎麽從百姓們的手裏,到龍王爺的手裏,當然是通過智滿這個龍身使者了。


    智滿表示,一萬貫錢不嫌多,幾文錢不嫌少,大家量力而為。不過,提醒大家一下,隻要這百萬貫錢湊不齊,龍王爺是一定不會降雨的,所以實際上捐錢越多越好。


    一時間,百姓們紛紛踴躍捐款,不甘人後。


    崔耕粗略估計,不到半個時辰,這廝就收入了三四百貫錢。


    他看向陳三和,抿嘴促狹道:“陳縣丞,你怎麽看?”


    “臭禿驢,居然騙到揚州來,公然來大人您治下騙人斂財啊!不過如何對付裝神弄鬼之事,卑職哪敢在您麵前班門弄斧?”自從被傳授了“三昧真火”“如來神掌”的江湖雜耍把戲之後,陳三和早就對崔耕的佩服的五體投地。


    宋根海卻沒鬧明白,低聲問道:“這麽說,那和尚的金龍頭是假的?”


    “廢話,怎麽可能是真的?”陳三和白眼一翻,道:“告訴你一個識別真假的訣竅……”


    “什麽訣竅?”


    “全是假的,沒一個是真的!所以,根本就不用分辨!”


    “滿天下一個真的都沒有?”


    陳三和篤定道:“真有什麽鬼神,那皇帝豈不個個萬萬歲了?你見哪個皇帝能活過一百歲的?”


    宋根海大失所望,道:“那今天這個金龍頭又是什麽把戲?”


    “這個……哼!裝神弄鬼都不專心點。”陳三和道:“這個騙術,幾十年前就在長安城出現過,在咱們嶺南道也曾風行一時。現在還能騙這麽多百姓,恐怕是有人知道了也不敢開口!”


    “那到底是怎麽迴事?”


    “具體怎麽迴事?還得咱們大人解釋。”陳三和為人圓滑,把這個出風頭的機會讓給了崔耕。


    “好吧,我來就我來!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


    當即,崔耕上前一步,扯住那和尚的袖子,道:“好個假和尚,竟敢妖言惑眾,坑騙錢財,跟本官去衙門裏打官司吧!”


    “不得對智滿大師無禮!”


    那和尚還沒說話呢,人群中忽然竄出來一個身著文生公子裝的年輕人,麵色白淨,眼神明亮,滿臉的幹練之色。


    年輕人怒道:“你是從哪裏來的年輕人?好不曉事!智滿大師乃是得道高僧,可不是什麽假和尚!謗僧有無窮罪孽,要下十八層地獄的,還不快向大師賠禮!”


    崔耕被他劈頭蓋臉一陣訓,好懸沒氣樂了,反問道:“你叫本官年輕人?你說本官不曉事?唔?”


    這時,雍光趕緊走上前來,啪的一聲抽了那年輕人一大嘴巴子,罵道:“瞎了你的狗眼,你跟前這位是咱們江都縣的新任父母官崔縣令!!”


    雍光乃老資格的江都縣尉,掌管江都轄境治安,揚州治安自然也歸他統管,所以在揚州城算得上一號風雲人物。


    這年輕人還真認識他,當下對崔耕的身份再無懷疑。


    不過他倒是倔強,不肯道歉,反而高聲爭執道:“縣令怎麽了?縣令就可以對來揚州挽救眾生的大師無禮了?”


    崔耕冷笑道:“什麽大師,一個江湖騙子而已!”


    “不準你汙蔑大師!”那年輕人義憤填膺地揮舞著手臂,道:“他是法雲寺的智滿大師,可不是什麽假和尚。這裏很多人都見過,都可以做證。大夥說,我說的對不對啊?”


    “對!”不少百姓應和。


    甚至有人嘟囔道:“這就是那個不知天高地厚,胡亂吹牛誇海口的崔縣令啊?攤上這麽個父母官,咱們揚州的百姓算倒黴了!”


    “年紀輕輕,能堪什麽大用?”


    “估計是靠家世門蔭當的官,這種紈絝子弟豈能造福一方百姓!”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


    ……


    崔耕心中有底,懶得和他們爭辯。


    滄啷~~


    倏地,他轉過身,伸手就將雍光的腰刀猛抽了出來,衝著大和尚的衣服便是一陣刺,高聲道:“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孬貨,都睜開你們的眼睛看好了,本官讓你們看看這位智滿大師的真正神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凳並收藏奮鬥在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