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耕淡淡的隱憂,還是被周興有所察覺。
周興是什麽人?
那是連武則天皺個眉頭都揣摩出聖意七八九的人精兒。
當即,他便輕聲在崔耕耳邊低語了幾句,瞬間道出了一個瞞天過海之計,聽得崔耕連連點頭,徹底打消了心中那點小小的擔憂。
……
接下來,此間事了,崔耕與陳元光返迴了雲霄半徑山上,與陳元光又盤桓了幾日之後,這才帶著全副儀仗,直奔漳州而去。
畢竟陳元光還在丁憂守墓期間,不方便這個時候重返漳州城。
不過賈仁義也真不給崔耕這個堂堂嶺南道肅政使麵子,聽聞禦史蒞臨,居然隻是派了漳州刺史府的別駕林孔著來迎接,他自己則以偶感風寒為由拒不露麵。
林孔著是陳元光的老部下,因為性格綿軟,能夠忍辱負重,這幾年賈仁義清洗陳元光的黨羽,竟也沒將他排擠走。
可見林孔著的確是陳元光手底下這幫人中,最適合混官場的小強了。
林孔著早已知道崔禦史和自家將軍的關係,也不顧忌什麽,一見崔耕的麵就臭罵吐槽了賈仁義一頓,把這三年受的委屈全部發泄出來。
進城路上,他更是告訴了崔耕一個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的消息武三忠的頭號爪牙,廣州折衝府果毅都尉梁波,曾經暗藏在漳州刺史衙門多日,直到昨日才匆匆離去。
崔耕聽完了,不由眉毛一挑,揶揄道:“看來咱們這位賈刺史是攀上了武安撫使的高枝了啊!哼,如今本官手握‘盤文迪與賈仁義勾結,破壞漢僚通好’的人證物證,別說武三忠了,就是天王老子都保不住他賈仁義!”
盤文迪和賈仁義隻是互相利用而已,如今自己身陷囹吾,當然更希望賈仁義“有難同當”。所以,不用崔耕動刑,他就把二人勾結及約定好各自獲利的經過,如同竹筒倒豆子般,抖摟了個一幹二淨。
本來崔耕還有點息事寧人的小心思,但現在既然賈仁義自己作死,他也就不用顧忌什麽了
當天中午,崔耕就向漳州刺史衙門要了一輛囚車,把盤文迪裝進去。又寫了一份彈章,命監察禦史陳三和這個老神棍帶著二十名府兵,押解著這輛囚車前往長安城。
往後的日子,他也沒主動去見賈仁義,就一直在漳州城裏低調暫住下來。
等著陳三和抵達長安辦好這樁事情後,傳來好消息。
不過,他還是低估了武三忠和梁波他們的下限。
押解盤文迪的囚車還沒到長安,便傳來了陳三和的加急傳信
“押解途中,遭遇強匪襲擊,五名府兵戰死,七名府兵重傷,囚犯盤文迪被強匪亂刀砍死!!!”
去你媽的,王八蛋!
尼瑪盜匪不劫銀車劫囚車,他們的眼瞎了啊?說出去誰信啊?明顯就是有人要殺人滅口,毀滅唯一的人證!
這個“有人”是誰?
崔耕如果還猜不到是誰,那他就是個棒槌了!
聞訊之刻,他怒發衝冠,連發公文,要求有司嚴查此案,務必把這些所謂的“盜匪”捉拿歸案。
不過,他還是低估了武三忠的下限!
他以為“假扮強匪,劫囚車殺人滅口”就是武三忠的下限之時,這老狗又繼續刷新了記錄!
因為崔耕的公文發出去還沒多久,多半還在前往長安的路上,朝廷的右肅政台的公文已經送抵漳州城,交到了崔耕的手中。
對,就是崔耕所屬的左肅政台分權而立的右肅政台!
這份公文上說,嶺南道安撫使武三忠告他崔耕收了陳元光的賄賂,誣告賈仁義,並且自編自演了這場“劫囚車殺人滅口”的鬧劇,就為坐實誣告栽贓漳州刺史賈仁義。
擦!
還他媽倒打一耙?
崔耕接到右肅政台彈劾他的公文之後,肺都快氣炸了!
“狗日的武三忠,看來老子不出大招是不行了!”
想到這裏,崔耕立馬讓人將封常清找來。
找來封常清的目的是讓這個整日披重甲的鐵塔壯漢來……寫公文。
因為在他的印象裏,曆史上威震西域的大唐名將封常清,他最初賴以晉升的資本,既不是勇力過人,也不是智計無雙,而是文采斐然。
史料記載,封常清未成名之前是高仙芝的貼身侍衛,有一次高仙芝率兩千精銳騎兵,繞遠路,連行了三天三夜,截擊達奚部的叛軍。
打贏了該寫捷報了,高仙芝往四下裏一看傻眼了,兵貴神速,這次帶的都是廝殺漢,根本就沒帶平日裏替自己草擬捷報的文辦書吏來啊,高仙芝對捷報的要求又是非常高的,手底下那幾個判官連連避讓,不敢接這個差事。
這可咋辦?
封常清一見,當即主動請纓道,這事兒好辦,就交給我吧。
高仙芝一見自己這個威猛高大的侍衛居然要替他寫公文,自然是不信,你個粗人會寫個蛋!
封常清說,寫的不好,你要了俺的腦袋!
此言一出,高仙芝不禁對自己這個貼身侍衛感興趣了,既敢誇下海口,又是著急呈送捷報,於是他痛痛快快地把這個差事交給了封常清。
結果,等封常清寫完捷報呈給之後,軍中的判官劉眺、獨孤峻閱後大讚,爭先恐後的向高仙芝遊說,希望將這個人才調到他們下麵任職,說此等人才做一名侍衛,實在是太屈才了。
高仙芝自然不幹,樂道,要培養人才也輪不到你們倆個小小判官啊,本帥瞎啊?整個安西軍都是老子的,難道不會自己培養啊?倆二貨!
於是乎,高仙芝從此關注起封常清,發現這看似粗獷的猛漢竟然文武兼備,不好好培養,真是暴殄天物。
從那以後,封常清在高仙芝的栽培下屢立戰功,名揚安西軍,步步高升。
所以,崔耕現在讓喚來封常清來寫一篇牛逼轟轟的公文痛斥武三忠,絕對是人盡其才。
果不其然,當這封公文送抵長安,交到他名義上的老大,兼管左肅政台的宰相狄仁傑手中時,狄相看完這份公文當場拍案叫絕。
當然,狄相可不知道這是封常清寫的,隻以為是崔二郎先前藏拙,現在被人欺負到頭上終於發飆了。
狄仁傑手撚銀髯,自言自語道:“這個崔二郎還真不簡單啊!不僅造出了舉世無雙的木蘭春酒,還寫得如此一手好公文。條理清晰,文才斐然,這哪是公文啊,分明是一篇戰鬥的檄文!如此人才,老夫豈能不為他揚名?”
想到就做,狄仁傑貴為宰相,影響力豈是等閑?當天晚上,就命人把這份公文抄了近百份,傳抄給他在長安關係熟稔的有頭有臉的各路大佬。
就這樣,沒想到一封他人代筆的公文,誤打誤撞之下,令連長安城都沒進過的崔二郎,竟在長安城中聲名鵲起。
要知道這年頭,長安城就是個名利場,不然不會有那麽多的風流才子借著盤纏,山高水遠擠破腦袋奔長安。無非都是想借著自己的詩賦驚豔長安,最終名揚天下!
至於武三忠?
被崔耕這篇戰鬥檄文式的公文一鬧,同樣也是名揚了長安城,不過這名聲就不怎麽好聽了。
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雖然很不喜歡武三忠,但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當然不能任由事情發酵下去。
當即倆人動用宰相的權力,八百裏加急,讓武三忠上公文自辯。
武三忠先看了中書省發來的公文,後看了武三思的私信,當時掐死梁波的心都有了。
他臉色鐵青,在家中破口大罵,草泥馬的梁波啊,這迴你可坑死老子了!賈仁義是你親爹啊?姓賈的既然自己辦砸了事兒,你讓他去死不就行了,幹嘛你還要讓老子替他作主,為他遮掩?
現在倒好,連我都自身難保了!本安撫使焉能容你?
武三忠越想越氣,當即命人將梁波找來,然後將他吊在樹上,狠狠地抽了一頓鞭子,問他你替老子招了賈仁義這個喪門星,你說現在該怎麽辦?
梁波白挨一頓罵不說,還挨了這頓狠抽,那也叫一個自討苦吃!
無奈之下,他隻得想出了一個主意長安城不是博學才子多嗎?咱們花重金雇這些人,讓他們也寫十篇百篇的戰鬥檄文,和崔二郎展開論戰,幫大人您洗地唄。
武三忠一聽,發覺挺有道理,氣也消了大半。
不過一想到要在長安城花重金那些有名的才子幫自己洗地,當即就是肋條骨一疼,苦著臉道:“那得多少銀子啊?”
在金錢的態度上,武三忠可不比他死去的武良駒摳,絕對是父子相承的。
梁波小心翼翼道:“這個卑職可說不好,不過能得狄丞相稱讚,真沒想到崔二郎竟有如此文才!卑職估摸著,咱們怎麽著也要找一些在長安城中名聲卓著的才子來寫吧?唔……至少得一萬貫錢!”
“啥?一萬貫?”
武三忠像是被踩著尾巴一樣,跳了起來,連連擺手道:“沒有!沒有!要一萬貫,門兒都沒有!我在泉州積攢那些家當,都被我兒良駒敗得差不多了。現如今到任嶺南道安撫使才多久?哪來得那麽多銀子?”
梁波心說,你個老東西,就死摳吧,跟你那死鬼兒子一個德行!
不過沒銀子,上哪兒雇人代筆來跟崔二郎打口水戰?
他為難道:“大…大人,這沒銀子,真辦不成這事兒啊!?”
“那……”武三忠皺緊了眉頭,最終咬了咬牙,伸出了一根手指,心痛道:“本安撫使最多給你一千貫!”
“一千貫根本不夠啊……”
“那老子不管!”武三忠氣道:“這事是你惹出來的,你就得負責,不足的九千貫,你給本官補上。”
我補你姥姥!
梁波險些沒氣得張口罵娘。
不過,形勢比人強,誰讓武三忠是他主子?梁波隻得強咽心中的不甘,忍氣吞聲道:“卑職盡力而為。”
隨後領了武三忠的手令,梁波從安撫使府的帳房領了一千貫錢。
然後…呃…從中分出五百貫錢,偷偷藏進了自己家了。
想讓他替武三忠白白散財九千貫,想得美!
他拿著五百貫錢當活動經費,半強迫半收買著,沒往長安琢磨,而是讓一些廣州本地的一些不入流的文人寫文,與崔耕展開論戰。
一萬貫錢都不一定能行,五百貫錢的效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封常清戰力強悍,公文連發,極盡嬉笑怒罵之能事,把武三忠罵了個狗血淋頭,都成了長安官場上的一個笑談。
如果把這場論戰比作兩軍對壘的話,這就是一場單方麵的大屠殺!
還不如不反抗呢!
遠在長安的武三思見不是事,暗罵自家這個姓武的堂兄弟真他媽是廢渣啊!於是,趕緊再寫私信,讓武三忠偃旗息鼓,等這股風頭過去了再說。
這才是正確的應對之策。
其實,論戰就是爭一口氣罷了,雙方都沒什麽確實的證據,光打筆墨官司的話,就是贏了又能如何?
朝廷總不會因為一點懷疑,就處置朝廷命官。
崔耕也明白這個道理,見武三忠這邊蔫了,自己這邊也就不再窮追不舍。
說到底,搬倒武三忠的關鍵,不在這種小事上,而是要拿到他確確實實,無可抵賴的罪證。
比如謀反,比如草菅人命,比如某件貪汙重案……
不過這麽長時間了,泉州的張、林兩家和馮樸打聽了這麽久,還是一無所獲,令崔耕大失所望,也隻能繼續按部就班地巡視各州。
直到一個多月後,崔耕才終於接到了馮樸的一封親筆信。
信上無落款無抬頭,隻有一句話:速往泉州一行,有要事想商,越快越好,十萬火急!
這麽神秘?
崔耕不由得心中一顫,心中頗有幾分激動:“真是想什麽來什麽,難不成老馮終於抓著武三忠的把柄了?”
周興是什麽人?
那是連武則天皺個眉頭都揣摩出聖意七八九的人精兒。
當即,他便輕聲在崔耕耳邊低語了幾句,瞬間道出了一個瞞天過海之計,聽得崔耕連連點頭,徹底打消了心中那點小小的擔憂。
……
接下來,此間事了,崔耕與陳元光返迴了雲霄半徑山上,與陳元光又盤桓了幾日之後,這才帶著全副儀仗,直奔漳州而去。
畢竟陳元光還在丁憂守墓期間,不方便這個時候重返漳州城。
不過賈仁義也真不給崔耕這個堂堂嶺南道肅政使麵子,聽聞禦史蒞臨,居然隻是派了漳州刺史府的別駕林孔著來迎接,他自己則以偶感風寒為由拒不露麵。
林孔著是陳元光的老部下,因為性格綿軟,能夠忍辱負重,這幾年賈仁義清洗陳元光的黨羽,竟也沒將他排擠走。
可見林孔著的確是陳元光手底下這幫人中,最適合混官場的小強了。
林孔著早已知道崔禦史和自家將軍的關係,也不顧忌什麽,一見崔耕的麵就臭罵吐槽了賈仁義一頓,把這三年受的委屈全部發泄出來。
進城路上,他更是告訴了崔耕一個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的消息武三忠的頭號爪牙,廣州折衝府果毅都尉梁波,曾經暗藏在漳州刺史衙門多日,直到昨日才匆匆離去。
崔耕聽完了,不由眉毛一挑,揶揄道:“看來咱們這位賈刺史是攀上了武安撫使的高枝了啊!哼,如今本官手握‘盤文迪與賈仁義勾結,破壞漢僚通好’的人證物證,別說武三忠了,就是天王老子都保不住他賈仁義!”
盤文迪和賈仁義隻是互相利用而已,如今自己身陷囹吾,當然更希望賈仁義“有難同當”。所以,不用崔耕動刑,他就把二人勾結及約定好各自獲利的經過,如同竹筒倒豆子般,抖摟了個一幹二淨。
本來崔耕還有點息事寧人的小心思,但現在既然賈仁義自己作死,他也就不用顧忌什麽了
當天中午,崔耕就向漳州刺史衙門要了一輛囚車,把盤文迪裝進去。又寫了一份彈章,命監察禦史陳三和這個老神棍帶著二十名府兵,押解著這輛囚車前往長安城。
往後的日子,他也沒主動去見賈仁義,就一直在漳州城裏低調暫住下來。
等著陳三和抵達長安辦好這樁事情後,傳來好消息。
不過,他還是低估了武三忠和梁波他們的下限。
押解盤文迪的囚車還沒到長安,便傳來了陳三和的加急傳信
“押解途中,遭遇強匪襲擊,五名府兵戰死,七名府兵重傷,囚犯盤文迪被強匪亂刀砍死!!!”
去你媽的,王八蛋!
尼瑪盜匪不劫銀車劫囚車,他們的眼瞎了啊?說出去誰信啊?明顯就是有人要殺人滅口,毀滅唯一的人證!
這個“有人”是誰?
崔耕如果還猜不到是誰,那他就是個棒槌了!
聞訊之刻,他怒發衝冠,連發公文,要求有司嚴查此案,務必把這些所謂的“盜匪”捉拿歸案。
不過,他還是低估了武三忠的下限!
他以為“假扮強匪,劫囚車殺人滅口”就是武三忠的下限之時,這老狗又繼續刷新了記錄!
因為崔耕的公文發出去還沒多久,多半還在前往長安的路上,朝廷的右肅政台的公文已經送抵漳州城,交到了崔耕的手中。
對,就是崔耕所屬的左肅政台分權而立的右肅政台!
這份公文上說,嶺南道安撫使武三忠告他崔耕收了陳元光的賄賂,誣告賈仁義,並且自編自演了這場“劫囚車殺人滅口”的鬧劇,就為坐實誣告栽贓漳州刺史賈仁義。
擦!
還他媽倒打一耙?
崔耕接到右肅政台彈劾他的公文之後,肺都快氣炸了!
“狗日的武三忠,看來老子不出大招是不行了!”
想到這裏,崔耕立馬讓人將封常清找來。
找來封常清的目的是讓這個整日披重甲的鐵塔壯漢來……寫公文。
因為在他的印象裏,曆史上威震西域的大唐名將封常清,他最初賴以晉升的資本,既不是勇力過人,也不是智計無雙,而是文采斐然。
史料記載,封常清未成名之前是高仙芝的貼身侍衛,有一次高仙芝率兩千精銳騎兵,繞遠路,連行了三天三夜,截擊達奚部的叛軍。
打贏了該寫捷報了,高仙芝往四下裏一看傻眼了,兵貴神速,這次帶的都是廝殺漢,根本就沒帶平日裏替自己草擬捷報的文辦書吏來啊,高仙芝對捷報的要求又是非常高的,手底下那幾個判官連連避讓,不敢接這個差事。
這可咋辦?
封常清一見,當即主動請纓道,這事兒好辦,就交給我吧。
高仙芝一見自己這個威猛高大的侍衛居然要替他寫公文,自然是不信,你個粗人會寫個蛋!
封常清說,寫的不好,你要了俺的腦袋!
此言一出,高仙芝不禁對自己這個貼身侍衛感興趣了,既敢誇下海口,又是著急呈送捷報,於是他痛痛快快地把這個差事交給了封常清。
結果,等封常清寫完捷報呈給之後,軍中的判官劉眺、獨孤峻閱後大讚,爭先恐後的向高仙芝遊說,希望將這個人才調到他們下麵任職,說此等人才做一名侍衛,實在是太屈才了。
高仙芝自然不幹,樂道,要培養人才也輪不到你們倆個小小判官啊,本帥瞎啊?整個安西軍都是老子的,難道不會自己培養啊?倆二貨!
於是乎,高仙芝從此關注起封常清,發現這看似粗獷的猛漢竟然文武兼備,不好好培養,真是暴殄天物。
從那以後,封常清在高仙芝的栽培下屢立戰功,名揚安西軍,步步高升。
所以,崔耕現在讓喚來封常清來寫一篇牛逼轟轟的公文痛斥武三忠,絕對是人盡其才。
果不其然,當這封公文送抵長安,交到他名義上的老大,兼管左肅政台的宰相狄仁傑手中時,狄相看完這份公文當場拍案叫絕。
當然,狄相可不知道這是封常清寫的,隻以為是崔二郎先前藏拙,現在被人欺負到頭上終於發飆了。
狄仁傑手撚銀髯,自言自語道:“這個崔二郎還真不簡單啊!不僅造出了舉世無雙的木蘭春酒,還寫得如此一手好公文。條理清晰,文才斐然,這哪是公文啊,分明是一篇戰鬥的檄文!如此人才,老夫豈能不為他揚名?”
想到就做,狄仁傑貴為宰相,影響力豈是等閑?當天晚上,就命人把這份公文抄了近百份,傳抄給他在長安關係熟稔的有頭有臉的各路大佬。
就這樣,沒想到一封他人代筆的公文,誤打誤撞之下,令連長安城都沒進過的崔二郎,竟在長安城中聲名鵲起。
要知道這年頭,長安城就是個名利場,不然不會有那麽多的風流才子借著盤纏,山高水遠擠破腦袋奔長安。無非都是想借著自己的詩賦驚豔長安,最終名揚天下!
至於武三忠?
被崔耕這篇戰鬥檄文式的公文一鬧,同樣也是名揚了長安城,不過這名聲就不怎麽好聽了。
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雖然很不喜歡武三忠,但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當然不能任由事情發酵下去。
當即倆人動用宰相的權力,八百裏加急,讓武三忠上公文自辯。
武三忠先看了中書省發來的公文,後看了武三思的私信,當時掐死梁波的心都有了。
他臉色鐵青,在家中破口大罵,草泥馬的梁波啊,這迴你可坑死老子了!賈仁義是你親爹啊?姓賈的既然自己辦砸了事兒,你讓他去死不就行了,幹嘛你還要讓老子替他作主,為他遮掩?
現在倒好,連我都自身難保了!本安撫使焉能容你?
武三忠越想越氣,當即命人將梁波找來,然後將他吊在樹上,狠狠地抽了一頓鞭子,問他你替老子招了賈仁義這個喪門星,你說現在該怎麽辦?
梁波白挨一頓罵不說,還挨了這頓狠抽,那也叫一個自討苦吃!
無奈之下,他隻得想出了一個主意長安城不是博學才子多嗎?咱們花重金雇這些人,讓他們也寫十篇百篇的戰鬥檄文,和崔二郎展開論戰,幫大人您洗地唄。
武三忠一聽,發覺挺有道理,氣也消了大半。
不過一想到要在長安城花重金那些有名的才子幫自己洗地,當即就是肋條骨一疼,苦著臉道:“那得多少銀子啊?”
在金錢的態度上,武三忠可不比他死去的武良駒摳,絕對是父子相承的。
梁波小心翼翼道:“這個卑職可說不好,不過能得狄丞相稱讚,真沒想到崔二郎竟有如此文才!卑職估摸著,咱們怎麽著也要找一些在長安城中名聲卓著的才子來寫吧?唔……至少得一萬貫錢!”
“啥?一萬貫?”
武三忠像是被踩著尾巴一樣,跳了起來,連連擺手道:“沒有!沒有!要一萬貫,門兒都沒有!我在泉州積攢那些家當,都被我兒良駒敗得差不多了。現如今到任嶺南道安撫使才多久?哪來得那麽多銀子?”
梁波心說,你個老東西,就死摳吧,跟你那死鬼兒子一個德行!
不過沒銀子,上哪兒雇人代筆來跟崔二郎打口水戰?
他為難道:“大…大人,這沒銀子,真辦不成這事兒啊!?”
“那……”武三忠皺緊了眉頭,最終咬了咬牙,伸出了一根手指,心痛道:“本安撫使最多給你一千貫!”
“一千貫根本不夠啊……”
“那老子不管!”武三忠氣道:“這事是你惹出來的,你就得負責,不足的九千貫,你給本官補上。”
我補你姥姥!
梁波險些沒氣得張口罵娘。
不過,形勢比人強,誰讓武三忠是他主子?梁波隻得強咽心中的不甘,忍氣吞聲道:“卑職盡力而為。”
隨後領了武三忠的手令,梁波從安撫使府的帳房領了一千貫錢。
然後…呃…從中分出五百貫錢,偷偷藏進了自己家了。
想讓他替武三忠白白散財九千貫,想得美!
他拿著五百貫錢當活動經費,半強迫半收買著,沒往長安琢磨,而是讓一些廣州本地的一些不入流的文人寫文,與崔耕展開論戰。
一萬貫錢都不一定能行,五百貫錢的效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封常清戰力強悍,公文連發,極盡嬉笑怒罵之能事,把武三忠罵了個狗血淋頭,都成了長安官場上的一個笑談。
如果把這場論戰比作兩軍對壘的話,這就是一場單方麵的大屠殺!
還不如不反抗呢!
遠在長安的武三思見不是事,暗罵自家這個姓武的堂兄弟真他媽是廢渣啊!於是,趕緊再寫私信,讓武三忠偃旗息鼓,等這股風頭過去了再說。
這才是正確的應對之策。
其實,論戰就是爭一口氣罷了,雙方都沒什麽確實的證據,光打筆墨官司的話,就是贏了又能如何?
朝廷總不會因為一點懷疑,就處置朝廷命官。
崔耕也明白這個道理,見武三忠這邊蔫了,自己這邊也就不再窮追不舍。
說到底,搬倒武三忠的關鍵,不在這種小事上,而是要拿到他確確實實,無可抵賴的罪證。
比如謀反,比如草菅人命,比如某件貪汙重案……
不過這麽長時間了,泉州的張、林兩家和馮樸打聽了這麽久,還是一無所獲,令崔耕大失所望,也隻能繼續按部就班地巡視各州。
直到一個多月後,崔耕才終於接到了馮樸的一封親筆信。
信上無落款無抬頭,隻有一句話:速往泉州一行,有要事想商,越快越好,十萬火急!
這麽神秘?
崔耕不由得心中一顫,心中頗有幾分激動:“真是想什麽來什麽,難不成老馮終於抓著武三忠的把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