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縣丞董彥,泉州府龍溪縣人,年約四十許,與前任清源縣丞,今禦史台監察禦史張柬之有師生之誼。
董彥是高宗鹹亨三年的明經科進士,自雁塔題名以來,董彥一直都在泉州刺史府任著閑職,熬了小十年,才得恩師張柬之推薦,接任了清源縣的縣丞之位。
按理說,但凡高中進士者,一旦放榜題名,吏部至少都能授予個從八品的中縣縣丞。而董彥卻在泉州刺史府足足坐了小十年的冷板凳,才有機會被下放到泉州下轄的清源縣出任縣丞一職。
當然,這裏麵是有緣由的。原因也很簡單,就因為他當初考得並非是進士科,而是明經科。
在唐朝科舉中,以明經科和進士科為主要科目。
明經科的考試方式主要是口試,貼經,墨義。貼經類似於後世的考試填空,墨義便是對經文字句做簡單的比試。一般參加的舉子隻要對經文以及注釋,記憶背誦熟練,基本都可以中試。
而進士科除了要考貼經(考試填空)之外,還要考策問,雜文。策問,就是要針對國家當下的政治、競技、法律、政務、軍事、漕運、鹽政等方麵提出問題並附上解答,如後世的時政論文。雜文便要作詩賦各一,考校文采。進士科的一般很難中,每年赴京趕考的各地舉子數千名,卻也隻是百中取一,通常隻有三四十人中進士而已。
而且古代的君王宰相看重進士科,都喜歡從進士科中選取治國人才,士子文人也喜歡參加進士科,因為進士科重詩賦,更能展現自己的才華。
自然而然,進士科無論是難度,還是含金量,都遠遠大於明經科。
因此,明經科的進士自然不能和進士科的進士相提並論。
唐朝詩人孟郊的及第詩《登科後》流傳至今:
昔日齷蹉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詩中所講得便是高中進士科進士後的風光無限和百般得瑟。如果哪個明經科進士敢把這首詩套在自己身上,在當時準會被人笑掉大牙。
俗話說得好,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意思是說,三十歲的讀書人能考取明經科,年齡都算比較大的,而五十歲考取進士科,論歲數,還算比較年輕的。
這句話一言道破了考取進士科的艱難。
很遺憾,董彥就屬於三十歲考取明經科進士的。再加上前些年他的恩師張柬之還沒開始老絲逆襲,還不夠格提攜他。以至於他在泉州刺史府坐了十年冷板凳,幹了十年的閑差。
好在他現在才四十來歲,而且他的恩師張柬之自打擢升禦史台監察禦史後,也日漸受武後賞識看重,所以董彥相信自己隻要在清源縣能作出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政績來,他將來的仕途未嚐不是一片坦途。
想想他的恩師張柬之都七十來歲了,才開始官場第二春,更何況自己才四十來歲,還這麽年輕呢。
所以自打上任以來,盡管清源一把手縣令胡康安把持著縣衙,但董彥卻是一直嚴以律己,不貪贓不枉法,不徇私不舞弊,不結黨不營私,一心都撲在清源縣的政務之上。
……
……
今晚的董彥早已脫下官袍,一身灰色袍衫便服穿於身上,在府中的花廳接見了最近在城中出盡風頭,名聲大噪的崔家二郎崔耕。
與崔耕象征性地聊了一番之後,董彥發現此子並非如當初外界所傳言的紈絝敗家,相反,此子雖二十歲不到卻是見多識廣人情練達,而且每每言談中都有奇思妙想,不同於常人。
漸漸地,董彥從一開始地象征性地接見敷衍聊天,開始對眼前這個少年郎產生了濃濃的興趣。
見著崔耕從桌上兩個大小酒壇中各自倒出一碗酒來,央請著自己嚐上一嚐,董彥並未伸手去接酒碗,而是問道:“崔二郎,莫非這酒便是最近清源縣盛傳的木蘭春酒?”
“然也!”
崔耕點了點頭,繼續請手道:“今日特意釀造兩壇,獻給董大人嚐上一嚐。”
不過董彥還是不為所動,搖了搖頭,道:“崔二郎,你既然知道本官的府邸在哪兒,就應該知道本官的為人。不貪贓不枉法,不徇私不舞弊,你妄圖想用兩壇子酒來賄賂本官,想求著本官替你辦什麽事兒的話,那就……”
“誤會了!”
崔耕趕緊抱拳打斷了董彥的說話,笑道:“董大人,您真的誤會了!小民自然知道你的官聲,豈會自找麻煩?今日單純就是想獻上兩壇子讓大人嚐上一嚐,我家木蘭春酒畢竟也是咱們清源縣本土自產的酒,大人身為地方官,嚐上一嚐又有何不可?再說了,天底下還有傻到拿兩壇子酒來行賄官員的商賈嗎?”
“呃……”董彥愣了一下,好像還真是這個理兒,身為地方官,喝兩口本地酒坊獻上來的美酒,這算什麽行賄受賄?
崔耕見著他還猶豫,又道:“大人,隻消你嚐過我家的木蘭春酒,哪怕是一口,我敢保證,以後天下再也沒有什麽酒能入你的口了!”
“嗤……”
董彥聞言不禁嗤笑一聲,有些不屑地搖了搖頭,道:“你這牛皮吹得有些大了,別說本官當年在泉州刺史府當差時,嚐過轄下各縣酒坊的美酒,便是嶺南一帶最出名的富來春酒,在本官看來也不過爾爾。對了,還有你家酒坊當年釀造的木蘭燒,恐怕連富來春酒都不如吧?”
說著,董彥忽然一臉的驕傲,傲然說道:“本官當年金榜題名中進士時,有幸嚐過先帝賜宮中禦酒給我等眾舉子,難道你這木蘭春酒還能比得過宮中禦酒?你這崔二郎,小小年紀講起大話來倒是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的確,就算董彥出身明經科進士,但在崔耕這等屁民眼前,那也足以炫耀秒殺!
"我到底是不是在吹牛皮,大人你一嚐便知!“
崔耕不卑不亢,再次將大酒壇裏倒出來的那碗酒端起,遞了過去。
見著崔耕說得言之鑿鑿,董彥這次沒有再拒絕,而是將信將疑地接過酒碗,湊到嘴邊淺嚐了一口。
瞬間,董彥的表情僵化在那兒,緊接著,又是咕咚股東喝了兩大口,微微閉起雙眼,抿嘴迴味起來。
約莫沉默了有小一會兒,董彥才緩緩睜開雙眼,唿了一口酒氣,讚道:“好酒,此酒論香醇,論綿柔,絕對是本官迄今為止嚐過最好的酒!木蘭春酒,好酒,好酒,難怪我府上家丁下人都在議論,說是在市井街坊的各處酒肆,此酒都賣斷貨了!”
“嘿嘿,大人別急著讚!”
崔耕又端起小酒壇裏倒出來的那碗酒,再次奉上,道:“大人再嚐嚐這碗!”
“哦?”
董彥此時還沉浸在木蘭春酒的美味之中,見著崔耕又遞上一碗,有些奇疑道:“這一碗難道又有不同,還會比木蘭春更好?”
崔耕微笑如常,依舊說道:“大人一嚐便知!”
“好,試試!”
董彥放下手中酒碗,再次接過崔耕手中那碗酒湊到鼻下,狠狠嗅了一口,臉色微變,嘀咕道:“酒香之氣雖不似剛才那般猛烈,卻多了幾分厚重。”
緊接著,他將酒碗湊到嘴邊,淺嚐小嘬了一口,含在嘴中迴味三息,繼而緩緩吞入喉中……
微微閉目,細細地品味著……
忽地,董彥神色巨變!
隻見董彥猛地站起,睜開雙眸死死地看著崔耕,有些失態地單手一把攥住崔耕的胳膊,急急問道:“這碗酒就是木蘭春,卻也不是木蘭春,它比木蘭春更加醇香,更加綿柔,入喉進腹之後不再火熱,而是溫熱,唔……怎麽說呢?對,它就像是珍藏了數十載才出窖啟封的木蘭春酒!第一碗木蘭春酒可稱之為美酒,而第二碗…本官稱之為酒祖!”
說到這兒,董彥又是自顧連連搖頭,自說自話道:“不對啊,不是說木蘭春酒是你新近改良祖上留下來的古方和秘法,新近才釀造成的嗎?你哪裏來的珍藏數十年才出窖的窖藏美酒?”
崔耕見狀,先是豎起大拇指,由衷讚道:“大人真不愧是嚐遍各地美酒的酒國大家啊!不瞞大人,這兩碗酒都是本人今日才釀造的木蘭春酒,釀造工藝上和酒方上是大相徑庭,不過細節上卻有不同。”
“有何不同?”董彥先是追問,繼而有些反應過來,頗為尷尬地搖搖頭,道,“算了,這是你家的釀造秘方,倒是本官有些孟浪了。”
崔耕卻是很大方地攤攤手,笑道:“這也沒什麽不能說的,第二碗酒隻是在糧食取材方麵比第一碗更加挑剔些,在工藝流程方麵也比第一碗多加了幾道工序,多了幾次蒸餾提純而已。相比而言,第二碗酒在造價方麵,還是釀造工序方麵,都顯得彌足珍貴些。目前市麵上所賣的木蘭春,便是大人所嚐的第一碗酒。”
“哦~”
董彥長籲一聲,還沉浸在第二碗木蘭春酒之中,頗為同意地點了一下頭,道:“兩碗雖都是木蘭春,卻不可同日而語啊!這第二碗木蘭春酒,足令本官迴味此生了!”
“哈哈,大人言重了!”
崔耕見著董彥就跟丟了魂似的,突然問道:“大人,這第二碗木蘭春,在您看來價值幾何?”
董彥下意識地迴道:“此酒一出,世上之酒罕有匹敵!”
“那此酒可為朝廷禦用貢酒?”崔耕弱弱地問了一句。
“嘶……”
董彥突然瞪大了眼珠子,驚唿一聲:“好你個崔二郎,還敢說今天找本官並無所圖,敢情是在這兒等著本官呐?”
董彥是高宗鹹亨三年的明經科進士,自雁塔題名以來,董彥一直都在泉州刺史府任著閑職,熬了小十年,才得恩師張柬之推薦,接任了清源縣的縣丞之位。
按理說,但凡高中進士者,一旦放榜題名,吏部至少都能授予個從八品的中縣縣丞。而董彥卻在泉州刺史府足足坐了小十年的冷板凳,才有機會被下放到泉州下轄的清源縣出任縣丞一職。
當然,這裏麵是有緣由的。原因也很簡單,就因為他當初考得並非是進士科,而是明經科。
在唐朝科舉中,以明經科和進士科為主要科目。
明經科的考試方式主要是口試,貼經,墨義。貼經類似於後世的考試填空,墨義便是對經文字句做簡單的比試。一般參加的舉子隻要對經文以及注釋,記憶背誦熟練,基本都可以中試。
而進士科除了要考貼經(考試填空)之外,還要考策問,雜文。策問,就是要針對國家當下的政治、競技、法律、政務、軍事、漕運、鹽政等方麵提出問題並附上解答,如後世的時政論文。雜文便要作詩賦各一,考校文采。進士科的一般很難中,每年赴京趕考的各地舉子數千名,卻也隻是百中取一,通常隻有三四十人中進士而已。
而且古代的君王宰相看重進士科,都喜歡從進士科中選取治國人才,士子文人也喜歡參加進士科,因為進士科重詩賦,更能展現自己的才華。
自然而然,進士科無論是難度,還是含金量,都遠遠大於明經科。
因此,明經科的進士自然不能和進士科的進士相提並論。
唐朝詩人孟郊的及第詩《登科後》流傳至今:
昔日齷蹉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詩中所講得便是高中進士科進士後的風光無限和百般得瑟。如果哪個明經科進士敢把這首詩套在自己身上,在當時準會被人笑掉大牙。
俗話說得好,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意思是說,三十歲的讀書人能考取明經科,年齡都算比較大的,而五十歲考取進士科,論歲數,還算比較年輕的。
這句話一言道破了考取進士科的艱難。
很遺憾,董彥就屬於三十歲考取明經科進士的。再加上前些年他的恩師張柬之還沒開始老絲逆襲,還不夠格提攜他。以至於他在泉州刺史府坐了十年冷板凳,幹了十年的閑差。
好在他現在才四十來歲,而且他的恩師張柬之自打擢升禦史台監察禦史後,也日漸受武後賞識看重,所以董彥相信自己隻要在清源縣能作出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政績來,他將來的仕途未嚐不是一片坦途。
想想他的恩師張柬之都七十來歲了,才開始官場第二春,更何況自己才四十來歲,還這麽年輕呢。
所以自打上任以來,盡管清源一把手縣令胡康安把持著縣衙,但董彥卻是一直嚴以律己,不貪贓不枉法,不徇私不舞弊,不結黨不營私,一心都撲在清源縣的政務之上。
……
……
今晚的董彥早已脫下官袍,一身灰色袍衫便服穿於身上,在府中的花廳接見了最近在城中出盡風頭,名聲大噪的崔家二郎崔耕。
與崔耕象征性地聊了一番之後,董彥發現此子並非如當初外界所傳言的紈絝敗家,相反,此子雖二十歲不到卻是見多識廣人情練達,而且每每言談中都有奇思妙想,不同於常人。
漸漸地,董彥從一開始地象征性地接見敷衍聊天,開始對眼前這個少年郎產生了濃濃的興趣。
見著崔耕從桌上兩個大小酒壇中各自倒出一碗酒來,央請著自己嚐上一嚐,董彥並未伸手去接酒碗,而是問道:“崔二郎,莫非這酒便是最近清源縣盛傳的木蘭春酒?”
“然也!”
崔耕點了點頭,繼續請手道:“今日特意釀造兩壇,獻給董大人嚐上一嚐。”
不過董彥還是不為所動,搖了搖頭,道:“崔二郎,你既然知道本官的府邸在哪兒,就應該知道本官的為人。不貪贓不枉法,不徇私不舞弊,你妄圖想用兩壇子酒來賄賂本官,想求著本官替你辦什麽事兒的話,那就……”
“誤會了!”
崔耕趕緊抱拳打斷了董彥的說話,笑道:“董大人,您真的誤會了!小民自然知道你的官聲,豈會自找麻煩?今日單純就是想獻上兩壇子讓大人嚐上一嚐,我家木蘭春酒畢竟也是咱們清源縣本土自產的酒,大人身為地方官,嚐上一嚐又有何不可?再說了,天底下還有傻到拿兩壇子酒來行賄官員的商賈嗎?”
“呃……”董彥愣了一下,好像還真是這個理兒,身為地方官,喝兩口本地酒坊獻上來的美酒,這算什麽行賄受賄?
崔耕見著他還猶豫,又道:“大人,隻消你嚐過我家的木蘭春酒,哪怕是一口,我敢保證,以後天下再也沒有什麽酒能入你的口了!”
“嗤……”
董彥聞言不禁嗤笑一聲,有些不屑地搖了搖頭,道:“你這牛皮吹得有些大了,別說本官當年在泉州刺史府當差時,嚐過轄下各縣酒坊的美酒,便是嶺南一帶最出名的富來春酒,在本官看來也不過爾爾。對了,還有你家酒坊當年釀造的木蘭燒,恐怕連富來春酒都不如吧?”
說著,董彥忽然一臉的驕傲,傲然說道:“本官當年金榜題名中進士時,有幸嚐過先帝賜宮中禦酒給我等眾舉子,難道你這木蘭春酒還能比得過宮中禦酒?你這崔二郎,小小年紀講起大話來倒是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的確,就算董彥出身明經科進士,但在崔耕這等屁民眼前,那也足以炫耀秒殺!
"我到底是不是在吹牛皮,大人你一嚐便知!“
崔耕不卑不亢,再次將大酒壇裏倒出來的那碗酒端起,遞了過去。
見著崔耕說得言之鑿鑿,董彥這次沒有再拒絕,而是將信將疑地接過酒碗,湊到嘴邊淺嚐了一口。
瞬間,董彥的表情僵化在那兒,緊接著,又是咕咚股東喝了兩大口,微微閉起雙眼,抿嘴迴味起來。
約莫沉默了有小一會兒,董彥才緩緩睜開雙眼,唿了一口酒氣,讚道:“好酒,此酒論香醇,論綿柔,絕對是本官迄今為止嚐過最好的酒!木蘭春酒,好酒,好酒,難怪我府上家丁下人都在議論,說是在市井街坊的各處酒肆,此酒都賣斷貨了!”
“嘿嘿,大人別急著讚!”
崔耕又端起小酒壇裏倒出來的那碗酒,再次奉上,道:“大人再嚐嚐這碗!”
“哦?”
董彥此時還沉浸在木蘭春酒的美味之中,見著崔耕又遞上一碗,有些奇疑道:“這一碗難道又有不同,還會比木蘭春更好?”
崔耕微笑如常,依舊說道:“大人一嚐便知!”
“好,試試!”
董彥放下手中酒碗,再次接過崔耕手中那碗酒湊到鼻下,狠狠嗅了一口,臉色微變,嘀咕道:“酒香之氣雖不似剛才那般猛烈,卻多了幾分厚重。”
緊接著,他將酒碗湊到嘴邊,淺嚐小嘬了一口,含在嘴中迴味三息,繼而緩緩吞入喉中……
微微閉目,細細地品味著……
忽地,董彥神色巨變!
隻見董彥猛地站起,睜開雙眸死死地看著崔耕,有些失態地單手一把攥住崔耕的胳膊,急急問道:“這碗酒就是木蘭春,卻也不是木蘭春,它比木蘭春更加醇香,更加綿柔,入喉進腹之後不再火熱,而是溫熱,唔……怎麽說呢?對,它就像是珍藏了數十載才出窖啟封的木蘭春酒!第一碗木蘭春酒可稱之為美酒,而第二碗…本官稱之為酒祖!”
說到這兒,董彥又是自顧連連搖頭,自說自話道:“不對啊,不是說木蘭春酒是你新近改良祖上留下來的古方和秘法,新近才釀造成的嗎?你哪裏來的珍藏數十年才出窖的窖藏美酒?”
崔耕見狀,先是豎起大拇指,由衷讚道:“大人真不愧是嚐遍各地美酒的酒國大家啊!不瞞大人,這兩碗酒都是本人今日才釀造的木蘭春酒,釀造工藝上和酒方上是大相徑庭,不過細節上卻有不同。”
“有何不同?”董彥先是追問,繼而有些反應過來,頗為尷尬地搖搖頭,道,“算了,這是你家的釀造秘方,倒是本官有些孟浪了。”
崔耕卻是很大方地攤攤手,笑道:“這也沒什麽不能說的,第二碗酒隻是在糧食取材方麵比第一碗更加挑剔些,在工藝流程方麵也比第一碗多加了幾道工序,多了幾次蒸餾提純而已。相比而言,第二碗酒在造價方麵,還是釀造工序方麵,都顯得彌足珍貴些。目前市麵上所賣的木蘭春,便是大人所嚐的第一碗酒。”
“哦~”
董彥長籲一聲,還沉浸在第二碗木蘭春酒之中,頗為同意地點了一下頭,道:“兩碗雖都是木蘭春,卻不可同日而語啊!這第二碗木蘭春酒,足令本官迴味此生了!”
“哈哈,大人言重了!”
崔耕見著董彥就跟丟了魂似的,突然問道:“大人,這第二碗木蘭春,在您看來價值幾何?”
董彥下意識地迴道:“此酒一出,世上之酒罕有匹敵!”
“那此酒可為朝廷禦用貢酒?”崔耕弱弱地問了一句。
“嘶……”
董彥突然瞪大了眼珠子,驚唿一聲:“好你個崔二郎,還敢說今天找本官並無所圖,敢情是在這兒等著本官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