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很可能名垂青史的工程在自己的指揮下一點點成型,當初被梁王派人百般擠兌不得不辭職的劉禮,如今已經徹底看開了,麵對梁王的愧疚,他表現的很是坦然。


    幾個人在山東後世聊城與濟寧之間的渡口登船,沿著運河的水路一路南下,果然是比陸路快多了,途徑後世的台兒莊、徐州,僅十日日就能到達會稽郡,也就是後世的蘇州位置。


    這些日子,李瀚每日都在船上跟劉禮商議水路開發的事宜,卻也並不背著梁王,特別是途徑定陶國跟楚國的時候,李瀚更是用不屑的口吻評判小諸侯國存在的弊端,聲言一個國家要想強大,國內的政權就必須高度集中。


    劉武這次出來十分的聰明,在李瀚沿途指點江山,評判前人功過,並且雄心勃勃的闡述發展方略的時候,總是十分謙虛的認真聽,不懂或者意見不同的時候就很誠懇地請教辯論,反倒是曹壽完全被李瀚所折服,也被李瀚點燃了一腔熱血,聽到李瀚談及該如何建功立業,時不時就嗷嗷叫著大丈夫當如是。


    梁王這段時間一直在納悶,他那日在未央宮乍一聽到皇兄讓他負責京畿防衛,告訴他是李瀚一力推舉之後,第一反應是感激涕零,並且萌生了極大的罪惡感,所以才會一路痛哭著走出宮門。


    劉武覺得,他隻是太想當皇帝了,卻並沒有真心想殺了哥哥殺了侄子殺了嫂嫂,跟項柳等江湖反賊聯絡,也是因為謀求皇儲的念頭被打擊的粉碎之後無法接受,打的主意也是先用後剿,並不是全盤的要用祖宗基業當謀反資本。


    對於劉啟,劉武一直有所怨懟。覺得哥哥既然已經答應了母親,就應該履行諾言把皇位傳給自己,怎麽能說了不算呢?他甚至認為。自己會非常盡心盡力的幫助哥哥培養劉徹,等自己死掉以後還讓劉徹登基。


    可是。一件一件出乎預料的事情,讓劉武對於和平繼位萌生了深深地絕望,加上手底下一大幫子貪圖擁立功勞的手下慫恿,才會做出倒行逆施的事情來的。


    這次又突然間接到旨意,讓他隨同李瀚下江南,真是讓劉武對哥哥的朝令夕改一頭霧水,但他畢竟不傻,手下還有呂季主那個超級陰險的幕僚分析歸納。很容易就明白這一切改變統統都與李瀚有關。


    從劉啟態度180度大轉彎,讓他進京並且不讓迴梁國,到現在讓他當京畿防衛大總管,乃至突兀的下江南巡視大開發,統統都是李瀚的主意。


    經過密議,劉武決定跟隨李瀚走這一趟,而沒有按照呂季主的提議裝病不奉旨。


    他需要知道李瀚到底要幹嘛。


    一路上的聽聽看看,讓劉武對李瀚的才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實在是想不通,什麽樣的師父能教導出這樣一個怪胎出來。


    沿途的地理風貌。李瀚都能夠詳細的講述該如何利用地理優勢搞開發,也能夠一針見血的指出若是發生兵災,此地該如何防守最妙。那種新奇卻又絕妙的看法往往讓自詡兵法嫻熟的劉武滿頭冷汗。


    “秦為何能統一六國,恰恰是因為六國國君各自為政,各自打著各自的小九九,遇到其他諸侯國慘遭秦軍圍剿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的並不是唇亡齒寒,也絕對沒有絲毫大家都是炎黃子孫,應當團結起來一致對外的想法,而是為了自保,選擇旁觀。甚至是落井下石,等到了鄰居一個個被吃掉後。才發現自己的小聰明其實是最大的愚蠢。”


    李瀚說完這一番話,又指著楚國故地。暢談太祖開國時跟項羽搶奪天下的得與失,繼續闡明他政權不統一的弊端道:“劉伯伯,為什麽秦始皇統一了六國,那麽快便又分崩離析?為什麽幾百個逃兵振臂一唿就能夠點燃星星之火,最終燃燒掉了暴秦的江山?為什麽項羽那麽英雄最終還是慘敗?”


    劉禮聽到李瀚毫不避諱梁王的狂言,瞪了他一眼說道:“過往的是與非,自有專門負責研究的人去分析記載,要你一個毛頭小子操什麽心。”


    梁王眼睛裏閃動著奇異的光芒說道:“我覺得秦朝的覆滅是因為秦始皇橫征暴斂,剝民太甚造成的。天下百姓痛恨暴秦,故而才能有人振臂一唿就從者如雲。至於項羽的慘敗,應該是因為他有勇無謀導致的吧?”


    李瀚渾不在意劉禮嚴厲的眼色製止,認真的說道:“叔王分析的也對,但不全麵。”


    “哦?”劉武正色施禮道:“願聞其詳。”


    “秦之前七國稱雄,長久以來的戰國局勢,已經讓老百姓都有了極強的地域概念,在他們心裏,我是趙國人,就不能認同秦國人是我的同胞,我是楚國人,就不能接受魏國人在我楚地安家落戶,當然,你是秦國的國君,卻想來當我齊國的國君,更是想都別想。”


    聽完李瀚的開局,劉武跟劉禮曹壽都深以為然,一起點了點頭。


    “其實我們都是華夏子民,炎黃子孫,好端端的一體,卻被瓜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區域,接受政見不同的國君統治,豈不是自己把自己的力量弱化掉了?


    比如說一雙筷子很輕易就能折斷,那麽一大把筷子攏在一起就折不斷了吧?


    同樣的道理,戰國的局勢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了,各國之間殘酷的戰爭,讓百姓不堪其苦,故而,秦始皇統一六國,也算是順應天時,最終獲得了成功。


    秦始皇固然是一個誰都無法否認的大英雄,他雄才偉略,果斷剛毅,雖然做了一件最最豬頭的焚書坑儒事件,但不得不說,他這樣做,給咱們大漢朝留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那就是統一人心。


    人心該如何統一?


    首先,必須磨滅百姓心目中狹隘的地域觀念,讓大家都知道但凡是天朝疆域內的子民,統統都是同胞,不能夠自相殘殺。


    但是,讀書人的迂腐觀念最為堅固,若是不毀掉諸子百家的各種理論,統一成為一種最適合百姓接受的帝王獨裁製文化體係的話,終究還是會出現問題。


    秦始皇可能想到了這一點,才會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錢幣,這些他都做到了,但是,在文化體係建立的統一問題上,他做了很傻的一個開頭,並且就此為止,隻是破,而沒有立,導致文化體係出現了可怕的斷層。”


    聽到這裏,三個聽眾已經徹底傻眼了,這些問題以前對他們來講,完全跟國興國亡沒有半點關係的,現在聽李瀚一講,竟然是如此重要的事情。


    李瀚喝口茶水繼續講道:“文化,是主導一個民族靈魂的東西,也是凝聚一個國家民族血性的東西,更是統治者賴以收攏人心的龐大武器。


    秦始皇卻在毀掉之後沒有繼續,就導致了人心散亂,特別是那些幸存的讀書人,就一腔怨毒的傳播對秦朝的痛恨,一點點的把仇恨的種子種進百姓心裏。”


    “這是第一個隱患。”劉武急切的問道:“那麽第二個呢?”


    李瀚怪笑一聲說道:“哈,第二個隱患我講了叔王可別浮想聯翩,更加不要生氣,我僅僅是就事論事。”


    劉武寵溺的嗔怪道:“頑皮,一路走來,你講的匪夷所思觀念還少嗎,叔王何時跟你認真了?”


    劉禮卻說道:“既然知道容易引起誤會,那就不要講。”


    曹壽插口道:“沒事的大將軍,叔王很大度的,我們走陸路的時候,李瀚說的話更過分他都沒生氣。”


    這下子劉禮沒話說了,李瀚就說道:“第二個導致秦王朝覆滅的原因,是秦始皇過分的相信自己的強悍了,他總認為自己可以活很多很多年,故而,對於儲君的培養就沒有用心。


    殊不知創業難,守業更難,秦始皇把全部的精力都傾注在替兒孫打造出一個鐵桶般的江山上了,忘記了正確的統治才是守業的基礎,他的帝王心術,帝王策略,統統沒有來得及傳授給兒子,就死在出巡的路上了。


    還是同樣的道理,因為過分自信,秦始皇甚至沒有明確儲君的人選,明明更傾向於公子扶蘇,卻把扶蘇派到邊關去督造長城,把笨蛋胡亥留在身邊,結果被死太監趙高矯詔賜死扶蘇,扶持人頭豬腦的胡亥登基。”


    聽眾都默然了,秦二世登基的內情眾說紛紜,但這畢竟是每一個皇帝都相當忌諱的事情,誰敢如李瀚如此斷言乃是矯詔。


    “若是胡亥聰明,就該明白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趙高為什麽那麽盡力的扶持他上位?還不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把他擺在皇位上當傀儡,從而掌控一切大權?否則後來怎麽能出現指鹿為馬的荒誕劇?


    一個人,是該有多白癡,才能信任一個內侍啊?


    那些內侍,自幼沒了子孫根,也就被剝奪了當父親的權利,成為沒了後代的人,是非觀早就被扭曲了,在他們心裏,除了錢跟權勢,其他一切都是浮雲,加上這基業又不是他家的,糟蹋起來當然是毫不心疼。”(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瀚並收藏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