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直以來朝廷都沒停下過對那些功臣的處置,不過為了維持朝政的穩定,這位開國皇帝一直以來都極大的控製著自己的殺戮之心,不過在覺察到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眼下朝廷的形勢後,卻是準備在這最後時刻一次性除去他心中認為的那些雜草了。
皇太孫朱允炆雖然有這般那般的缺點,但畢竟是朱標的兒子,而且不像另外一個孫子朱允熥,如果立朱允熥為繼承人,到時候常、藍兩家強大的外戚必然會幹政,主少國疑這種事朱元璋是不可能忍得,朱元璋在朱標去世之後,常常擔心後世子孫壓製不住這些開國功臣,甚至為此不惜大肆屠戮,對於外戚勢力極為龐大的嫡孫朱允熥,他自然極不放心。
而朱允炆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其母親呂氏乃是太常寺卿呂本的獨生女兒,外戚實力並不強。所以朱元璋視朱允炆為嫡長孫,將他立為皇太孫,有其個人喜惡的原因,也有政治因素,而且朱允炆畢竟“潁慧好學,性至孝”,隻要政局穩定,倒是還可以當一個守成之主。
至於為何不立明顯能力強大的朱棣,原因更是簡單,那就是說過的曆朝皇子爭奪皇位造成的影響。如果皇位繼承講究立賢的話,那麽這種事很容易引起混亂,因為賢是沒有標準的,以後如果有心懷不軌的人說哪個皇室中的人是賢能,隨便推出來爭,那必然會引起內亂,自然不利於大明江山永固。
而且現在朱棣還是就位的藩王,在朱元璋看來,如果立朱棣的話,那麽很容易就會開一個壞頭,極易造成天下動蕩,對於朱元璋來講,並不想後世出現亂局,讓朱明皇室出現你爭我奪的局麵。
如果皇位講究嫡長子繼承製的話,《皇明祖訓》中明確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毋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即皇位傳承不得“棄嫡立庶”,朱標死了,朱棣前麵還有二子秦王朱樉和三子晉王朱棡存在,順序再如何排,也到不了朱棣這裏。
現如今朱元璋對自己的兒子們還是很放心的,絲毫沒有想到自己去世之後,他視若珍寶的家人就自己先內鬥了起來。
朱元璋此時坐在禦書房內,考慮的卻不是這些問題,而是在看著錦衣衛同知蔣獻送上來的奏本,周圍的太監劇都是仿佛泥木般靜止不動,甚至連大氣也不敢出。
由太監引起的災難稱之為“閹禍”,朱元璋雖然出身不高,但是也是勤奮好學之輩,縱覽曆史知道,自此輩得意之時,輕則擾亂朝堂,重則廢立皇帝,實在是一個毒瘤。
朱元璋專門找人給自己講從商周到元朝的曆史。他從這些曆史經驗中就認識到太監興風作浪簡直不勝枚舉,秦朝趙高能在朝堂囂張的指鹿為馬,漢代十常侍更是把持皇帝,唐代的後期皇帝的廢立皆有太監決定。
見到這些後朱元璋甚至說出了,“此輩善者千百中沒有一二,但是惡者常是千百。”意思是把他們作為耳目你就被蒙蔽了。為了防止自己的江山重蹈覆轍,所以他為子孫立下規矩“此輩勿許識字”之後,在洪武十七年更是立貼牌,“內臣不得幹政,犯罪者斬”可以說這是朱元璋為子孫立下鐵的規矩。
所以在朱元璋時期,不要說重用太監了,連字都不讓認識,每天就是在宮中灑掃,隻要這幫人稍有越界絕不姑息,宮內因為各種小事被朱元璋杖斃的太監不在少數,是以所有的太監都戰戰兢兢,絲毫不趕有任何的異動。
也是因為如此,很多的太監雖然不敢亂嚼舌根,也不敢隨意和外臣聯絡,但是這其實是他們做的更隱蔽了而已,尤其是現在這些皇帝周圍的人了解到皇帝的身體狀況後,更是早早的想要找到下家了。
作為天下間最尊貴之人的書房,其內裝飾自然是華麗至極,在這裏是大明帝國最豪華的宮殿,殿頂上有貼金的天花彩畫藻井中部明鏡內浮雕盤龍,唐代就有明確規定,非王公之居,不得施重拱藻井,藻井隻能用於最尊貴的建築物,像神佛或帝王寶座頂上。
上圓下方的精致造型,正好與“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吻合,有象征“天”的意味。皇帝是天子,受天之命來掌管人間秩序。浮雕的盤龍,表明皇帝具有上天賦予的至高權力。
裝飾著黃金和上等玉石的深紫色如漆的禦案是以紫檀木為主題建造的,作為世界上最名貴的木材之一,且生長速度緩慢,5年才一年輪,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最大的紫檀木直徑僅為二十公分左右,多中空,而且“十檀九空“。木質堅硬致密,入水則沉,它是當之無愧的“帝王之木”,可謂寸檀寸金,以紫檀製成的文房美器更是盡收木材的華奢華之氣,又兼收書房的文化味道,顯得品味非凡。
哪怕是洪武皇帝本是不是這種喜愛奢華的人,但是作為天下間最尊貴的人,自有無數人為其的日常生活享受而奔波。
俗話說六十而耳順,朱元璋雖然此時已經六十多歲了,卻還是精力充沛、幹勁知足,哪怕是知道了自己的身體狀況,朱元璋也是放不下自己的江山,以及那個讓人放不下心的皇太孫。
蔣獻的奏本是直接秘密被呈現在朱元璋這裏的,其內記錄的內容卻是讓他忍不住勃然大怒,直接把手上的奏本走在了鋪著毛絨地毯的大地上,這下子直接是把周圍的宦官全部嚇得跪伏在地,噤若寒蟬,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
“咳咳。”
就在殿內的眾人不知如何做些什麽的時候,朱元璋忍不住咳出了幾聲,總算是打破了那令人死寂的氛圍,周圍幾個宦官也隻覺得自己好似剛從地獄之中爬迴來似的。
看來朕是真的老了啊。
身體上的不適暫時打斷了朱元璋的怒氣,緩緩抬起手端起禦案上參茶,慢慢的飲了幾口舒緩著自己的氣息,再次看向眼前的奏本時,不由得直接傳下來了命令:
“來人,立刻宣指揮使毛驤入宮來見朕。”
皇太孫朱允炆雖然有這般那般的缺點,但畢竟是朱標的兒子,而且不像另外一個孫子朱允熥,如果立朱允熥為繼承人,到時候常、藍兩家強大的外戚必然會幹政,主少國疑這種事朱元璋是不可能忍得,朱元璋在朱標去世之後,常常擔心後世子孫壓製不住這些開國功臣,甚至為此不惜大肆屠戮,對於外戚勢力極為龐大的嫡孫朱允熥,他自然極不放心。
而朱允炆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其母親呂氏乃是太常寺卿呂本的獨生女兒,外戚實力並不強。所以朱元璋視朱允炆為嫡長孫,將他立為皇太孫,有其個人喜惡的原因,也有政治因素,而且朱允炆畢竟“潁慧好學,性至孝”,隻要政局穩定,倒是還可以當一個守成之主。
至於為何不立明顯能力強大的朱棣,原因更是簡單,那就是說過的曆朝皇子爭奪皇位造成的影響。如果皇位繼承講究立賢的話,那麽這種事很容易引起混亂,因為賢是沒有標準的,以後如果有心懷不軌的人說哪個皇室中的人是賢能,隨便推出來爭,那必然會引起內亂,自然不利於大明江山永固。
而且現在朱棣還是就位的藩王,在朱元璋看來,如果立朱棣的話,那麽很容易就會開一個壞頭,極易造成天下動蕩,對於朱元璋來講,並不想後世出現亂局,讓朱明皇室出現你爭我奪的局麵。
如果皇位講究嫡長子繼承製的話,《皇明祖訓》中明確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毋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即皇位傳承不得“棄嫡立庶”,朱標死了,朱棣前麵還有二子秦王朱樉和三子晉王朱棡存在,順序再如何排,也到不了朱棣這裏。
現如今朱元璋對自己的兒子們還是很放心的,絲毫沒有想到自己去世之後,他視若珍寶的家人就自己先內鬥了起來。
朱元璋此時坐在禦書房內,考慮的卻不是這些問題,而是在看著錦衣衛同知蔣獻送上來的奏本,周圍的太監劇都是仿佛泥木般靜止不動,甚至連大氣也不敢出。
由太監引起的災難稱之為“閹禍”,朱元璋雖然出身不高,但是也是勤奮好學之輩,縱覽曆史知道,自此輩得意之時,輕則擾亂朝堂,重則廢立皇帝,實在是一個毒瘤。
朱元璋專門找人給自己講從商周到元朝的曆史。他從這些曆史經驗中就認識到太監興風作浪簡直不勝枚舉,秦朝趙高能在朝堂囂張的指鹿為馬,漢代十常侍更是把持皇帝,唐代的後期皇帝的廢立皆有太監決定。
見到這些後朱元璋甚至說出了,“此輩善者千百中沒有一二,但是惡者常是千百。”意思是把他們作為耳目你就被蒙蔽了。為了防止自己的江山重蹈覆轍,所以他為子孫立下規矩“此輩勿許識字”之後,在洪武十七年更是立貼牌,“內臣不得幹政,犯罪者斬”可以說這是朱元璋為子孫立下鐵的規矩。
所以在朱元璋時期,不要說重用太監了,連字都不讓認識,每天就是在宮中灑掃,隻要這幫人稍有越界絕不姑息,宮內因為各種小事被朱元璋杖斃的太監不在少數,是以所有的太監都戰戰兢兢,絲毫不趕有任何的異動。
也是因為如此,很多的太監雖然不敢亂嚼舌根,也不敢隨意和外臣聯絡,但是這其實是他們做的更隱蔽了而已,尤其是現在這些皇帝周圍的人了解到皇帝的身體狀況後,更是早早的想要找到下家了。
作為天下間最尊貴之人的書房,其內裝飾自然是華麗至極,在這裏是大明帝國最豪華的宮殿,殿頂上有貼金的天花彩畫藻井中部明鏡內浮雕盤龍,唐代就有明確規定,非王公之居,不得施重拱藻井,藻井隻能用於最尊貴的建築物,像神佛或帝王寶座頂上。
上圓下方的精致造型,正好與“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吻合,有象征“天”的意味。皇帝是天子,受天之命來掌管人間秩序。浮雕的盤龍,表明皇帝具有上天賦予的至高權力。
裝飾著黃金和上等玉石的深紫色如漆的禦案是以紫檀木為主題建造的,作為世界上最名貴的木材之一,且生長速度緩慢,5年才一年輪,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最大的紫檀木直徑僅為二十公分左右,多中空,而且“十檀九空“。木質堅硬致密,入水則沉,它是當之無愧的“帝王之木”,可謂寸檀寸金,以紫檀製成的文房美器更是盡收木材的華奢華之氣,又兼收書房的文化味道,顯得品味非凡。
哪怕是洪武皇帝本是不是這種喜愛奢華的人,但是作為天下間最尊貴的人,自有無數人為其的日常生活享受而奔波。
俗話說六十而耳順,朱元璋雖然此時已經六十多歲了,卻還是精力充沛、幹勁知足,哪怕是知道了自己的身體狀況,朱元璋也是放不下自己的江山,以及那個讓人放不下心的皇太孫。
蔣獻的奏本是直接秘密被呈現在朱元璋這裏的,其內記錄的內容卻是讓他忍不住勃然大怒,直接把手上的奏本走在了鋪著毛絨地毯的大地上,這下子直接是把周圍的宦官全部嚇得跪伏在地,噤若寒蟬,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
“咳咳。”
就在殿內的眾人不知如何做些什麽的時候,朱元璋忍不住咳出了幾聲,總算是打破了那令人死寂的氛圍,周圍幾個宦官也隻覺得自己好似剛從地獄之中爬迴來似的。
看來朕是真的老了啊。
身體上的不適暫時打斷了朱元璋的怒氣,緩緩抬起手端起禦案上參茶,慢慢的飲了幾口舒緩著自己的氣息,再次看向眼前的奏本時,不由得直接傳下來了命令:
“來人,立刻宣指揮使毛驤入宮來見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