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村裏出來的劉家人,就是走過南闖過北的林小俠都懵。
他先頭就是幫人押送貨物的,年年的都在外頭跑,官道修整時,那些個被征來的漢子,個個臉上都是愁苦,精疲力倦,看著就是死氣沉沉,哪些這幫人,瞧著就像是挖敵祖墳一樣,激動又興奮,怎麽看怎麽不對勁,幹自家活估計都不能這麽積極,好似發了病。
前頭一條筆直又幹淨的水泥路映入眼簾,上頭沒蓋稻草,是可以走的,林小俠將馬上駛了上去,車輪子剛一動,那差異感就出來了。
一點兒也不顛簸,穩穩當當的。
劉家人還停了馬車,在上頭踩了一下。
“這就是水泥路啊?怎麽做的?好使,好使。”
劉叔笑了,覺得方子晨就是不一樣,這小子就是腦子靈,法子多,還能整這種路兒,要換了他們來,想不出來的,怎麽做都不懂。
劉嬸迴了劉家的馬車上,看了半天的水泥路才收迴目光,看著溜溜,粗糙的滿是褶皺的老手拍拍溜溜手背,語重心長說:“到了方叔叔家,你要跟方叔叔好好學,聽你方叔叔和趙叔叔的話曉得不?”
溜溜點點頭:“我知道。”
溜溜先頭在書院裏學的很好,因是秦老介紹進去的,後又曉得他和方子晨有關係,夫子們多是照顧,他倒也上進,學習刻苦,學問不錯。
決定來涸洲前,劉家人也拿不定主意,因為涸洲貧瘠,聽說連一家像樣的書院都沒有,來了,孩子可能連學都沒得上。
可不來就得迴村裏。
在源州做了幾年生意,他們也曉得外頭的世道,要是他們店後頭沒人,早就被人啃得骨頭都不剩了,店裏生意好,人眼紅,定是要使壞,不紅,那就要倒貼銀錢,林小俠跟他們說的清楚,說方小子安排好了,可那樣做,方小子便是為了他們欠了知府大人的情,人情最不好還,特別是官場上,他們雖大事不曉得多少,可猜也能猜得出來,有時候村裏一些人情都不好還呢!他們哪裏肯讓方子晨這般。
而且鋪子也貴,要說隻個幾十兩啥的,為了孫子以後的前程著想,到是可以接受,可幾百兩的,這般的多,還有那烤鴨的事兒,以後見不了麵了,天南地北的,還怎麽還?這便宜怎麽能占?做人不能隻一個勁兒的拿著好,即使是為了家裏人考慮也不應該,窮點都沒關係,起碼不欠人啥,於是劉家人說什麽都不願意。
可迴了村,就那麽點地,他們吃不飽,受苦受累些都沒關係,反正也是習慣了,可孩子怎麽辦?他們老了,還能熬幾年?走了就什麽苦都不用再受了,可孩子還小,兒孫以後總不能走他們的路。以後要是銀錢交不上,沒準自家兒子還得被押去西北,然後再被驢去京城一趟,要個幾年飯才能迴來。
想來想去,劉家人還是舔著臉跟過來投奔趙哥兒。
到了這邊,他們能給趙哥兒幹活,東西不是白要,心裏就頭舒坦,沒書院也沒事,以前就希望孩子認得些字,以前在鎮上好找些活兒做就成,科舉入朝為官那種事兒他們是不敢想,能做官改了門楣自是最好,不能也不要緊,能吃得飽飯就成。
周哥兒自個也想得多,他這些年肚子都沒動靜,這輩子大概也就溜溜一個了,他不能不為著孩子打算,要是先頭一直呆村裏,也不覺得村裏咋樣,畢竟個個都窮,可到外頭來了,見識了外頭更廣闊的天空,他便不願溜溜再迴去,然後未來幾十年就困在那個地方,他合該去外頭多看看。
林小俠一家要去涸洲,他們這次若是不跟過去,他這輩子,大概也就再也見不著趙哥兒了——劉小文不識路,他又是個哥兒,山高路遠的,怎麽帶著家人找過去?
雖是不好意思,周哥兒也想著去,涸洲那地方窮,可再窮還能窮過村裏?他們又不是沒窮過,沒過過苦日子,怕個啥,和劉小文一商量,劉小文也同意,同著劉嬸子說,劉叔和劉小文當日就迴了村裏,順道的帶句話,同村長交代,說源州那邊的鋪子不開了,往後不用再往那邊送辣椒送蒜頭這些了。
還好這會兒天氣有些涼了,地裏的辣椒也沒怎麽結,大家也還沒種新一茬,到是沒什麽損失,就是失了條財路,心頭難免的失落和難受,不過好歹這些年也陸陸續續賺了些,村長曉得劉家要去涸洲投奔方子晨,也沒說啥,劉叔遞了四兩銀子過去。
村長蹙起眉:“劉老弟,你這是幹啥。”
劉叔道:“老大哥,你也曉得,我們劉家是外頭逃難來的,雖不像你們世代就紮根這裏,但我家小麗在這裏,要是有那法子,我也不想走。”
村長歎了口氣,懂。
劉家和趙哥兒關係好,能塔上他走出去了自然是好,要是迴來,守著那幾畝地,如何的過活?
如今家裏尚且人少,都不能吃得飽,以後溜溜大了,媳婦一娶,兒子一生,又該添丁進口了,那必然是更窮。
他家要不是因著自家妹子的事,他也是想讓小兒子過去投奔的,方子晨和趙哥兒什麽品性,村長都知道,這兩個是個好的,孩子過去了,他們自是不會虧待,去旁兒鋪子做活,不是認識的,那是大氣不敢喘,人想打罵就打罵,都得受著,去投奔趙哥兒,孩子就不用再同他們窩在村裏,可河嬸幹了那種事兒,害得乖仔那般,雖是嫁出去了,但到底是自家妹子,他如何的能舔那個臉?
這會兒羨慕劉家呢!
劉家這兩年做的相當是房裏活兒,輕快,劉叔劉嬸都白了一圈,吃得好不勞累,精神也足,瞧著都年輕了。
往常迴來,那衣裳穿的也是好了,村裏人誰不羨慕?
劉叔:“聽說涸洲離我們扶安鎮這邊遠得緊,這一去,也不知啥時候才能迴來,我家小麗得勞您照顧了,也不求啥,隻想懇求老哥每年清明的時候幫老弟給她墳頭除個草便行。”
這事兒沒什麽,一墳頭多大,鐮刀揮兩下就行了,不廢什麽功夫,哪值當四兩銀子,村長推拒說不要,劉叔也沒收,房屋田頭這些,劉叔沒舍得賣,這是留的退路,也還是得請村長看顧的。
村長見他執意要給,也隻得收下了。
劉叔在村裏住了一晚上,隔天帶著劉小麗的牌位,鎖好了家門,背著包袱走了,村裏不少人來送。
這不同前頭,之前在源州,還近,就一天的功夫,過年啥的劉家還會迴來,如今去了他們聽都沒聽說過的地——涸洲,那麽遠,劉叔劉嬸上了年紀,這一去啊!不曉多久才能迴來,同劉家交好的都是不舍。
從源洲坐的水路,到上陽了才買的馬車走官道,一路過來,沿途不算得多貧瘠,可進入涸洲,那感覺就出來了,官道不經村裏,有些是路過的村旁頭,有些是路過村外,那房屋蓋得連村裏都不如,偶爾進鎮裏頭買東西,那也是沒條青磚瓦路。
劉家心裏打鼓,這窮得超出想象,趙哥兒生意還能開嗎?他們還能給人做活嗎?別是到頭沒活兒做了,還給趙哥兒添麻煩才是。
上了水泥路就快了,用了大半天就到了平詳村,劉家沒心思再想旁的了,都激動著呢!
造紙廠就蓋在村頭,又寬又大,那進出的大門更是三米來高四米來寬,威嚴得很,兩禁衛軍還守在門口。
要到村裏,林小俠停了馬車,看向田頭。
地裏如今隻剩一節筷子長的莊稼杆,已經枯黃了,旁邊的小溪遠著呢都能聽見那潺潺流水聲。
方子晨和趙哥兒正領著四個孩子在溪邊抓蝦。
乖仔蹲在下遊盯著:“爹爹,簸箕裏的蝦蝦要滿咯,你快來裝喲,不然蝦蝦跑掉咯,父親,你先別趕蝦,等一下先喲。”
滾滾蛋蛋也在他跟旁嚇叫喚:“爹爹來,爹爹來。”
一聽見小竹馬的聲音,溜溜一個激靈,立即從馬車上躥了出來,跑到路邊激動喊:“乖仔······”
乖仔身子一震,扭頭看了一眼,忽而瞪大了眼,唿吸急促,簸箕都不管了,朝著路邊衝過去,到了跟前刹住腳,就這麽隔這半個手臂的距離,彼此望著,似乎不敢相認。
“溜溜?”
“乖仔?”溜溜蹙起眉,眼前這人嘴唇厚厚,上下眼皮都是腫腫的,和記憶中的小竹馬很不一樣,出入甚大,他有些不敢認:“是你嗎?”
“是我呀!是我呀,”乖仔衝過去抱住他,仰著頭:“乖仔這麽靚滴仔,普天之下都少有,你還認不出來呀?你怎麽在這裏?乖仔都想想你,好高興哦。”
聲音沒有變,認出來了,溜溜也高興,用力抱了他一下,然後黏一起了,直接不分開了。
兩個人黏黏糊糊的,溜溜乖仔溜溜乖仔一個勁兒的喊,好像詞窮了,來迴就是這兩句。
周哥兒和劉嬸喊了乖仔一聲,乖仔又高興了,激動得跳起來:“周叔叔,劉奶奶,你們也在,哎呀,還有嬌嬌。”
方子晨和趙哥兒也過來了。
見到林小俠一家,兩人沒多大驚訝,算算日子,也該到了,不過看見劉家幾人,兩人有點驚,不過馬上也高興了。
周哥兒摸摸乖仔的臉,仔細上下看著他,稀罕得很,眼眶都酸,看見趙哥兒牽著滾滾蛋蛋過來,才吸了下鼻子,欣喜道:“這兩個就是滾滾蛋蛋吧?”
孩子滿月那會兒,趙哥兒給源洲去過信,周哥兒曉得這兩個孩子叫什麽。
“嗯!”趙哥兒拍拍滾滾蛋蛋,教他們:“叫周叔叔。”
滾蛋脆生生的喊:“周豬豬。”
趙哥兒給他們指人:“這是劉奶奶,這是劉爺爺,這是姨姨,這是嬌嬌姐姐······”
滾蛋又依次喊了一遍。
周哥兒蹲下身,迫不及待把他們拉過近前,看了片刻,滾蛋原本白白胖胖,粉雕玉琢,這會兒隻剩胖胖,可周哥兒還是覺得兩娃子怎麽看怎麽可愛,劉嬸子和劉叔更是激動得一人一個把兩小家夥抱了起來,捏捏小手,又摸摸頭,眼裏都裝不下旁的了。
劉叔都怕嚇著人,盡量地小著聲:“你是滾滾還是蛋蛋啊?會說話了不?怕不怕爺爺?”
蛋蛋才不怕呢!村裏的老人家他見得多了,那些爺爺奶奶每次見了他,都愛給他點小零嘴,他都習慣了,當下主動掰開衣裳前的大口袋:“爺爺,放放。”
劉叔怔了下,不懂啥個意思,趙哥兒解釋了一聲後,說隨他去,不用管,劉叔卻笑起來,抱他到車邊,在上頭摸了個包子出來,掰了兩半,一半給了滾滾,一半給了蛋蛋。
蛋蛋高興,嗬嗬笑,瞧著就是活潑的,他有奶便是娘,當下毫不吝嗇的給了劉叔一個香香。
劉小文在一旁都看得羨慕,這兩娃子真可人。
“養孩子還得是你。”周哥兒看著趙哥兒由衷的道:“這三孩子,胖得眼睛我都沒見著,你怎麽養的?迴頭教教我,我家溜溜這些年飯倒是吃得多,就是沒長肉。”
趙哥兒:“······”
方子晨:“······”
還能怎麽養?去掏個馬蜂窩就能胖起來了。
溜溜要是早來幾天,這會兒估計也得胖得眼都看不見。
小風在一旁笑出了聲。
周哥兒看他:“小風也大了。”
劉嬸子點點頭,欣慰著:“可不是,俊俏了,長開了,擱外頭也是認不出。”
小風這些年個頭高了,白白嫩嫩的,底子好,雖不算得特別出眾好看,但有點像鄰家男孩小正太,瞧著就是溫潤陽光的長相。
小風有些靦腆的笑了笑。
大家噓寒問暖了好一陣。
安平縣這邊雖是屬南,沒下雪,但冬日也是凍人的,那寒風嗖嗖的,刮得人骨頭都覺得冷,先頭在地裏抓蝦,幾孩子還跑來跑去不覺得冷,這會兒光站著,倒是覺得冷了。
方子晨把帶來的簸箕和水桶拎了迴來:“先迴家吧!外頭冷。”
“好好好。”
溜溜都不願再坐車裏頭去了,兩個小竹馬手牽手,晃來晃去,彼此對視著,還在深情唿喊。
滾滾蛋蛋跑到他們旁邊,乖仔才轉了話頭:“溜溜,這是我的一號小弟和二號小弟,爹爹給我生的,你有弟弟沒有呀?”
溜溜搖頭,有些失落,見蛋蛋跑到了他旁邊,似乎不怕他,還一直好奇的扭頭看他,溜溜試圖去牽他的手,蛋蛋也沒有害怕,還笑起來,溜溜高興了,握緊他軟乎乎的小胖手:“沒有,爹爹生不出來。”
乖仔牽著滾滾,聞言擰起眉:“怎麽生不出來呢?你有見劉叔叔和周叔叔疊著睡覺覺了嗎?”見溜溜點頭,乖仔又道:“疊著睡覺了,那怎麽還生不出來呢?一次不行就兩次呀?這種事情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你有沒有在旁邊助威?”
“沒有,爹爹和父親睡覺都不高興我在屋裏。”
“怪不得呢!下次他們疊著睡覺覺,你來喊乖仔,乖仔幫你,然後明年你就能有弟弟咯,弟弟很可愛哦。我爹爹和父親睡覺覺,乖仔都有喊加油,結果我爹爹就有弟弟了,還一下來了兩個。”乖仔美滋滋的:“乖仔親完這個還得親那個,煩的咧,不過親多了也有好處,以後親夫郎,有經驗。”
周哥兒幾人也沒迴車上,坐久了,腰酸背痛的,這會走走比著坐車上舒坦,趙哥兒本來跟周哥兒和劉嬸子走在後頭說著話,聽見乖仔這般說,周哥兒臉有點掛不住,染了幾分紅暈,李豔梅和劉嬸子卻都笑了出來,趙哥兒到底是沒忍住,上去啪啪給了乖仔屁股兩巴掌。
“怎麽又亂說話?上次爹爹怎麽說的?”
乖仔委屈了:“爹爹說不能跟外人亂說話,可溜溜是乖仔地兄弟,不是外仁喲。”而且疊著睡覺覺怎麽了呢?為什麽不能說?不能說為什麽還要疊著睡覺覺呀?
那樣睡都不舒服。
哎,大仁真滴是好難懂哦。
乖仔悠悠歎了口氣。
劉家和李豔梅看著,不由覺得好笑,兩三年了,乖仔還是這麽個樣,這張小嘴叭叭叭的,總是說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話。
村裏人看見有馬車進村來,周哥兒幾人正和趙哥兒說著話,瞧著是認識的,關係好像還挺親厚,便也客氣的打了聲招唿。
化肥還沒做出來,但村長家那三塊地莊稼長得啥樣大家是有目共睹,明年等自家地裏頭用上了,自家莊稼就能像著方夫郎種的那般,到時日子就好了,有了盼頭,大家心裏頭高興,態度就和善,見誰都是三分笑,要是換了旁兒人來,或者以前在小河村,村裏來了陌生人,大家可不會主動的挨上來自家來了親戚一樣笑臉相迎,多是遠遠的看,防備著。
趙哥兒領著周哥兒幾人迴了院子,剛坐下,王哥兒讓兒子帶著一籃子的棗子來了,剛摘的,瞧著就新鮮。
陸家也送了點自家做的炒花生,周邊住的幾家都送了,方夫郎一家住村裏,前頭趕集也沒見方大人一家去,就怕著親戚來了沒啥招待,都幫著想前頭去了。
劉叔村裏長大的,知道越窮的地方,老百姓就越扣,如今村裏房屋瞧著不算得多好,但這般態度,他朝方子晨看過去——村裏出來的,要當官難,要當個得民愛戴、尊重,聊起來都要豎大拇指的官更難,這小子瞧著就好像一天天的不幹正事,以前在村裏就愛帶著孩子在河裏玩,田頭逛,整天的瞎溜達,如今瞧著好像也是,可偏偏的,這人有本事著咧。
方子晨讓溜溜站直了,跟著乖仔站一起,然後悲哀的發現,以前溜溜就高乖仔半個頭,這會竟是高出了整整一個腦袋,這小子真是太過分了。
“溜溜,你爹爹給你澆尿了?”
他先頭就是幫人押送貨物的,年年的都在外頭跑,官道修整時,那些個被征來的漢子,個個臉上都是愁苦,精疲力倦,看著就是死氣沉沉,哪些這幫人,瞧著就像是挖敵祖墳一樣,激動又興奮,怎麽看怎麽不對勁,幹自家活估計都不能這麽積極,好似發了病。
前頭一條筆直又幹淨的水泥路映入眼簾,上頭沒蓋稻草,是可以走的,林小俠將馬上駛了上去,車輪子剛一動,那差異感就出來了。
一點兒也不顛簸,穩穩當當的。
劉家人還停了馬車,在上頭踩了一下。
“這就是水泥路啊?怎麽做的?好使,好使。”
劉叔笑了,覺得方子晨就是不一樣,這小子就是腦子靈,法子多,還能整這種路兒,要換了他們來,想不出來的,怎麽做都不懂。
劉嬸迴了劉家的馬車上,看了半天的水泥路才收迴目光,看著溜溜,粗糙的滿是褶皺的老手拍拍溜溜手背,語重心長說:“到了方叔叔家,你要跟方叔叔好好學,聽你方叔叔和趙叔叔的話曉得不?”
溜溜點點頭:“我知道。”
溜溜先頭在書院裏學的很好,因是秦老介紹進去的,後又曉得他和方子晨有關係,夫子們多是照顧,他倒也上進,學習刻苦,學問不錯。
決定來涸洲前,劉家人也拿不定主意,因為涸洲貧瘠,聽說連一家像樣的書院都沒有,來了,孩子可能連學都沒得上。
可不來就得迴村裏。
在源州做了幾年生意,他們也曉得外頭的世道,要是他們店後頭沒人,早就被人啃得骨頭都不剩了,店裏生意好,人眼紅,定是要使壞,不紅,那就要倒貼銀錢,林小俠跟他們說的清楚,說方小子安排好了,可那樣做,方小子便是為了他們欠了知府大人的情,人情最不好還,特別是官場上,他們雖大事不曉得多少,可猜也能猜得出來,有時候村裏一些人情都不好還呢!他們哪裏肯讓方子晨這般。
而且鋪子也貴,要說隻個幾十兩啥的,為了孫子以後的前程著想,到是可以接受,可幾百兩的,這般的多,還有那烤鴨的事兒,以後見不了麵了,天南地北的,還怎麽還?這便宜怎麽能占?做人不能隻一個勁兒的拿著好,即使是為了家裏人考慮也不應該,窮點都沒關係,起碼不欠人啥,於是劉家人說什麽都不願意。
可迴了村,就那麽點地,他們吃不飽,受苦受累些都沒關係,反正也是習慣了,可孩子怎麽辦?他們老了,還能熬幾年?走了就什麽苦都不用再受了,可孩子還小,兒孫以後總不能走他們的路。以後要是銀錢交不上,沒準自家兒子還得被押去西北,然後再被驢去京城一趟,要個幾年飯才能迴來。
想來想去,劉家人還是舔著臉跟過來投奔趙哥兒。
到了這邊,他們能給趙哥兒幹活,東西不是白要,心裏就頭舒坦,沒書院也沒事,以前就希望孩子認得些字,以前在鎮上好找些活兒做就成,科舉入朝為官那種事兒他們是不敢想,能做官改了門楣自是最好,不能也不要緊,能吃得飽飯就成。
周哥兒自個也想得多,他這些年肚子都沒動靜,這輩子大概也就溜溜一個了,他不能不為著孩子打算,要是先頭一直呆村裏,也不覺得村裏咋樣,畢竟個個都窮,可到外頭來了,見識了外頭更廣闊的天空,他便不願溜溜再迴去,然後未來幾十年就困在那個地方,他合該去外頭多看看。
林小俠一家要去涸洲,他們這次若是不跟過去,他這輩子,大概也就再也見不著趙哥兒了——劉小文不識路,他又是個哥兒,山高路遠的,怎麽帶著家人找過去?
雖是不好意思,周哥兒也想著去,涸洲那地方窮,可再窮還能窮過村裏?他們又不是沒窮過,沒過過苦日子,怕個啥,和劉小文一商量,劉小文也同意,同著劉嬸子說,劉叔和劉小文當日就迴了村裏,順道的帶句話,同村長交代,說源州那邊的鋪子不開了,往後不用再往那邊送辣椒送蒜頭這些了。
還好這會兒天氣有些涼了,地裏的辣椒也沒怎麽結,大家也還沒種新一茬,到是沒什麽損失,就是失了條財路,心頭難免的失落和難受,不過好歹這些年也陸陸續續賺了些,村長曉得劉家要去涸洲投奔方子晨,也沒說啥,劉叔遞了四兩銀子過去。
村長蹙起眉:“劉老弟,你這是幹啥。”
劉叔道:“老大哥,你也曉得,我們劉家是外頭逃難來的,雖不像你們世代就紮根這裏,但我家小麗在這裏,要是有那法子,我也不想走。”
村長歎了口氣,懂。
劉家和趙哥兒關係好,能塔上他走出去了自然是好,要是迴來,守著那幾畝地,如何的過活?
如今家裏尚且人少,都不能吃得飽,以後溜溜大了,媳婦一娶,兒子一生,又該添丁進口了,那必然是更窮。
他家要不是因著自家妹子的事,他也是想讓小兒子過去投奔的,方子晨和趙哥兒什麽品性,村長都知道,這兩個是個好的,孩子過去了,他們自是不會虧待,去旁兒鋪子做活,不是認識的,那是大氣不敢喘,人想打罵就打罵,都得受著,去投奔趙哥兒,孩子就不用再同他們窩在村裏,可河嬸幹了那種事兒,害得乖仔那般,雖是嫁出去了,但到底是自家妹子,他如何的能舔那個臉?
這會兒羨慕劉家呢!
劉家這兩年做的相當是房裏活兒,輕快,劉叔劉嬸都白了一圈,吃得好不勞累,精神也足,瞧著都年輕了。
往常迴來,那衣裳穿的也是好了,村裏人誰不羨慕?
劉叔:“聽說涸洲離我們扶安鎮這邊遠得緊,這一去,也不知啥時候才能迴來,我家小麗得勞您照顧了,也不求啥,隻想懇求老哥每年清明的時候幫老弟給她墳頭除個草便行。”
這事兒沒什麽,一墳頭多大,鐮刀揮兩下就行了,不廢什麽功夫,哪值當四兩銀子,村長推拒說不要,劉叔也沒收,房屋田頭這些,劉叔沒舍得賣,這是留的退路,也還是得請村長看顧的。
村長見他執意要給,也隻得收下了。
劉叔在村裏住了一晚上,隔天帶著劉小麗的牌位,鎖好了家門,背著包袱走了,村裏不少人來送。
這不同前頭,之前在源州,還近,就一天的功夫,過年啥的劉家還會迴來,如今去了他們聽都沒聽說過的地——涸洲,那麽遠,劉叔劉嬸上了年紀,這一去啊!不曉多久才能迴來,同劉家交好的都是不舍。
從源洲坐的水路,到上陽了才買的馬車走官道,一路過來,沿途不算得多貧瘠,可進入涸洲,那感覺就出來了,官道不經村裏,有些是路過的村旁頭,有些是路過村外,那房屋蓋得連村裏都不如,偶爾進鎮裏頭買東西,那也是沒條青磚瓦路。
劉家心裏打鼓,這窮得超出想象,趙哥兒生意還能開嗎?他們還能給人做活嗎?別是到頭沒活兒做了,還給趙哥兒添麻煩才是。
上了水泥路就快了,用了大半天就到了平詳村,劉家沒心思再想旁的了,都激動著呢!
造紙廠就蓋在村頭,又寬又大,那進出的大門更是三米來高四米來寬,威嚴得很,兩禁衛軍還守在門口。
要到村裏,林小俠停了馬車,看向田頭。
地裏如今隻剩一節筷子長的莊稼杆,已經枯黃了,旁邊的小溪遠著呢都能聽見那潺潺流水聲。
方子晨和趙哥兒正領著四個孩子在溪邊抓蝦。
乖仔蹲在下遊盯著:“爹爹,簸箕裏的蝦蝦要滿咯,你快來裝喲,不然蝦蝦跑掉咯,父親,你先別趕蝦,等一下先喲。”
滾滾蛋蛋也在他跟旁嚇叫喚:“爹爹來,爹爹來。”
一聽見小竹馬的聲音,溜溜一個激靈,立即從馬車上躥了出來,跑到路邊激動喊:“乖仔······”
乖仔身子一震,扭頭看了一眼,忽而瞪大了眼,唿吸急促,簸箕都不管了,朝著路邊衝過去,到了跟前刹住腳,就這麽隔這半個手臂的距離,彼此望著,似乎不敢相認。
“溜溜?”
“乖仔?”溜溜蹙起眉,眼前這人嘴唇厚厚,上下眼皮都是腫腫的,和記憶中的小竹馬很不一樣,出入甚大,他有些不敢認:“是你嗎?”
“是我呀!是我呀,”乖仔衝過去抱住他,仰著頭:“乖仔這麽靚滴仔,普天之下都少有,你還認不出來呀?你怎麽在這裏?乖仔都想想你,好高興哦。”
聲音沒有變,認出來了,溜溜也高興,用力抱了他一下,然後黏一起了,直接不分開了。
兩個人黏黏糊糊的,溜溜乖仔溜溜乖仔一個勁兒的喊,好像詞窮了,來迴就是這兩句。
周哥兒和劉嬸喊了乖仔一聲,乖仔又高興了,激動得跳起來:“周叔叔,劉奶奶,你們也在,哎呀,還有嬌嬌。”
方子晨和趙哥兒也過來了。
見到林小俠一家,兩人沒多大驚訝,算算日子,也該到了,不過看見劉家幾人,兩人有點驚,不過馬上也高興了。
周哥兒摸摸乖仔的臉,仔細上下看著他,稀罕得很,眼眶都酸,看見趙哥兒牽著滾滾蛋蛋過來,才吸了下鼻子,欣喜道:“這兩個就是滾滾蛋蛋吧?”
孩子滿月那會兒,趙哥兒給源洲去過信,周哥兒曉得這兩個孩子叫什麽。
“嗯!”趙哥兒拍拍滾滾蛋蛋,教他們:“叫周叔叔。”
滾蛋脆生生的喊:“周豬豬。”
趙哥兒給他們指人:“這是劉奶奶,這是劉爺爺,這是姨姨,這是嬌嬌姐姐······”
滾蛋又依次喊了一遍。
周哥兒蹲下身,迫不及待把他們拉過近前,看了片刻,滾蛋原本白白胖胖,粉雕玉琢,這會兒隻剩胖胖,可周哥兒還是覺得兩娃子怎麽看怎麽可愛,劉嬸子和劉叔更是激動得一人一個把兩小家夥抱了起來,捏捏小手,又摸摸頭,眼裏都裝不下旁的了。
劉叔都怕嚇著人,盡量地小著聲:“你是滾滾還是蛋蛋啊?會說話了不?怕不怕爺爺?”
蛋蛋才不怕呢!村裏的老人家他見得多了,那些爺爺奶奶每次見了他,都愛給他點小零嘴,他都習慣了,當下主動掰開衣裳前的大口袋:“爺爺,放放。”
劉叔怔了下,不懂啥個意思,趙哥兒解釋了一聲後,說隨他去,不用管,劉叔卻笑起來,抱他到車邊,在上頭摸了個包子出來,掰了兩半,一半給了滾滾,一半給了蛋蛋。
蛋蛋高興,嗬嗬笑,瞧著就是活潑的,他有奶便是娘,當下毫不吝嗇的給了劉叔一個香香。
劉小文在一旁都看得羨慕,這兩娃子真可人。
“養孩子還得是你。”周哥兒看著趙哥兒由衷的道:“這三孩子,胖得眼睛我都沒見著,你怎麽養的?迴頭教教我,我家溜溜這些年飯倒是吃得多,就是沒長肉。”
趙哥兒:“······”
方子晨:“······”
還能怎麽養?去掏個馬蜂窩就能胖起來了。
溜溜要是早來幾天,這會兒估計也得胖得眼都看不見。
小風在一旁笑出了聲。
周哥兒看他:“小風也大了。”
劉嬸子點點頭,欣慰著:“可不是,俊俏了,長開了,擱外頭也是認不出。”
小風這些年個頭高了,白白嫩嫩的,底子好,雖不算得特別出眾好看,但有點像鄰家男孩小正太,瞧著就是溫潤陽光的長相。
小風有些靦腆的笑了笑。
大家噓寒問暖了好一陣。
安平縣這邊雖是屬南,沒下雪,但冬日也是凍人的,那寒風嗖嗖的,刮得人骨頭都覺得冷,先頭在地裏抓蝦,幾孩子還跑來跑去不覺得冷,這會兒光站著,倒是覺得冷了。
方子晨把帶來的簸箕和水桶拎了迴來:“先迴家吧!外頭冷。”
“好好好。”
溜溜都不願再坐車裏頭去了,兩個小竹馬手牽手,晃來晃去,彼此對視著,還在深情唿喊。
滾滾蛋蛋跑到他們旁邊,乖仔才轉了話頭:“溜溜,這是我的一號小弟和二號小弟,爹爹給我生的,你有弟弟沒有呀?”
溜溜搖頭,有些失落,見蛋蛋跑到了他旁邊,似乎不怕他,還一直好奇的扭頭看他,溜溜試圖去牽他的手,蛋蛋也沒有害怕,還笑起來,溜溜高興了,握緊他軟乎乎的小胖手:“沒有,爹爹生不出來。”
乖仔牽著滾滾,聞言擰起眉:“怎麽生不出來呢?你有見劉叔叔和周叔叔疊著睡覺覺了嗎?”見溜溜點頭,乖仔又道:“疊著睡覺了,那怎麽還生不出來呢?一次不行就兩次呀?這種事情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你有沒有在旁邊助威?”
“沒有,爹爹和父親睡覺都不高興我在屋裏。”
“怪不得呢!下次他們疊著睡覺覺,你來喊乖仔,乖仔幫你,然後明年你就能有弟弟咯,弟弟很可愛哦。我爹爹和父親睡覺覺,乖仔都有喊加油,結果我爹爹就有弟弟了,還一下來了兩個。”乖仔美滋滋的:“乖仔親完這個還得親那個,煩的咧,不過親多了也有好處,以後親夫郎,有經驗。”
周哥兒幾人也沒迴車上,坐久了,腰酸背痛的,這會走走比著坐車上舒坦,趙哥兒本來跟周哥兒和劉嬸子走在後頭說著話,聽見乖仔這般說,周哥兒臉有點掛不住,染了幾分紅暈,李豔梅和劉嬸子卻都笑了出來,趙哥兒到底是沒忍住,上去啪啪給了乖仔屁股兩巴掌。
“怎麽又亂說話?上次爹爹怎麽說的?”
乖仔委屈了:“爹爹說不能跟外人亂說話,可溜溜是乖仔地兄弟,不是外仁喲。”而且疊著睡覺覺怎麽了呢?為什麽不能說?不能說為什麽還要疊著睡覺覺呀?
那樣睡都不舒服。
哎,大仁真滴是好難懂哦。
乖仔悠悠歎了口氣。
劉家和李豔梅看著,不由覺得好笑,兩三年了,乖仔還是這麽個樣,這張小嘴叭叭叭的,總是說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話。
村裏人看見有馬車進村來,周哥兒幾人正和趙哥兒說著話,瞧著是認識的,關係好像還挺親厚,便也客氣的打了聲招唿。
化肥還沒做出來,但村長家那三塊地莊稼長得啥樣大家是有目共睹,明年等自家地裏頭用上了,自家莊稼就能像著方夫郎種的那般,到時日子就好了,有了盼頭,大家心裏頭高興,態度就和善,見誰都是三分笑,要是換了旁兒人來,或者以前在小河村,村裏來了陌生人,大家可不會主動的挨上來自家來了親戚一樣笑臉相迎,多是遠遠的看,防備著。
趙哥兒領著周哥兒幾人迴了院子,剛坐下,王哥兒讓兒子帶著一籃子的棗子來了,剛摘的,瞧著就新鮮。
陸家也送了點自家做的炒花生,周邊住的幾家都送了,方夫郎一家住村裏,前頭趕集也沒見方大人一家去,就怕著親戚來了沒啥招待,都幫著想前頭去了。
劉叔村裏長大的,知道越窮的地方,老百姓就越扣,如今村裏房屋瞧著不算得多好,但這般態度,他朝方子晨看過去——村裏出來的,要當官難,要當個得民愛戴、尊重,聊起來都要豎大拇指的官更難,這小子瞧著就好像一天天的不幹正事,以前在村裏就愛帶著孩子在河裏玩,田頭逛,整天的瞎溜達,如今瞧著好像也是,可偏偏的,這人有本事著咧。
方子晨讓溜溜站直了,跟著乖仔站一起,然後悲哀的發現,以前溜溜就高乖仔半個頭,這會竟是高出了整整一個腦袋,這小子真是太過分了。
“溜溜,你爹爹給你澆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