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姮拜見皇後娘娘,娘娘金安萬福!”
王姮跪下行禮,態度十分恭敬。
“起來吧!”
李皇後四十多歲的人了,保養極好,看著也就三十歲的樣子。
她容貌極好,氣質雍容,端正的跪坐在主位上,盡顯母儀天下的尊榮。
李皇後含笑看著王姮,眼底滿都是讚賞,甚至帶著一絲感激——
薑貴妃迴宮的時候,向她交付差事,仔細說明了“迴鄉省親”的種種。
其中,薑貴妃就提到了一節:
他們出京沒過多久,就被楚王的暗探盯上了。
那些人倒是沒有發現十一娘和小三郎,卻想要抓住薑氏這個楊翀最愛的女人。
是以,接下來,薑貴妃一行人便總是遇到“匪人”。
山匪、水匪、馬匪,甚至是隱匿山林的“亂兵”,一輪輪的截殺、埋伏,薑貴妃隻能倉皇逃跑。
他們一路趕往沂州,就在即將抵達河東縣的時候,被賊匪纏了上來。
情況十分危急,薑貴妃都做好了舍棄自己,保全十一娘、小三郎的準備。
恰在此時,王姮及時趕到,救下了所有人。
在某種意義上,王姮就是十一娘、小三郎的救命恩人。
隻是,薑貴妃“迴鄉省親”的真相不能公開,王姮的功勞也就隻能被抹去。
不能正大光明的封賞,李皇後便想方設法的予以補償。
她會提議聖人冊封薑氏為貴妃,並默許聖人“愛屋及烏”的冊封薑氏之女為公主,就有這方麵的原因。
雖然給了獎賞,但李皇後還是感念薑氏母女。
十一娘是她最小的女兒,小三郎更是嫡長嫡孫。
他們被保護得極好,全須全尾,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迴來後,絲毫不見“逃亡”所產生的陰鬱,反而個個健康活潑,作為母親、作為祖母,李皇後都很是欣慰。
薑貴妃呢,又實在聰明,非常懂得分寸。
就連這次的懷孕,亦控製在李皇後所能允許的範圍——
聖人都四十多歲了,太子亦二十多歲、接近而立之年。
李皇後的其他兩個兒子,也都長大成人。
薑貴妃即便生出了皇子,卻已遲到了十幾二十年。
說句不怕犯忌諱的話,聖人都未必能夠活到薑貴妃的兒子娶妻生子。
國賴長君。
若聖人有個萬一,即便薑貴妃再受寵,她所出的兒子,也不能承繼大統。
比自己的孫子都要年幼的庶子,真心不是什麽威脅。
反倒能夠成為將來兒子(孫子)展現友愛、仁慈、寬厚的皇室吉祥物。
雖然薑貴妃這一胎,是聖人登基後出世的第一個孩子,頗有些“吉兆”。
但,考慮到這諸多原因,李皇後還是大度的容忍並真心祝福。
因為除了這些原因,李皇後還意識到:
薑貴妃不是不能生,而是非常清醒的知道什麽時候適合生。
隻這一份聰明與理智,李皇後就願意與薑貴妃和睦相處。
愛屋及烏,又有一份救命恩情,李皇後對王姮也十分和藹、慈愛。
她衝著王姮招招手,“來,到我這兒來坐!”
王姮抬起頭,感受到李皇後的善意,便聽話的起身:“多謝娘娘賜座!”
她來到李皇後的下首,恭敬卻又不失優雅的跪坐下來。
十五歲的少女,纖細嫋娜,行止有度。
她微微垂首,露出了白皙修長的天鵝頸。
一身大紅的衣裳,十分挑人。
但,王姮天生冷白皮,白到發光,如此鮮豔的顏色,絲毫不會顯得俗氣,反而讓人有種驚心動魄的美!
紅衣美人,即便稚嫩些,也仍是那麽的驚豔。
李皇後細細的打量著,沒有錯過王姮那張不似凡人的芙蓉嬌靨。
好一個絕世美人兒!
不愧是第一美人薑貴妃的女兒,完全遺傳了薑貴妃的美貌。
甚至還有點兒青出於藍勝於藍的架勢——
唔,聽聞薑貴妃的前夫王廩,亦是個容貌不俗的世家貴公子呢。
人品雖低劣,其人也蠢笨,但皮囊是真的好。
當年一介二婚之身,卻還能引得崔氏女下嫁,足見其容貌之美。
“果然是阿薑的女兒,與她一樣美。”
“我還記得,當年她進府的時候,也才二十二三歲。”
年紀小,還帶著惶恐,就像一隻受驚的小鹿。
無辜、可憐,又惹人喜歡。
李皇後見了,都忍不住心生憐憫,完全沒有嫉妒、吃醋那一套。
她本就是聖人的表姐,對丈夫既有夫妻恩愛,亦有長姊的寵愛。
對於丈夫的小妾,李皇後隻當是讓丈夫開心的玩意兒,與貓兒狗兒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就是大虞朝主母們的心態。
戀愛腦?
滿心滿眼隻有丈夫,隻有虛無縹緲的愛?
根本不存在。
李皇後不會自己討丈夫歡心,就讓侍妾來。
她更多的還是主母,是丈夫在宗族、仕途等等方麵的合作夥伴。
有感情,卻不是全部。
李皇後是真的不嫉妒,也不會仇視薑貴妃。
除非她不夠聰明,非要與自己爭奪屬於正妻的權利,以及縱容兒女爭搶不屬於他們的家產。
所幸,薑貴妃很聰明。
她很清楚在丈夫與主母之間,應該選擇站位哪一個。
近十年相處下來,又有太多利益上的合作,還有著“托孤”的情分,李皇後現在對薑貴妃是真心交好。
提起兩人的過往,李皇後也是禁不住的感歎,懷念!
王姮含笑聽著。
長輩們的恩怨情仇,不是她一個小輩所能隨意品評的。
“……阿薑極好,我甚是喜歡!”
李皇後稍加迴憶,便又重新把關注點放在了王姮身上:“琅琊,你也極好!”
救了她的十一娘和小三郎,還像個長姊般照顧。
李皇後雖然沒有親眼看到,但聽迴宮後的十一娘,總是提及“阿姊”,李皇後就能猜到——
王九對十一娘一定十分真心。
小孩子最是心明眼亮,旁人對她是否真心,他們都能感受得到。
或許,他們說不出具體的“好”,但張口閉口就會提及,提起的時候,人是開心的、歡喜的,就能夠說明一切。
李皇後緩緩說著,言語間提到了十一公主。
王姮聞言,也禁不住柔和了眉眼:“長寧公主極好,天真爛漫,善良高貴!”
年紀小,可小蘿莉也是真的可愛啊。
在河東的莊子上,小家夥總是跟在她身後,“阿姊”長、“阿姊”短。
騎小馬,坐小鹿拉的獸車……簡簡單單的事情,長寧公主就會滿足、開心。
被接走的時候,小公主更是戀戀不舍。
直到現在,王姮腦海裏還會閃現出小公主那眼裏含著一泡淚的可憐小模樣。
可愛、軟萌……可惜了,人家現在貴為長寧公主,封地是聖人起兵的地方,食邑一千五百戶,是諸公主中最多的。
唯一比長寧公主食邑更多的,是晉城長公主。
而晉城能夠有此殊榮,是因為她的赫赫戰功,而非單純的“聖寵”。
長寧就是純粹的聖人、皇後偏愛。
才三四歲的小公主,就已經擁有諸多賜宅、田莊,富可敵國。
就連她的封號,也是重新選定。
原本,十一公主的封號是安陽,上皇冊封的安陽郡主。
聖人繼位後,本該繼續沿用這個封號,晉升為安陽公主。
但,十一公主在迴京的路上,卻接連遇到意外。
帝後請了幾位得道高人為十一公主批命,被告知,需要“逆天改命”。
改命更定是不行的,但改個封號,卻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於是,安陽變成了長寧。
雖然隻是一個封號,卻也能從此看出,帝後對於這個小女兒的看重。
至於安陽二字,則被王淑妃“搶走”,給了她與前夫的女兒。
在某種意義上,安陽公主就是長寧公主的“替身”,是為這位金尊玉貴的小公主擋災的。
當然,這些都是皇家秘辛,並不為外人所知。
就是相關當事人,也隻有極少數人知曉。
比如長寧公主,就不知道這一節。
在她心裏,最喜歡的阿姊,還是那個在危急關頭,騎著馬英勇衝過來的胖胖的美人兒阿姊。
“阿姊!阿姊呢?”
小公主噠噠噠的跑來甘露殿偏殿,草草給母親行了禮,便左右搖晃著小腦袋,尋找她的滾滾,哦不,是阿姊。
“長寧公主,我在這兒!”
雖然沒有血緣,但因為有了公主的封號,王姮倒是可以舔著臉,生受長寧公主的這聲“阿姊”。
“哈?”
聽到聲音,小公主看向了王姮。
她大大的眼睛瞪得溜圓,殷紅的小嘴兒張成了一個“o”型:“你是阿姊?有小鹿、小腦斧,還有食鐵獸的阿姊?”
“對啊!阿姊說過的,進京後,會在家裏建一個大大的獸園,園子裏養滿了小馬、小鹿、小熊、小腦斧,還有圓滾滾的食鐵獸!”
王姮笑容可掬,耐心的哄著小公主。
“呀!沒錯,我與阿姊分別的時候,阿姊就是這麽說的!”
小公主眼睛一亮,“你就是我阿姊!”
然後,小公主又歪了歪小腦袋,仔細的看了又看,一邊吸吮著手指,一邊疑惑的說道:“可是,阿姊,你怎麽變了模樣?”
不再圓潤,不再肉肉的,而是、而是——
皇後安靜的聽了好一會兒,直到此刻,才笑著插嘴:“季奴,你阿姊為了給祖母、阿父侍疾,這才累得形銷骨立,她啊,最是純孝仁厚!”
皇後這話,不隻是跟小女兒解釋,更多的還是為王姮“正名”——
她,王姮王九娘,是皇後親口認定的純孝之人。
有了這個金字招牌,包括王廩在內的王家人,就不能輕易對她進行親情綁架……
王姮跪下行禮,態度十分恭敬。
“起來吧!”
李皇後四十多歲的人了,保養極好,看著也就三十歲的樣子。
她容貌極好,氣質雍容,端正的跪坐在主位上,盡顯母儀天下的尊榮。
李皇後含笑看著王姮,眼底滿都是讚賞,甚至帶著一絲感激——
薑貴妃迴宮的時候,向她交付差事,仔細說明了“迴鄉省親”的種種。
其中,薑貴妃就提到了一節:
他們出京沒過多久,就被楚王的暗探盯上了。
那些人倒是沒有發現十一娘和小三郎,卻想要抓住薑氏這個楊翀最愛的女人。
是以,接下來,薑貴妃一行人便總是遇到“匪人”。
山匪、水匪、馬匪,甚至是隱匿山林的“亂兵”,一輪輪的截殺、埋伏,薑貴妃隻能倉皇逃跑。
他們一路趕往沂州,就在即將抵達河東縣的時候,被賊匪纏了上來。
情況十分危急,薑貴妃都做好了舍棄自己,保全十一娘、小三郎的準備。
恰在此時,王姮及時趕到,救下了所有人。
在某種意義上,王姮就是十一娘、小三郎的救命恩人。
隻是,薑貴妃“迴鄉省親”的真相不能公開,王姮的功勞也就隻能被抹去。
不能正大光明的封賞,李皇後便想方設法的予以補償。
她會提議聖人冊封薑氏為貴妃,並默許聖人“愛屋及烏”的冊封薑氏之女為公主,就有這方麵的原因。
雖然給了獎賞,但李皇後還是感念薑氏母女。
十一娘是她最小的女兒,小三郎更是嫡長嫡孫。
他們被保護得極好,全須全尾,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迴來後,絲毫不見“逃亡”所產生的陰鬱,反而個個健康活潑,作為母親、作為祖母,李皇後都很是欣慰。
薑貴妃呢,又實在聰明,非常懂得分寸。
就連這次的懷孕,亦控製在李皇後所能允許的範圍——
聖人都四十多歲了,太子亦二十多歲、接近而立之年。
李皇後的其他兩個兒子,也都長大成人。
薑貴妃即便生出了皇子,卻已遲到了十幾二十年。
說句不怕犯忌諱的話,聖人都未必能夠活到薑貴妃的兒子娶妻生子。
國賴長君。
若聖人有個萬一,即便薑貴妃再受寵,她所出的兒子,也不能承繼大統。
比自己的孫子都要年幼的庶子,真心不是什麽威脅。
反倒能夠成為將來兒子(孫子)展現友愛、仁慈、寬厚的皇室吉祥物。
雖然薑貴妃這一胎,是聖人登基後出世的第一個孩子,頗有些“吉兆”。
但,考慮到這諸多原因,李皇後還是大度的容忍並真心祝福。
因為除了這些原因,李皇後還意識到:
薑貴妃不是不能生,而是非常清醒的知道什麽時候適合生。
隻這一份聰明與理智,李皇後就願意與薑貴妃和睦相處。
愛屋及烏,又有一份救命恩情,李皇後對王姮也十分和藹、慈愛。
她衝著王姮招招手,“來,到我這兒來坐!”
王姮抬起頭,感受到李皇後的善意,便聽話的起身:“多謝娘娘賜座!”
她來到李皇後的下首,恭敬卻又不失優雅的跪坐下來。
十五歲的少女,纖細嫋娜,行止有度。
她微微垂首,露出了白皙修長的天鵝頸。
一身大紅的衣裳,十分挑人。
但,王姮天生冷白皮,白到發光,如此鮮豔的顏色,絲毫不會顯得俗氣,反而讓人有種驚心動魄的美!
紅衣美人,即便稚嫩些,也仍是那麽的驚豔。
李皇後細細的打量著,沒有錯過王姮那張不似凡人的芙蓉嬌靨。
好一個絕世美人兒!
不愧是第一美人薑貴妃的女兒,完全遺傳了薑貴妃的美貌。
甚至還有點兒青出於藍勝於藍的架勢——
唔,聽聞薑貴妃的前夫王廩,亦是個容貌不俗的世家貴公子呢。
人品雖低劣,其人也蠢笨,但皮囊是真的好。
當年一介二婚之身,卻還能引得崔氏女下嫁,足見其容貌之美。
“果然是阿薑的女兒,與她一樣美。”
“我還記得,當年她進府的時候,也才二十二三歲。”
年紀小,還帶著惶恐,就像一隻受驚的小鹿。
無辜、可憐,又惹人喜歡。
李皇後見了,都忍不住心生憐憫,完全沒有嫉妒、吃醋那一套。
她本就是聖人的表姐,對丈夫既有夫妻恩愛,亦有長姊的寵愛。
對於丈夫的小妾,李皇後隻當是讓丈夫開心的玩意兒,與貓兒狗兒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就是大虞朝主母們的心態。
戀愛腦?
滿心滿眼隻有丈夫,隻有虛無縹緲的愛?
根本不存在。
李皇後不會自己討丈夫歡心,就讓侍妾來。
她更多的還是主母,是丈夫在宗族、仕途等等方麵的合作夥伴。
有感情,卻不是全部。
李皇後是真的不嫉妒,也不會仇視薑貴妃。
除非她不夠聰明,非要與自己爭奪屬於正妻的權利,以及縱容兒女爭搶不屬於他們的家產。
所幸,薑貴妃很聰明。
她很清楚在丈夫與主母之間,應該選擇站位哪一個。
近十年相處下來,又有太多利益上的合作,還有著“托孤”的情分,李皇後現在對薑貴妃是真心交好。
提起兩人的過往,李皇後也是禁不住的感歎,懷念!
王姮含笑聽著。
長輩們的恩怨情仇,不是她一個小輩所能隨意品評的。
“……阿薑極好,我甚是喜歡!”
李皇後稍加迴憶,便又重新把關注點放在了王姮身上:“琅琊,你也極好!”
救了她的十一娘和小三郎,還像個長姊般照顧。
李皇後雖然沒有親眼看到,但聽迴宮後的十一娘,總是提及“阿姊”,李皇後就能猜到——
王九對十一娘一定十分真心。
小孩子最是心明眼亮,旁人對她是否真心,他們都能感受得到。
或許,他們說不出具體的“好”,但張口閉口就會提及,提起的時候,人是開心的、歡喜的,就能夠說明一切。
李皇後緩緩說著,言語間提到了十一公主。
王姮聞言,也禁不住柔和了眉眼:“長寧公主極好,天真爛漫,善良高貴!”
年紀小,可小蘿莉也是真的可愛啊。
在河東的莊子上,小家夥總是跟在她身後,“阿姊”長、“阿姊”短。
騎小馬,坐小鹿拉的獸車……簡簡單單的事情,長寧公主就會滿足、開心。
被接走的時候,小公主更是戀戀不舍。
直到現在,王姮腦海裏還會閃現出小公主那眼裏含著一泡淚的可憐小模樣。
可愛、軟萌……可惜了,人家現在貴為長寧公主,封地是聖人起兵的地方,食邑一千五百戶,是諸公主中最多的。
唯一比長寧公主食邑更多的,是晉城長公主。
而晉城能夠有此殊榮,是因為她的赫赫戰功,而非單純的“聖寵”。
長寧就是純粹的聖人、皇後偏愛。
才三四歲的小公主,就已經擁有諸多賜宅、田莊,富可敵國。
就連她的封號,也是重新選定。
原本,十一公主的封號是安陽,上皇冊封的安陽郡主。
聖人繼位後,本該繼續沿用這個封號,晉升為安陽公主。
但,十一公主在迴京的路上,卻接連遇到意外。
帝後請了幾位得道高人為十一公主批命,被告知,需要“逆天改命”。
改命更定是不行的,但改個封號,卻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於是,安陽變成了長寧。
雖然隻是一個封號,卻也能從此看出,帝後對於這個小女兒的看重。
至於安陽二字,則被王淑妃“搶走”,給了她與前夫的女兒。
在某種意義上,安陽公主就是長寧公主的“替身”,是為這位金尊玉貴的小公主擋災的。
當然,這些都是皇家秘辛,並不為外人所知。
就是相關當事人,也隻有極少數人知曉。
比如長寧公主,就不知道這一節。
在她心裏,最喜歡的阿姊,還是那個在危急關頭,騎著馬英勇衝過來的胖胖的美人兒阿姊。
“阿姊!阿姊呢?”
小公主噠噠噠的跑來甘露殿偏殿,草草給母親行了禮,便左右搖晃著小腦袋,尋找她的滾滾,哦不,是阿姊。
“長寧公主,我在這兒!”
雖然沒有血緣,但因為有了公主的封號,王姮倒是可以舔著臉,生受長寧公主的這聲“阿姊”。
“哈?”
聽到聲音,小公主看向了王姮。
她大大的眼睛瞪得溜圓,殷紅的小嘴兒張成了一個“o”型:“你是阿姊?有小鹿、小腦斧,還有食鐵獸的阿姊?”
“對啊!阿姊說過的,進京後,會在家裏建一個大大的獸園,園子裏養滿了小馬、小鹿、小熊、小腦斧,還有圓滾滾的食鐵獸!”
王姮笑容可掬,耐心的哄著小公主。
“呀!沒錯,我與阿姊分別的時候,阿姊就是這麽說的!”
小公主眼睛一亮,“你就是我阿姊!”
然後,小公主又歪了歪小腦袋,仔細的看了又看,一邊吸吮著手指,一邊疑惑的說道:“可是,阿姊,你怎麽變了模樣?”
不再圓潤,不再肉肉的,而是、而是——
皇後安靜的聽了好一會兒,直到此刻,才笑著插嘴:“季奴,你阿姊為了給祖母、阿父侍疾,這才累得形銷骨立,她啊,最是純孝仁厚!”
皇後這話,不隻是跟小女兒解釋,更多的還是為王姮“正名”——
她,王姮王九娘,是皇後親口認定的純孝之人。
有了這個金字招牌,包括王廩在內的王家人,就不能輕易對她進行親情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