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廩,他怎麽敢?他怎麽能?”
崔氏的憤恨中,帶著一絲疑惑。
她是真的不能理解,王廩為何要這麽做?
那個時候,王家雖然沒有如今的傾覆,可也處於低穀。
她崔氏,是王廩費盡心思求娶而來。
她崔家是高於王家的。
除了崔家本身的權勢外,還有崔家的諸多姻親,亦是王廩所需要的。
比如,那時駐守河東的悍將樓謹,就是她崔氏的表兄啊。
等等——
崔氏因為受刺激、憤怒而混亂的大腦,忽然閃過一絲清明。
她隱約抓住“真相”。
就在這個時候,耳邊適時地響起了樓彧那溫和的破羅嗓子:
“王廩不等樓謹帶著我前去王家謝罪,就主動表示,您並非有妊,而是來了月信。”
“我年幼頑劣,行事無所顧忌,樓謹卻還有慈父心腸,不願讓我背負害人性命的惡名。”
“……從那日起,樓謹便答應借兵給王廩,助他以雷霆手段,震懾河東諸豪族!”
樓彧非常體貼呢,知道崔氏心底的疑惑,或者說崔氏還對王廩有“幻想”,索性把當年王、樓兩家“結盟”的真相與細節全都說了出來。
崔氏不理解王廩為何這麽做。
因為在她想來,她腹中的胎兒,不隻是她的,亦是王廩的呀。
王廩對王昶那麽看重、那般疼愛,並沒有因為他與崔氏“相敬如冰”,而遷怒。
崔氏親眼看到了王廩對王昶的好,這才明白,對於男人來說,他們是很能“恩怨分明”的。
崔氏是崔氏,王昶是王昶。
王廩可以嫌棄,甚至憎惡崔氏這個惡毒蠢笨的繼室,卻還是會照樣精心培養王昶這個嫡子。
所以,崔氏才會疑惑:王昶與當年的胎兒一樣,都是她崔氏孕育的。
王廩卻區別對待了,這、這沒道理啊。
樓彧卻告訴崔氏,怎麽就沒道理了?
王廩重視的,從來都隻有利益二字。
而當他的利益被觸及的時候,王姮這個嫡長女可以舍棄,崔氏肚子裏的那塊肉也可以!
崔氏:……
樓彧的話,殘忍,偏偏又該死的是事實。
她的孩兒,還未出生,哦不,還未成型,就、就因為親爹的唯利是圖、貪婪無度而化作一團血水!
更讓崔氏不能原諒的,還是隨後王廩的欺騙、隱瞞。
他抹去真相、歪曲事實,讓崔氏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甚至信了王廩的鬼話。
啊啊!
她的兒啊,被親爹害死了,親娘也以為他從未來過。
他就、就這麽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崔氏越想越恨,她目眥盡裂,她渾身發抖。
終於,哢嚓一聲,崔氏身上那根名為“理智”的弦徹底斷了。
殺了他!
我要殺了王廩那個畜生!
為了利益,為了能夠讓樓家欠下人情,竟是連親生骨肉都能舍棄。
虎毒不食子啊。
王廩,簡直連畜生都不如。
這樣的人,就不配活著,合該去死!
崔氏本就不是什麽善良的好人。
本以為王家敗落,需要依靠她這個女人,就連謝老嫗都拚命的巴結、示好,她終於享受了“翻身”的喜悅與得意。
而就在這個時候,樓彧卻揭開了當年的真相,讓崔氏意識到,自己就是一個任由王廩算計的傻子,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中的小醜。
王廩一定很得意吧,當年他把崔氏騙的團團轉,如今還能讓崔氏不離不棄,倒貼養家!
啊呸!老娘才不是蠢貨,更不是以德報怨的冤大頭。
啊啊啊!
王廩,去死吧。
崔氏眼睛紅了,整個人都處於一種發癲發狂的狀態。
她滿腦子隻有王廩對自己的傷害、欺騙、戲耍、得意等等負麵情緒。
有些或許是真的,有些則是崔氏臆想出來的。
如此多的負麵情緒衝擊之下,本就壞脾氣、沒腦子的崔氏,直接爆發了。
她甚至都忘了樓彧的存在,握緊拳頭,大踏步的就衝去了王廩的房間。
樓彧挑眉:……哦豁,這麽順利的嘛?
他的目光從氣勢洶洶的崔氏身上,滑到了案幾上那徐徐冒著白色煙氣的紫銅熏香爐上。
唔,到底是崔氏本身脾氣暴躁,還是那熏香起了作用?
樓彧行事,早已滴水不漏。
他來找崔氏,可不隻是簡單的告訴她當年的真相。
他還需要崔氏“爆發”。
唯有崔氏與王廩這對夫妻打起來,王家亂成一鍋粥,胖丫頭才不會被所謂長輩轄製,繼而受欺負、被傷害!
當年的真相,不過是引子,真正讓崔氏情緒不穩定的,還是某些加了料的熏香。
砰!
這是房門被撞擊發出的巨響。
“王廩!你混蛋!你畜生不如!”
“……崔氏,你、你發什麽瘋?不要以為王家敗了,而你崔家出了貴人,你就能在王家趾高氣昂、為所欲為!”
“王廩,你、你……我崔家就是出了貴人,就是重新成了京中的名門,這是事實。怎麽,你羨慕嫉妒啊!你心有不甘啊!告訴你,不管你怎麽想,都是枉然!”
“崔氏,你、你,不可理喻!”
“我不可理喻,王廩,我就是太好說話,才被你當成傻子一樣的哄了六七年!”
隔壁房間,傳來了一男一女激烈的爭吵、怒罵。
樓彧眼底閃過一抹無奈:這崔氏,還真是又壞又蠢,吵個架,都抓不住重點。
你因為什麽跑去找王廩發泄?。
你倒是把當年的事兒說出來,好讓王廩又驚又怕、又慌又亂啊。
畢竟當年確實是王廩算計了你,王廩心裏發虛,很容易被壓住氣勢。
崔氏倒好,亂七八糟,東拉西扯。
吵了半天都沒有進入正題,反而被王廩弄得又亂了節奏。
“問罪”這種事兒,講究的就是一個氣勢。
本該站在道德的製高點,酣暢淋漓的對施害者進行控訴。
直至實施者羞愧難當,辯無可辯。
崔氏卻——
不過,沒腦子的人,動嘴、吵不贏,就很容易“動手”。
劈裏啪啦!
房間裏響起了杯盞落地的聲音,以及王廩略顯狼狽、羞惱的斥責:“崔氏!你瘋了!你居然敢拿東西砸我?”
他是她的夫君啊,不能說是她的天,也是她該尊敬的人。
做妻子的,居然敢毆打夫君?
呃,好吧,在民風彪悍的北境,倒也不算稀奇。
比如在京城,王廩就曾經親眼看到過某位將門虎女,拎著馬鞭,將丈夫從街頭抽到街尾。
丈夫挨了打,事後還要幫妻子描補,而不是憤然休妻。
北境的貴婦們,可騎馬打獵,也可動手馴夫。
崔氏,雖然不是鮮卑人,卻數代與鮮卑聯姻,血管裏也流淌著彪悍、兇殘的血。
且,崔氏隻是抄起茶碗砸向王廩,並沒有動刀、動鞭子——
王廩及時閃躲,沒有被茶碗砸中,隻是被飛濺的茶湯灑了一身。
他憤怒、斥責的同時,暗暗慶幸:還好,還好,崔家是外戚,是文臣,而非武將。
否則,此刻崔氏就不隻是砸個茶碗了。
然鵝,還不等王廩慶幸完,崔氏就抄起托盤,沒頭沒腦的抽向了王廩。
砰!
純實木的黑漆托盤,正好砸中了王廩的額頭。
血,流了出來。
王廩,腦袋發懵,眼前發黑,搖搖晃晃,摔倒在地。
“阿母!阿父!”
“崔氏!阿廩!”
聽到動靜趕來的謝太夫人、王昶,剛剛來到門口,就看到了如此驚悚的一幕。
祖孫倆一老一小,全都被驚呆了。
謝太夫人顫巍巍的走進房間,看到王廩一頭一臉的血,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更是嚇得三魂丟了七魄。
“阿、阿——”
“廩”就在嘴邊,謝太夫人卻怎麽都吐不出來。
她雙眼發直,伸出的手不停的顫抖,嘴邊流出了一條透明的口涎。
樓彧隱在角落裏,默默的圍觀。
看到謝太夫人的模樣,幽深的眼底閃過一抹亮光:哦豁,意外之喜啊!
就說嘛,崔氏這人,還是頗能給人帶來“驚喜”的。
胖丫頭的麻煩,似乎都解決了!
……
“崔娘子,你到底是我堂祖母的侄女兒,崔氏亦是我樓氏的姻親。”
“你雖犯了錯,卻也是有情可原。”
“不過,王郎君確實因你而受傷、昏迷,謝老媼更是因此而卒中,崔娘子多少要賠償一二。索性就將你的‘嫁妝’,贈與王家。”
“……當然,彧這些話,也不過是彧一家之言,崔娘子若是有其他的想法,亦可遵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一場夫妻互毆,崔氏“大獲全勝”。
奴婢、驛丞、驛卒等全都看到了王廩、謝太夫人母子倒地的畫麵。
崔氏爆發完畢,清醒過來,人也傻了。
還是樓彧,本著“好事做到底”的善良與高貴,主動幫崔氏說話。
聽聽,先是扯出他與崔氏的親戚關係,又沒有忘了為王廩等爭取好處。
雖有“護短”的嫌疑,卻還是盡量保持了公正。
驛丞等,就對“樓玉郎”的君子做派,讚歎不已。
咳咳,好吧,就算驛丞覺得樓彧偏袒了崔氏,也不會真的為王家發聲——
王廩可憐,也是世家。
他與崔氏,不隻是夫妻,更是同一階層的貴人。
貴圈自有貴圈的規矩,不說他一個小小的驛丞了,就是沂州刺史,京兆府尹,估計也不會胡亂插手。
清官難斷家務事!
樓家勢大,崔氏出了新貴人,王家業已敗落……再說了,人家崔氏這不也願意賠償全部的嫁妝嘛。
就算鬧到公堂上,定了崔氏的罪,人家照樣可以花錢贖買。
繞了一圈,還是這種解決方法,又何必多此一舉?
驛丞心裏暗暗嘀咕著。
不過,為了事後不被扣黑鍋,驛丞還是連夜去到三十裏外的河東縣城,將存在感極低的河東縣令請了來。
河東縣令:……賊娘的!深夜加班也就算了,還是這種棘手的麻煩事兒。
不過,有樓彧主導,崔氏配合,受害人及其家屬全都沒有意見(昏迷的王廩母子:……人言否),事情也就定了下來。
崔氏與王廩和離,將嫁妝全都賠給王家。
至於王昶——
“五郎是我兒子,我要把他一起帶迴京城。”
“王廩,他那麽多庶子,還有個不足滿月的幼子,根本就不缺。”
崔氏自己就是惡毒繼母,自然不願讓唯一的骨肉,落到繼母手裏任由磋磨。
左右崔家家大業大,多養一個王昶,根本不算什麽。
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崔氏在娘家,頗受寵愛,養成了霸道的性子,如今即便出嫁,也有帶著兒子迴娘家的底氣。
河東縣令下意識的看向樓彧。
在大虞,女子可以和離。
但,和離後,她所生的兒女就與她沒有了關係。
似崔氏這般,自己走人,還把兒子也帶上的情況,實屬不多見。
樓彧卻非常滿意。
崔氏與胖丫頭有仇,崔氏的兒子若是留在王家,胖丫頭是管了惡心、不管又容易落下話柄。
左右為難,裏外不是人,索性就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樓彧和熙俊美的麵容上,閃過一絲為難,卻還是緩緩的點了點頭。
規矩與人情,他“艱難”的選擇了後者。
河東縣令:……好個重情義的溫潤君子啊。
固然講究公正、禮法,卻也沒有冷心冷肺的不顧親戚情誼。
樓彧這個君子,不再高不可攀,而是愈發有血有肉,更讓人親近了呢!
呃,好吧,河東縣令會這麽的“舔”,主要還是樓家的權勢。
這位可是沂州的小霸王,河道行營的民亂都被他平息了。
樓讓、崔載等,當日從京城而來,是何等的風光、威武?
如今呢,一個死了,一個被收監……嘖,還是不要輕易招惹樓小郎君為好哇。
反正事件的另外兩個當事人,王家的長輩們,都沒有反對。
昏迷的謝太夫人&王廩:……就沒有人為我們發聲?
在河東縣令、樓彧的見證下,崔氏飛快的與王廩和離,丟下嫁妝,帶上兒子和幾個心腹奴婢,拿著河東縣令現場公正的和離書,一大早就匆匆的踏上了返京的路。
樓彧這邊,直到此時,似乎才想起為某對母子請來大夫。
大夫也是隨便找來的郎中,醫術,嗯嗯,治不死人,卻也做不到妙手迴春。
三天後,王家一行人抵達了河東縣城外,得到消息的王姮,早早的守在了官道旁。
迎接“驚喜”,哦不,是她親愛的家人們!
崔氏的憤恨中,帶著一絲疑惑。
她是真的不能理解,王廩為何要這麽做?
那個時候,王家雖然沒有如今的傾覆,可也處於低穀。
她崔氏,是王廩費盡心思求娶而來。
她崔家是高於王家的。
除了崔家本身的權勢外,還有崔家的諸多姻親,亦是王廩所需要的。
比如,那時駐守河東的悍將樓謹,就是她崔氏的表兄啊。
等等——
崔氏因為受刺激、憤怒而混亂的大腦,忽然閃過一絲清明。
她隱約抓住“真相”。
就在這個時候,耳邊適時地響起了樓彧那溫和的破羅嗓子:
“王廩不等樓謹帶著我前去王家謝罪,就主動表示,您並非有妊,而是來了月信。”
“我年幼頑劣,行事無所顧忌,樓謹卻還有慈父心腸,不願讓我背負害人性命的惡名。”
“……從那日起,樓謹便答應借兵給王廩,助他以雷霆手段,震懾河東諸豪族!”
樓彧非常體貼呢,知道崔氏心底的疑惑,或者說崔氏還對王廩有“幻想”,索性把當年王、樓兩家“結盟”的真相與細節全都說了出來。
崔氏不理解王廩為何這麽做。
因為在她想來,她腹中的胎兒,不隻是她的,亦是王廩的呀。
王廩對王昶那麽看重、那般疼愛,並沒有因為他與崔氏“相敬如冰”,而遷怒。
崔氏親眼看到了王廩對王昶的好,這才明白,對於男人來說,他們是很能“恩怨分明”的。
崔氏是崔氏,王昶是王昶。
王廩可以嫌棄,甚至憎惡崔氏這個惡毒蠢笨的繼室,卻還是會照樣精心培養王昶這個嫡子。
所以,崔氏才會疑惑:王昶與當年的胎兒一樣,都是她崔氏孕育的。
王廩卻區別對待了,這、這沒道理啊。
樓彧卻告訴崔氏,怎麽就沒道理了?
王廩重視的,從來都隻有利益二字。
而當他的利益被觸及的時候,王姮這個嫡長女可以舍棄,崔氏肚子裏的那塊肉也可以!
崔氏:……
樓彧的話,殘忍,偏偏又該死的是事實。
她的孩兒,還未出生,哦不,還未成型,就、就因為親爹的唯利是圖、貪婪無度而化作一團血水!
更讓崔氏不能原諒的,還是隨後王廩的欺騙、隱瞞。
他抹去真相、歪曲事實,讓崔氏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甚至信了王廩的鬼話。
啊啊!
她的兒啊,被親爹害死了,親娘也以為他從未來過。
他就、就這麽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崔氏越想越恨,她目眥盡裂,她渾身發抖。
終於,哢嚓一聲,崔氏身上那根名為“理智”的弦徹底斷了。
殺了他!
我要殺了王廩那個畜生!
為了利益,為了能夠讓樓家欠下人情,竟是連親生骨肉都能舍棄。
虎毒不食子啊。
王廩,簡直連畜生都不如。
這樣的人,就不配活著,合該去死!
崔氏本就不是什麽善良的好人。
本以為王家敗落,需要依靠她這個女人,就連謝老嫗都拚命的巴結、示好,她終於享受了“翻身”的喜悅與得意。
而就在這個時候,樓彧卻揭開了當年的真相,讓崔氏意識到,自己就是一個任由王廩算計的傻子,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中的小醜。
王廩一定很得意吧,當年他把崔氏騙的團團轉,如今還能讓崔氏不離不棄,倒貼養家!
啊呸!老娘才不是蠢貨,更不是以德報怨的冤大頭。
啊啊啊!
王廩,去死吧。
崔氏眼睛紅了,整個人都處於一種發癲發狂的狀態。
她滿腦子隻有王廩對自己的傷害、欺騙、戲耍、得意等等負麵情緒。
有些或許是真的,有些則是崔氏臆想出來的。
如此多的負麵情緒衝擊之下,本就壞脾氣、沒腦子的崔氏,直接爆發了。
她甚至都忘了樓彧的存在,握緊拳頭,大踏步的就衝去了王廩的房間。
樓彧挑眉:……哦豁,這麽順利的嘛?
他的目光從氣勢洶洶的崔氏身上,滑到了案幾上那徐徐冒著白色煙氣的紫銅熏香爐上。
唔,到底是崔氏本身脾氣暴躁,還是那熏香起了作用?
樓彧行事,早已滴水不漏。
他來找崔氏,可不隻是簡單的告訴她當年的真相。
他還需要崔氏“爆發”。
唯有崔氏與王廩這對夫妻打起來,王家亂成一鍋粥,胖丫頭才不會被所謂長輩轄製,繼而受欺負、被傷害!
當年的真相,不過是引子,真正讓崔氏情緒不穩定的,還是某些加了料的熏香。
砰!
這是房門被撞擊發出的巨響。
“王廩!你混蛋!你畜生不如!”
“……崔氏,你、你發什麽瘋?不要以為王家敗了,而你崔家出了貴人,你就能在王家趾高氣昂、為所欲為!”
“王廩,你、你……我崔家就是出了貴人,就是重新成了京中的名門,這是事實。怎麽,你羨慕嫉妒啊!你心有不甘啊!告訴你,不管你怎麽想,都是枉然!”
“崔氏,你、你,不可理喻!”
“我不可理喻,王廩,我就是太好說話,才被你當成傻子一樣的哄了六七年!”
隔壁房間,傳來了一男一女激烈的爭吵、怒罵。
樓彧眼底閃過一抹無奈:這崔氏,還真是又壞又蠢,吵個架,都抓不住重點。
你因為什麽跑去找王廩發泄?。
你倒是把當年的事兒說出來,好讓王廩又驚又怕、又慌又亂啊。
畢竟當年確實是王廩算計了你,王廩心裏發虛,很容易被壓住氣勢。
崔氏倒好,亂七八糟,東拉西扯。
吵了半天都沒有進入正題,反而被王廩弄得又亂了節奏。
“問罪”這種事兒,講究的就是一個氣勢。
本該站在道德的製高點,酣暢淋漓的對施害者進行控訴。
直至實施者羞愧難當,辯無可辯。
崔氏卻——
不過,沒腦子的人,動嘴、吵不贏,就很容易“動手”。
劈裏啪啦!
房間裏響起了杯盞落地的聲音,以及王廩略顯狼狽、羞惱的斥責:“崔氏!你瘋了!你居然敢拿東西砸我?”
他是她的夫君啊,不能說是她的天,也是她該尊敬的人。
做妻子的,居然敢毆打夫君?
呃,好吧,在民風彪悍的北境,倒也不算稀奇。
比如在京城,王廩就曾經親眼看到過某位將門虎女,拎著馬鞭,將丈夫從街頭抽到街尾。
丈夫挨了打,事後還要幫妻子描補,而不是憤然休妻。
北境的貴婦們,可騎馬打獵,也可動手馴夫。
崔氏,雖然不是鮮卑人,卻數代與鮮卑聯姻,血管裏也流淌著彪悍、兇殘的血。
且,崔氏隻是抄起茶碗砸向王廩,並沒有動刀、動鞭子——
王廩及時閃躲,沒有被茶碗砸中,隻是被飛濺的茶湯灑了一身。
他憤怒、斥責的同時,暗暗慶幸:還好,還好,崔家是外戚,是文臣,而非武將。
否則,此刻崔氏就不隻是砸個茶碗了。
然鵝,還不等王廩慶幸完,崔氏就抄起托盤,沒頭沒腦的抽向了王廩。
砰!
純實木的黑漆托盤,正好砸中了王廩的額頭。
血,流了出來。
王廩,腦袋發懵,眼前發黑,搖搖晃晃,摔倒在地。
“阿母!阿父!”
“崔氏!阿廩!”
聽到動靜趕來的謝太夫人、王昶,剛剛來到門口,就看到了如此驚悚的一幕。
祖孫倆一老一小,全都被驚呆了。
謝太夫人顫巍巍的走進房間,看到王廩一頭一臉的血,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更是嚇得三魂丟了七魄。
“阿、阿——”
“廩”就在嘴邊,謝太夫人卻怎麽都吐不出來。
她雙眼發直,伸出的手不停的顫抖,嘴邊流出了一條透明的口涎。
樓彧隱在角落裏,默默的圍觀。
看到謝太夫人的模樣,幽深的眼底閃過一抹亮光:哦豁,意外之喜啊!
就說嘛,崔氏這人,還是頗能給人帶來“驚喜”的。
胖丫頭的麻煩,似乎都解決了!
……
“崔娘子,你到底是我堂祖母的侄女兒,崔氏亦是我樓氏的姻親。”
“你雖犯了錯,卻也是有情可原。”
“不過,王郎君確實因你而受傷、昏迷,謝老媼更是因此而卒中,崔娘子多少要賠償一二。索性就將你的‘嫁妝’,贈與王家。”
“……當然,彧這些話,也不過是彧一家之言,崔娘子若是有其他的想法,亦可遵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一場夫妻互毆,崔氏“大獲全勝”。
奴婢、驛丞、驛卒等全都看到了王廩、謝太夫人母子倒地的畫麵。
崔氏爆發完畢,清醒過來,人也傻了。
還是樓彧,本著“好事做到底”的善良與高貴,主動幫崔氏說話。
聽聽,先是扯出他與崔氏的親戚關係,又沒有忘了為王廩等爭取好處。
雖有“護短”的嫌疑,卻還是盡量保持了公正。
驛丞等,就對“樓玉郎”的君子做派,讚歎不已。
咳咳,好吧,就算驛丞覺得樓彧偏袒了崔氏,也不會真的為王家發聲——
王廩可憐,也是世家。
他與崔氏,不隻是夫妻,更是同一階層的貴人。
貴圈自有貴圈的規矩,不說他一個小小的驛丞了,就是沂州刺史,京兆府尹,估計也不會胡亂插手。
清官難斷家務事!
樓家勢大,崔氏出了新貴人,王家業已敗落……再說了,人家崔氏這不也願意賠償全部的嫁妝嘛。
就算鬧到公堂上,定了崔氏的罪,人家照樣可以花錢贖買。
繞了一圈,還是這種解決方法,又何必多此一舉?
驛丞心裏暗暗嘀咕著。
不過,為了事後不被扣黑鍋,驛丞還是連夜去到三十裏外的河東縣城,將存在感極低的河東縣令請了來。
河東縣令:……賊娘的!深夜加班也就算了,還是這種棘手的麻煩事兒。
不過,有樓彧主導,崔氏配合,受害人及其家屬全都沒有意見(昏迷的王廩母子:……人言否),事情也就定了下來。
崔氏與王廩和離,將嫁妝全都賠給王家。
至於王昶——
“五郎是我兒子,我要把他一起帶迴京城。”
“王廩,他那麽多庶子,還有個不足滿月的幼子,根本就不缺。”
崔氏自己就是惡毒繼母,自然不願讓唯一的骨肉,落到繼母手裏任由磋磨。
左右崔家家大業大,多養一個王昶,根本不算什麽。
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崔氏在娘家,頗受寵愛,養成了霸道的性子,如今即便出嫁,也有帶著兒子迴娘家的底氣。
河東縣令下意識的看向樓彧。
在大虞,女子可以和離。
但,和離後,她所生的兒女就與她沒有了關係。
似崔氏這般,自己走人,還把兒子也帶上的情況,實屬不多見。
樓彧卻非常滿意。
崔氏與胖丫頭有仇,崔氏的兒子若是留在王家,胖丫頭是管了惡心、不管又容易落下話柄。
左右為難,裏外不是人,索性就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樓彧和熙俊美的麵容上,閃過一絲為難,卻還是緩緩的點了點頭。
規矩與人情,他“艱難”的選擇了後者。
河東縣令:……好個重情義的溫潤君子啊。
固然講究公正、禮法,卻也沒有冷心冷肺的不顧親戚情誼。
樓彧這個君子,不再高不可攀,而是愈發有血有肉,更讓人親近了呢!
呃,好吧,河東縣令會這麽的“舔”,主要還是樓家的權勢。
這位可是沂州的小霸王,河道行營的民亂都被他平息了。
樓讓、崔載等,當日從京城而來,是何等的風光、威武?
如今呢,一個死了,一個被收監……嘖,還是不要輕易招惹樓小郎君為好哇。
反正事件的另外兩個當事人,王家的長輩們,都沒有反對。
昏迷的謝太夫人&王廩:……就沒有人為我們發聲?
在河東縣令、樓彧的見證下,崔氏飛快的與王廩和離,丟下嫁妝,帶上兒子和幾個心腹奴婢,拿著河東縣令現場公正的和離書,一大早就匆匆的踏上了返京的路。
樓彧這邊,直到此時,似乎才想起為某對母子請來大夫。
大夫也是隨便找來的郎中,醫術,嗯嗯,治不死人,卻也做不到妙手迴春。
三天後,王家一行人抵達了河東縣城外,得到消息的王姮,早早的守在了官道旁。
迎接“驚喜”,哦不,是她親愛的家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