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是被親爹嫌棄了?
嫌棄我胖?
不是個絕色美人兒?
不能被他帶去京城,繼而賣個好價錢?
王姮心底冷笑連連。
她就知道,親爹是個唯利是圖、自私涼薄之人。
所謂父女親情在他那兒一文不值。
他要的,永遠都是升官發財、家族榮耀。
原配嫡妻,可以拱手送人。
親生女兒,亦可以拿去攀附權貴。
王姮就是了解到王廩的卑劣與無恥,所以才一直吃、吃、吃,隻為自己不那麽容易的被“犧牲”!
這計謀,看似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卻也真的有效啊。
這不,渣爹看到她一身的小肉肉,都忍不住的要嫌棄了。
王姮禁不住的想,若不是自己自損了容貌,此刻渣爹就不是詢問她“如何打算”,而是直接下命令:收拾東西、隨我進京!
興許啊,在渣爹看到她與阿母相似的絕色容顏時,腦海中已經開始羅列“女婿”的名單。
王姮不願被人當做案板上的肉,任人秤斤注兩。
偏偏在大虞,父為子綱,作為兒女,她不能忤逆父親,就隻能想其他的辦法自救。
感受到了王廩對自己的“嫌棄”,王姮就知道,自己這些年的飯沒有白吃!
暗自慶幸的同時,王姮對王廩再次生出了怨恨。
為人父者,不說給女兒遮風擋雨,卻還總想著算計。
父不慈,也就真的不能怪她這個女兒不恭不孝。
原本,王姮還想著,自己要不要提醒王廩一二——高升迴京,可能是個坑。
但,此刻,王姮卻什麽都不想說。
她沒有出手,就已經非常的孝順了。
“以德報怨”從來都不是王姮的行事準則。
她看著乖巧、軟糯,仿佛沒有脾氣,也從來不記仇、沒有怨懟。
事實上,這隻是她用來自保的偽裝,她內心的陰暗,未必就比樓彧少。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王姮若真的聖潔如白蓮、善良如聖母,她不會跟樓彧相處得這般融洽!
“耶耶,阿玖自是想要與您一起!”
王姮暗自冷笑,臉上卻洋溢著甜美的笑容。
她看向王廩的目光,更是充滿了孺慕與不舍:“隻是,先生要出版第二部書,我正在為先生整理書稿。”
“還有王師兄,他的族人帶了族譜等,正在北上的途中!”
王姮直接抬出了沈度和王衍兩個大殺器。
既然王廩看中利益,王姮就要用實在的利益告訴他:阿耶,我還不能走!
一來,我要為名士先生籌備第二部書,先生的著作暢行天下,我這個弟子也能跟著揚名。
二來,王衍作為琅琊王氏的正宗,手裏有著王廩覬覦又忌憚的族譜。
王廩這個自稱琅琊王氏的後人,卻隻有一本族譜殘卷。
不說王廩了,就是王廩的父、祖等先人們,一百多年來,做夢都想補全族譜。
唯有這般,他們這一支琅琊王氏才會“名副其實”,不會再被人詬病冒名頂替、鳩占鵲巢。
果然,聽了王姮的話,本就猶豫著“要不要”帶王姮進京的王廩,瞬間有了決斷。
沈度也好,王衍也罷,都是王廩十分在意的人。
尤其是王衍!
話說當年王衍剛剛抵達河東的時候,王廩在沂州收到消息,便親自寫了拜帖,想要拜會這位“族弟”。
然則,王衍根本不給王廩麵子。
或許在王衍這樣真正的琅琊王氏子看來,他沒有跑到王廩一個“欺世盜名”的山寨貨麵前,直接拆穿他的身份,就已經非常厚道,是看在了可愛小師妹王姮的麵子上。
王衍最大的讓步,就是無視王廩。
至於王廩想要的“相親相愛”、“親如一家”,王衍表示:抱歉,某做不到!
王衍厭惡王廩,除了“曆史”原因,還有王廩其人的做派,嚴重玷汙了琅琊王氏的清名——
獻妻媚上!
尋常庶民都做不出來的惡心事兒,王廩一個世家子,打著琅琊王氏的旗號,卻堂而皇之的做了出來!
雖然王廩是先與薑氏和離,然後薑氏才“二嫁”入楊家。
薑氏服侍楊翀的時候,已經不再是王家婦,勉強給蓋上了一層遮羞布。
但,懂的都懂啊。
王廩,根本不配姓王,他更是將琅琊王氏弄成了一個笑話!
對於這樣的小人,王衍實在生不出一絲一毫的好感。
偏偏王廩恬不知恥,還試圖與王衍攀關係,還妄想得到正宗嫡支的認可。
王衍:……我若認了你這個族兄,我王氏千年的清譽將毀於一旦。
另外,王衍心底還有些許私心,讓他更加不願與王廩“聯宗”。
所以,麵對王廩的示好,王衍根本不理不睬。
王廩:……哼,傲慢什麽?你是琅琊王氏,我也是。
當初王氏闔族遷徙,幾百上千人口,總有少數族人掉隊、走散。
他們這一支的先祖,就是與大部隊失散,不得不退迴祖地的王氏子。
他們手中亦有族譜,隻是在戰亂的時候,慘遭遺失,這才殘缺不全。
他們還有王氏的些許藏書……
怎麽就不能證明他們的身份?
偏偏南境的嫡支,自詡高貴,看不起他們這些旁支。
但,那又如何?
如今南境都滅亡了,北境一統天下,北境的琅琊王氏就是正宗!
王廩麵對王衍的冷淡,甚至是鄙夷,羞憤交加,暗地裏不知罵了多少迴。
私底下他能夠理直氣壯,還敢嘲笑南境王氏沒落。
然而,若真讓他與王衍麵對麵,哪怕那個小子,年齡隻有自己的一半,王廩也忍不住的心虛、膽怯。
比如此刻,王姮隻是提了提王衍,王廩的眼底就閃過不自在。
隨後,王廩聽懂了王姮話裏的暗示,他的眼睛倏地一亮:“你是說,王衍的族人攜族譜北上?”
那、那是不是可以跟王衍的長輩協商,南北王氏並入一家?
再不濟,也可借族譜一看。
王廩手中的族譜,隻有二百多年的曆史,確實透著那麽一丟丟的“不正宗”。
遠不如南境王氏那綿延千年的族譜,更為尊貴、更為有底蘊啊。
為此,王廩願意付出足夠多的代價。
“也對,南境滅亡,南境的世家紛紛北上。”
“或是進京,或是迴‘祖地’。”
尤其是南境的僑姓世家,他們祖籍本就在北境。
時隔二百年,終於能夠迴歸。
比如琅琊王氏,祖籍就在沂州啊。
王廩的塢堡,就是一百多年前,在琅琊王氏原有的祖宅上,重新修建的。
南境王氏迴歸,不管是迴沂州,還是進京,他們都沒有房子、土地。
而這些,王廩有!
王廩覺得,隻要南境王氏願意鬆口,哪怕隻是讓他補全族譜,他都願意把王氏塢堡送給對方。
還有新城長安的豪宅!
咳咳,王廩這些年在沂州,收斂了不少財貨。
朝廷議定遷都長安之後,王廩便派人提前去長安,花重金買下了一塊地皮。
朝廷遷都,王家也跟著大部隊遷入了長安的新宅。
占地幾十畝,或許比不上王府,當權世家的豪宅,卻也算是不錯的宅院。
要知道,長安新城,隨著皇帝、宗室、權貴、世家們的紛紛進入,地價水漲船高。
尤其是靠近皇城的幾個坊,寸土寸金。
王家的宅院,就在堪稱黃金地段的崇仁坊,這裏王公權貴雲集,妥妥的貴人區。
除了崇仁坊的宅院,王廩還讓家人在其他坊,購置了地皮,興建了宅院。
那些院子,比不上崇仁坊的“祖宅”,卻也不算太差。
至少比南境王氏這些後來者,能夠購買到的地皮強太多。
沒辦法,就算南境王氏有錢,他們來得晚,還沒有官職,根本就買不到真正的好地皮。
那些靠近皇城,或是地理優越的坊,基本上都是有錢也買不到的。
王廩能夠搶占先機,除了有錢外,也是借用了齊王府的威名。
南境王氏作為亡國的落魄世家,就沒有這樣的人脈嘍。
王衍倒是名士弟子,可他還沒有入仕,就無法成為家族的助力。
南境的琅琊王氏,真的今非昔比,甚至連他王廩都比不上呢。
他有錢有房,還得了工部左侍郎的官職,平步青雲指日可待啊。
王廩覺得,自己絕對有跟南境王氏談判的資格!
王廩一邊說著,一邊快速的思考著。
想到即將北上的南境王氏,以及他們手中的族譜,王廩的一顆心,瞬間變得火熱。
他看向胖乎乎的女兒,嘖,這小肉肉還是那麽的礙眼。
但,女兒沒有薑氏的絕色容顏,卻有極好的際遇——先生是沈度,與王衍是同窗。
王衍對王廩不假辭色,對王姮這個小師妹,卻還算和善。
王廩想著,或許可以通過女兒與王衍的同門情誼,與南境王家取得聯係,繼而——
隻要拿到族譜,隻要能夠將自家族譜補全,那他就是名正言順的琅琊王氏子!
這、是大事,王姮的婚事,反倒可以放一放。
再者,就王姮這一身的小肉肉,也需要時間清減。
王廩迅速權衡利弊,然後做出了決定:“既是如此,那阿玖就先留在河東。”
他一個人先進京。
進京後,王廩再選個嚴厲的阿媼,送到河東,監督王姮減重。
嗯,這需要以謝太夫人或是崔氏的名義。
唉,九娘畢竟是女子啊,管教女兒,是女性長輩的責任。
他一個大男人,哪怕是嫡親的阿父,都不好直接教訓女兒:要戒口腹之欲,要減重,不可繼續癡肥下去!
王廩再一次感歎,自己時運不濟,續娶的妻子如此的靠不住!
否則,九娘不會變成這幅模樣。
都怪崔氏!
崔氏:……人在京城坐,鍋從天上來啊。
王姮不知道王廩的打算,卻能猜一猜——
唔,渣爹會留她繼續在莊子,隻是暫時的。
渣爹應該會借用謝太夫人、崔氏等的名義,給她送來“傅母”,管教她、監督她。
最快半年,最遲一年,渣爹會責令她減重,至少減掉三十斤。
待她成功瘦身,渣爹就會立刻安排她進京,然後將她“賣”掉。
王姮:可惜了,阿父!您啊,大概撐不到一年!
頂多三五個月,您可能就要——
咳咳,不可說!不可說啊!
一旦成真,反倒像是被她“詛咒”的一般。
“是!兒謹遵命!”
王姮壓下心底的吐槽,恭敬的行禮。
王廩有了決斷,便繼續整理河東、沂州等地的產業。
王姮冷眼看著,並不插手。
與其關注渣爹的瑣事,還不如讀讀書、畫畫畫兒呢。
再不濟,也可以找樓彧說些八卦。
呃,好吧,現在的樓彧,無比“高冷”。
麵對楊睿等“外人”,他還能說出幾個字兒。
麵對王姮這個胖丫頭,兩人心意相通,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樓彧完全不用開口。
王姮:……再熟悉,也不能一個字都不說啊。
兩人相處,總是她一個巴拉巴拉的說,樓彧則高冷的端坐,其實還是有那麽一丟丟的尷尬。
若是讓不熟悉的人看到這樣的場景,定會覺得樓彧不喜王姮,而王姮卻還要上趕著巴結。
“阿兄,世子大兄要離開了?”
“……”三日後。
樓彧伸出了三根手指。
王姮:……明白!三日後,楊睿離開河東!
“我阿父也調任京城了,工部左侍郎呢!”
王姮暗自吐槽,嘴上卻沒有閑著,主動的講述自己知道的消息。
樓彧微微頷首,他已經收到了京城的密報。
他不但知道王廩“高升”,還知道薑側妃“省親”。
樓彧便衝著海棠院的方向指了指。
王姮瞬間明白:“我阿母?她也有情況?”
樓彧點頭,終於吐出了兩個字:“省親!”
王姮略遲疑,“阿母要省親?她早與娘家失去了聯係啊!”
王姮長到十三歲了,都不知道自己的外家還有什麽親人。
薑氏都沒有娘家了,省得哪門子的親。
但,很快,王姮似是想到了什麽,眼睛陡然一亮。
她定定地看著樓彧:阿兄,是我想的那般嗎?
樓彧再次頷首:是!
王姮:果然,“時機”到了。
之前猜測王廩的升遷是個坑,現在聽到薑氏“省親”的消息,王姮堅定了自己的猜測。
隻是這個話題,不宜多討論。
王姮便換了個話題:“阿父走了,繼任的新刺史是誰?”
樓彧還真知道,他用手指,沾了些茶湯,在地板上寫下了三個字:陸懷瑾!
嫌棄我胖?
不是個絕色美人兒?
不能被他帶去京城,繼而賣個好價錢?
王姮心底冷笑連連。
她就知道,親爹是個唯利是圖、自私涼薄之人。
所謂父女親情在他那兒一文不值。
他要的,永遠都是升官發財、家族榮耀。
原配嫡妻,可以拱手送人。
親生女兒,亦可以拿去攀附權貴。
王姮就是了解到王廩的卑劣與無恥,所以才一直吃、吃、吃,隻為自己不那麽容易的被“犧牲”!
這計謀,看似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卻也真的有效啊。
這不,渣爹看到她一身的小肉肉,都忍不住的要嫌棄了。
王姮禁不住的想,若不是自己自損了容貌,此刻渣爹就不是詢問她“如何打算”,而是直接下命令:收拾東西、隨我進京!
興許啊,在渣爹看到她與阿母相似的絕色容顏時,腦海中已經開始羅列“女婿”的名單。
王姮不願被人當做案板上的肉,任人秤斤注兩。
偏偏在大虞,父為子綱,作為兒女,她不能忤逆父親,就隻能想其他的辦法自救。
感受到了王廩對自己的“嫌棄”,王姮就知道,自己這些年的飯沒有白吃!
暗自慶幸的同時,王姮對王廩再次生出了怨恨。
為人父者,不說給女兒遮風擋雨,卻還總想著算計。
父不慈,也就真的不能怪她這個女兒不恭不孝。
原本,王姮還想著,自己要不要提醒王廩一二——高升迴京,可能是個坑。
但,此刻,王姮卻什麽都不想說。
她沒有出手,就已經非常的孝順了。
“以德報怨”從來都不是王姮的行事準則。
她看著乖巧、軟糯,仿佛沒有脾氣,也從來不記仇、沒有怨懟。
事實上,這隻是她用來自保的偽裝,她內心的陰暗,未必就比樓彧少。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王姮若真的聖潔如白蓮、善良如聖母,她不會跟樓彧相處得這般融洽!
“耶耶,阿玖自是想要與您一起!”
王姮暗自冷笑,臉上卻洋溢著甜美的笑容。
她看向王廩的目光,更是充滿了孺慕與不舍:“隻是,先生要出版第二部書,我正在為先生整理書稿。”
“還有王師兄,他的族人帶了族譜等,正在北上的途中!”
王姮直接抬出了沈度和王衍兩個大殺器。
既然王廩看中利益,王姮就要用實在的利益告訴他:阿耶,我還不能走!
一來,我要為名士先生籌備第二部書,先生的著作暢行天下,我這個弟子也能跟著揚名。
二來,王衍作為琅琊王氏的正宗,手裏有著王廩覬覦又忌憚的族譜。
王廩這個自稱琅琊王氏的後人,卻隻有一本族譜殘卷。
不說王廩了,就是王廩的父、祖等先人們,一百多年來,做夢都想補全族譜。
唯有這般,他們這一支琅琊王氏才會“名副其實”,不會再被人詬病冒名頂替、鳩占鵲巢。
果然,聽了王姮的話,本就猶豫著“要不要”帶王姮進京的王廩,瞬間有了決斷。
沈度也好,王衍也罷,都是王廩十分在意的人。
尤其是王衍!
話說當年王衍剛剛抵達河東的時候,王廩在沂州收到消息,便親自寫了拜帖,想要拜會這位“族弟”。
然則,王衍根本不給王廩麵子。
或許在王衍這樣真正的琅琊王氏子看來,他沒有跑到王廩一個“欺世盜名”的山寨貨麵前,直接拆穿他的身份,就已經非常厚道,是看在了可愛小師妹王姮的麵子上。
王衍最大的讓步,就是無視王廩。
至於王廩想要的“相親相愛”、“親如一家”,王衍表示:抱歉,某做不到!
王衍厭惡王廩,除了“曆史”原因,還有王廩其人的做派,嚴重玷汙了琅琊王氏的清名——
獻妻媚上!
尋常庶民都做不出來的惡心事兒,王廩一個世家子,打著琅琊王氏的旗號,卻堂而皇之的做了出來!
雖然王廩是先與薑氏和離,然後薑氏才“二嫁”入楊家。
薑氏服侍楊翀的時候,已經不再是王家婦,勉強給蓋上了一層遮羞布。
但,懂的都懂啊。
王廩,根本不配姓王,他更是將琅琊王氏弄成了一個笑話!
對於這樣的小人,王衍實在生不出一絲一毫的好感。
偏偏王廩恬不知恥,還試圖與王衍攀關係,還妄想得到正宗嫡支的認可。
王衍:……我若認了你這個族兄,我王氏千年的清譽將毀於一旦。
另外,王衍心底還有些許私心,讓他更加不願與王廩“聯宗”。
所以,麵對王廩的示好,王衍根本不理不睬。
王廩:……哼,傲慢什麽?你是琅琊王氏,我也是。
當初王氏闔族遷徙,幾百上千人口,總有少數族人掉隊、走散。
他們這一支的先祖,就是與大部隊失散,不得不退迴祖地的王氏子。
他們手中亦有族譜,隻是在戰亂的時候,慘遭遺失,這才殘缺不全。
他們還有王氏的些許藏書……
怎麽就不能證明他們的身份?
偏偏南境的嫡支,自詡高貴,看不起他們這些旁支。
但,那又如何?
如今南境都滅亡了,北境一統天下,北境的琅琊王氏就是正宗!
王廩麵對王衍的冷淡,甚至是鄙夷,羞憤交加,暗地裏不知罵了多少迴。
私底下他能夠理直氣壯,還敢嘲笑南境王氏沒落。
然而,若真讓他與王衍麵對麵,哪怕那個小子,年齡隻有自己的一半,王廩也忍不住的心虛、膽怯。
比如此刻,王姮隻是提了提王衍,王廩的眼底就閃過不自在。
隨後,王廩聽懂了王姮話裏的暗示,他的眼睛倏地一亮:“你是說,王衍的族人攜族譜北上?”
那、那是不是可以跟王衍的長輩協商,南北王氏並入一家?
再不濟,也可借族譜一看。
王廩手中的族譜,隻有二百多年的曆史,確實透著那麽一丟丟的“不正宗”。
遠不如南境王氏那綿延千年的族譜,更為尊貴、更為有底蘊啊。
為此,王廩願意付出足夠多的代價。
“也對,南境滅亡,南境的世家紛紛北上。”
“或是進京,或是迴‘祖地’。”
尤其是南境的僑姓世家,他們祖籍本就在北境。
時隔二百年,終於能夠迴歸。
比如琅琊王氏,祖籍就在沂州啊。
王廩的塢堡,就是一百多年前,在琅琊王氏原有的祖宅上,重新修建的。
南境王氏迴歸,不管是迴沂州,還是進京,他們都沒有房子、土地。
而這些,王廩有!
王廩覺得,隻要南境王氏願意鬆口,哪怕隻是讓他補全族譜,他都願意把王氏塢堡送給對方。
還有新城長安的豪宅!
咳咳,王廩這些年在沂州,收斂了不少財貨。
朝廷議定遷都長安之後,王廩便派人提前去長安,花重金買下了一塊地皮。
朝廷遷都,王家也跟著大部隊遷入了長安的新宅。
占地幾十畝,或許比不上王府,當權世家的豪宅,卻也算是不錯的宅院。
要知道,長安新城,隨著皇帝、宗室、權貴、世家們的紛紛進入,地價水漲船高。
尤其是靠近皇城的幾個坊,寸土寸金。
王家的宅院,就在堪稱黃金地段的崇仁坊,這裏王公權貴雲集,妥妥的貴人區。
除了崇仁坊的宅院,王廩還讓家人在其他坊,購置了地皮,興建了宅院。
那些院子,比不上崇仁坊的“祖宅”,卻也不算太差。
至少比南境王氏這些後來者,能夠購買到的地皮強太多。
沒辦法,就算南境王氏有錢,他們來得晚,還沒有官職,根本就買不到真正的好地皮。
那些靠近皇城,或是地理優越的坊,基本上都是有錢也買不到的。
王廩能夠搶占先機,除了有錢外,也是借用了齊王府的威名。
南境王氏作為亡國的落魄世家,就沒有這樣的人脈嘍。
王衍倒是名士弟子,可他還沒有入仕,就無法成為家族的助力。
南境的琅琊王氏,真的今非昔比,甚至連他王廩都比不上呢。
他有錢有房,還得了工部左侍郎的官職,平步青雲指日可待啊。
王廩覺得,自己絕對有跟南境王氏談判的資格!
王廩一邊說著,一邊快速的思考著。
想到即將北上的南境王氏,以及他們手中的族譜,王廩的一顆心,瞬間變得火熱。
他看向胖乎乎的女兒,嘖,這小肉肉還是那麽的礙眼。
但,女兒沒有薑氏的絕色容顏,卻有極好的際遇——先生是沈度,與王衍是同窗。
王衍對王廩不假辭色,對王姮這個小師妹,卻還算和善。
王廩想著,或許可以通過女兒與王衍的同門情誼,與南境王家取得聯係,繼而——
隻要拿到族譜,隻要能夠將自家族譜補全,那他就是名正言順的琅琊王氏子!
這、是大事,王姮的婚事,反倒可以放一放。
再者,就王姮這一身的小肉肉,也需要時間清減。
王廩迅速權衡利弊,然後做出了決定:“既是如此,那阿玖就先留在河東。”
他一個人先進京。
進京後,王廩再選個嚴厲的阿媼,送到河東,監督王姮減重。
嗯,這需要以謝太夫人或是崔氏的名義。
唉,九娘畢竟是女子啊,管教女兒,是女性長輩的責任。
他一個大男人,哪怕是嫡親的阿父,都不好直接教訓女兒:要戒口腹之欲,要減重,不可繼續癡肥下去!
王廩再一次感歎,自己時運不濟,續娶的妻子如此的靠不住!
否則,九娘不會變成這幅模樣。
都怪崔氏!
崔氏:……人在京城坐,鍋從天上來啊。
王姮不知道王廩的打算,卻能猜一猜——
唔,渣爹會留她繼續在莊子,隻是暫時的。
渣爹應該會借用謝太夫人、崔氏等的名義,給她送來“傅母”,管教她、監督她。
最快半年,最遲一年,渣爹會責令她減重,至少減掉三十斤。
待她成功瘦身,渣爹就會立刻安排她進京,然後將她“賣”掉。
王姮:可惜了,阿父!您啊,大概撐不到一年!
頂多三五個月,您可能就要——
咳咳,不可說!不可說啊!
一旦成真,反倒像是被她“詛咒”的一般。
“是!兒謹遵命!”
王姮壓下心底的吐槽,恭敬的行禮。
王廩有了決斷,便繼續整理河東、沂州等地的產業。
王姮冷眼看著,並不插手。
與其關注渣爹的瑣事,還不如讀讀書、畫畫畫兒呢。
再不濟,也可以找樓彧說些八卦。
呃,好吧,現在的樓彧,無比“高冷”。
麵對楊睿等“外人”,他還能說出幾個字兒。
麵對王姮這個胖丫頭,兩人心意相通,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樓彧完全不用開口。
王姮:……再熟悉,也不能一個字都不說啊。
兩人相處,總是她一個巴拉巴拉的說,樓彧則高冷的端坐,其實還是有那麽一丟丟的尷尬。
若是讓不熟悉的人看到這樣的場景,定會覺得樓彧不喜王姮,而王姮卻還要上趕著巴結。
“阿兄,世子大兄要離開了?”
“……”三日後。
樓彧伸出了三根手指。
王姮:……明白!三日後,楊睿離開河東!
“我阿父也調任京城了,工部左侍郎呢!”
王姮暗自吐槽,嘴上卻沒有閑著,主動的講述自己知道的消息。
樓彧微微頷首,他已經收到了京城的密報。
他不但知道王廩“高升”,還知道薑側妃“省親”。
樓彧便衝著海棠院的方向指了指。
王姮瞬間明白:“我阿母?她也有情況?”
樓彧點頭,終於吐出了兩個字:“省親!”
王姮略遲疑,“阿母要省親?她早與娘家失去了聯係啊!”
王姮長到十三歲了,都不知道自己的外家還有什麽親人。
薑氏都沒有娘家了,省得哪門子的親。
但,很快,王姮似是想到了什麽,眼睛陡然一亮。
她定定地看著樓彧:阿兄,是我想的那般嗎?
樓彧再次頷首:是!
王姮:果然,“時機”到了。
之前猜測王廩的升遷是個坑,現在聽到薑氏“省親”的消息,王姮堅定了自己的猜測。
隻是這個話題,不宜多討論。
王姮便換了個話題:“阿父走了,繼任的新刺史是誰?”
樓彧還真知道,他用手指,沾了些茶湯,在地板上寫下了三個字:陸懷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