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繼續播放。


    “就拿筆頭的鋼材來說,需要的是特種鋼,鋼材的合金成分可以通過化學檢測得到,但是鋼材的加工工藝卻是核心機密。”


    “隻有在實驗室內不斷的積累數據,調整參數和工藝方法,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


    “而製筆是一個薄利多銷的行業,利潤空間小,大型的煉鋼企業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收迴研發成本。”


    “民營企業又沒有能力建設工業實驗室。所以,這就是華夏遲遲不生產圓珠筆頭的原因。”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趙匡胤不約而同的也是選擇了以紡織業為突破口。


    自古以來,華夏的紡織業都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不然東西方交流之地何以命名為絲綢之路?


    看到天幕播放的織布機,紡紗機的圖片,趙匡胤盯著記錄天幕的官員們快速的繪製,期待著他們能完美的複刻出來。


    雖然知道不可能,但能繪製出一個大概的樣子,也能有個參考。


    待工匠時代的字眼出現後,他也意識到了教育方麵或許要做出改變了。


    傳統讀書人能發明這些提高生產效率的工具嗎?別開玩笑了。那是奇技淫巧,是玩物喪誌。


    趙匡胤越看下去,越感到了無比的壓力,太多了,要改革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方方麵麵,無所不包。


    從一個時代跨越到另一個時代,哪有如此容易,一個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他要慶幸有天幕的存在。能讓他的路線不會錯誤,現在還能和未來通信,也能請教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太鋼集團?集合的團體嗎?太鋼又是什麽?”


    趙普琢磨著這個詞語的含義。


    帶著疑問繼續看下去。


    “原來是鋼鐵啊,我知道了,這是一個生產鋼鐵的組合,或者就是後世的鋼鐵工廠。”


    趙普眉頭舒緩開了。


    趙匡胤點頭讚同了趙普的話。他也說出了自己的判斷。


    “可能是個超大型的工廠,不然怎會冠以集團二字。”


    他們可以想象後世煉鋼工廠的畫麵。果然,天幕中便出現了太鋼集團的畫麵。


    巨大的轉爐,以及爐中倒出的橘紅色鋼水。都一一呈現出來。


    “這便是煉製鋼鐵的機器嗎?太龐大,太壯觀了,他們一年能生產多少鋼鐵?”


    想到自家的作坊煉鋼,這一對比。趙匡胤是目瞪口呆。


    其實北宋時期的煉鐵產業,在古代已經算是很發達了。


    北宋時期,年鋼鐵總產量超過了10萬噸。


    而工業革命後,1788年的英吉利才不到8萬噸。


    “特種鋼,合金成分,化學檢測。”


    一個個新名詞無時不在衝擊著他們的認知。聽名字便知道這些都是高端的科技,顯然不是如今的大宋所能涉獵的東西。


    “官家,我大宋的煉鐵作坊能不能也做整合,建立一家由朝廷主導的生產工廠,並以此做為研究基地。”


    趙普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曹彬也讚同道:


    “趙相公說的對,能提高產量,研究更堅硬的鋼鐵,日後的軍械這邊得到加強,收複幽雲指日可待。”


    趙匡胤點頭,他也是這麽想的。集合一個行業的力量,朝廷大力支持,沒理由不成功。


    眾人繼續將目光投向天幕。


    “從圓珠筆頭我們就可以看出,當今社會無論再小的產品,都已經和自然科學的發展形成了緊密的結合。工匠已經退出了曆史舞台。”


    “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研究所已經成為了技術革新的核心。要支持一個研究所的運轉,不僅需要海量的資金。”


    “更重要的是要有能持續培養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教育體係。和足夠的工業化人口。”


    “像棒子,腳盆雞這樣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擁有千萬級別的工業人口,也隻能專注幾個工業領域,無法支撐一套完整的工業體係。”


    “隻有像華夏一樣,擁有著十億級別的工業人口的國家,才能奢望擁有從圓珠筆頭到航空母艦全部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的一套完整的工業體係。”


    “果然如此啊,官家,國家越是發展就越是需要集合大多數的力量。


    趙匡胤點了點頭,沒有說話。他的目光放在了教育體係上。


    剛才還思考過教育應該會有很大的改革。這時天幕就已經明確的告知。


    未來的教育將是以培養能發明創造的人才為主。儒家的那一套退出了曆史舞台。


    如果這樣的話,如何保證皇權的存在?後世已經證明了皇權最終將會滅亡。


    趙匡胤此刻內心在承受著巨大的衝擊。很顯然,帝王不會一直英明。


    如果國家發展到後世那樣的程度。可以想象一個昏庸的帝王將會帶來多大的災難。


    此時他有種感覺就是改革是在革自己的命,革皇權的命。


    一時間,額頭的冷汗滲了出來。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大明宮。


    “陛下,這工業革命完全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啊。”


    房玄齡想到了一些大逆不道的事。


    而李世民同樣有此類想法。


    但是如此偉大的改革不可能不去實行。後世大清一個血淋淋的教訓擺在那裏。


    工業國對農業國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明知道其中的利害,但卻視而不見,這是對華夏民族的背叛。


    也許日後會有轉機也說不定。


    改革勢在必行,不能因為未來的顧慮而止步不前。


    後世就連新羅和倭奴都是千萬級人口的工業強國啊,而且就在我們隔壁。


    看看後世倭奴對華夏造成的破壞和傷害,我大唐就勢必不能容忍。


    “還是按照先前的策略,先滅突厥,再調頭發展海貿。國內慢慢製定一些政策引導工商業。”


    李世民斬釘截鐵的開口說道。


    眾臣從他的語氣中聽出了他的決定。


    “對了,鐵器作坊可以先行一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把作坊集合起來,朝廷來統一調度生產。”


    “派人去民間搜尋各類能工巧匠,如今百姓都能看懂天幕,相信他們也會配合朝廷的動作。”


    眾人應允後,便有人開始去做準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貓吳小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貓吳小寶並收藏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