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妃您說什麽呢?是突厥的細作幹的人已經抓住了,您可別瞎說,會讓人誤會的,對了您在宮中怎麽會知道這些的?還有愔弟現在哪個太監和宮女伺候他?”,李恪聽完楊妃的詢問愔中更是覺得不對,所以才問了起來。
“是珠兒,怎麽了?”
“珠兒姐姐你又是聽誰說的?”,李恪又對珠兒發問道。
“哎呀!王爺可不能這叫奴婢!這是折煞我了,您遇刺的消息是小順子打聽來的,我聽他說的!”
“那愔弟是不是也是他伺候的?”
“王爺您怎麽知道?他是個新來的,您出征的時候,梁王總是鬧著找您,隨後貴妃娘娘就要了個太監過來陪他玩……”
“哼!珠兒姐姐讓人把他控製起來帶過來吧,本王有事要問問他?”
“怎麽了恪兒?”,這時楊妃也反應了過來,畢竟在宮中從小長大耳傳目染也明白了這裏有事。
“沒什麽,就是感覺愔弟的變化有點大,不知小順子平時和他都說些什麽,這麽點就知道殺人,女人這可不好,一會兒不行去跟父皇求個恩典,讓他跟著我在王府住幾天,得好好的教教他!要不以後怕是……”
“怎麽會!”,楊妃沒聽李恪說完就急了,“你現在迴來了,不行就讓他跟著你去崇文館!”
“也行!不過他還是太小,讓他多玩兩年吧!”,李恪正說著珠兒帶著兩個年長的太監將小順子押了過來,對著李恪道:“王爺小順子帶到!”
“嗯!你叫小順子?介紹下,本王就是蜀王李恪,說說吧你是怎麽知道本王在幽州遇刺的?你又是奉了誰的命令,來教導愔弟學壞的?”
“啊!王爺小的也是聽說的,至於您說的教壞梁王這從何說起呀?”
李恪一聽就笑了:“嗬嗬!都這時候了嘴還挺硬,本王不會對你用刑,你隻有一次機會活命,如果你不說的話那本王爺也那你沒辦法,全憑自願,告訴本王想要知道的!”
“王爺!小的真的不知道怎麽說呀!”
這時珠兒也聽出了端倪,你也是聽說的,你聽誰說的你倒是說出來呀!這話接的此人要是沒問題傻子都不知信,剛要開口斥責就聽李恪道:“行了不說就算了,珠兒送給阿難處理吧!就說本王說的,他應該知道怎麽辦!”
“那用不用稟報……”
“交給阿難就行,不用驚動別人!”
“好的王爺!”
“娘娘!小的冤枉呀!您救救小的,小的真的什麽都不知道呀!梁王,梁……嗚”
押著他的太監給他堵上了嘴便押著他出去了,這時楊妃才道:“恪兒,你說是不是東宮那邊……”
“估計不是!對了母妃孩兒跟您說件事,您要有心理準備!”
“什麽事?是不是你受傷了?”
“那倒不是,是孩兒在陰山大營時見到了外姑祖母義成公主,您有印象嗎?”
“是她呀!娘親小的時候她就遠嫁突厥,在宮中遇見過幾迴,是娘親的姑姑沒錯,但不是很親近,怎麽了她也被俘虜押迴長安了?這下可不好弄了,我們要不要去陛下那去求求情!不去吧怕別人會說咱,畢竟她也就咱們這門親戚了,去吧又怕你父皇……”
“母妃不用為難了,義成公主她自焚了!”
“啊!怎麽會這樣!”
“是李靖下的命令!也是她自己的遺願,當時孩兒和李績,秦瓊等將軍求了情,也勸過,但他們二人誰都不為所動。哎!不說這個了,母妃您看看孩兒給你帶來了什麽禮物!說是波斯運過來的琉璃,可好看了!”
楊妃見李恪換了話題也就沒再詢問,反手就拿起來禮物看了起來。
陪著楊妃聊了半個時辰,又和李愔陪她吃了午膳後,李恪就說去大安宮看看,楊妃應允後李恪帶著禮物就來到了大安宮。
“孫兒李恪拜見皇祖父!”
“吆!這不是李大將軍嘛!怎麽著迴來了!殺了多少突厥人呀?”
“皇祖父您太捧殺孫兒了,我也就是過去玩了兩圈,哪敢殺人呀,都是大唐兒郎們英勇,才剿滅突厥生擒頡利,讓您見笑了!”
“嗯!還有點自知之明,不過你那首詩真的不錯!算的上曠世之作,看來還是出去鍛煉人呀,比起那些隻會侃侃而談的書呆子強了不少!”
“嘿嘿!都傳到您這了,孫兒隻是有感而發而已,哪裏算的上曠世之作,對了皇祖父孫兒這次去草原給您帶迴來點上好的牛黃和肉蓯蓉,給您好好的補補身子!還有點波斯產的琉璃,您留著賞賜個下人用!”
“有心了!對了那邊的人接迴來了嗎?”
“迴皇祖父接迴來了,都是好手!家眷都安排在了薊州,給上了戶籍,願意當兵的都編入了孫兒的親軍裏!”
“你看著安排就行!本來想著留給……算了便宜了你小子,都是你外皇祖父留下的孽債,看來冥冥注定得你還了!還有那個商人叔侄看樣子背後應該是淵家的人,有機會多和他們走動走動!”
“皇祖父哪裏話!都是漢家子弟,豈能流落他鄉!至於嗎商人叔侄多照顧照顧他們生意就行!對了皇祖父那裴……”
“哎!別管他了,你走之後朕還勸過他,就是不聽結果弄成這樣,老了說話不管用了,以後就靠你們了,至於你們聽不聽隻能聽天由命!”
李恪哪裏聽不出李淵的潛台詞,不過也隻是聽聽,以後還真沒什麽人能聽他的了,不過麵子上還得過的去。
“瞧您說了的!怎麽說您也是皇祖父,恪永遠是您的孫兒,這怎麽也改變不了!”
“行!有你這句話就行,對了裴家小子以後你得看著點,別讓人算計了!”
“皇祖父,不知道您有沒有好地方,我覺得還是讓他離開長安城的好!”
“怎麽說?”,李淵聽後兩眼一亮起身詢問道。
“嘿嘿!您覺得魏國公走後他這西市令還長的了嗎?所以與其被逼走不如找個好地方讓出來,這樣也好運作不是!”
李淵不愧是當過皇帝的人,李恪兩句話他就明白了裏麵的道道,是呀!主動讓出來推薦誰誰就是他的臨時盟友,隻不過去哪裏是個事,上州刺史是不可能的,下州也夠嗆,即便是裴寂在也辦不到。大縣的縣令倒是可以,但他那個性子費勁……
正想著就聽李恪開口道:“皇祖父!不如先讓他在萬年縣弄個縣丞如何?”
“是珠兒,怎麽了?”
“珠兒姐姐你又是聽誰說的?”,李恪又對珠兒發問道。
“哎呀!王爺可不能這叫奴婢!這是折煞我了,您遇刺的消息是小順子打聽來的,我聽他說的!”
“那愔弟是不是也是他伺候的?”
“王爺您怎麽知道?他是個新來的,您出征的時候,梁王總是鬧著找您,隨後貴妃娘娘就要了個太監過來陪他玩……”
“哼!珠兒姐姐讓人把他控製起來帶過來吧,本王有事要問問他?”
“怎麽了恪兒?”,這時楊妃也反應了過來,畢竟在宮中從小長大耳傳目染也明白了這裏有事。
“沒什麽,就是感覺愔弟的變化有點大,不知小順子平時和他都說些什麽,這麽點就知道殺人,女人這可不好,一會兒不行去跟父皇求個恩典,讓他跟著我在王府住幾天,得好好的教教他!要不以後怕是……”
“怎麽會!”,楊妃沒聽李恪說完就急了,“你現在迴來了,不行就讓他跟著你去崇文館!”
“也行!不過他還是太小,讓他多玩兩年吧!”,李恪正說著珠兒帶著兩個年長的太監將小順子押了過來,對著李恪道:“王爺小順子帶到!”
“嗯!你叫小順子?介紹下,本王就是蜀王李恪,說說吧你是怎麽知道本王在幽州遇刺的?你又是奉了誰的命令,來教導愔弟學壞的?”
“啊!王爺小的也是聽說的,至於您說的教壞梁王這從何說起呀?”
李恪一聽就笑了:“嗬嗬!都這時候了嘴還挺硬,本王不會對你用刑,你隻有一次機會活命,如果你不說的話那本王爺也那你沒辦法,全憑自願,告訴本王想要知道的!”
“王爺!小的真的不知道怎麽說呀!”
這時珠兒也聽出了端倪,你也是聽說的,你聽誰說的你倒是說出來呀!這話接的此人要是沒問題傻子都不知信,剛要開口斥責就聽李恪道:“行了不說就算了,珠兒送給阿難處理吧!就說本王說的,他應該知道怎麽辦!”
“那用不用稟報……”
“交給阿難就行,不用驚動別人!”
“好的王爺!”
“娘娘!小的冤枉呀!您救救小的,小的真的什麽都不知道呀!梁王,梁……嗚”
押著他的太監給他堵上了嘴便押著他出去了,這時楊妃才道:“恪兒,你說是不是東宮那邊……”
“估計不是!對了母妃孩兒跟您說件事,您要有心理準備!”
“什麽事?是不是你受傷了?”
“那倒不是,是孩兒在陰山大營時見到了外姑祖母義成公主,您有印象嗎?”
“是她呀!娘親小的時候她就遠嫁突厥,在宮中遇見過幾迴,是娘親的姑姑沒錯,但不是很親近,怎麽了她也被俘虜押迴長安了?這下可不好弄了,我們要不要去陛下那去求求情!不去吧怕別人會說咱,畢竟她也就咱們這門親戚了,去吧又怕你父皇……”
“母妃不用為難了,義成公主她自焚了!”
“啊!怎麽會這樣!”
“是李靖下的命令!也是她自己的遺願,當時孩兒和李績,秦瓊等將軍求了情,也勸過,但他們二人誰都不為所動。哎!不說這個了,母妃您看看孩兒給你帶來了什麽禮物!說是波斯運過來的琉璃,可好看了!”
楊妃見李恪換了話題也就沒再詢問,反手就拿起來禮物看了起來。
陪著楊妃聊了半個時辰,又和李愔陪她吃了午膳後,李恪就說去大安宮看看,楊妃應允後李恪帶著禮物就來到了大安宮。
“孫兒李恪拜見皇祖父!”
“吆!這不是李大將軍嘛!怎麽著迴來了!殺了多少突厥人呀?”
“皇祖父您太捧殺孫兒了,我也就是過去玩了兩圈,哪敢殺人呀,都是大唐兒郎們英勇,才剿滅突厥生擒頡利,讓您見笑了!”
“嗯!還有點自知之明,不過你那首詩真的不錯!算的上曠世之作,看來還是出去鍛煉人呀,比起那些隻會侃侃而談的書呆子強了不少!”
“嘿嘿!都傳到您這了,孫兒隻是有感而發而已,哪裏算的上曠世之作,對了皇祖父孫兒這次去草原給您帶迴來點上好的牛黃和肉蓯蓉,給您好好的補補身子!還有點波斯產的琉璃,您留著賞賜個下人用!”
“有心了!對了那邊的人接迴來了嗎?”
“迴皇祖父接迴來了,都是好手!家眷都安排在了薊州,給上了戶籍,願意當兵的都編入了孫兒的親軍裏!”
“你看著安排就行!本來想著留給……算了便宜了你小子,都是你外皇祖父留下的孽債,看來冥冥注定得你還了!還有那個商人叔侄看樣子背後應該是淵家的人,有機會多和他們走動走動!”
“皇祖父哪裏話!都是漢家子弟,豈能流落他鄉!至於嗎商人叔侄多照顧照顧他們生意就行!對了皇祖父那裴……”
“哎!別管他了,你走之後朕還勸過他,就是不聽結果弄成這樣,老了說話不管用了,以後就靠你們了,至於你們聽不聽隻能聽天由命!”
李恪哪裏聽不出李淵的潛台詞,不過也隻是聽聽,以後還真沒什麽人能聽他的了,不過麵子上還得過的去。
“瞧您說了的!怎麽說您也是皇祖父,恪永遠是您的孫兒,這怎麽也改變不了!”
“行!有你這句話就行,對了裴家小子以後你得看著點,別讓人算計了!”
“皇祖父,不知道您有沒有好地方,我覺得還是讓他離開長安城的好!”
“怎麽說?”,李淵聽後兩眼一亮起身詢問道。
“嘿嘿!您覺得魏國公走後他這西市令還長的了嗎?所以與其被逼走不如找個好地方讓出來,這樣也好運作不是!”
李淵不愧是當過皇帝的人,李恪兩句話他就明白了裏麵的道道,是呀!主動讓出來推薦誰誰就是他的臨時盟友,隻不過去哪裏是個事,上州刺史是不可能的,下州也夠嗆,即便是裴寂在也辦不到。大縣的縣令倒是可以,但他那個性子費勁……
正想著就聽李恪開口道:“皇祖父!不如先讓他在萬年縣弄個縣丞如何?”